题目详情

注意事项

1.本题本由给定资料与作答要求两部分组成,考试时限为150分钟。其中,阅读给定资料参考时限为40分钟,作答参考时限为110分钟。

2.请在题本、答题卡指定位置上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填写自己的姓名和准考证号,并用2B铅笔在准考证号对应的数字上填涂。

3.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在答题卡上指定的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的作答无效!

4.待监考人员宣布考试开始后,方可开始答题。

5.所有题目一律使用现代汉语作答。未按要求作答的,不得分。

6.监考人员宣布考试结束时,考生应立即停止作答,将题本、答题卡和草稿纸都翻过来留在桌上,待监考人员确认数量无误、允许离开后,方可离开。

严禁折叠答题卡!

二、给定资料

1.早上刚上班,北京的白领王梅就赶紧打开电脑查询空气质量,家里老人正等她回电话,看能否带孩子出去活动。看到PM2.5浓度在300微克/立方米以上,王梅不由地叹了口气。

下午才下班,广州的公务员龚翔一出单位就遇到了大堵车,10分钟的车程竟然开了1个多小时,踩刹车踩到脚软。一看手机,拥堵级别为深橙色的“严重拥堵”。

晚上回到家,在上海打工的李小柱推开出租屋房门,一股方便面的味道扑鼻而来。20平方米的小屋住了8个人,每张床铺每天租金19元。为了这19元,“蚁族”们省吃俭用,有人甚至一天三顿都吃方便面……

资料显示,美国人上班平均单程花费25.1分钟,其中纽约34.6分钟,为全美最高。而北京通勤时间平均为1.32小时,单程约为40分钟,上海单程约为36分钟。美国最出名的“污染城市”洛杉矶,其PM2.5年均浓度也仅20多微克/立方米;日本东京则在20微克/立方米以下。而2014年我国北京、上海、广州PM2.5年均浓度分别高达89.5微克/立方米、62微克/立方米、53微克/立方米。

“我国北上广等特大城市的‘城市病’状况,比发达国家严重,比一些发展中国家则要好些。”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复旦大学教授陆铭说,在泰国首都曼谷,由于车速过慢,甚至出现过3个月内有900名孕妇因堵车被迫在轿车中分娩的情况。曼谷的交通警察不但会指挥交通,还会替孕妇接生!

2.截至2014年年底,我国超过1000万人口的城市有6个,超过400万人口的城市为21个,100万以上人口的城市已达127个。

根据世界城镇化发展规律,当城镇化率在30%—50%时,“城市病”处于显性阶段;城镇化率为50%—70%时,“城市病”可能集中爆发。

“我国正处于城镇化率为30%—70%的快速发展阶段,又在短短30多年走过了发达国家几百年的城市化进程,因此,我国的‘城市病’往往是‘急症、慢症、并发症’共现。”清华大学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主任蔡继明说。

在一般人印象中,北京堵车似乎是因为人口大量涌入、机动车增长过快造成的。于是,北京出台了限牌、限行等措施,但收效不明显。“机动车保有量增加并不必然导致交通拥堵,东京市区汽车保有量早已突破800万辆,但因出行需求少、管理规范,没有发生大规模的拥堵状况”,陆铭说,长期以来,北京将政府部门、商业中心、公共服务机构集中在市中心,而把人口分流到郊区居住,这种“职住分离”的规划布局导致城市建设“摊大饼”以及居住点、工作点、活动点分离,使人们的出行需求倍增,必然会加大交通压力。最为典型的例子:距离北京30公里的河北燕郊,对于住在这里的30万人来说,家只是一张供晚上睡觉的床,他们工作在北京,每天都要“跨省上下班”。

曾经,我国城里人过的是“工作在前院,睡觉在后院,上学看病一个院”的生活,许多机关大院、企业大院成为人们最主要的活动范围,几乎不会给社会带来出行压力。如今,这种被我国大多数城市抛弃的生活模式,却被一些发达国家重新拾起。在新加坡,政府大力倡导“垂直城市”的规划理念。一个大的楼宇群,楼上居住,中间是商圈、服务加餐饮,底层是地铁和公交,居民足不出户就可以生活。要出门时,电梯坐到一楼,公交地铁就来了。

3.我国许多城市的发展定位太高,想承担的功能太多,使城市资源环境和基础设施不堪重负。截至2012年,全国有30多个城市提出要建设金融中心,这个数量几乎涵盖了主要的省会城市,其中也包括金融基础薄弱的西部城市。有意思的是,东北三省省会和大连市都提出要建设区域金融中心,西北的乌鲁木齐、兰州和西安也都提出要建设区域金融中心。

“我国香港人口稠密,人均道路仅一尺左右,但在高峰期却不会大堵车,奥妙就在于精细化管理。”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杨保军说,内地一些城市红绿灯的时长固定不变,而在香港,政府经常调查每个路口在高峰期的车流量、每个灯放行的车辆数,进而灵活调整红绿灯时长;内地一些城市路面上很少见到交警,而在香港,不仅电子摄像设备密布,1700多名交警还骑着摩托车四处巡视;香港还提高汽车的牌照费、停车费、燃油税和环境税,只有不足10%的香港市民每天开着私家车出行。

在过于看重GDP指标的考核“指挥棒”下,一些城市重“项目”轻“承载”,争抢大型项目,拒绝产业外移;一些城市重“面子”轻“里子”,宏伟的摩天大楼与脆弱的下水道并存,一遇暴雨就会造成内涝和交通瘫痪;还有一些城市“亲商”有余“亲民”不足,商业地产开发往往超出规划强度,致使周边基础设施容量不足。城市华丽而羸弱,“城市病”也就不请自来了。

“以土地财政为代表的不合理财税体制,是一些城市房价高起的重要因素。”蔡继明说,一些地方为了获取尽可能多的卖地收益,想方设法人为推高地价;为了获取尽可能多的房地产税费,则对房价上涨听之任之,对中央政策消极敷衍。

4.《2012中国新型城市化报告》显示,北京因交通拥堵使人均上班出行比正常时间多耗时14分钟,在全国最堵城市中排名前茅。然而,接下来的排名让人颇感意外,常住人口只有760万人的河北唐山市以人均上班出行多耗时13分钟,位居第二。

据环保部监测,2013年我国空气质量最差的十大城市是:邢台、石家庄、邯郸、唐山、保定、济南、衡水、西安、廊坊和郑州,北上广深等特大城市均不在其列。

“打个比方,一个20名学生的班需要1个老师,一个40名学生的班也只需要1个老师。换句话说,同样的公共服务支出在大城市能产生更大的社会效益。不仅如此,有些公共服务的提供必须在大城市才可行”,陆铭说。

比如,只有城市人口达到一定规模时,发展地铁才是经济上比较有效率的,而只有建成大规模的地铁网络,人们才可能摆脱对小汽车的依赖,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从而缓解交通拥堵。再如,服务业的发展有条“进门人口数量”法则:开店要装修、要租金,只有进门消费的人达到足够数量,才能抵消这些成本进而盈利。因此服务业往往更多集中在人口集聚的大城市。大城市通过提高服务业比重,不仅能吸纳大量就业,还能降低单位GDP的排污量。

“21世纪对世界影响最大的两件事,一是美国的高科技产业;二是中国的城市化。”美国著名经济学家斯蒂格利茨曾如此预言。大城市的出现是市场的选择,人口向大城市集聚是世界城市化的主要模式,发展大城市对中国经济意义重大。既然“城市病”不是因为“大”造成的,我们就不应因噎废食、因“病”废“大”,而应在发展中小城市的同时,重视大城市的发展,同时治理其“城市病”,使整个城市化进程科学健康,形成大中小城市共同发展的合理结构。

5.每年到了夏季汛期,不少城市都会陷入内涝窘境。而“海绵城市”则能在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这是近年来国家在城市建设中大力倡导的新模式。

一个资源按800万人口配置的特大城市,如何应对一系列大城市病?成都给出了自己的答案。成都明确将指导天府新区做好综合管廊和“海绵城市”规划编制,力争纳入住建部试点城市。若成功纳入全国试点,不仅可获得每年5亿元专项补贴,更将为治理城市内涝和“马路拉链”等大城市病开出一剂良方。具体要求已经出台,如各区域在城市新区道路建设中,可渗透地面面积比例不得低于40%。目前,海绵城市的雏形已经随处可见:比如城市建成区范围内新建的人工湿地、水塘、人工湖,大片植草沟、下凹式绿地的种植,地面停车场铺设的多孔砖,人行道上的透水铺装,都在满足城市居民使用功能之余,具备了内涝防治的“海绵”功能。

随着城市发展壮大,各类供水、排水、燃气、电力通信管网日益密布,这些蜘蛛网般的城市“血管”隐身在市民视线之外,一旦发生险情就像城市发生“血栓”,路面开挖不可避免,更对城市生活带来不便。综合管廊的规划建设就是为了解决上述难题。目前在天府新区新川科技园内,已规划了一条超过3公里的综合管廊。据了解,这条管廊内部足足有两层楼高,横向又被分为南北两个独立舱室,每个舱室都有一间普通房子大小。今后,电力、通讯、给水、热力、能源等所有管道和线缆都将收入其中。如果从空中透视的话,管廊东至成自泸赤高速,西至天府大道,横穿新川创新科技园,整体位于新川大道下方。而这条大道所经之处,正是园区规划中最繁华的中央商务区。“将来,这条道路上看不到‘蜘蛛网’,避免因施工造成的‘拉链路’。要维修更换,进入地下管廊就可以了。”园区工作人员如是描述。

在2015年规划重点中,成都提出“双中心”格局,按照“一轴双核六走廊”的整体格局构建新型城镇体系。未来成都城镇体系将由1个特大中心城(中心城区和天府新区直管区)、8个卫星城(龙泉驿、青白江、新都、温江、都江堰、双流、郫县、新津)、6个区域中心城(彭州、邛崃、崇州、金堂、大邑、蒲江)、10个小城市、169个特色镇、约2800个农村新型社区构成。

针对城镇化过程中,因城市功能分区割裂居民生活的现状,此次规划重点提出落实“小街区规划”。今年成都市“两会”期间发布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市长唐良智即提及“加强‘小街区规制’规划建设。”“成都的老城区几乎都是小街区。”成都规划局相关人士以著名的玉林小区为例,“这是一个开放的小区,并没有围合,里面配套齐全,出行方便,这就是典型的小街区。但成都还有更多大型封闭的小区,缺配套,出行距离长,生活相对不便。”下一步,成都各区(市)县、高新区、天府新区成都直管区要在城市CBD区域、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公共交通枢纽站点片区等城市重点发展区域内,鼓励大宗用地落实“小街区规制”,年内逐步推进小街区改造实施工作,规划形成以小街区为基础、交通便利、功能完善、尺度宜人、形态优美的城市空间。

对驾车一族来说,未来成都的道路出行和交通建设值得期待。此次规划重点提出,在成都市域内规划“5环24射”快速路网、“2环17射”地铁网和“1环4射9片区”有轨电车线网,实现地铁与有轨电车规划里程达到两个“1000公里”。另外,还将规划城南、城北、城东、城西4个片区共70余条骨干路网,按照无红绿灯的标准规划骨干道路工程方案,抓紧完善中心城快速路网和快速公交“双快”体系布局。今年,成都规划局还将会同市交委在中心城区确定1个高效交通改造示范区,完成工作方案并启动建设。

6.2014年北京市科学技术奖,共220项科技成果获奖。从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云杀毒”,到地下水利用与污染防控、空气质量遥感监测,一批获奖成果聚焦引领产业转型升级、具有产业竞争力的“高精尖”领域。

由北京市水利规划设计研究院等单位完成的“北京市地下水资源安全及污染防控修复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获得了一等奖。该项目在国内率先建立了地下水管理信息系统,创建了“生态清洁小流域”水源保护新模式,指导建设了平谷、张坊等4个应急地下水水源地。同时,项目还研发多项用于水土污染修复的新技术,确保了首都供水安全。

雾霾是困扰人们的环境问题之一。市环境保护监测中心与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联合完成的“北京地区空气质量遥感监测技术与工程化应用”项目,创新计算方法,使监测雾霾“气溶胶”厚度从国际上的10公里,缩小到300米到1公里,使雾霾监测、预报更加准确。项目建立了北京及周边大气环境遥感监测技术体系,实现了区域大气颗粒物、气态污染物、沙尘、秸秆等污染物和污染过程的动态监测,初步实现了大气环境监测天地一体化的能力,并极大地推动了京津冀区域开展联防联控。

此外,北京科技大学等单位合作完成的“废旧电子电器处置和资源化技术及其工业化应用”项目获一等奖,该项目2011年至2013年累计实现新增销售11.8亿元,全面提升了我国废旧电子电器绿色循环再利用技术水平。“大密度步行客流监测组织疏散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化”产品在天安门广场、故宫、上海世博会、北京市地铁的重要换乘站等人群密集地安装应用,实现客流数据实时监测和预警,有效降低了特定区域内的安全事故发生率及事故损失。

7.“受多种因素影响,首都中心城区东南部地区目前已成为‘城市病’最为严重的区域之一,面临着严峻的人口资源和环境挑战,群众反映极为强烈。”2015年北京市“两会”期间,市人大代表、朝阳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市人代会朝阳团团长佟克克向记者介绍说,“我们代表团提交了一份有关加快中心城区东南部地区转型发展的议案,希望促使这一地区找到破解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难题的途径。”

据介绍,议案中所指的首都中心城区东南部地区即东南四环外,与通州、亦庄接壤的城乡结合部地区,包括朝阳区垡头街道和十八里店、小红门、王四营、豆各庄、黑庄户、南磨房等“一街六乡”,区域面积93平方公里。近年来,因传统工业企业外迁停产和农村城市化进程滞后等因素影响,该地区成为典型的城乡结合部和转型困难的老工业基地,聚集了大量流动人口和低端产业,人口资源环境矛盾非常突出,已经逐步与北京商务中心区(CBD)、通州新城、亦庄开发区等周边高端功能区形成巨大落差。

随着老工业基地功能的衰退和农村产业的无序扩张,该区域低端产业大量聚集,主要以农产品批发、家居建材、汽车服务、仓储物流等商贸服务业为主,高端产业培育严重不足,其中小规模的批发零售和低端服务行业数量比重超过九成。

“这些低端产业占用了大量土地资源,且无序分散发展,不但没有创造规模化经济效益,还聚集了大量外来人口,增加了管理难度和成本。”佟克克告诉记者,2014年该地区实现区级财政收入18.9亿元,面积占朝阳区近20%的区域,创造的财政收入仅占朝阳区经济总收入的4.53%。

同时,该区域人口快速膨胀,成为疏散中心城区人口和外来流动人口的重要集中地,已成为朝阳区人口调控的重点、难点地区。统计显示,2013年该地区流动人口为35.5万人,占全区的22.8%,以十八里店乡西直河和小武基村为例,流动人口与户籍人口的比例都超过了10∶1。

大量闲置的国有企业厂房、集体用地出租,产业发展低端,强化了外来流动人口无序聚集的态势,使该区域成为了朝阳区外来流动人口的主要集中地之一,另外随着翠城、双合家园等大型保障房项目的建设,该区域成为疏散中心城区人口的重要承接地,2012年该地区户籍人口较2010年增加1.9万人。

与此同时,随着该地区豆各庄乡东城区保障房、焦化厂保障房、大郊亭国管局安置房等规模达800余万平方米保障房项目的建设,未来几年该地区将新增约24万余居住人口,进一步挤占该区域的产业发展空间,将大大增加后期治理难度。在未来几年,该地区可能会成为继回龙观、天通苑等之后的又一大型居住区,面临更多出行和生活难题。该地区与中心城区交通联系的重要主干道化工路,宽仅15米,多年来一直处于超负荷运转状态,早晚高峰时段每天拥堵时间达4小时以上。同时地区内供排水设施、医疗卫生服务设施等公共服务设施配套不足问题凸显。

佟克克表示,东南部一直处在相对欠发达地区,并未划入市政府政策重点支持的南城范围,另外该区域也缺乏功能性项目的带动,区域大部分发展空间被低端产业占用,土地拆迁腾退难度大、成本高,目前区域主要在建项目以各类住宅项目为主,固定资产投资不足,转型升级的发力点不足。

应首先明确该地区的发展定位和空间规划,一些用地在缺乏综合论证的情况下,被规划成为住宅项目用地,在原有人口快速膨胀和配套服务设施不全的情况下,如果继续按照目前单纯居住组团功能来规划建设,必然会导致发展错位,建议结合北京城市总体规划的修改工作,尽快确定该地区在全市产业布局和城市功能的位置和分工。

站在推进京津冀一体化和与通州台湖、大兴亦庄等周边地区协调发展的战略高度,成立推进首都中心城区东南部地区转型发展的市级联席会制度,由市级领导牵头,市规划委、市发改委、市国资委、市国土局、市财政局等部门与朝阳区等属地政府为联席会单位,协调推动解决该地区发展的重大问题。

针对主要堵点和重点道路,加大政府财政资金倾斜力度,加快道路基础设施建设,同步建设水、电、气、热等市政设施,优化区域环境。加快化工路、龙爪树路、大羊坊路、王化路、焦化厂北路、鲁店北路等城市主、次干路建设,解决现有保障房居民大量入住后出行难和东南部基础设施承载力差等问题。

8.在工业革命期间,城市迅速的发展往往超出社会资源的承受力,导致各种“城市病”的出现。早期资本主义国家为治理“城市病”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但往往效果不佳。随着城市规模的日益扩大,现代大中城市普遍存在着人口增多、用水用电紧张、交通拥堵、环境恶化等社会问题,以及由上述问题引起的城市人群易患的身心疾病,这些问题和矛盾又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城市的发展,加剧了城市政府的负担,使城市政府陷入了两难困境。防治“城市病”就是规范和监督权力,尊重民意,让民意成为能够和权力平等博弈的重要力量,每个公共决策都有民意广泛参与,劳民伤财的“城市病”才能根治。

三、作答要求

(一)根据“给定资料”,分析“城市病”的成因和特点。(20分)

要求:观点明确,分析合理,语言简练。不超过300字。

(二)假如你是某市市政规划部门的工作人员,看到了成都的案例,请为领导写一份情况汇报,为本市预防和治理“城市病”提供经验。(30分)

要求:(1)内容具体,格式准确;

(2)表述准确,语言简练;

(3)不超过500字。

(三)请以“城市发展与城市健康”为话题,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50分)

要求:(1)中心明确,见解深刻;

(2)参考“给定资料”,但不拘泥于“给定资料”;

(3)思路清晰,语言流畅;

(4)总字数1000—1200字。

正确答案及解析

正确答案
解析

(一)答案提示

成因:

规划布局不完善:“职住分离”使交通压力过大;

功能定位不合理:城市发展目标没有结合自身实际,盲目贪大;

管理方式不科学:管理不精细,设施设置不灵活,没有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环保方面税费设置不合理,制约效果差;

政绩考核体系成为禁锢:过于看重GDP,城市发展超过承载力,重形象工程、轻民生工程;

财税体制不完善:追求卖地收益、房地产税费,推高房价,对中央政策敷衍塞责;

产业结构不合理:低端产业占用土地资源,发展投入不足,产业升级困难;

流动人口多:加重住房、交通、就业压力,加大管理成本,挤占产业管理空间。

特点:

问题集中爆发,“急症、慢症、并发症”同现;国内二、三线城市“发病率”高;城市区域发展差距明显。

(二)答案提示

关于成都市防治“城市病”的情况汇报

“城市病”防治是我国城市面临的共同问题,因此在方案上也有通用的借鉴意义。谨以成都市防治“城市病”的相关方法为案例,做如下汇报:

在治理如雨季内涝、“拉链式”工程等关键问题时,成都市采取了发展“海绵城市”、建设“地下管廊”的方法。

“海绵城市”是指通过保护好城市内原有的自然水系,维持其水文功能,合理建设公园、草坪、人工蓄水池等设施,在城市地面硬化中采用一些透水铺装材料,并增加城市绿地、植草沟、人工湿地等可透水地面等方式,让城市能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

“地下管廊”是指把市政、电力、通讯、燃气、供水排水、热力等各种管线集于一体,在城市道路的地下空间建造一个集约化的舱室。必要时,专业人员只需进入管线廊道进行维修保养,无须在路面上开工挖沟。

而在调整城区发展规划方面,成都的计划是进行中心城市带动卫星城发展的“双中心”格局;结合老城区实际,以开放式小区为中心,落实配套齐全、出行便利的“小街区规划”;打造“快速路网”、公共轨道交通网全覆盖的“半小时交通圈”。

(三)参考范文

多管齐下,治疗“城市病”

城市在发展过程中,越来越成为更多人的居住首选。但是,如今的城市宛如得了一场病,居住在病态城市里的人,呼吸的是雾霾、住房就像豆腐块儿、交通出勤堪比蜗牛爬……

在城市发展是必然的大方向下,我们该怎样治疗“城市病”呢?

首先,合理的城市规划是基础。这包括两方面,一是城市定位,二是城市功能布局。城市定位是一个城市发展的目标和依托。可以有高远的目标,但是必须基于城市自身的特点和情况,有多大的力量,办多大的事。比如东北地区就那么大,但东三省省会连同大连都要发展成区域金融中心,这个目标未免不切实际。就好比“一山不容二虎”,如果多个城市都要争当同一个区域内同一个领域的领头王,其结果难免“二虎相争必有一伤”。

城市的功能布局,则需要建设者能用长远的、总体的、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如今很多城市面临的规划问题,都是政府部门、商业中心、公共服务机构集中在市中心,而居住区域分散在边缘地带。这种“摊大饼”式的格局,就是当初建设者规划不到位导致的。可以适度发展立体式、垂直式的城市功能区;规划以各小区为中心,建立生活功能相对完备的“小街区”等。

其次,产业结构配置合理是动力。一方面是城市建设者需要合理分析城市资源特色,发展适合本城市的产业,比如浙江乌镇的“戏剧”、义乌的“小商品”等。再一方面是要大力培育高端产业、兼并淘汰低端产业,集约土地资源,促进产业发展由劳动密集型向资源集约型过渡。这样,城市面临的人口膨胀、住房紧张、就业压力大等问题也能有所缓和。而且,“城市病”是在发展中“得”的,也就要在发展中“治”,不能因噎废食。

另外,城市基础设施科学环保是保障。比如在城市内建造人工湿地、水塘、人工湖、下凹式绿地;进行城市基础建设时使用多孔砖、透水铺装;合理规划建设“地下管廊”式的工程,合并管道线路,集约开发利用地下空间;同步发展城市快速路、轨道交通建设,健全城市立体交通网络等。这些都有助于缓解某些“城市病”的具体症状,同时,也为城市更好地发展提供了保障,是“以发展促治理”的表现。

再有,治疗“城市病”的过程中,人的力量不能忽视。一是要大力培养人才,鼓励科技创新,用科技的力量解决发展的问题。二是要加大宣传教育,提高城市管理者和居住者的素质。“城市病”的诱因,既有天灾也有人祸,天灾尤可怜,人祸不可恕。典型例子就是交通问题,如果规则能制定得更科学合理,制约性强;如果人们都更自觉地遵守交规,多一份谦让,相信很多问题都能得到缓解。治理“城市病”不是某些人的事,而是所有人共同的事,谁都不能置身事外。

包含此试题的试卷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问答题

  材料一

  我国科技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是一代又一代矢志报国的科学家前赴后继、接续奋斗的结果。从李四光、钱学森、钱三强、邓稼先等一大批老一辈科学家,到陈景润、黄大年、南仁东等一大批新中国成立后成长起来的杰出科学家,都是爱国科学家的典范。希望广大科技工作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秉持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至上,继承和发扬老一辈科学家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优秀品质,弘扬“两弹一星”精神,主动肩负起历史重任,把自己的科学追求融入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事业中去。

  ——2020年9月11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科学家座谈会上的讲话

  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加快建设科技强国。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

  材料二

  2020年9月,浙江省委书记袁家军在省委党校秋季学期开学典礼上强调,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奋力打造“重要窗口”,必须结合新阶段新形势,认真思考和回答10大新课题,其中一项是:步入高质量发展轨道后,如何依靠创新驱动、技术进步、高素质人才激发强大内生动力。在《浙江日报》的访谈中,省政府相关部门负责人就此阐述了自己的思路与见解。

  从全省来看,原始创新能力的提升应从增加基础研究投入、完善实验室体系建设、提升高校科研水平等方面集中发力。2019年,浙江省在基础研究领域投入近50亿元;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建立联合基金,总投入达10.5亿元;重点围绕数字经济和生命健康等相关领域发展需求,开展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解决区域发展重要科学问题。未来,浙江省将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培育,加快技术创新中心和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建设,争取在2025年建成50家技术创新中心、100家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支持领军企业联合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和高校、科研院所组建技术创新联盟,推动重点产业进入全球价值链中高端。政策引才、平台聚才、服务留才是浙江打造人才蓄水池的3个主要方面。当前,浙江正着力打造一批世界一流的科研平台,通过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研究院以及院校等,提升蓄水池的虹吸效应。

  材料三

  科技创新能力是一个国家持续发展之根,是一个民族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是决定大国崛起的基石。近代以来,英国、德国、美国、日本这些先后崛起的有世界性影响的大国,无不是以强大的科技创新能力为支撑的。在历史上,葡萄牙、西班牙、荷兰都曾经是占有大量殖民地的“大国”,但由于缺乏科技创新的支撑,只能“昙花一现”。英国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中迅速崛起为“日不落”帝国,但后来随着科技创新能力的减弱,一战后逐步沦为二流国家。美国之所以能够成为当今世界超级大国,关键因素正是其持续不断的创新能力。

  审视历史上大国崛起的科技创新因素,归根到底是这些国家较早建立了一套比较完善的激励创新的制度,包括知识产权制度、教育制度、反垄断制度、投融资制度等,以及在全社会形成了尊重知识、尊重科学、尊重人才、崇尚成功、宽容失败的文化氛围。正如有的学者所指出的,如果没有宪法和专利法的保障就不会出现爱迪生这样伟大的发明家;如果没有专利制度,像福特这样的人也就没有动力了。因此,推进科技创新,关键在于建立有利于充分激励创新的制度环境和社会文化。

  材料四

  40多年来,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就不只是建设了一个开放活跃的市场,或者说不只是把先进科技和管理办法引入这个市场,而是同时建设了一个有利于市场不断发展壮大、科技不断进步并有效投放于市场的可持续的法治保障体系。40多年来,中国法治建设不断完善,特别是有利于科技和市场发展的法治保障建设得到同步发展。

  第一次工业革命发生在英国的原因值得深思。表面上看,蒸汽机等近代工业科技发明的应用,改变了英国的小作坊,带来了规模化的近代工厂。但是仔细想,让蒸汽机这些工业科技成果在英国出现并发挥作用的只是发明本身吗?显然不是这样。中国古代也有四大发明,但怎么就没有触发工业革命呢?因为英国当时及时建立了有利于科技创新的法律制度即专利权制度,以及有利于工业科技发挥最佳作用的工商业组织法律制度即公司制度。这些近代法律制度的促进和保障,使得科技进步与市场应用有效结合进而使得工业革命得以发生和发展,近现代文明演进才有质的飞跃。

  中国改革开放决策者审视历史、放眼世界,不仅深刻认识到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以及搞活市场才能搞活经济的道理,而且也深切体悟到科技和市场经济发展需要法治的保障。所以,在万法待兴之际,中国首先进行了外资法和知识产权法两大重点法律保障建设。1982年商标法、1984年专利法、1986年民法通则、1990年著作权法、1993年科技进步法等,都是保障科技支持市场发展的及时雨和催化剂。除了这些重点的、直接的法律保障之外,科技发展和应用还需要更加完整的法治体系的全面保障。从这个意义上说,40多年来中国科技的突飞猛进及其对于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都得益于相关法律的同步发展。当然,科技本身是有代际的,法律本身也应该是有代际的,二者只有不断同向迭进,才能正向互动。否则,法律不仅不能成为保障,反而可能成为障碍。

  材料五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面对复杂的外部经济形势,浙江民营企业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以创新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提升核心竞争力,助力浙江加快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依靠科技创新,浙江涌现出数量众多的隐形冠军企业。它们规模不大,却在某些细分领域成为绝对的领先者,甚至占领全球50%以上的市场份额;另一方面,这些企业像纽带一样,成为稳定全产业链优势的中流砥柱。

  嘉善XSK电机有限公司作为一家专业从事微型自动聚焦音圈马达和压电马达研发、制造和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是国内最大的微型自动对焦马达生产基地。2020年公司抓住全球部分制造业产业链重塑的机遇,加速关键零部件国产化进程,成功研发并迅速量产6400万超高像素摄像头对焦马达、1.08亿像素光学防抖自动对焦马达等,逐步进入中高端手机市场。公司副总经理感慨地说:“消费电子是一个更新迭代速度飞快的行业,企业必须牢牢掌握创新话语权,才能不被下游企业牵着鼻子走。”

  浙江的ZT集团从一家作坊式小厂起步,发展到今天服务全球140个国家和地区的国际化集团,依靠创新获得可持续竞争力,走出了一条自我迭代式的发展道路。“基于物联网与能效管理的用户端电器设备数字化车间”帮助ZT集团实现了低压电器产品生产全制程自动化,推动低压电器制造进入智能化时代,被评为“2019中国智能制造十大科技进展”之一。 ZT集团已经建成并投入运行的两个数字化车间,不仅实现了设计、生产、销售全价值链数字化,而且能有效缩短研发周期、提升生产效率。值得一提的是,该项目所涉及的系统软件、硬件设备,包括改进产品设计、每道工序实现“机器代人”以及企业统一数据平台和车间级工业通讯网络等,全部由ZT集团自主研发。集团董事长自豪地说:“这是一个典型的工业化与智能化深度融合的例子,让我们看到了未来更多的发展空间与潜力。”

  材料六

  “八八战略”是引领浙江发展的总纲,其中重要一条就是“进一步发挥浙江的块状特色产业优势”。2006年3月20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在全省自主创新大会上指出:“加快创新平台建设,使之成为服务中小企业、提升块状经济和特色产业的重要支撑。”当前,浙江正在大力发展的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正是创新平台建设迭代升级的新形态,体现了浙江与时俱进忠实践行“八八战略”的使命担当。

  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是在整合提升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等基础上,由政府引导,企业、高校院所及专业机构等共同参与,面向特定块状经济、现代产业集群,集聚科技、人才、金融、数据等资源要素的新型创新载体。自2017年浙江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建设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以来,全省已创建培育超过200家省、市、县三级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建设成效也已逐步显现:创新服务机构不断聚集,大量共性技术难题得到破解,实验室创新成果迅速找到“婆家”……

  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建设在各地党委政府的领导下,科技、发改、经信、财政等部门协同推进,有效整合孤立、分散的科技创新公共服务资源,形成了服务产业发展的“大合唱”。省里制订出台了《浙江省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建设行动计划(2017-2020年)》《浙江省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建设导则》和《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建设财政专项激励资金竞争性分配方案(试行)》,给予综合体最高每年5000万元、连续3年财政资金支持。各地也纷纷出台配套政策,加强组织领导、顶层设计、统一规划和政策整合,形成强大工作合力。与此同时,综合体营运主体大多注册了实体公司,实行市场化运作,凭“真本事”立足。对创新服务机构,多数综合体实行“亩均论英雄”和服务排名为主的考核制度,建立有进有出的动态管理机制,实现“充分竞争、优胜劣汰”,激发了成长活力。

  根据省里提出的2022年实现“块状经济、现代产业集群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全覆盖”的目标,各地政府着眼于补齐产业链、做强产业链、优化产业链,按照“产业培育的重点在哪里,综合体建设就跟进到哪里”的思路,努力把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建成地方优势产业、特色产业、主导产业裂变发展的“反应堆”。浙江诸暨的珍珠产业闻名遐迩。针对珍珠企业在养殖生态化、定制个性化、销售网络化等方面的短板,政府以珍珠创新服务综合体为载体,加强与科研院所合作,抓好珍珠研究院和珠宝创意设计、网红直播基地等建设,接连攻克珍珠养殖水体生态循环治理、珍珠粉3D打印等共性难题,引进国内外知名珠宝设计师和百余名高流量网红,大大增强了诸暨珍珠在国内国际的潮流引领力、行业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

  当前,创新发展的竞争已经从单个企业的竞争发展到创新体系和创新生态的竞争。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最重要的功能就是集聚整合产业创新要素,促进政府、企业、高校院所、金融和中介机构紧密合作,形成联合开发、优势互补、成果共享、风险共担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温州乐清聚焦千亿级电气产业,以强化电气产业服务创新为突破口,以整合智能装备各类科创平台为抓手,举全市之力构建电气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为培育世界级先进电气产业集群提供强力支撑。杭州钱塘新区在杭州医药港核心区块启动建设生物医药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聚焦生物制药、医疗器械、生命医学工程、医疗大数据等核心领域,推进人才链、创新链、生态链、服务链、金融链、产业链“六链”融合,打造“产学研用金、才政介美云”十联动的创业创新生态系统。

  在建设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的过程中,各地政府树立利民为本、法治为基、整体智治、高效协同的理念,运用数字赋能、改革破题、创新制胜的手段,大力提升公共服务的及时性、精准性、专业性,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打造最优营商环境。一方面,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手段,提升招商、科技、经济、人才等政府部门的协同服务能力,构建从源头到末端、从共性到个性的全链条服务体系,为综合体提供集成化公共服务;另一方面,通过在综合体内设立企业一站式服务窗口,提供贯穿产业发展全链条、企业发展全生命周期的标准化公共服务,同时方便企业与政府部门的对接联系,第一时间满足企业在专利申报、产品推介、质量检测、消费维权等方面的个性化需求。

  材料七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要“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五中全会进一步指出,要“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新型举国体制,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提高创新链整体效能”。这些重大决策充分显示了新型举国体制在我国攻克关键核心技术、建设科技强国进程中的重要性。

  所谓举国体制,就是国家利用各种行政和政策手段,举全国、全社会之力去达成某一特定目标的工作体系和运行机制,其实践在古今中外都有成功的案例。发达国家在国防安全领域、事关国家发展全局和战略高技术领域,从未中断过举国体制的做法。比如,美国的“曼哈顿”计划、“信息高速公路”计划、半导体制造技术战略联盟、日本的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划、欧洲的“尤里卡”计划等,都是通过举国体制的推动取得成功的。

  新中国成立之后,在经济发展水平极为低下、科研基础极为薄弱的条件下,我国的科研系统按照“集中力量,形成拳头,进行突破”的原则,由政府全盘负责科技规划、计划的制订和实施,并直接组建和管理科研机构,其人力、经费、物资等完全由政府按计划统一调配。在国际封锁、国内科技资源稀缺的条件下,这一体制能够将有限的资源向战略目标领域进行动员和集中。正是在这种体制下,中国才能够在“一五”计划期间展开以“156 项工程”为核心的694个大中型建设项目,奠定社会主义工业化初步基础;才能够取得“两弹一星”等重大科技成就,铸就国防安全的战略基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进一步发挥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取得了三峡工程、青藏铁路、高铁项目、南水北调、西气东输、“神舟”飞天、“嫦娥”奔月、“蛟龙”入海等举世瞩目的科技成就。同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举国体制相比,新型举国体制是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通过政府力量和市场力量协同发力,凝聚和集成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社会资源共同攻克重大科技难题的组织模式和运行机制。

  在这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中,我国再次发挥新型举国体制在应急科研攻关方面的重要作用,将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疫情发生后,科技部门迅速组织由多个领域顶级专家组成的科研攻关组,确定临床救治和药物、疫苗研发、检测技术和产品、病毒病原学和流行病学、动物模型构建等五大主攻方向,组织跨学科、跨领域的科研团队,科研、临床、防控一线相互协同,产学研各方紧密配合,短时间内就取得积极进展,为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作出了重大贡献。放眼未来,不论是加快提高疫病防控和公共卫生领域战略科技力量和战略储备能力,还是完善平战结合的疫病防控和公共卫生科研攻关体系,都更加需要我们不断用好和完善新型举国体制这个独特优势。

  材料八

  作为新时代全面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窗口,浙江在打造高水平创新型省份和科技强省的新征程中,自觉强化国家使命导向,从国家急切需要和长远需求出发,凝练科技问题,布局战略力量,配置创新资源。为此,浙江提出要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全域创新体系和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创新体制,着力推动“互联网+”、生命健康、新材料三大科创高地建设,全力打造全球创新策源地。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浙江省实验室”这一新名词应运而生。

  “浙江省实验室”的提出和建设,鲜明地展现出浙江以超常规力度建设世界级科创高地的决心和魄力。首批4家省实验室的建设目标十分明确:之江实验室和湖畔实验室聚焦“互联网+”领域,良渚实验室和西湖实验室聚焦生命健康领域。每家省实验室平均5年100亿元左右的总投资,换来的将是源源不断的创新动能。“建设省实验室,是浙江构建全域创新体系、提升创新效能的重要一环,是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的一次生动实践。”省政府相关部门负责人说。

  新型举国体制催生新型研发机构,从这4家省实验室的牵头建设单位来看,之江实验室由浙江省政府、浙江大学和阿里巴巴共同举办,是混合所有制事业单位性质的新型研发机构;良渚实验室由公办的综合型、研究型、创新型大学浙江大学举办;西湖实验室由西湖大学这样一所社会力量举办、国家重点支持的新型高等学校牵头建设;湖畔实验室的举办单位阿里巴巴集团则是一家民营企业。

  为更好地利用体制优势攻关核心技术,之江实验室创造性地提出了“高原造峰”工作机制,采取“大兵团作战”,突破学科界限、按需组织顶尖科研力量协同攻关。实验室的“先进工业互联网安全平台”项目,由两位院士牵头,联合了国内10家优势科研单位的力量,较短时间内成功研制出内生安全文件存储系统、内生安全云管平台等多款核心装备。

  支撑创新型产业集群发展是省实验室的使命之一,为此需要探索高效的成果转化模式。西湖大学自主研发的新型红细胞治疗技术日前完成近亿元融资,即将进入临床试验。相比制药行业新药研发动辄10年的转化周期,这一成果用很短的时间就迈出了从实验室走向市场的第一步。这得益于灵活的成果转化机制。从专利申请、法律咨询到投资人谈判,专业的成果转化团队全程参与,不但大大加快了项目落地的速度,还能让科学家更加专注于科研。浙江省实验室未来的许多创新成果也都将受益于这种“深度孵化”模式,从而加快产业化进程。

  材料九

  2020年12月17日1时59分,嫦娥五号返回器携带月球样品在内蒙古四子王旗预定区域安全着陆,探月工程嫦娥五号任务取得圆满成功,标志着我国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走战略规划圆满收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嫦娥五号任务作为我国复杂度最高、技术跨度最大的航天系统工程,首次实现了我国地外天体采样返回,这是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攻坚克难取得的又一重大成就。

  对于中国来说,嫦娥五号任务不仅是一项重大科技成就,更是体制优势和精神力量的伟大胜利。在23天的时间里,嫦娥五号完成了一次对接、六次分离,两种方式采样、五次样品转移,经历了11个重大阶段和关键步骤,环环相连、丝丝入扣。实现了我国首次月面采样与封装、月面起飞、月球轨道交会对接、携带样品再入返回等多项重大突破,是我国航天事业发展中里程碑式的新跨越,为我国未来月球与行星探测奠定了坚实基础。

  更令人瞩目的是,中国探月工程自2004年批准立项以来,聚焦“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目标,坚持系统观念、系统方法。“一张蓝图绘到底”,“一条龙”攻关攻坚,“一盘棋”协同推进,“一体化”迭代提升,实现了“六战六捷”“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也。”探月工程汇聚全国数千家单位、数万名科技工作者,技术的每一次突破、工程的每一步跨越,都是团结协作的结果,传承弘扬了中国航天攻坚克难、勇攀高峰的优良传统和创新精神,形成了“追逐梦想、勇于探索、协同攻坚、合作共赢”的伟大探月精神。这是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在科技创新战线上的又一次体现,是民族精神、时代精神与科技创新实践相结合铸就的又一座丰碑,对我国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提高创新链整体效能,走好科技自立自强之路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问题一

  根据资料6,简要归纳浙江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建设的主要做法。(20分)

  要求:

  (1)全面、准确,有条理;

  (2)字数不超过250字。

  问题二

  结合资料7、8、9,谈谈你对新型举国体制的理解。(30分)

  要求:

  (1)理解正确,观点鲜明;

  (2)分析深刻,逻辑清晰;

  (3)字数不超过500字。

  问题三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伟大事业都始于梦想,伟大事业都基于创新,伟大事业都成于实干。结合给定资料,以“梦想、创新、实干”为话题,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性文章。(50分)

  要求:

  (1)主旨明确,结构完整,思路清晰;

  (2)内容充实,论述深刻,语言流畅;

  (3)不拘泥于给定资料;

  (4)字数1000~1200字。

查看答案
问答题

材料一

传统制造业是浙江实体经济的主体,是经济发展之基、富民之源,深刻地影响着浙江“两个高水平”建设。无论是改革开放初期的工业化发展阶段、本世纪初加入世贸组织后的出口高增长阶段,还是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浙江率先进入经济发展新常态的转型升级阶段,传统制造业都扮演了重要角色。规模大、占比高、技术成熟的传统制造业不仅是现代产业体系的有机构成部分,还是新兴产业的孵化基础。

当前,浙江传统制造业正处于转型升级关键期和阵痛期,面临着一些亟需解决的困难和问题,素质性、结构性矛盾十分突出。根据2016年度统计数据测算,全省10个重点传统制造业用47%的工业用地、73%的能耗、85%的排放、43%的用工,贡献了43%的工业增加值和40%的税收,投入产出效益总体偏低。在亩均税收、亩均增加值、研发经费支出与主营业务收入之比等关键指标上,总体低于全省制造业平均水平。以纺织行业为例,浙江纺织行业规模上企业数量庞大,但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仅有3家,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1.14个百分点。

材料二

纵观世界近现代史,制造业的持续发展和转型升级,是主要发达国家现代化的共同经验。18世纪中后期,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启于英国,以大规模工厂化生产取代个体工场手工生产为标志的现代制造业快速崛起,推动英国率先完成工业化。19世纪末,德国、美国抓住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历史机遇,在电力、机械等领域形成领先优势,实现了现代化。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在钢铁、电子、汽车等产业快速发展的支撑下,跻身发达国家行列。在这些国家的现代化进程中,不断完善升级的制造业体系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反观一些曾经也在工业化上取得不俗成绩的发展中国家,由于放松对制造业发展的坚持,特别是忽视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陷入了经济增长缓慢、收入提升停滞的“中等收入陷阱”。

当前,全球经济在开放与保护的较量中艰难前行,贸易保护主义为世界经济蒙上阴云,以世贸组织为核心的多边贸易体制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传统制造业承受着更大的挤压风险。2017年,浙江在全国率先启动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工作,并将其列入“富民强省十大行动计划”,聚焦聚力高质量、竞争力、现代化,充分利用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改造提升传统制造业,不断提高传统制造业高新化、智能化、绿色化水平。2018年,《浙江省加快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行动计划(2018-2022年)》出台,该计划围绕消费品、原材料、机械装备及零部件制造三大领域,在2017年确定的纺织、服装、皮革、化工、化纤、造纸、橡胶塑料、非金属制品、有色金属加工、农副食品加工等第一批10个重点行业基础上,增加汽车零部件、低压电气、金属制品、泵阀轴承、家具及竹木制品、家用电器、文体用品等第二批7个重点行业,基本实现主要传统制造业门类“全覆盖”。

经过2017年至2019年两年多的努力,浙江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取得了显著成效。全省累计淘汰落后产能企业5760家,整治提升“低散乱”企业(作坊)10.1万家;累计盘活存量建设用地44.32万亩,腾出用能空间506万吨标煤。有效利用盘活空间,加快先进制造和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建成小微企业园726个,入驻小微企业3.73万家。截至2019年,全省上云企业达到32.5万家;建设121个“无人车间”、“无人工厂”,130个骨干数字企业,127个数字化重大项目,100个数字化园区。传统制造业领域建成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809家,建成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51个。全省拥有年产值超千亿元集群12个,超百亿元集群80多个,累计创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21家,居全国前列。

两年多励精图治,浙江传统制造业增加值增速从不到5%回升到6%左右,增加值率从18.2%提高到20.8%,劳动生产率年均提高8.1%,亩均增加值从80多万元提高到近100万元,传统制造业中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比提高到50%以上,有力支撑了工业经济在高基数上的高质量发展。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的浙江实践表明,传统产业并不是落后产业,也不是夕阳产业,只有落后的产品,没有落后的产业。

材料三

改革开放以来,浙江各地从培养“一村一品、一地一业”起步,再到推进块状集聚、特色发展,传统制造业经历了较长时期的大发展大繁荣,影响力、竞争力不断提升。浙江块状经济发达,全省年销售收入20亿元以上的产业集群有130多个,为全省工业贡献了50%的产值、利润和就业。许多产业的产业链条基本完整,综合配套相对健全,大中小企业合作协同,形成了良好的产业发展生态。同时,浙江拥有大量的专业市场,义乌市场、柯桥轻纺市场、海宁皮革市场闻名遐迩,还拥有全球最大的网上市场,实体市场与网络市场共同发展,线上线下市场相互促进。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孕育兴起,特别是移动互联网、智能终端、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推动传统制造业设备智能化、生产自动化、管理信息化等方面,已经彰显出巨大的影响力,为打破传统路径依赖、破解瓶颈制约指明了方向。正如美国管理学家迈克尔·波特说的,任何传统产业只要加上知识和技术,都可以成为一个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技术密集型产业。传统制造业只要主动去拥抱科技革命,把科技革命的新鲜血液源源不断地输入体内,就能持续保持强健体魄,从而变粗放型增长为集约型增长,变传统企业为高新技术企业。

很多传统制造业都是为人类衣食住行提供产品的。随着居民收入持续增加、新型城镇化加快推进,社会购买力越来越强,传统制造业的市场不仅没有缩小,反而在不断增长,市场空间依然十分广阔。从消费渠道看,“互联网+电商”快速发展,网上零售额占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大幅提高,浙江拥有阿里巴巴等电商平台企业和信息经济优势,浙货“出海”、“上网”营销渠道更加宽广。但也要清醒认识到,现在的市场需求,已不是过去对模仿型、排浪式低端产品的需求,而是对个性化、多样化高品质产品的需求。我国居民的消费结构正由生存型消费向发展型消费升级,由物质型消费向服务型消费升级,由传统消费向新型消费升级。市场永远都在,关键是要适应消费升级新趋势,增强供给有效性。

浙商是浙江最珍贵的金字招牌,也是浙江发展最倚重的力量。这些年,面对传统产业发展过程中的各种困难和挑战,广大浙商不畏惧、不退缩,迎难而上、乘风破浪,向创新要动力、向转型要出路、向品质要效益,走出了一条条卓有成效的转型升级之路。

近年来,浙江坚持以“最多跑一次”改革为牵引,撬动方方面面领域的改革,不断激发产业发展的内在活力。深入实施“一窗受理、集成服务”的改革,统筹推进事项梳理归集、数据共享、标准化建设、事中事后监管等工作,减少审批事项、优化审批流程、提升办事效率,努力变“企业跑”为“数据跑”、“政府跑”。同时,不折不扣落实中央减税降费政策,深化企业减负担、降成本改革,2019年共为企业减负2280亿元,5年累计超过6000亿元。

材料四

在宁波,除了临港工业,还有慈溪家电、余姚塑料、宁海模具、象山针织、奉化气动元件、海曙纺织服装等门类齐全、层次多样且高度密集、区域特色鲜明的传统制造业集群,在模具、轴承、液气密、紧固件等细分领域形成比较优势。

服饰纺织业巨头S公司的染色车间遍布先进机器,鲜见操作工人,更看不到各色染料,一改过去人们对传统纺织印染企业“大染缸”的印象。S公司目前市值超过千亿元,凭借雄厚实力,完全可以在高回报的资本市场呼风唤雨,为什么坚决不做?S公司董事长对此轻描淡写:做好一件事,就很不错了。正是得益于这种“专注”,S公司在风浪中搏击壮大,成为全球最大的纵向一体化服装制造商,连续数年名列中国针织服装出口企业出口规模第一位。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宁波制造业,当初多是由一些有胆有识的农民“洗脚上田”办起来的。办企业,改变了很多人的命运,时势变迁也让许多企业家认识到,坚韧不拔不是一成不变,创新才是制造业的灵魂所在。

一根纱线进去,45分钟后,一件成衣就做好了。拿在手上细看,这件成衣没有一处接缝,真正的一体成型,把纱线变为成衣的“魔术师”就是宁波C公司。从最初的手摇横机到最新的一体成型电脑横机,C公司始终深耕针织装备的研制。伴随着一轮轮产品迭代,C公司也实现了自身研发与制造水平的不断提升。“以前针织装备德国第一、日本第二,我们跟在后面跑。从跟跑到领跑,现在我们做到了行业第一。后面追兵紧追不舍,我们更要加快跑。”C公司董事长说。

材料五

客观实际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变化者,乃天地之自然。”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既要看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没有变,也要看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每个阶段呈现出来的新特点。我国社会生产力、综合国力、人民生活水平实现了历史性跨越,我国基本国情的内涵不断发生变化,我们面临的国际国内风险、面临的难题也发生了重要变化。过去长期困扰我们的一些矛盾不存在了,但新的矛盾不断产生,其中很多是我们没有遇到、没有处理过的。如果守着我们对过去中国实际的认识不动,守株待兔,刻舟求剑,我们就难以前进。我们要准确把握国际国内环境变化,辩证分析我国经济发展阶段性特征,准确把握我国不同发展阶段的新变化、新特点,使主观世界更好符合客观实际,按照实际决定工作方针,这是我们必须牢牢记住的工作方法。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材料六

新冠肺炎疫情可以说是对浙江制造业的一场突击考试。疫情给浙江制造业带来较大不利影响的同时,也倒逼制造业企业危中寻机,主动加大技改力度,提升智能化水平。

抗疫之初,正值春节,浙江医用外科口罩、医用防护服产量基本为零。但仅用1个多月时间,浙江就扭转了医疗防护物资供应难的局面。这背后,一批冲在一线的浙江智能制造企业表现可圈可点。在金华,H机器人科技公司技术团队仅用15天时间,就帮助市内5家口罩企业将产能提升20倍,从日产3万只到60万只。2月份,浙江重点口罩机生产企业产能和产量分别是26台和6台,而到3月份这两个数据分别达到400台和350台。“扭转困局的背后,浙江智能制造功劳不小。而它们之所以能迅速‘转身’,不是凑巧,实则为浙江制造之变。”省经信厅相关处室负责人介绍。

疫情来袭,用工需求量大的温州工业企业率先意识到,以往劳动密集型为主的生产方式,很难经得起这类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冲击。虽说条条大路通罗马,中小企业各有各的发展路径,然而疫情倒逼,让不少制造企业不约而同走上了“技改”这条路。程某是一家摩托车配件生产企业的负责人,他更早嗅到了“复工危机”——满满的订单和一时无法返岗的员工,这意味着想快速复工必须另寻良方。于是,他紧急联系了温州市智能制造研究院工程师凌某,启动了企业技改项目。这样的故事还在不断上演。自研究院复工以来,不断有企业主动找上门要求“体检”,“忙得忘了吃饭”已成为凌某的工作常态;而在去年这段时间,他才收到零星几家制造企业的技改评估预约。

材料七

2020年3月,全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大会在杭州召开。会议强调,要坚持新发展理念引领,锚定目标、突出关键,开辟建设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的新路径,力争今年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成为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显著特征,到2025年建成国内领先、有国际影响力的制造强省,到2035年基本建成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

6月,浙江省委十四届七次全会通过《中共浙江省委关于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努力建设新时代全面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重要窗口的决议》,提出要从10个方面努力建设好“重要窗口”。“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建设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顺势成为10个方面“重要窗口”之一的“努力建设展示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窗口”的重要内容。

之前的2003年,也是浙江制造业发展进程中的一个关键节点。当年6月,随着“非典”疫情防控与复工复产进入新阶段,浙江召开了改革开放以来的首次全省工业大会,明确提出“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目标。7月,浙江省委十一届四次全会举行,首次全面系统概括浙江发展的八个优势,提出指向未来的八项举措,即“八八战略”。其中一项正是“进一步发挥浙江的块状特色产业优势,加快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制造业已经成为新一轮国际竞争和大国博弈的“竞技场”。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向纵深发展,内外市场开放发展、产业链联动发展、产业融合发展态势越来越明显,制造内容、制造形态、制造方式面临深刻变革。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取得了阶段性重要成果,但疫情防控任务依然艰巨繁重,特别是全球疫情仍在蔓延之中。大变局、大变革、大事件都摆在那里,躲是躲不过去的,关键是怎么去看?怎么去应对?怎么去抢抓机遇、化危为机?发展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一路坦途的。大变局、大变革、大事件中困难与机遇同在、挑战与希望并存,战胜挑战就是新机遇,克服困难就能再上新台阶,这就是辩证法。

问题一

结合资料1、2、3,谈谈浙江传统制造业存在的问题并分析浙江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的优势。(40分)

要求:全面、准确,有条理,字数不超过400字。

问题二

根据你对资料5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理解,以“变”为话题,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性文章。(60分)

要求:

1.紧密结合给定资料;

2.主旨明确,结构完整,思路清晰;

3.内容充实,论述深刻,语言流畅;

4.字数1000-1200字。

查看答案
单选题

截至2019年12月31日,中国共产党党员总数为9191.6万名,同比增长1.46%。在党员的性别、民族和学历上,女党员2559.9万名,少数民族党员680.3万名,大专及以上学历党员4661.5万名。在党员的入党时间上,新中国成立前入党的17.4万名,新中国成立后至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入党的1550.9万名,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至党的十八大前入党的6127.7万名,党的十八大以来入党的1495.6万名。在党员的职业上,工人(含工勤技能人员)644.5万名,农牧渔民2556.1万名,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专业技术人员1440.3万名,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管理人员1010.4万名,党政机关工作人员767.8万名,学生196.0万名,其他职业人员710.4万名,离退休人员1866.1万名。

2019年共发展党员234.4万名,比上年增长14.06%。其中,发展女党员99.4万名,占42.4%;发展少数民族党员23.6万名,占10.1%;发展35岁及以下党员188.3万名,占80.3%;发展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的党员106.8万名,占45.6%。发展党员的职业上,工人(含工勤技能人员)14.3万名,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专业技术人员31.6万名,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管理人员25.3万名,农牧渔民42.4万名,党政机关工作人员13.4万名,学生84.4万名,其他职业人员22.9万名。

行测,历年真题,2021年0327江西省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网友回忆版)

若阴影部分代表大专及以上学历党员人数,那么下列哪幅图最能反映截至2019年12月31日大专及以上学历党员占党员总数的比例

行测,历年真题,2021年0327江西省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网友回忆版)

  • A.A
  • B.B
  • C.C
  • D.D
查看答案
单选题

行测,历年真题,2020年0822江西省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乡镇)

  • A.850元
  • B.900元
  • C.950元
  • D.1000元
查看答案
单选题

行测,历年真题,2020年0822江西省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省级)

  • A.850元
  • B.900元
  • C.950元
  • D.1000元
查看答案

相关题库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