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详情

注意事项

1.本题本由给定资料与作答要求两部分组成,考试时限为180分钟。其中,阅读给定资料参考时限为50分钟,作答参考时限为130分钟。满分150分。

2.请在题本、答题卡指定位置上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填写自己的姓名和准考证号,并用2B铅笔在准考证号对应的数字上填涂。

3.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在指定的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的作答无效。

4.待监考人员宣布考试开始后,你才可以开始答题。

5.所有题目一律使用现代汉语作答,未按要求作答的,不得分。

6.监考人员宣布考试结束时,考生应立即停止作答,将题本、答题卡和草稿纸翻过来留在桌上,待监考人员确认数量无误、允许离开后,方可离开。

严禁折叠答题卡!

二、给定资料

1.据《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显示,从2011年到2015年,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将由1.78亿增加到2.21亿,老年人口的比重升至16%,而预计到2030年,这一比重将达到30%。人口老龄化的迅速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养老压力,并且由于我国缺乏西方发达国家健全的社会福利制度,养老问题更为复杂。这其中,农村地区养老问题较城市更加突出。

走到张兰老人家时,她正一个人坐在门口的小板凳上,漫无目的地四处张望,满头灰白的头发在微凉的春风中略显凌乱。老人今年87岁,身体尚好,生活能自理,老伴去世多年,育有3儿2女。从与老人的对话中得知,她目前跟随大儿子生活,吃喝不愁,平日生活也能自理,就是天天一个人在家,除了有时看看电视外,也没什么人说说话,靠发呆、晒太阳打发时间,感到生活比较孤单。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第三季度,我国农村外出务工劳动力共1.7亿人,约占农村人口的27%。大量子女外出,导致许多老人提前进入“空巢”阶段。同时,全国调查情况显示,约30%的老人处于丧偶状态,这又在客观上加重了当前我国农村的“空巢”现状。

农村老年人因为“空巢”而在精神上常常出现孤独感。全国调研中,老人表示由于子女长期外出务工,倾诉对象基本集中于配偶(43.9%)和亲戚、邻居(27.9%)。而由于农村公共文化活动的匮乏和老人本身特质的原因,农村老人的闲暇时间主要依赖闲坐闲聊(44.2%)、看电视(29.4%)等方式度过;在身体机能不断下降的客观条件下,农村老人由于“空巢”导致与本社区和社区外的亲属交往的频率相对降低,在家庭和社区中都处于被边缘化的位置。

对于自己将来的养老,江苏省如东县掘港镇村民王美兰这样说道:“我一辈子住在农村,土地是我们农民最主要的经济来源,也是养老的主要经济基础,但随着年纪的增大,下田种地变得越来越困难。我家共有5亩多田,近几年,我把4亩多田流转出去,每个月都能拿到相应的流转费,剩下的田种点蔬菜、玉米等农作物,还能拿到市场上去卖,赚些钱贴补平时的吃穿用行。但是一旦突然急需用钱,土地流转的费用就不能保证生活需要了。”

2.万发仓老人今年80岁,高大但颤颤巍巍的身体、粗重的呼吸、不停地咳痰,这些迹象表明他的身体处于非常虚弱的状态。他有两个女儿,老伴多年前去世,现一人生活。当记者走进他家的时候,他住院一周刚回家,身体十分虚弱,两个住在附近的妹妹正在陪他说话。

“您的两个女儿怎么不来照顾你?”当记者问到这个问题的时候,万发仓老人有点无奈,“两个女儿都已经出嫁,一个嫁到铜陵,基本上只有过年时回来一次;另一个女儿嫁到本村,但是她有自己的家庭和孩子需要照料,平日里哪有时间来服侍我呢!”

万仓发老人的妹妹告诉记者,“即使在这样的身体状况下,平时的烧洗煮扫都是老人自己动手,万一出现个三长两短,一时半会儿还没有人晓得,有什么法子哩。”“那有没有考虑过去敬老院呢?”老人回答道:“也考虑过,但还是不想去,一方面我没有钱住养老院;再一方面,这个家虽然破旧,但是我住惯了,不想离开。”

2014年至今,华中师范大学农村妇女研究中心展开两期调研,首先以“关爱农村空巢老人”为主题,招募80名大学生调研员,以全国16个省的农村老人为调查对象,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和访谈,了解农村养老现状。

不管是在试点村还是在全国范围内,农村养老都以居家养老为主。在试点村中,老人非居家养老选择比例仅为29.2%;有明确住养老院意愿的比例小,仅32.8%。从全国范围来看,大部分农村老人都居住于自己家中或子女家中,居家养老条件充分,而选择居住在养老院中的老人比例仅为4.5%。对老人的养老意愿调查显示,在养老方式上选择“自己或老两口互相照料”“依靠子女”“居住养老院”的比例分别为48.8%、41.7%、6.0%,这充分说明农村老人养老的“家庭倾向”明显。

从对养老院的态度来看,选择“不愿意”的老人比例大,机构养老缺乏老人的理解。受农村长久以来的文化氛围和习惯的影响,老人出于“费用”“子女选择”“养老院缺乏亲情”及“名声”等原因,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不去养老院进行养老。

事实上,养老院养老的客观现实也让农村老人不得不居家养老。我国农村发展在经济和建设上相对落后,截至2012年,农村养老服务机构单位数为32787个(国家统计局,2012),农村地区缺乏进行机构养老的硬件设施。同时从养老的经济供养情况来说,当前农村老人主要的收入来源还是“个人劳务”和“子女供养”。个人劳务收入决定了老人对于土地的依赖,而子女供养缺乏稳定性,老人即使想要进入机构进行养老,也缺乏必备的经济条件。

3.2015年3月11日,某都市报刊发的文章《惦念农村父母的养老金》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鸣,下面是节选的部分内容:

或许是因为父母年纪渐大的原因,今年回家,谈及最多的就是养老的话题。一位做中学教师的邻居感叹新一年要自己缴纳社保和养老金了,这种变化显然是源自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的最直接影响。但对于农村的父母而言,这项指向公平的并轨改革,与他们似乎关系不大。自2009年国家开始在农村推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以来,新农保的基础养老金标准仅由最初的55元,自去年下半年开始增至60元。也就是说,5年之间增加了5元。如果考虑到物价上涨等因素,是涨是跌都还未知。

老家是处于中国中部地区的典型农村,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的保障水平应该与全国大部分地区相当,比较具有代表性。这60元到底是一个怎样的水平,可以与低保进行对比。我们那里,最低档的低保每个月都达到了90元,也就是说,养老保险只是这个水平低保的三分之二。

这样一种状态,正如此前有媒体所描述的,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在实施之初让民众“很感谢”,但慢慢变为“不满意”。虽然农村的消费水平要低于城市,但60元依然是一个足够尴尬的数字——“可以在淘宝网上买一件针织衫”,“过年回家从城里到乡下的车票钱刚刚好”,“下馆子一荤一素简单两个菜”……

…………

尽管当前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养老金并轨已经正式开始推行,包括我的家乡在内的15个省,也已推动城乡养老保险并轨,但由于农村居民的缴费水平低,养老保险更倚重于基础养老金,农村养老保险的薄弱,依然未有根本改观。这从国家养老金投入的安排上,或更能直观体现差距与失衡:日前有媒体发布的一组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的养老金总支出已突破2万亿,其中行政和事业单位的养老金约耗费几千万;企业制度下的退休人员,约耗费掉接近2万亿;剩下则是农民,仅耗费约1000亿。

今年全国“两会”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在回答记者提问时透露,当前无论是企业职工养老保险,还是城乡居民养老保险,都是收大于支,不仅确保了待遇的发放,还略有结余。这说明,当前抽出一部分资金提升农村养老保险的基础额度,是有条件的。

如果说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养老金并轨,指向的是一种缴纳主体上的公平,那么城乡巨大的养老保险差距,则明显指向的是一种城乡二元体制下的社会保障水平的鸿沟。养老保险并轨的根本目标,应该是促进整体国民养老保险水平的提升,而农民的养老保障水平无疑是其中最重要的一块短板。这块短板不补齐,整体性国民福利的提升,就始终存在缺憾。

面对这种境遇,更需要关注的一个话题或是,较之于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养老金并轨所受到的巨大社会力量的关注与推动,提高农村养老保险保障水平,何时能获得同样的关注?

4.据调查,目前我国农村老年人口已超过1亿,其规模是城市的1.69倍,农村地区的养老问题引发“两会”代表的热烈关注。

代表G认为,现在国家已经认识到养老问题的重要性,但面对农村养老服务机构建设严重滞后的现状,却没有具体措施。

代表H指出,政府在承担好托底保障的同时,应增加对社会公益组织参与养老服务的政策引导和扶持力度,比如将场地和设施免费或低价租给有经营资质的中标养老服务机构,减征养老服务机构的企业所得税和营业税,其所用水电气按居民价格标准执行。同时增加养老服务企业项目信贷投入,放宽贷款条件,提供优惠利率,等等。

“应该加强农民的养老保险意识。”代表W建议,“建立多层次的养老保险模式,鼓励农民多参加商业保险,并用立法的方式来确保养老保险的有效运行。”

代表L说,孝敬老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全社会要营造“敬老、爱老”的氛围。同时,加强传统文化宣传与法制教育,在全社会促进形成尊重、关心和帮助老年人的社会风气。在法律方面,如何追究“不常回家看看”的子女责任,也有待探讨。

“养老,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一个心灵的事业,不能忽视老年人的精神需求。”代表C说起春节期间去一家养老院慰问的场景,依然很激动,“其中有个88岁的老人,很喜欢唱歌,他房间里有很多歌曲。当时他唱了一首《美丽的姑娘》,非常动情,一个老人那样动情地唱歌,深深地触动了我们,我后来觉得不是我们去慰问他,而是他感动了我们。”他说,养老事业确实需要投入资金去建设更多的养老院和服务中心,但同时也不能忽视这些老人的精神需求,他们的心灵很寂寞,要多在基层办一些老年人的文化中心,让他们有所寄托。

德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制定养老保险法律的国家,早在 19 世纪晚期就颁布了《养老和伤残保险法》,给工人和企业雇员提供养老保险的法律保障。“二战”后,德国的养老保险制度覆盖到农民,1957 年颁布的《农民老年救济法》中规定,农民社会养老保险是独立于工人、职员、自由职业者等的强制保险。该法还对缴纳主体和比例作了规定,其中一部分由国家补贴,国家建立专门机构对保险金进行监督管理。

农民收入较低是世界性的普遍现象,为缩小城乡收入和社会保障差距,很多国家在建立农民社会保障时大都奉行工业反哺农业的思路,对农民养老保险给予大量的财政补贴,或直接由财政出资给予养老保障。

5.在河北省巨鹿县小吕寨镇大韩寨村菘乐养老院内,一间间红顶白墙的房子整齐排列,前面一栋崭新的二层小楼为村卫生室,后面3排或新或旧的平房为养老住宅。“新养老院2014年9月正式开业,目前已入住老人20多个。”大韩寨村委会主任、菘乐养老院院长刘绍军介绍道。

李三物和赵自福是村里的五保户,彼此关系不错,新养老院建好后,两人选择住同一个屋。李三物之前就住在养老院,赵自福则是两个月前新搬过来的。李三物说:“原来的养老院条件差,愿意住的老人没几个,找人唠个嗑都难。最怕的就是有病,有病还得去很远的村卫生室,对腿脚不利索的老人来说很麻烦。”赵自福接过话茬:“我身体多病,腿脚也不灵活,离原来的村卫生室近,看病拿药都很方便,以前就只能住在家里。现在新的养老院既能养老又能看病,还有伴儿,我立马就搬来了。”

巨鹿县民政部门2013年底做过一次农村养老状况的调查,结果显示,全县农村人口36万人,60岁以上老人为54182人,有养老意愿的有7000多人。这些老人大多在70岁以上,有糖尿病、高血压、心脑血管等疾病,非常需要专业而及时的医疗护理服务。

“但农村养老院大多规模小、经费紧缺,哪请得起专业护理人员啊?”县民政局副局长赵少阳说,该县目前共建成146所农村养老院,很多养老院的入住率还不到50%。调查显示,医疗服务水平低,也是导致农村养老院入住率偏低的重要原因。

为破解农村养老困局,该县探索推动农村养老院和卫生院(室)以协作或并建方式进行合作,由医护人员承担老人的专业护理、医疗保健职责,提升养老院的医疗服务水平,满足老人多层次的养老需求。

健民医院是一家民办医院。2010年初,一位老人在该院看完病后,由于家中无人照料,希望继续住在这里得到医疗护理。院长李孟彩同意了,为他腾出一间屋子,让他长期住下。没想到,此后陆续有多位老人以各种理由长期住在了医院,使医院床位格外紧张。何不干脆建个养老院?李孟彩说:“当时就担心政策上行不通。以前,农村老人只有在医疗机构看病才能享受新农合优惠,在养老院看病则不能。”

正当李孟彩想放弃建养老院时,县卫生部门提供的一个信息,让她下定了决心——为鼓励医疗机构参与养老事业,县里出台办法把医疗机构增设的符合条件的养老院纳入了新农保、新农合的实施范畴。没有了后顾之忧,李孟彩马上动工建养老院,2010年底,健民养老院投用,成为巨鹿县首家民办养老院。“现在,养老院40张床位全部住满,还是供不应求。我们又腾出了医院的16张床位,目前共入住老人56人。”李孟彩说。

建养老院,并非都能盈利。刘绍军坦言,目前他们还在亏本经营。该院入住五保户近20人,每人每年享有5500元的政府养老补贴,由政府发给养老院。还收养了6名老人,根据不同情况,每月收费四五百元。但这些费用加起来,也难以维持养老院的正常开支。“养老院虽不以营利为目的,但这种情况对今后发展确实不利。”他说。

“现在养老事业发展面临多处瓶颈。”赵少阳介绍,当前国家对养老机构补贴门槛高,达到50张床位、入住率不低于60%方可享受补贴。而巨鹿一些村本来就小,床位需求自然就少,养老院很难达到国家补贴要求。另外,公办养老机构一般不收费,但政府目前拿不出足够资金支持这些养老机构满负荷运行,致使一些养老机构床位空置率高。

“为解决养老机构遇到的这些难题,县里已制定办法加大对他们的扶持力度。”赵少阳说,该县对新增加养老功能的医疗机构,给予每张床位1500元的建设补贴;按入住人数给予养老机构每人每年600元的运营补贴;按规模大小给予养老院每年2000元至4000元的取暖补贴,目前正在加紧落实。

跟其他养老院相比,健民养老院在经营上能基本达到收支平衡。“其实几年前我们同样在亏本经营。随着入住老人的增多,人均经营成本下降,经营状况逐年好转。前不久,我们提高了收费标准,对不能自理的老人每月收费1500元,能自理的老人收700元,比往年每月多收一两百元,终于不亏了。”李孟彩说。

收费标准提高了,老人还会来吗?“会来。条件好、服务好,这是我们不断壮大的原因。”李孟彩说,为提升服务质量,该院以每月2000多元的工资聘请了9名护理人员,他们都经过民政部门专门培训,拥有熟练专业的护理技术,成了养老院吸引客人的金字招牌。

6.湖北京山县,69岁的老人林木文沐浴之后,换上一身干净的衣服,坐在堂屋中间,一边在火盆里为自己烧纸钱,一边喝下半瓶农药。纸钱烧了一半,老人躺在地上不省人事。

2008—2014年,武汉大学社会学系讲师、同时也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农村老年人自杀的社会学研究》项目主持人的刘燕舞走进湖北、山东、江苏、山西、河南、贵州等11个省份的40多个村庄,他发现,林木文的悲剧不是个案,农村老人的自杀现象“已经严重到触目惊心的地步”。

这项研究枚举了很多反差。有一个是:中国自杀率连续10年下降,全世界最低,而农村老人自杀率却连续10年逆势上升。这很耐人寻味,表明农村老人这一群体近10年已经步入“最易绝望”的群体。还有一个是老人们说的“比起亲儿子,药儿子(喝农药)、绳儿子(上吊)、水儿子(投河)更可靠”。这说明“养儿防老”已到了不可期的地步。

对于农村老人自杀问题,华中科技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主任贺雪峰将这种已然形成的“自杀秩序”归因为“代际剥削”:自杀的老人们年轻时“死奔”(干活干到死),给孩子盖房、娶媳妇、看孩子,一旦完成“人生任务”,丧失劳动能力,无论是物质上或情感上,得到的反馈都少得可怜。不得不说,这是农村家庭的传统价值模式的写照,年轻为子女也是为了子女能给自己养老。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既定的规则与秩序早已无法调节现有的真实。

农村老人自杀变得普遍,基于同类相怜的情感,令人心酸不已。然而,对此或许不能全怪子女不孝,在时代前行的滚滚车流中,社会经济高度分化,这些正处在中年阶段的群体,本能地出现了集体焦虑,他们要为生存而战,要为子女而拼,作为比他们更加弱势的老人,就成了他们要甩掉的包袱。这样现实而冷血的选择,无疑是对人伦道德的最大伤害。

“仓廪实而知礼仪”,没有坚实的物质基础,任何道德的苛责都于事无补。农村老人自杀所具有的普遍性,是农村传统家庭养老向社会养老转变过程中出现的特有现象,凸显了农村养老困境。对农村老人来说,儿子靠不住,那该靠谁呢?老人们“不饿死、不病死、不寂寞死”的最基本需求,由谁来满足?

三、作答要求

(一)请根据“给定资料1—2”,概括当前我国农村地区养老面临的困境。(20分)

要求:全面、准确,不超过200字。

(二)“给定资料”中提到,“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在实施之初让民众‘很感谢’,但慢慢变为‘不满意’。”请结合“给定资料3”,分析民众“不满意”的原因。(20分)

要求:准确简明、条理清楚、语言流畅,不超过150字。

(三)阅读“给定资料4”,谈谈其中为解决我国农村地区养老问题提供了哪些借鉴。(25分)

要求:内容全面、针对性强、条理清晰,不超过250字。

(四)河北省巨鹿县在农村养老工作中探索走出了自己的道路,假如你是某地被派往该县考察学习的一名工作人员,请依据“给定资料5”,拟写一份情况汇报材料,供领导参阅。(35分)

要求:(1)内容具体,切合实际;

(2)结构清晰,语言流畅;

(3)不超过400字。

(五)“给定资料6”结尾的发问“老人们‘不饿死、不病死、不寂寞死’的最基本需求,由谁来满足”引人深思。请结合你对这一问题的思考,并联系社会生活实际,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50分)

要求:(1)自选角度,立意明确;

(2)参考“给定资料”,但不拘泥于“给定资料”;

(3)思路清晰,语言畅达;

(4)总字数800—1000字。

正确答案及解析

正确答案
解析

(一)答案提示

1.人口老龄化的迅速发展,给农村地区养老带来巨大压力。

2.社会压力大,年轻人为生计奔波,无暇照顾年迈父母,老人生活负担重。

3.“空巢”老人精神生活匮乏,常常出现孤独感。

4.土地的经济来源功能弱化,“土地养老”模式受到冲击。

5.因农村文化氛围和习惯影响及经济状况所限,老人不愿或没有条件去养老院。

6.农村地区发展相对落后,缺乏进行机构养老的硬件设施。

(二)答案提示

1.新农保的保障水平低,甚至低于同档的低保水平。

2.新农保的基础养老金标准增长缓慢,未充分考虑物价上涨等因素。

3.国家在养老金投入的安排上失衡,农村地区所占比例小,城乡差距明显。

4.农村地区养老保险保障水平受重视程度低,未得到社会力量的关注与推动。

(三)答案提示

1.积极发动社会力量参与农村地区的养老服务,并在资金、场地、设施、税收、信贷等方面给予政策引导和扶持。

2.加快研究制定养老保险方面的法律法规,以确保相关政策措施的有效运行。

3.对农村地区的养老保险给予适当补贴,并建立专门机构对保险资金进行监督管理。

4.重视老年人的精神需求,通过在基层建设老年人文化中心等,使老年人的心灵有所寄托。

5.加强宣传与教育,一方面提高农民的养老保险意识,鼓励农民多参加商业保险;另一方面,在全社会促进形成尊重、关心和帮助老年人的良好风气。

(四)答案提示

关于巨鹿县农村养老工作的情况汇报

调查显示,当前巨鹿县老龄人口所占比重大,多人有养老意愿,且这些老人大多年龄较大,并患有疾病,需要专业而及时的医疗护理服务。但农村养老院多数规模小、经费紧缺、医疗服务水平低,又与村卫生室相距较远,故难以满足老年人医养一体的需求。

针对医养分离这一现状,该县积极探索,推动农村养老院和村卫生室以协作或并建方式合作,并将医疗机构增设的符合条件的养老院纳入新农保和新农合的实施范畴,取得了良好效果,既提升了养老院的医疗服务水平,又满足了老人多层次的养老需求。这其中典型的如健民养老院,通过聘请专业护理人员、提升服务质量,得以不断发展壮大。

尽管如此,该县的养老事业发展仍面临多处瓶颈,如有的养老院资金短缺,又难以达到国家对养老机构的补贴要求,故一直处于亏本经营状态,对今后发展极为不利。为此,该县积极制定办法,加大对相关养老机构的财政支持力度,目前这一措施已在加紧落实中。

(五)参考范文

让老人“老有所终”

在农村,一些老人年轻时不辞辛劳,为生计奔波,把儿女抚养成人,又给儿子盖房子、娶媳妇、看孩子,可以说,把自己一生的精力和心血都耗费殆尽了。可年老之后,本应无忧无虑享受天伦之乐的他们,得到的反馈却是儿女或因长年外出务工而无暇顾及他们,或不懂孝道,对他们不闻不问……

我国几千年的“养儿防老”传统在这时似乎已不可期待。面对这一状况,国家和社会该作何努力,才能使老人们“老有所终”呢?

要使老年人物质生活有保障。大半辈子过去,这些农村老人为家庭、为儿女,已将家财散尽,既没有劳动能力和足够的存款来供养自己,又不像机关事业单位的退休人员那样可以定期拿到可观的退休金,以至于连老年人自己最基本的物质需求都难以满足。虽然自2009年起,我国在农村推行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以保障农村居民年老时的基本生活。但与城市相比,保障水平偏低,且基础养老金标准增长缓慢。未来我们要做的是,积极关注并推动提高农村养老保险保障水平,真正使老年人“老有所养”。

要使老年人健康问题可解决。人到老年,身体机能不断下降,大病小灾在所难免,积极预防和治疗是唯一途径。然而,在农村,“小病拖,大病扛,扛不过去见阎王”的现象却屡见不鲜。之所以会这样,不是因为不想去医院,而是看不起病。可喜的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出现,从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农村老人的医疗费用负担,且新农合补助标准在不断提高。在此基础之上,还需加快建设和不断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使老人们“老有所医”。

要使老年人精神需求能满足。正如某代表所说,“养老,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一个心灵的事业,不能忽视老年人的精神需求”,然而,越来越多的“空巢老人”却不仅仅忍受着身体上的孤单,更备受孤独感的煎熬。“看看电视、发发呆、晒晒太阳、闲聊闲坐会儿”,这样的生活看似安逸,却不是每个人都想过的。为此,可在农村多办一些老年人文化中心,丰富老人的文化活动,或借鉴一些地方的互助养老模式,使老人们达到情感上的互济,从而真正实现“老有所乐”。

“老人们‘不饿死、不病死、不寂寞死’的最基本需求,由谁来满足?”这样的发问,绝望而迫切。但相信只要我们能真正意识到这一问题的存在,并切实从保障农村老人的物质生活、健康问题和精神需求等方面出发去努力,就一定能够让他们“老有所终”!

包含此试题的试卷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问答题

  材料一

  我国科技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是一代又一代矢志报国的科学家前赴后继、接续奋斗的结果。从李四光、钱学森、钱三强、邓稼先等一大批老一辈科学家,到陈景润、黄大年、南仁东等一大批新中国成立后成长起来的杰出科学家,都是爱国科学家的典范。希望广大科技工作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秉持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至上,继承和发扬老一辈科学家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优秀品质,弘扬“两弹一星”精神,主动肩负起历史重任,把自己的科学追求融入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事业中去。

  ——2020年9月11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科学家座谈会上的讲话

  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加快建设科技强国。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

  材料二

  2020年9月,浙江省委书记袁家军在省委党校秋季学期开学典礼上强调,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奋力打造“重要窗口”,必须结合新阶段新形势,认真思考和回答10大新课题,其中一项是:步入高质量发展轨道后,如何依靠创新驱动、技术进步、高素质人才激发强大内生动力。在《浙江日报》的访谈中,省政府相关部门负责人就此阐述了自己的思路与见解。

  从全省来看,原始创新能力的提升应从增加基础研究投入、完善实验室体系建设、提升高校科研水平等方面集中发力。2019年,浙江省在基础研究领域投入近50亿元;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建立联合基金,总投入达10.5亿元;重点围绕数字经济和生命健康等相关领域发展需求,开展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解决区域发展重要科学问题。未来,浙江省将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培育,加快技术创新中心和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建设,争取在2025年建成50家技术创新中心、100家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支持领军企业联合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和高校、科研院所组建技术创新联盟,推动重点产业进入全球价值链中高端。政策引才、平台聚才、服务留才是浙江打造人才蓄水池的3个主要方面。当前,浙江正着力打造一批世界一流的科研平台,通过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研究院以及院校等,提升蓄水池的虹吸效应。

  材料三

  科技创新能力是一个国家持续发展之根,是一个民族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是决定大国崛起的基石。近代以来,英国、德国、美国、日本这些先后崛起的有世界性影响的大国,无不是以强大的科技创新能力为支撑的。在历史上,葡萄牙、西班牙、荷兰都曾经是占有大量殖民地的“大国”,但由于缺乏科技创新的支撑,只能“昙花一现”。英国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中迅速崛起为“日不落”帝国,但后来随着科技创新能力的减弱,一战后逐步沦为二流国家。美国之所以能够成为当今世界超级大国,关键因素正是其持续不断的创新能力。

  审视历史上大国崛起的科技创新因素,归根到底是这些国家较早建立了一套比较完善的激励创新的制度,包括知识产权制度、教育制度、反垄断制度、投融资制度等,以及在全社会形成了尊重知识、尊重科学、尊重人才、崇尚成功、宽容失败的文化氛围。正如有的学者所指出的,如果没有宪法和专利法的保障就不会出现爱迪生这样伟大的发明家;如果没有专利制度,像福特这样的人也就没有动力了。因此,推进科技创新,关键在于建立有利于充分激励创新的制度环境和社会文化。

  材料四

  40多年来,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就不只是建设了一个开放活跃的市场,或者说不只是把先进科技和管理办法引入这个市场,而是同时建设了一个有利于市场不断发展壮大、科技不断进步并有效投放于市场的可持续的法治保障体系。40多年来,中国法治建设不断完善,特别是有利于科技和市场发展的法治保障建设得到同步发展。

  第一次工业革命发生在英国的原因值得深思。表面上看,蒸汽机等近代工业科技发明的应用,改变了英国的小作坊,带来了规模化的近代工厂。但是仔细想,让蒸汽机这些工业科技成果在英国出现并发挥作用的只是发明本身吗?显然不是这样。中国古代也有四大发明,但怎么就没有触发工业革命呢?因为英国当时及时建立了有利于科技创新的法律制度即专利权制度,以及有利于工业科技发挥最佳作用的工商业组织法律制度即公司制度。这些近代法律制度的促进和保障,使得科技进步与市场应用有效结合进而使得工业革命得以发生和发展,近现代文明演进才有质的飞跃。

  中国改革开放决策者审视历史、放眼世界,不仅深刻认识到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以及搞活市场才能搞活经济的道理,而且也深切体悟到科技和市场经济发展需要法治的保障。所以,在万法待兴之际,中国首先进行了外资法和知识产权法两大重点法律保障建设。1982年商标法、1984年专利法、1986年民法通则、1990年著作权法、1993年科技进步法等,都是保障科技支持市场发展的及时雨和催化剂。除了这些重点的、直接的法律保障之外,科技发展和应用还需要更加完整的法治体系的全面保障。从这个意义上说,40多年来中国科技的突飞猛进及其对于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都得益于相关法律的同步发展。当然,科技本身是有代际的,法律本身也应该是有代际的,二者只有不断同向迭进,才能正向互动。否则,法律不仅不能成为保障,反而可能成为障碍。

  材料五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面对复杂的外部经济形势,浙江民营企业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以创新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提升核心竞争力,助力浙江加快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依靠科技创新,浙江涌现出数量众多的隐形冠军企业。它们规模不大,却在某些细分领域成为绝对的领先者,甚至占领全球50%以上的市场份额;另一方面,这些企业像纽带一样,成为稳定全产业链优势的中流砥柱。

  嘉善XSK电机有限公司作为一家专业从事微型自动聚焦音圈马达和压电马达研发、制造和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是国内最大的微型自动对焦马达生产基地。2020年公司抓住全球部分制造业产业链重塑的机遇,加速关键零部件国产化进程,成功研发并迅速量产6400万超高像素摄像头对焦马达、1.08亿像素光学防抖自动对焦马达等,逐步进入中高端手机市场。公司副总经理感慨地说:“消费电子是一个更新迭代速度飞快的行业,企业必须牢牢掌握创新话语权,才能不被下游企业牵着鼻子走。”

  浙江的ZT集团从一家作坊式小厂起步,发展到今天服务全球140个国家和地区的国际化集团,依靠创新获得可持续竞争力,走出了一条自我迭代式的发展道路。“基于物联网与能效管理的用户端电器设备数字化车间”帮助ZT集团实现了低压电器产品生产全制程自动化,推动低压电器制造进入智能化时代,被评为“2019中国智能制造十大科技进展”之一。 ZT集团已经建成并投入运行的两个数字化车间,不仅实现了设计、生产、销售全价值链数字化,而且能有效缩短研发周期、提升生产效率。值得一提的是,该项目所涉及的系统软件、硬件设备,包括改进产品设计、每道工序实现“机器代人”以及企业统一数据平台和车间级工业通讯网络等,全部由ZT集团自主研发。集团董事长自豪地说:“这是一个典型的工业化与智能化深度融合的例子,让我们看到了未来更多的发展空间与潜力。”

  材料六

  “八八战略”是引领浙江发展的总纲,其中重要一条就是“进一步发挥浙江的块状特色产业优势”。2006年3月20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在全省自主创新大会上指出:“加快创新平台建设,使之成为服务中小企业、提升块状经济和特色产业的重要支撑。”当前,浙江正在大力发展的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正是创新平台建设迭代升级的新形态,体现了浙江与时俱进忠实践行“八八战略”的使命担当。

  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是在整合提升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等基础上,由政府引导,企业、高校院所及专业机构等共同参与,面向特定块状经济、现代产业集群,集聚科技、人才、金融、数据等资源要素的新型创新载体。自2017年浙江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建设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以来,全省已创建培育超过200家省、市、县三级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建设成效也已逐步显现:创新服务机构不断聚集,大量共性技术难题得到破解,实验室创新成果迅速找到“婆家”……

  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建设在各地党委政府的领导下,科技、发改、经信、财政等部门协同推进,有效整合孤立、分散的科技创新公共服务资源,形成了服务产业发展的“大合唱”。省里制订出台了《浙江省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建设行动计划(2017-2020年)》《浙江省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建设导则》和《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建设财政专项激励资金竞争性分配方案(试行)》,给予综合体最高每年5000万元、连续3年财政资金支持。各地也纷纷出台配套政策,加强组织领导、顶层设计、统一规划和政策整合,形成强大工作合力。与此同时,综合体营运主体大多注册了实体公司,实行市场化运作,凭“真本事”立足。对创新服务机构,多数综合体实行“亩均论英雄”和服务排名为主的考核制度,建立有进有出的动态管理机制,实现“充分竞争、优胜劣汰”,激发了成长活力。

  根据省里提出的2022年实现“块状经济、现代产业集群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全覆盖”的目标,各地政府着眼于补齐产业链、做强产业链、优化产业链,按照“产业培育的重点在哪里,综合体建设就跟进到哪里”的思路,努力把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建成地方优势产业、特色产业、主导产业裂变发展的“反应堆”。浙江诸暨的珍珠产业闻名遐迩。针对珍珠企业在养殖生态化、定制个性化、销售网络化等方面的短板,政府以珍珠创新服务综合体为载体,加强与科研院所合作,抓好珍珠研究院和珠宝创意设计、网红直播基地等建设,接连攻克珍珠养殖水体生态循环治理、珍珠粉3D打印等共性难题,引进国内外知名珠宝设计师和百余名高流量网红,大大增强了诸暨珍珠在国内国际的潮流引领力、行业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

  当前,创新发展的竞争已经从单个企业的竞争发展到创新体系和创新生态的竞争。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最重要的功能就是集聚整合产业创新要素,促进政府、企业、高校院所、金融和中介机构紧密合作,形成联合开发、优势互补、成果共享、风险共担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温州乐清聚焦千亿级电气产业,以强化电气产业服务创新为突破口,以整合智能装备各类科创平台为抓手,举全市之力构建电气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为培育世界级先进电气产业集群提供强力支撑。杭州钱塘新区在杭州医药港核心区块启动建设生物医药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聚焦生物制药、医疗器械、生命医学工程、医疗大数据等核心领域,推进人才链、创新链、生态链、服务链、金融链、产业链“六链”融合,打造“产学研用金、才政介美云”十联动的创业创新生态系统。

  在建设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的过程中,各地政府树立利民为本、法治为基、整体智治、高效协同的理念,运用数字赋能、改革破题、创新制胜的手段,大力提升公共服务的及时性、精准性、专业性,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打造最优营商环境。一方面,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手段,提升招商、科技、经济、人才等政府部门的协同服务能力,构建从源头到末端、从共性到个性的全链条服务体系,为综合体提供集成化公共服务;另一方面,通过在综合体内设立企业一站式服务窗口,提供贯穿产业发展全链条、企业发展全生命周期的标准化公共服务,同时方便企业与政府部门的对接联系,第一时间满足企业在专利申报、产品推介、质量检测、消费维权等方面的个性化需求。

  材料七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要“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五中全会进一步指出,要“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新型举国体制,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提高创新链整体效能”。这些重大决策充分显示了新型举国体制在我国攻克关键核心技术、建设科技强国进程中的重要性。

  所谓举国体制,就是国家利用各种行政和政策手段,举全国、全社会之力去达成某一特定目标的工作体系和运行机制,其实践在古今中外都有成功的案例。发达国家在国防安全领域、事关国家发展全局和战略高技术领域,从未中断过举国体制的做法。比如,美国的“曼哈顿”计划、“信息高速公路”计划、半导体制造技术战略联盟、日本的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划、欧洲的“尤里卡”计划等,都是通过举国体制的推动取得成功的。

  新中国成立之后,在经济发展水平极为低下、科研基础极为薄弱的条件下,我国的科研系统按照“集中力量,形成拳头,进行突破”的原则,由政府全盘负责科技规划、计划的制订和实施,并直接组建和管理科研机构,其人力、经费、物资等完全由政府按计划统一调配。在国际封锁、国内科技资源稀缺的条件下,这一体制能够将有限的资源向战略目标领域进行动员和集中。正是在这种体制下,中国才能够在“一五”计划期间展开以“156 项工程”为核心的694个大中型建设项目,奠定社会主义工业化初步基础;才能够取得“两弹一星”等重大科技成就,铸就国防安全的战略基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进一步发挥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取得了三峡工程、青藏铁路、高铁项目、南水北调、西气东输、“神舟”飞天、“嫦娥”奔月、“蛟龙”入海等举世瞩目的科技成就。同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举国体制相比,新型举国体制是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通过政府力量和市场力量协同发力,凝聚和集成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社会资源共同攻克重大科技难题的组织模式和运行机制。

  在这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中,我国再次发挥新型举国体制在应急科研攻关方面的重要作用,将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疫情发生后,科技部门迅速组织由多个领域顶级专家组成的科研攻关组,确定临床救治和药物、疫苗研发、检测技术和产品、病毒病原学和流行病学、动物模型构建等五大主攻方向,组织跨学科、跨领域的科研团队,科研、临床、防控一线相互协同,产学研各方紧密配合,短时间内就取得积极进展,为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作出了重大贡献。放眼未来,不论是加快提高疫病防控和公共卫生领域战略科技力量和战略储备能力,还是完善平战结合的疫病防控和公共卫生科研攻关体系,都更加需要我们不断用好和完善新型举国体制这个独特优势。

  材料八

  作为新时代全面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窗口,浙江在打造高水平创新型省份和科技强省的新征程中,自觉强化国家使命导向,从国家急切需要和长远需求出发,凝练科技问题,布局战略力量,配置创新资源。为此,浙江提出要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全域创新体系和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创新体制,着力推动“互联网+”、生命健康、新材料三大科创高地建设,全力打造全球创新策源地。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浙江省实验室”这一新名词应运而生。

  “浙江省实验室”的提出和建设,鲜明地展现出浙江以超常规力度建设世界级科创高地的决心和魄力。首批4家省实验室的建设目标十分明确:之江实验室和湖畔实验室聚焦“互联网+”领域,良渚实验室和西湖实验室聚焦生命健康领域。每家省实验室平均5年100亿元左右的总投资,换来的将是源源不断的创新动能。“建设省实验室,是浙江构建全域创新体系、提升创新效能的重要一环,是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的一次生动实践。”省政府相关部门负责人说。

  新型举国体制催生新型研发机构,从这4家省实验室的牵头建设单位来看,之江实验室由浙江省政府、浙江大学和阿里巴巴共同举办,是混合所有制事业单位性质的新型研发机构;良渚实验室由公办的综合型、研究型、创新型大学浙江大学举办;西湖实验室由西湖大学这样一所社会力量举办、国家重点支持的新型高等学校牵头建设;湖畔实验室的举办单位阿里巴巴集团则是一家民营企业。

  为更好地利用体制优势攻关核心技术,之江实验室创造性地提出了“高原造峰”工作机制,采取“大兵团作战”,突破学科界限、按需组织顶尖科研力量协同攻关。实验室的“先进工业互联网安全平台”项目,由两位院士牵头,联合了国内10家优势科研单位的力量,较短时间内成功研制出内生安全文件存储系统、内生安全云管平台等多款核心装备。

  支撑创新型产业集群发展是省实验室的使命之一,为此需要探索高效的成果转化模式。西湖大学自主研发的新型红细胞治疗技术日前完成近亿元融资,即将进入临床试验。相比制药行业新药研发动辄10年的转化周期,这一成果用很短的时间就迈出了从实验室走向市场的第一步。这得益于灵活的成果转化机制。从专利申请、法律咨询到投资人谈判,专业的成果转化团队全程参与,不但大大加快了项目落地的速度,还能让科学家更加专注于科研。浙江省实验室未来的许多创新成果也都将受益于这种“深度孵化”模式,从而加快产业化进程。

  材料九

  2020年12月17日1时59分,嫦娥五号返回器携带月球样品在内蒙古四子王旗预定区域安全着陆,探月工程嫦娥五号任务取得圆满成功,标志着我国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走战略规划圆满收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嫦娥五号任务作为我国复杂度最高、技术跨度最大的航天系统工程,首次实现了我国地外天体采样返回,这是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攻坚克难取得的又一重大成就。

  对于中国来说,嫦娥五号任务不仅是一项重大科技成就,更是体制优势和精神力量的伟大胜利。在23天的时间里,嫦娥五号完成了一次对接、六次分离,两种方式采样、五次样品转移,经历了11个重大阶段和关键步骤,环环相连、丝丝入扣。实现了我国首次月面采样与封装、月面起飞、月球轨道交会对接、携带样品再入返回等多项重大突破,是我国航天事业发展中里程碑式的新跨越,为我国未来月球与行星探测奠定了坚实基础。

  更令人瞩目的是,中国探月工程自2004年批准立项以来,聚焦“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目标,坚持系统观念、系统方法。“一张蓝图绘到底”,“一条龙”攻关攻坚,“一盘棋”协同推进,“一体化”迭代提升,实现了“六战六捷”“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也。”探月工程汇聚全国数千家单位、数万名科技工作者,技术的每一次突破、工程的每一步跨越,都是团结协作的结果,传承弘扬了中国航天攻坚克难、勇攀高峰的优良传统和创新精神,形成了“追逐梦想、勇于探索、协同攻坚、合作共赢”的伟大探月精神。这是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在科技创新战线上的又一次体现,是民族精神、时代精神与科技创新实践相结合铸就的又一座丰碑,对我国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提高创新链整体效能,走好科技自立自强之路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问题一

  根据资料6,简要归纳浙江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建设的主要做法。(20分)

  要求:

  (1)全面、准确,有条理;

  (2)字数不超过250字。

  问题二

  结合资料7、8、9,谈谈你对新型举国体制的理解。(30分)

  要求:

  (1)理解正确,观点鲜明;

  (2)分析深刻,逻辑清晰;

  (3)字数不超过500字。

  问题三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伟大事业都始于梦想,伟大事业都基于创新,伟大事业都成于实干。结合给定资料,以“梦想、创新、实干”为话题,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性文章。(50分)

  要求:

  (1)主旨明确,结构完整,思路清晰;

  (2)内容充实,论述深刻,语言流畅;

  (3)不拘泥于给定资料;

  (4)字数1000~1200字。

查看答案
问答题

材料一

传统制造业是浙江实体经济的主体,是经济发展之基、富民之源,深刻地影响着浙江“两个高水平”建设。无论是改革开放初期的工业化发展阶段、本世纪初加入世贸组织后的出口高增长阶段,还是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浙江率先进入经济发展新常态的转型升级阶段,传统制造业都扮演了重要角色。规模大、占比高、技术成熟的传统制造业不仅是现代产业体系的有机构成部分,还是新兴产业的孵化基础。

当前,浙江传统制造业正处于转型升级关键期和阵痛期,面临着一些亟需解决的困难和问题,素质性、结构性矛盾十分突出。根据2016年度统计数据测算,全省10个重点传统制造业用47%的工业用地、73%的能耗、85%的排放、43%的用工,贡献了43%的工业增加值和40%的税收,投入产出效益总体偏低。在亩均税收、亩均增加值、研发经费支出与主营业务收入之比等关键指标上,总体低于全省制造业平均水平。以纺织行业为例,浙江纺织行业规模上企业数量庞大,但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仅有3家,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1.14个百分点。

材料二

纵观世界近现代史,制造业的持续发展和转型升级,是主要发达国家现代化的共同经验。18世纪中后期,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启于英国,以大规模工厂化生产取代个体工场手工生产为标志的现代制造业快速崛起,推动英国率先完成工业化。19世纪末,德国、美国抓住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历史机遇,在电力、机械等领域形成领先优势,实现了现代化。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在钢铁、电子、汽车等产业快速发展的支撑下,跻身发达国家行列。在这些国家的现代化进程中,不断完善升级的制造业体系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反观一些曾经也在工业化上取得不俗成绩的发展中国家,由于放松对制造业发展的坚持,特别是忽视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陷入了经济增长缓慢、收入提升停滞的“中等收入陷阱”。

当前,全球经济在开放与保护的较量中艰难前行,贸易保护主义为世界经济蒙上阴云,以世贸组织为核心的多边贸易体制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传统制造业承受着更大的挤压风险。2017年,浙江在全国率先启动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工作,并将其列入“富民强省十大行动计划”,聚焦聚力高质量、竞争力、现代化,充分利用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改造提升传统制造业,不断提高传统制造业高新化、智能化、绿色化水平。2018年,《浙江省加快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行动计划(2018-2022年)》出台,该计划围绕消费品、原材料、机械装备及零部件制造三大领域,在2017年确定的纺织、服装、皮革、化工、化纤、造纸、橡胶塑料、非金属制品、有色金属加工、农副食品加工等第一批10个重点行业基础上,增加汽车零部件、低压电气、金属制品、泵阀轴承、家具及竹木制品、家用电器、文体用品等第二批7个重点行业,基本实现主要传统制造业门类“全覆盖”。

经过2017年至2019年两年多的努力,浙江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取得了显著成效。全省累计淘汰落后产能企业5760家,整治提升“低散乱”企业(作坊)10.1万家;累计盘活存量建设用地44.32万亩,腾出用能空间506万吨标煤。有效利用盘活空间,加快先进制造和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建成小微企业园726个,入驻小微企业3.73万家。截至2019年,全省上云企业达到32.5万家;建设121个“无人车间”、“无人工厂”,130个骨干数字企业,127个数字化重大项目,100个数字化园区。传统制造业领域建成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809家,建成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51个。全省拥有年产值超千亿元集群12个,超百亿元集群80多个,累计创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21家,居全国前列。

两年多励精图治,浙江传统制造业增加值增速从不到5%回升到6%左右,增加值率从18.2%提高到20.8%,劳动生产率年均提高8.1%,亩均增加值从80多万元提高到近100万元,传统制造业中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比提高到50%以上,有力支撑了工业经济在高基数上的高质量发展。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的浙江实践表明,传统产业并不是落后产业,也不是夕阳产业,只有落后的产品,没有落后的产业。

材料三

改革开放以来,浙江各地从培养“一村一品、一地一业”起步,再到推进块状集聚、特色发展,传统制造业经历了较长时期的大发展大繁荣,影响力、竞争力不断提升。浙江块状经济发达,全省年销售收入20亿元以上的产业集群有130多个,为全省工业贡献了50%的产值、利润和就业。许多产业的产业链条基本完整,综合配套相对健全,大中小企业合作协同,形成了良好的产业发展生态。同时,浙江拥有大量的专业市场,义乌市场、柯桥轻纺市场、海宁皮革市场闻名遐迩,还拥有全球最大的网上市场,实体市场与网络市场共同发展,线上线下市场相互促进。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孕育兴起,特别是移动互联网、智能终端、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推动传统制造业设备智能化、生产自动化、管理信息化等方面,已经彰显出巨大的影响力,为打破传统路径依赖、破解瓶颈制约指明了方向。正如美国管理学家迈克尔·波特说的,任何传统产业只要加上知识和技术,都可以成为一个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技术密集型产业。传统制造业只要主动去拥抱科技革命,把科技革命的新鲜血液源源不断地输入体内,就能持续保持强健体魄,从而变粗放型增长为集约型增长,变传统企业为高新技术企业。

很多传统制造业都是为人类衣食住行提供产品的。随着居民收入持续增加、新型城镇化加快推进,社会购买力越来越强,传统制造业的市场不仅没有缩小,反而在不断增长,市场空间依然十分广阔。从消费渠道看,“互联网+电商”快速发展,网上零售额占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大幅提高,浙江拥有阿里巴巴等电商平台企业和信息经济优势,浙货“出海”、“上网”营销渠道更加宽广。但也要清醒认识到,现在的市场需求,已不是过去对模仿型、排浪式低端产品的需求,而是对个性化、多样化高品质产品的需求。我国居民的消费结构正由生存型消费向发展型消费升级,由物质型消费向服务型消费升级,由传统消费向新型消费升级。市场永远都在,关键是要适应消费升级新趋势,增强供给有效性。

浙商是浙江最珍贵的金字招牌,也是浙江发展最倚重的力量。这些年,面对传统产业发展过程中的各种困难和挑战,广大浙商不畏惧、不退缩,迎难而上、乘风破浪,向创新要动力、向转型要出路、向品质要效益,走出了一条条卓有成效的转型升级之路。

近年来,浙江坚持以“最多跑一次”改革为牵引,撬动方方面面领域的改革,不断激发产业发展的内在活力。深入实施“一窗受理、集成服务”的改革,统筹推进事项梳理归集、数据共享、标准化建设、事中事后监管等工作,减少审批事项、优化审批流程、提升办事效率,努力变“企业跑”为“数据跑”、“政府跑”。同时,不折不扣落实中央减税降费政策,深化企业减负担、降成本改革,2019年共为企业减负2280亿元,5年累计超过6000亿元。

材料四

在宁波,除了临港工业,还有慈溪家电、余姚塑料、宁海模具、象山针织、奉化气动元件、海曙纺织服装等门类齐全、层次多样且高度密集、区域特色鲜明的传统制造业集群,在模具、轴承、液气密、紧固件等细分领域形成比较优势。

服饰纺织业巨头S公司的染色车间遍布先进机器,鲜见操作工人,更看不到各色染料,一改过去人们对传统纺织印染企业“大染缸”的印象。S公司目前市值超过千亿元,凭借雄厚实力,完全可以在高回报的资本市场呼风唤雨,为什么坚决不做?S公司董事长对此轻描淡写:做好一件事,就很不错了。正是得益于这种“专注”,S公司在风浪中搏击壮大,成为全球最大的纵向一体化服装制造商,连续数年名列中国针织服装出口企业出口规模第一位。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宁波制造业,当初多是由一些有胆有识的农民“洗脚上田”办起来的。办企业,改变了很多人的命运,时势变迁也让许多企业家认识到,坚韧不拔不是一成不变,创新才是制造业的灵魂所在。

一根纱线进去,45分钟后,一件成衣就做好了。拿在手上细看,这件成衣没有一处接缝,真正的一体成型,把纱线变为成衣的“魔术师”就是宁波C公司。从最初的手摇横机到最新的一体成型电脑横机,C公司始终深耕针织装备的研制。伴随着一轮轮产品迭代,C公司也实现了自身研发与制造水平的不断提升。“以前针织装备德国第一、日本第二,我们跟在后面跑。从跟跑到领跑,现在我们做到了行业第一。后面追兵紧追不舍,我们更要加快跑。”C公司董事长说。

材料五

客观实际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变化者,乃天地之自然。”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既要看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没有变,也要看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每个阶段呈现出来的新特点。我国社会生产力、综合国力、人民生活水平实现了历史性跨越,我国基本国情的内涵不断发生变化,我们面临的国际国内风险、面临的难题也发生了重要变化。过去长期困扰我们的一些矛盾不存在了,但新的矛盾不断产生,其中很多是我们没有遇到、没有处理过的。如果守着我们对过去中国实际的认识不动,守株待兔,刻舟求剑,我们就难以前进。我们要准确把握国际国内环境变化,辩证分析我国经济发展阶段性特征,准确把握我国不同发展阶段的新变化、新特点,使主观世界更好符合客观实际,按照实际决定工作方针,这是我们必须牢牢记住的工作方法。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材料六

新冠肺炎疫情可以说是对浙江制造业的一场突击考试。疫情给浙江制造业带来较大不利影响的同时,也倒逼制造业企业危中寻机,主动加大技改力度,提升智能化水平。

抗疫之初,正值春节,浙江医用外科口罩、医用防护服产量基本为零。但仅用1个多月时间,浙江就扭转了医疗防护物资供应难的局面。这背后,一批冲在一线的浙江智能制造企业表现可圈可点。在金华,H机器人科技公司技术团队仅用15天时间,就帮助市内5家口罩企业将产能提升20倍,从日产3万只到60万只。2月份,浙江重点口罩机生产企业产能和产量分别是26台和6台,而到3月份这两个数据分别达到400台和350台。“扭转困局的背后,浙江智能制造功劳不小。而它们之所以能迅速‘转身’,不是凑巧,实则为浙江制造之变。”省经信厅相关处室负责人介绍。

疫情来袭,用工需求量大的温州工业企业率先意识到,以往劳动密集型为主的生产方式,很难经得起这类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冲击。虽说条条大路通罗马,中小企业各有各的发展路径,然而疫情倒逼,让不少制造企业不约而同走上了“技改”这条路。程某是一家摩托车配件生产企业的负责人,他更早嗅到了“复工危机”——满满的订单和一时无法返岗的员工,这意味着想快速复工必须另寻良方。于是,他紧急联系了温州市智能制造研究院工程师凌某,启动了企业技改项目。这样的故事还在不断上演。自研究院复工以来,不断有企业主动找上门要求“体检”,“忙得忘了吃饭”已成为凌某的工作常态;而在去年这段时间,他才收到零星几家制造企业的技改评估预约。

材料七

2020年3月,全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大会在杭州召开。会议强调,要坚持新发展理念引领,锚定目标、突出关键,开辟建设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的新路径,力争今年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成为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显著特征,到2025年建成国内领先、有国际影响力的制造强省,到2035年基本建成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

6月,浙江省委十四届七次全会通过《中共浙江省委关于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努力建设新时代全面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重要窗口的决议》,提出要从10个方面努力建设好“重要窗口”。“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建设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顺势成为10个方面“重要窗口”之一的“努力建设展示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窗口”的重要内容。

之前的2003年,也是浙江制造业发展进程中的一个关键节点。当年6月,随着“非典”疫情防控与复工复产进入新阶段,浙江召开了改革开放以来的首次全省工业大会,明确提出“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目标。7月,浙江省委十一届四次全会举行,首次全面系统概括浙江发展的八个优势,提出指向未来的八项举措,即“八八战略”。其中一项正是“进一步发挥浙江的块状特色产业优势,加快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制造业已经成为新一轮国际竞争和大国博弈的“竞技场”。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向纵深发展,内外市场开放发展、产业链联动发展、产业融合发展态势越来越明显,制造内容、制造形态、制造方式面临深刻变革。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取得了阶段性重要成果,但疫情防控任务依然艰巨繁重,特别是全球疫情仍在蔓延之中。大变局、大变革、大事件都摆在那里,躲是躲不过去的,关键是怎么去看?怎么去应对?怎么去抢抓机遇、化危为机?发展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一路坦途的。大变局、大变革、大事件中困难与机遇同在、挑战与希望并存,战胜挑战就是新机遇,克服困难就能再上新台阶,这就是辩证法。

问题一

结合资料1、2、3,谈谈浙江传统制造业存在的问题并分析浙江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的优势。(40分)

要求:全面、准确,有条理,字数不超过400字。

问题二

根据你对资料5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理解,以“变”为话题,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性文章。(60分)

要求:

1.紧密结合给定资料;

2.主旨明确,结构完整,思路清晰;

3.内容充实,论述深刻,语言流畅;

4.字数1000-1200字。

查看答案
单选题

截至2019年12月31日,中国共产党党员总数为9191.6万名,同比增长1.46%。在党员的性别、民族和学历上,女党员2559.9万名,少数民族党员680.3万名,大专及以上学历党员4661.5万名。在党员的入党时间上,新中国成立前入党的17.4万名,新中国成立后至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入党的1550.9万名,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至党的十八大前入党的6127.7万名,党的十八大以来入党的1495.6万名。在党员的职业上,工人(含工勤技能人员)644.5万名,农牧渔民2556.1万名,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专业技术人员1440.3万名,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管理人员1010.4万名,党政机关工作人员767.8万名,学生196.0万名,其他职业人员710.4万名,离退休人员1866.1万名。

2019年共发展党员234.4万名,比上年增长14.06%。其中,发展女党员99.4万名,占42.4%;发展少数民族党员23.6万名,占10.1%;发展35岁及以下党员188.3万名,占80.3%;发展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的党员106.8万名,占45.6%。发展党员的职业上,工人(含工勤技能人员)14.3万名,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专业技术人员31.6万名,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管理人员25.3万名,农牧渔民42.4万名,党政机关工作人员13.4万名,学生84.4万名,其他职业人员22.9万名。

行测,历年真题,2021年0327江西省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网友回忆版)

若阴影部分代表大专及以上学历党员人数,那么下列哪幅图最能反映截至2019年12月31日大专及以上学历党员占党员总数的比例

行测,历年真题,2021年0327江西省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网友回忆版)

  • A.A
  • B.B
  • C.C
  • D.D
查看答案
单选题

行测,历年真题,2020年0822江西省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乡镇)

  • A.850元
  • B.900元
  • C.950元
  • D.1000元
查看答案
单选题

行测,历年真题,2020年0822江西省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省级)

  • A.850元
  • B.900元
  • C.950元
  • D.1000元
查看答案

相关题库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