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详情

注意事项

1.本题本由给定资料与作答要求两部分构成。考试时限为150分钟。其中,阅读给定资料参考时限为40分钟,作答参考时限为110分钟。

2.请在题本、答题卡指定位置上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填写自己的姓名和准考证号,并用2B铅笔在准考证号对应的数字上填涂。

3.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在答题卡上指定的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的作答无效!

4.待监考人员宣布考试开始后,方可开始答题。

5.所有题目一律使用现代汉语作答。未按要求作答的,不得分。

6.监考人员宣布考试结束时,考生应立即停止作答,将题本、答题卡和草稿纸留在桌上,待监考人员确认数量无误、允许离开后,方可离开。

严禁折叠答题卡!

二、给定资料

1.十多年来,贴在华新民身上的“标签”越来越多:“北京老胡同的守护神”“与推土机作战的女人”“阻碍城市化的守旧者”——而更多人津津乐道的是她的法国背景与血统。

“别叫我‘外国人’,我是中国人。”华新民用蓝色的眸子盯着记者,解释道:“一个在胡同里长大的北京孩子。”

她最大的愿望是让推土机与拆迁队停下来,别再毁灭老北京城,别再毁灭她的故乡。在现实里,她屡战屡败,却又屡败屡战。

这位高鼻梁、深眼眶、留着披肩烫发的57岁妇女,操着地道的京腔,常挂在嘴边的话是:“你看了我最近写的××文章了吗?”抛开外貌上的差异,好似一位爱唠叨的居委会大姐。

她现在的住所“遂安伯胡同27号”,藏在繁华的金宝街东侧。街对面的红星胡同18号院,华新民出生的地方,早在“文革”时期就被房管所拆掉了。而六年前,另一间老宅19号院,也被那条号称“世界第十一大商业街”、堪比“纽约第五大道”的金宝街所淹没。现在,在这条宽敞的金宝街两旁,立着数不清的豪华奢侈品的广告牌。

“我的祖父和父亲,一生致力于北京的城市建设,而我这半辈子最讨厌的词,却是城市化。”她顿了顿,“是伪城市化。如果我祖父看到古城现在给毁成这样,得多心痛啊。”

在华新民的记忆里,那时候的四合院,都属于“独门独院”,配有各自的厕所——尽管是茅厕,但很少有“几户人家共用一间厕所”的情况,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有淘粪工人来清理。很多胡同是元代时期就建成的,却保存得很完整。无论是大宅子还是四方小院,每家民宅的主人都爱护有加,拾掇得内外整洁——很多家具和老物件都具有文物价值,却很融洽地与老北京人的生活结合在一起。

“那时的北京城,是平的,天很蓝。”华新民抬头看着屋顶,“纯蓝。”

但她对故乡的美好回忆,到1966年戛然而止,之后的几十年,再也没恢复过。华新民在法国结婚,后来又随丈夫旅居香港,生下两个女儿。可“背井离乡”的她,一直怀念着自己儿时那美丽的古城。90年代初,她回到这片土地,却慢慢发现情况“变得更糟了”。

当时的北京城,正处于一场“造楼运动”的前夕。几年之后,有不少“拆”字悄悄爬上了老胡同的墙头。1998年,走在西单路口的时候,华新民在“仿佛一夜之间就长出来”的高楼之间迷路了。儿时那些与故乡有关的建筑:遂安伯胡同、无量大人胡同、东堂子胡同等五条元代胡同的主体,诸多文化名人故居原址、无数座美丽的四合院……全都在这场旷日持久的“造楼运动”中消逝了。

主张拆胡同的观点里,有两条核心内容:居住环境脏乱差,居住空间无法满足越来越多的城市迁入者。可华新民认为,这些都是伪命题:历史遗留问题造成的现状,为什么要让老居民承担无端的责任?北京城曾经有三千多条胡同,现在只剩下三分之一,总面积不到20平方公里——难道非要把所有的高楼都盖在二环以内?

“一位作家曾说,中国用不到四十年的时间,完成了西方四百年才能实现的城市化。”华新民对此这样说道,“这不是夸奖,是耻辱。”

2.对于乡愁,每个人都有着极其复杂的情感。一个生命的过程,除开父母给我们的肉身这个硬件以外,还有就是故乡给我们的最初的精神软件。我们的硬件和软件都在故乡基本形成。即便我们走了千山万水,到了异国他乡,故乡的那些人,故乡的那些事,故乡的山和故乡的水,仍旧是你我内心深处最柔软的部分。

故乡母亲化,是我们最大的情感认同。这样的情愫,一直存于我们深深的脑海里。就像余光中笔下流淌、罗大佑悠悠吟唱的《乡愁四韵》: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那酒一样的长江水,醉酒的滋味,是乡愁的滋味。浅浅哼唱、娓娓动人。长江水、海棠红、雪花白构成的诗意乡愁,只能在想象中氤氲。

快速膨胀的城市规模,也使一些城市不堪重负,“城市病”愈加明显。曾经古老乡村的风景,因为时代飞速发展,整个乡土中国被改造得面目全非。城镇化的号角声中,我们看到了63年来最枯竭的长江,看到了被灰霾笼罩的海棠花,看到了被拆成废墟的家园,看到了千篇一律的玻璃幕墙,所有的诗意,都只能化在脚下飞驰而过的车水马龙中。

这样的改变仅仅只是在十几年间。2001年,我国在“十五”计划纲要中首次提出实施城镇化战略。截至2011年,官方数据显示,中国城镇化率已经达到51.27%,城镇人口首次超过农村人口,达到6.9亿人。至2011年年末,中国共有657个设市城市,建制镇增加至19683个。全国共有30个城市常住人口超过800万人,其中13个城市人口超过1000万人。中国国内城市的建成区面积扩张了50%,而城镇人口只增加了26%。大力推动城市化建设,在一些地方变成了追求GDP增长的“跑马圈地”,成了塑造政绩的大拆大建。

作为城市的对立面,村庄的消失也相当的惊人。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文联副主席冯骥才在公开场合指出,据国家统计数据显示:2000年,中国有360万个自然村,到2010年,减少到270万个。10年内,90万个村子消失了,相当于每天有将近300个自然村落消失,而这些自然村中包括众多文化历史悠久的古村落。他说,但是从来没有村庄史,所以消失什么样的村庄,从村庄中消失了什么,没人能知道。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中国人最诗意和温情的生活方式永远无法离开乡村田园背景。而现实是“美丽乡村”已成概念,“千疮百孔”才是现状。工业品下乡、遍地垃圾、土地有毒、河流污染、癌症村频出,婚丧嫁娶的仪式、各种节日传统不断简化消失,教育和生活分离,学生们知道北京天安门有什么,却不知道家乡有什么。农业比较效益一直下降,农民纷纷出外打工,农村里只剩下小孩、老人……

3.“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2013年12月12日至13日在北京举行的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运用了“乡愁”这一带着社会、文化因素的语词,格外引人瞩目。以下是几位专家对“记得住乡愁”的理解:

专家L:故乡是每个中国人都急于挣脱、挣脱后又天天怀念的地方,这就是人生旅途中对家乡的情感纠结。“乡愁”一词寄托着游子对故乡记忆的眷恋和思念。愁之所生者有二,一愁思而不得见,二愁见了已面目全非。只有留得住原汁原味的乡土风貌,才会留得住梦绕魂牵的不老记忆。近年来,随着城镇化进程的高速推进,人们被城市五光十色、灯红酒绿的美景所陶醉,一个“城镇化就是以工业取代农业、城市取代农村”的观念正在膨胀。观照“乡愁”,重新审视城镇化过程中的乡村的价值定位,已成为必须直面的问题。此次城镇化工作会议廓清了人们关于城镇化建设的这些误区。

专家D:“让居民记得住乡愁”,让人们感到一种暖意。乡愁其实与乡恋之情共存,在城里的,无论新居民还是老居民,都有一种对乡村的亲近愿望。这种乡愁或乡恋之情,本质上是两种心理依赖:一是对益于健康的自然环境的依赖;二是对亲善人际关系的依赖。总的来说,是要建设一个让居民保有乡恋之情的温馨城市。

专家Y:“让居民记得住乡愁”,这一精彩表述深刻揭示了城镇化发展与乡村文化传承的问题。城镇化不仅仅是“圈地盖楼”,也不仅仅是表面的“冠冕堂皇”,每个城镇都应该有自己的内涵。当你走进这些位于乡村的中小城镇,你会感到不是在乡村,倒像是身在美丽的城市,你会看到文明生产、体面生活的农民,发现他们工作有序、生活有度的思想境界,感受人与人平等、和睦,人与社会、自然和谐的气氛,这大约就是“记得住乡愁”的城镇化。

4.近十年来,越来越多离乡的进城者,回乡后一次比一次失望。故乡,已非记忆中那样温馨了,熟悉的长辈一个个逝去,一栋栋房子空空荡荡,无序的开发和污染吞噬着广大乡村。更令人忧心的是:乡村已不是一个生态完整的社会了,常年只有最弱势的两类人:老人和小孩留守,靠打工的成年人寄钱回来维持生活,而代表都市文化的电视,也几乎消灭了除打牌赌博之外其他传统的乡村娱乐方式。

乡村凋敝了,甚至有许多离乡的人说,谁的故乡不沦陷?这种沦陷,不是外敌拿着刀枪明火执仗入侵导致的,而是以市场经济为借口,城市对本来已处于弱势的乡村一次全方位的资源掠夺。

对大批青壮年劳动力进城谋生、乡村呈现出“空心化”“凋敝”的状态,历史学家W先生说,这是中国城市化的必然。他认为,这种“凋敝”其实是中国经济转型、社会转型一种值得肯定的现象。只有剩余劳动力从乡村土地上转移到城市的第二、第三产业,农业因此出现集约化耕作,中国的农村和农业才有出路。

但中国滞后的户籍制度和土地制度改革,使附着在这两大制度上的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水平城乡差别甚大,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社会成本过高,生在农村的人承受了不应该承受的痛苦。

城市人口的比例急剧增加,城市成为全社会经济的发动机,这当然是一个国家从农业社会向工商业社会转型的必然。然而,在过去的三十余年中,这种人口、资源由乡村向城市的转移是不正常、不平等的。

最有创造力的年轻人进了城,他们充当着都市社会的“脚手架”,但他们多数人的医疗、养老以及子女的教育,城市的管理者并不为之负责,而是将包袱扔给乡村;在开发商的推土机下,乡村的土地一点点被商品房和厂房吞噬。矿产、森林乃至水源,一切有价值的东西,都在“交易自由”的幌子下被拿走……

现在,乡村的清明节比春节还热闹。因为越来越多的人,其整个家庭已在城里生根发芽,无至亲在老家,春节回来过节毫无意义,只有老人和孩子还留在乡村的人才有回家过年的动力。而清明节则不然,许多人因祖坟还在老家,纷纷开着私家车回来扫墓。

乡村的活人世界,还不如死者的坟茔对进城者更有吸引力,这显然太不正常了。这一幕不能再延续下去,中国,必须要有新一轮的“归乡”。

这种“归乡”,不仅是城市居民回乡寻找精神上的慰藉,也是资本、人才以及有活力的文化的“归乡”。

5.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曾指出,要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推动城镇化向质量提升转变,做到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也十分重视新型城镇化建设,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举行的记者会上他强调,中国的城镇化,其规模之大为人类历史所未有,不仅对中国的发展很重要,而且会影响世界。

李克强指出,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然趋势,也是广大农民的普遍愿望,它不仅可以带动巨大的消费和投资需求,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其直接作用还是富裕农民、造福人民。

“我在农村调研的时候,经常和农民们聊天,他们在谈到对未来生活的愿望时,不少人用一句简洁的话来表达,说是希望过上和城里人一样好的日子。这在过去对农民来说是奢望。”李克强说,现在,中国城镇化的大门给农民打开了,农民可以进城从事二、三产业,而留在农村的,通过适度规模经营,都可以增收致富。现在每年有一千多万农民转移到城镇,这是必然的趋势。

李克强指出,我们强调的新型城镇化,是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现在大约有2.6亿农民工,使他们中有愿望的人逐步融入城市,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要有就业支撑,有服务保障。

李克强指出,城镇化不能靠摊大饼,还是要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东、中、西部地区因地制宜地推进。还要注意防止城市病,不能一边是高楼林立,一边是棚户连片。

“本届政府下决心要再改造一千万户以上各类棚户区,这既是解决城市内部的二元结构,也是降低城镇化的门槛。”他说,尤为重要的是,新型城镇化必须和农业现代化相辅相成,要保住耕地红线,保障粮食安全,保护农民利益。

李克强指出,城镇化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会带来经济和社会深刻的变化,需要各项配套改革去推进。在推进过程中,还会遇到并且必须解决的各种问题。

6.耀胜笔庄位于江西南昌文港镇笔都东路,是一幢400平方米的5层农家楼院,这里错落分布着择料、结头、装套、蒲墩、镶嵌、择笔等多个毛笔制作工序间。主人朱耀胜说,现在做笔跟以前不一样,以前零敲碎打,如今重规模,讲品质。一支毛笔从挑选原材料到制成需要40多道工序,所有程序都是手工制作。

一支毛笔成就一个产业,一个产业兴起一座城镇。在6.8平方公里的区域内,文港镇拥有制笔企业、作坊3100多家,拥有注册商标108个,产业链涉及毛笔、金属笔制造,笔配件加工,外包装生产,皮毛交易等各个环节,吸纳就业人口3万多人。择料工王师傅说:现在全国每十支毛笔就有七支产自这里。

王师傅:“我住在这附近,来了很多年了,现在工资3000多了。”

记者:“你觉得在家门口打工,比去广东、深圳那边要好一点吗?”

王师傅:“肯定好,可以照顾到家里咯,在这里老板买了社保,其他保险也都买了。”

记者调查发现,现在类似文港镇这样依靠特色产业发展起来的乡镇在江西还有很多。中童镇的眼镜,李渡镇的烟花、医疗器械,八景镇的建筑陶瓷、物流,田畈街镇的制鞋业、金刚石刀,安源镇的煤炭深加工,温汤镇的富硒温泉,等等,都搞得红红火火。江西鹰潭市中童镇党委书记李兵祥说,现在大家的共识就是一定要把特色产业做“专”、做“精”、做“新”,这样才能快速形成人流、物流、资金流的集聚。

李兵祥:“在城镇化建设上,我们最终认为产业是基础,只有通过产业的发展,才有人口的集聚,从而形成市场。”

产业做大的不仅是各个乡镇的经济总量,更做大了民生和社会保障的盘子。文港镇镇长王平辉说,老百姓要看病上学衣食无忧,产业才是金饭碗。

王平辉:“民生保障这一块,乡镇卫生院我们每年投资几百万,新区这一块,在原来老的基础上进行一个全面的改造和升级。学校这一块连续两年投资1000多万。”

对此,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副主任李国祥评价说,新型城镇化关键是就业。

李国祥:“为了城镇化、为了吸引人,搞一些房地产啊,有可能把人吸引进去,但是因为没有解决就业问题,他们又会外出打工,这样就会导致城镇的空心化。所以说怎么样来通过产业的发展,提高城镇的集聚效应,关键问题是要有特色,就是说要把优势资源条件变成市场优势。让人进得了城,又能够稳定住。”

7.介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这是陶渊明笔下描绘的世外桃源。这种梦里老家的画面将不仅仅存在于婺源、周庄,介休市的城镇化建设业已展现出其自身独有的美丽。

作为大太原都市圈南部区域性中心城市,介休更注重站在一个更高的起点上,建造一个更具内涵和个性的城市。从产业布局、绿色生态到人文理念,介休的城镇化不仅是在造城、造市,而是在为这座城市的未来和生活在这座城市里的人们积蓄可持续的资源和幸福。

如何建设新型城镇化?介休的领导们及时谋篇布局,坚持规划为大、规划为先、规划为要,将“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总体规划“三规合一”,统筹城镇化总体发展战略,明确功能定位和产业发展重点,形成与历史、文化、生态、发展相衬的城镇化建设风格。从2006年以来,介休就先后投资3000多万元委托同济大学、清华大学、天津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山西省城乡规划设计院等全国一流的规划设计单位,高标准编制城镇规划。

烟台:孙晓艳原是烟台市开发区孙家村人,2005年前后,村庄附近建设立交桥,孙家村整体改造搬入北于家社区,村民有序纳入城镇社保、医保体系。丈夫王帅是河北村人,村子在富士康烟台园区的带动下实施改造,村民陆续迁入富康社区,不觉间他们已融入城市。

一个普通农村家庭的城市蝶变,正是开发区工业化推动城镇化的生动体现。2012年,该区人均年收入达到3.8万元,城镇化率达到93%以上,成为名副其实的城市新区。

开发区的城镇化道路在烟台市既有示范意义,也有普遍意义。2012年,全市省级以上园区完成投资670亿元,改造农村社区137个,建成区面积300平方公里,聚集人口130万人,分别占全市城镇建成区面积和城镇人口的42%和33%。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带动了就业创业,促进了人口聚集,加快了城镇化进程,各类园区已成为推进烟台城镇化的最大优势和潜力。

驻马店:近年来,驻马店市逐年加大对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进一步完善城镇功能。加快市区和城镇之间的路网建设,完成了中心市区开源大道、铜山大道等60多条市政道路的新建和改造,2011年新建和扩建城际间及城镇间道路290公里。相继建成了天中广场、会展中心和图书馆、科技馆、群艺馆、博物馆等一大批公共服务设施,完成了置地公园的升级改造,市体育中心已开工建设。加强城市水、电、气、暖等设施建设,市中心城区新建和改造供水管网110公里,铺设燃气管网25.7公里、供热管网47公里,保障能力提高了1倍以上。加大城市环卫设施建设力度,中心城区新建了市第二污水处理厂,加大了公厕和垃圾处理站建设力度。重视城市园林绿化,“十一五”期间新增绿化面积约135万平方米,绿地率、绿化覆盖率分别达到34%、40.2%。同时,各县也更加重视县城基础设施条件的改善,加快了道路、公园、园林绿化和文化体育设施建设步伐,县城建设水平都有了较大提升。

三、作答要求

(一)“给定资料1、2”揭示了我国在城镇化进程中存在的若干问题,请对此予以归纳概括。(20分)

要求:全面准确,分条归纳。不超过150字。

(二)某地方报纸根据“给定资料5”和“给定资料6”的内容做了一版关于“新型城镇化”的专栏,请你以“新型城镇化必须依靠产业支撑”为题,为这个专栏写一篇短评。(30分)

要求:(1)观点明确,简明深刻;

(2)扣紧材料,重点突出;

(3)语言流畅,有逻辑性;

(4)不超过350字。

(三)你市正在开展新型城镇化建设,假设领导派你到“给定资料7”中所述的几个城市参观考察,请撰写一份新型城镇化建设情况考察报告。(40分)

要求:(1)不必考虑格式,写出标题和正文即可;

(2)扣紧材料,重点突出;

(3)语言流畅,有逻辑性;

(4)不超过500字。

(四)“给定资料4”结尾写道:“这种‘归乡’,不仅是城市居民回乡寻找精神上的慰藉,也是资本、人才以及有活力的文化的‘归乡’。”请结合你对这句话的思考,联系自己的感受和社会实践,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60分)

要求:(1)自选角度,见解深刻;

(2)参考“给定资料”,但不拘泥于“给定资料”;

(3)思路清晰,语言流畅;

(4)总字数1000—1200字。

正确答案及解析

正确答案
解析

(一)“给定资料1、2”揭示了我国在城镇化进程中存在的若干问题,请对此予以归纳概括。(20分)

要求:全面准确,分条归纳。不超过150字。

【答案提示】

1.片面追求经济增长和扩大城市规模,不考虑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导致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恶化,“城市病”明显。

2.城市规划盲从混乱,城市同质化趋向严重,历史文化遭破坏,缺乏内涵。

3.忽视对乡村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农村凋敝,村落消亡。

4.体制机制改革跟不上城镇化步伐,“土地城镇化”快于“人口城镇化”。

(二)某地方报纸根据“给定资料5”和“给定资料6”的内容做了一版关于“新型城镇化”的专栏,请你以“新型城镇化必须依靠产业支撑”为题,为这个专栏写一篇短评。(30分)

要求:(1)观点明确,简明深刻;

(2)扣紧材料,重点突出;

(3)语言流畅,有逻辑性;

(4)不超过350字。

【答案提示】

新型城镇化必须依靠产业支撑

习近平同志曾指出:要推动城镇化向质量提升转变,做到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李克强同志也强调: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要有就业支撑,有服务保障,不能靠摊大饼。

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务,也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应该看到,新型城镇化不是简单地人口集聚,更不是盲目地征地造城,其新就新在是“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是“人的城镇化”。而“人的城镇化”关键在就业,就业必须依靠产业发展。离开了产业的城镇化必然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成为空心化的城镇。因此,新型城镇化必须实现产城结合,使进城的农民可就业、能创业,这样才能使城镇化走得更扎实。

江西省积极响应号召,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依靠特色产业促成人流、物流、资金流的集聚,带动乡镇发展,这一探索模式,值得我们仔细研究和借鉴。

(三)你市正在开展新型城镇化建设,假设领导派你到“给定资料7”中所述的几个城市参观考察,请撰写一份新型城镇化建设情况考察报告。(40分)

要求:(1)不必考虑格式,写出标题和正文即可;

(2)扣紧材料,重点突出;

(3)语言流畅,有逻辑性;

(4)不超过500字。

【答案提示】

新型城镇化建设情况考察报告

当前,各地新型城镇化建设正在如火如荼地展开。为借鉴外地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的先进经验,我们特赴烟台、太原、驻马店等地进行了学习考察。现将考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主要做法和先进经验

(一)突出规划引领,明确发展定位。规划是解决城市定位、功能及发展方向的大战略。太原市坚持规划为大、规划为先、规划为要,统筹城镇化总体发展战略,明确功能定位和产业发展重点,委托全国一流的规划设计单位,高标准编制城镇规划。

(二)突出产业引领,推进产城一体化发展。烟台市在城镇化建设布局时,充分利用产业优势,注重城镇化建设和产业发展有机结合,以产业发展促进民生改善,支撑城镇化建设,达到产城互动、产城融合,推动全域经济转型升级。

(三)突出服务引领,优先发展公共配套设施。驻马店市优先布局道路,完善水、电、暖、气等基础设施,改善城镇发展环境,有效提升城镇的内涵和质量,从而带动了城镇化发展。

二、重要启示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要善于借鉴外地先进经验,结合本地实际,扎实做到高标准规划、强化产业支撑、优先建设公共配套设施,加快推进我市新型城镇化建设。

(四)“给定资料4”结尾写道:“这种‘归乡’,不仅是城市居民回乡寻找精神上的慰藉,也是资本、人才以及有活力的文化的‘归乡’。”请结合你对这句话的思考,联系自己的感受和社会实践,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60分)

要求:(1)自选角度,见解深刻;

(2)参考“给定资料”,但不拘泥于“给定资料”;

(3)思路清晰,语言流畅;

(4)总字数1000—1200字。

【参考范文】

统筹城乡发展是新型城镇化的着力点

一边是钢筋水泥大楼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一边是农村文明随石墙老宅在顷刻间轰然倒塌。乡愁,是中国人挥之不去的情愫。然而,随着故乡的“沦陷”,已经有太多人再也回不到曾经朝思暮想、日夜牵挂的故乡。

故乡的“沦陷”应该归咎于漠视统筹城乡发展,盲目追求高速城镇化的老旧城镇化发展模式。这种急功近利的发展,不仅造成了日益严峻的“城市病”,也带来了日趋严重的“乡村病”。一旦两个病症同时爆发,就会造成城乡两败俱伤。

新型城镇化,不应是“城进村退”的城镇化,而应当是“城兴村荣”的城镇化;不应是消灭农民、消灭农村,人为地实现所谓70%乃至更大程度的人口城市化,而应当是实现乡村与城市的协调共存。因此,新型城镇化建设一定要把统筹城乡发展作为着力点,让资本、人才以及有活力的文化“归乡”。

以资本扶持乡村发展。目前,在社会管理和服务领域,乡村与城市之间依然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大部分优质的医疗、教育资源都集中在大城市。这种差异的存在使人们不得不离开家乡,到大城市谋求发展。随着一代又一代人进入城市,村里仅留下老人、妇女和孩子,耕地没人种、基础设施没人建,农村“空心化”问题日益严重,乡村难逃凋敝的命运。因此,政府应加大对农村社会管理和服务领域的资金投入力度,加快基础设施建设,逐渐缩小农村与城市之间的差距。

引人才推动乡村发展。新型城镇化,要给农村“输血”,但更重要的是要让农村有“造血”能力,这就需要农村的产业化水平有质的提升,让从农村走出来的优秀人才愿意回乡创业、就业。政府应鼓励更多的年轻人回乡创业,给予其政策上的优惠;引导城市工商资本到农村发展,繁荣农村经济,为广大农民提供更多就业岗位。

用文化为乡村注入活力。文化是社会变革的内燃机,是社会生态的调控器,是凝聚社会的黏合剂和经济发展的助推器,它体现在并影响着社会、经济、政治等各个方面。因此,要全力保持乡村的传统礼仪、民俗文化、语言传统、生活风俗,保护好林木山水等自然景观,使物质文化遗产“凝固住”,非物质文化遗产“活起来”;深入挖掘民俗风情、历史文化,在传统中注入现代元素,找到古村落、古民居保护与利用的最佳契合点。让文化成为引领乡村发展的“魂”。

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然趋势,也是广大农民的普遍愿望。在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过程中,一定要统筹城乡,科学发展,均衡发展,让农民与城市居民共享发展成果,让农民归得了乡、愿意归乡。

包含此试题的试卷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单选题

日常工作中,如果一件事发展得太过顺利,我们总会隐隐觉得有哪里不对,这样的直觉是有道理的。澳大利亚和法国的研究者们最近在某学术期刊上发表了一篇文章,说明了为什么当所有的证据都指向同一个结果时,它反而可能有问题。他们将此称之为“一致性悖论”。

研究者以证人指认犯人为例研究了一致性悖论,发现在辨认嫌疑人过程中,系统偏差可能来自多种心理偏差,如警方给证人展示照片的方式、证人自身的个人偏见等。而研究者发现,哪怕是细小的偏差都会对最终的整体结果产生极大影响。具体来讲,即使在1%的辨认过程中施加偏差,如暗示某人是犯人,最终当3个以上的证人意见一致时,他们的意见就不再可靠。有趣的是,如果________________。那么其他证人正确的概率反而会大大增加。

为什么会这样?可以用数学中的贝叶斯分析来说明。以扔硬币为例:如果我们有一枚硬币,扔到正面的概率为55%,而非普通硬币的50%,只要扔的次数足够多,就会发现正面向上多于反面向上的次数,进而发现这个硬币是有问题的。换句话说,当我们看到投掷结果中正面向上的次数显著多于反面向上时,就会意识到出问题的是硬币,而非概率定理。同样,根据概率定理,很多证人同时得到一致结论的可能性极低,所以更有可能的是系统出了差错。

在警方组织的嫌疑人指认中,指认同一个人有罪的证人数目越多,这个人真正有罪的概率就越大。然而,这只适用于没有任何系统偏差存在的理想情况。实际情况中,当指认同一个人为犯人的证人数目增加到一个值以后,该嫌疑人真正有罪的概率反而会下降,最终与随机指认毫无差别,且系统偏差越大,概率下降得越早。比方说,如果你让证人完成一项较为容易的任务,比如从一堆香蕉中找出一个苹果,所有人都几乎不会出错,多人结论一致的情况就可能出现,而指认犯人要比在一堆香蕉中找到苹果复杂得多。模拟显示,如果________________,他们认错人的概率会高达48%,在这种情况下,许多证人同时指认一个人为犯人的概率就相当低了;但如果________________,他们认错人的概率会大大降低,多个证人结论一致的情况出现的可能性也会提高。

在法律领域之外,一致性悖论还有很多用武之地,一个重要的应用就是加密技术。数据加密通常通过确认一个很大的数字是否为质数来进行,这个判断过程的错误率要达到非常低才行:低于2的负128次方才可以接受。在这一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系统差错就是计算机故障。大多数人都不会想到宇宙射线会导致电脑将一个合数误认为质数,毕竟这件事发生的概率只有10的负13次方——但要注意,这个概率要大于我们所要求的误差(2的负128次方),所以这类误差主导了整个过程的安全性。正因于此,加密协议所宣称的安全程度越高,实际的过程就越容易受计算机故障影响。

一致性悖论虽然听起来违背直觉,但研究者解释,一旦我们了解了足够的信息,就能理解它了。

根据本文,一致性悖论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

  • A.过程复杂
  • B.系统偏差
  • C.主观因素影响
  • D.评价标准不唯一
查看答案
单选题

日常工作中,如果一件事发展得太过顺利,我们总会隐隐觉得有哪里不对,这样的直觉是有道理的。澳大利亚和法国的研究者们最近在某学术期刊上发表了一篇文章,说明了为什么当所有的证据都指向同一个结果时,它反而可能有问题。他们将此称之为“一致性悖论”。

研究者以证人指认犯人为例研究了一致性悖论,发现在辨认嫌疑人过程中,系统偏差可能来自多种心理偏差,如警方给证人展示照片的方式、证人自身的个人偏见等。而研究者发现,哪怕是细小的偏差都会对最终的整体结果产生极大影响。具体来讲,即使在1%的辨认过程中施加偏差,如暗示某人是犯人,最终当3个以上的证人意见一致时,他们的意见就不再可靠。有趣的是,如果________________。那么其他证人正确的概率反而会大大增加。

为什么会这样?可以用数学中的贝叶斯分析来说明。以扔硬币为例:如果我们有一枚硬币,扔到正面的概率为55%,而非普通硬币的50%,只要扔的次数足够多,就会发现正面向上多于反面向上的次数,进而发现这个硬币是有问题的。换句话说,当我们看到投掷结果中正面向上的次数显著多于反面向上时,就会意识到出问题的是硬币,而非概率定理。同样,根据概率定理,很多证人同时得到一致结论的可能性极低,所以更有可能的是系统出了差错。

在警方组织的嫌疑人指认中,指认同一个人有罪的证人数目越多,这个人真正有罪的概率就越大。然而,这只适用于没有任何系统偏差存在的理想情况。实际情况中,当指认同一个人为犯人的证人数目增加到一个值以后,该嫌疑人真正有罪的概率反而会下降,最终与随机指认毫无差别,且系统偏差越大,概率下降得越早。比方说,如果你让证人完成一项较为容易的任务,比如从一堆香蕉中找出一个苹果,所有人都几乎不会出错,多人结论一致的情况就可能出现,而指认犯人要比在一堆香蕉中找到苹果复杂得多。模拟显示,如果________________,他们认错人的概率会高达48%,在这种情况下,许多证人同时指认一个人为犯人的概率就相当低了;但如果________________,他们认错人的概率会大大降低,多个证人结论一致的情况出现的可能性也会提高。

在法律领域之外,一致性悖论还有很多用武之地,一个重要的应用就是加密技术。数据加密通常通过确认一个很大的数字是否为质数来进行,这个判断过程的错误率要达到非常低才行:低于2的负128次方才可以接受。在这一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系统差错就是计算机故障。大多数人都不会想到宇宙射线会导致电脑将一个合数误认为质数,毕竟这件事发生的概率只有10的负13次方——但要注意,这个概率要大于我们所要求的误差(2的负128次方),所以这类误差主导了整个过程的安全性。正因于此,加密协议所宣称的安全程度越高,实际的过程就越容易受计算机故障影响。

一致性悖论虽然听起来违背直觉,但研究者解释,一旦我们了解了足够的信息,就能理解它了。

根据本文,下列哪种情况中可能存在一致性悖论:

  • A.检测站对某公司生产的所有新车及使用5年以上的旧车分别进行了尾气检测,检测结果为该公司生产的新车均达到尾气排放标准
  • B.低空跳伞世界级选手辛普森有2000次高空跳伞和1400次低空跳伞的经历,但是,他的第1401次低空跳伞,因降落伞未打开而以失败告终
  • C.两个城市的两位彩民凭借机选票分享一等奖两注,这两张在同一分钟购买的彩票,不仅中大奖那注号码一致,没中奖的两注机选号码也完全一致
  • D.在欧洲殖民者发现澳大利亚的黑天鹅之前,欧洲人曾经认为天鹅都是白色的,后来欧洲人登陆澳大利亚后,一上岸竟发现有黑色的天鹅
查看答案
单选题

日常工作中,如果一件事发展得太过顺利,我们总会隐隐觉得有哪里不对,这样的直觉是有道理的。澳大利亚和法国的研究者们最近在某学术期刊上发表了一篇文章,说明了为什么当所有的证据都指向同一个结果时,它反而可能有问题。他们将此称之为“一致性悖论”。

研究者以证人指认犯人为例研究了一致性悖论,发现在辨认嫌疑人过程中,系统偏差可能来自多种心理偏差,如警方给证人展示照片的方式、证人自身的个人偏见等。而研究者发现,哪怕是细小的偏差都会对最终的整体结果产生极大影响。具体来讲,即使在1%的辨认过程中施加偏差,如暗示某人是犯人,最终当3个以上的证人意见一致时,他们的意见就不再可靠。有趣的是,如果________________。那么其他证人正确的概率反而会大大增加。

为什么会这样?可以用数学中的贝叶斯分析来说明。以扔硬币为例:如果我们有一枚硬币,扔到正面的概率为55%,而非普通硬币的50%,只要扔的次数足够多,就会发现正面向上多于反面向上的次数,进而发现这个硬币是有问题的。换句话说,当我们看到投掷结果中正面向上的次数显著多于反面向上时,就会意识到出问题的是硬币,而非概率定理。同样,根据概率定理,很多证人同时得到一致结论的可能性极低,所以更有可能的是系统出了差错。

在警方组织的嫌疑人指认中,指认同一个人有罪的证人数目越多,这个人真正有罪的概率就越大。然而,这只适用于没有任何系统偏差存在的理想情况。实际情况中,当指认同一个人为犯人的证人数目增加到一个值以后,该嫌疑人真正有罪的概率反而会下降,最终与随机指认毫无差别,且系统偏差越大,概率下降得越早。比方说,如果你让证人完成一项较为容易的任务,比如从一堆香蕉中找出一个苹果,所有人都几乎不会出错,多人结论一致的情况就可能出现,而指认犯人要比在一堆香蕉中找到苹果复杂得多。模拟显示,如果________________,他们认错人的概率会高达48%,在这种情况下,许多证人同时指认一个人为犯人的概率就相当低了;但如果________________,他们认错人的概率会大大降低,多个证人结论一致的情况出现的可能性也会提高。

在法律领域之外,一致性悖论还有很多用武之地,一个重要的应用就是加密技术。数据加密通常通过确认一个很大的数字是否为质数来进行,这个判断过程的错误率要达到非常低才行:低于2的负128次方才可以接受。在这一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系统差错就是计算机故障。大多数人都不会想到宇宙射线会导致电脑将一个合数误认为质数,毕竟这件事发生的概率只有10的负13次方——但要注意,这个概率要大于我们所要求的误差(2的负128次方),所以这类误差主导了整个过程的安全性。正因于此,加密协议所宣称的安全程度越高,实际的过程就越容易受计算机故障影响。

一致性悖论虽然听起来违背直觉,但研究者解释,一旦我们了解了足够的信息,就能理解它了。

第5段中“正因于此”的“此”,指的是:

  • A.加密技术判断过程的错误率并不可能达到2的负128次方
  • B.除宇宙射线外,还有其他因素会引起计算机的系统误差
  • C.上述加密技术的判断过程是在目前使用最为广泛的方法
  • D.出现计算机故障的概率高于加密技术判断过程的错误率
查看答案
单选题

日常工作中,如果一件事发展得太过顺利,我们总会隐隐觉得有哪里不对,这样的直觉是有道理的。澳大利亚和法国的研究者们最近在某学术期刊上发表了一篇文章,说明了为什么当所有的证据都指向同一个结果时,它反而可能有问题。他们将此称之为“一致性悖论”。

研究者以证人指认犯人为例研究了一致性悖论,发现在辨认嫌疑人过程中,系统偏差可能来自多种心理偏差,如警方给证人展示照片的方式、证人自身的个人偏见等。而研究者发现,哪怕是细小的偏差都会对最终的整体结果产生极大影响。具体来讲,即使在1%的辨认过程中施加偏差,如暗示某人是犯人,最终当3个以上的证人意见一致时,他们的意见就不再可靠。有趣的是,如果________________。那么其他证人正确的概率反而会大大增加。

为什么会这样?可以用数学中的贝叶斯分析来说明。以扔硬币为例:如果我们有一枚硬币,扔到正面的概率为55%,而非普通硬币的50%,只要扔的次数足够多,就会发现正面向上多于反面向上的次数,进而发现这个硬币是有问题的。换句话说,当我们看到投掷结果中正面向上的次数显著多于反面向上时,就会意识到出问题的是硬币,而非概率定理。同样,根据概率定理,很多证人同时得到一致结论的可能性极低,所以更有可能的是系统出了差错。

在警方组织的嫌疑人指认中,指认同一个人有罪的证人数目越多,这个人真正有罪的概率就越大。然而,这只适用于没有任何系统偏差存在的理想情况。实际情况中,当指认同一个人为犯人的证人数目增加到一个值以后,该嫌疑人真正有罪的概率反而会下降,最终与随机指认毫无差别,且系统偏差越大,概率下降得越早。比方说,如果你让证人完成一项较为容易的任务,比如从一堆香蕉中找出一个苹果,所有人都几乎不会出错,多人结论一致的情况就可能出现,而指认犯人要比在一堆香蕉中找到苹果复杂得多。模拟显示,如果________________,他们认错人的概率会高达48%,在这种情况下,许多证人同时指认一个人为犯人的概率就相当低了;但如果________________,他们认错人的概率会大大降低,多个证人结论一致的情况出现的可能性也会提高。

在法律领域之外,一致性悖论还有很多用武之地,一个重要的应用就是加密技术。数据加密通常通过确认一个很大的数字是否为质数来进行,这个判断过程的错误率要达到非常低才行:低于2的负128次方才可以接受。在这一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系统差错就是计算机故障。大多数人都不会想到宇宙射线会导致电脑将一个合数误认为质数,毕竟这件事发生的概率只有10的负13次方——但要注意,这个概率要大于我们所要求的误差(2的负128次方),所以这类误差主导了整个过程的安全性。正因于此,加密协议所宣称的安全程度越高,实际的过程就越容易受计算机故障影响。

一致性悖论虽然听起来违背直觉,但研究者解释,一旦我们了解了足够的信息,就能理解它了。

如果要论证在指证嫌疑人的过程中不存在一致性悖论,则需要补充下列哪一组证明:

①所有证人都保持客观公正的态度

②所有证人都在犯罪现场看到了嫌疑人

③该名嫌疑犯在犯罪发生时的确在场

④该名嫌疑犯曾经犯过同样的罪行

⑤所有照片都体现出了嫌疑犯独有的外貌特征

⑥警察以同样方式对所有证人展示照片

  • A.①②⑥
  • B.①④⑤
  • C.②③⑤
  • D.③④⑥
查看答案
单选题

日常工作中,如果一件事发展得太过顺利,我们总会隐隐觉得有哪里不对,这样的直觉是有道理的。澳大利亚和法国的研究者们最近在某学术期刊上发表了一篇文章,说明了为什么当所有的证据都指向同一个结果时,它反而可能有问题。他们将此称之为“一致性悖论”。

研究者以证人指认犯人为例研究了一致性悖论,发现在辨认嫌疑人过程中,系统偏差可能来自多种心理偏差,如警方给证人展示照片的方式、证人自身的个人偏见等。而研究者发现,哪怕是细小的偏差都会对最终的整体结果产生极大影响。具体来讲,即使在1%的辨认过程中施加偏差,如暗示某人是犯人,最终当3个以上的证人意见一致时,他们的意见就不再可靠。有趣的是,如果________________。那么其他证人正确的概率反而会大大增加。

为什么会这样?可以用数学中的贝叶斯分析来说明。以扔硬币为例:如果我们有一枚硬币,扔到正面的概率为55%,而非普通硬币的50%,只要扔的次数足够多,就会发现正面向上多于反面向上的次数,进而发现这个硬币是有问题的。换句话说,当我们看到投掷结果中正面向上的次数显著多于反面向上时,就会意识到出问题的是硬币,而非概率定理。同样,根据概率定理,很多证人同时得到一致结论的可能性极低,所以更有可能的是系统出了差错。

在警方组织的嫌疑人指认中,指认同一个人有罪的证人数目越多,这个人真正有罪的概率就越大。然而,这只适用于没有任何系统偏差存在的理想情况。实际情况中,当指认同一个人为犯人的证人数目增加到一个值以后,该嫌疑人真正有罪的概率反而会下降,最终与随机指认毫无差别,且系统偏差越大,概率下降得越早。比方说,如果你让证人完成一项较为容易的任务,比如从一堆香蕉中找出一个苹果,所有人都几乎不会出错,多人结论一致的情况就可能出现,而指认犯人要比在一堆香蕉中找到苹果复杂得多。模拟显示,如果________________,他们认错人的概率会高达48%,在这种情况下,许多证人同时指认一个人为犯人的概率就相当低了;但如果________________,他们认错人的概率会大大降低,多个证人结论一致的情况出现的可能性也会提高。

在法律领域之外,一致性悖论还有很多用武之地,一个重要的应用就是加密技术。数据加密通常通过确认一个很大的数字是否为质数来进行,这个判断过程的错误率要达到非常低才行:低于2的负128次方才可以接受。在这一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系统差错就是计算机故障。大多数人都不会想到宇宙射线会导致电脑将一个合数误认为质数,毕竟这件事发生的概率只有10的负13次方——但要注意,这个概率要大于我们所要求的误差(2的负128次方),所以这类误差主导了整个过程的安全性。正因于此,加密协议所宣称的安全程度越高,实际的过程就越容易受计算机故障影响。

一致性悖论虽然听起来违背直觉,但研究者解释,一旦我们了解了足够的信息,就能理解它了。

文中有3处画线部分,将以下3句依次填入,顺序正确的是:

①每个证人都曾经被犯人劫持为人质

②证人中有一个人与其他人的意见不合

③证人们都只在犯人逃走时匆匆瞥了一眼

  • A.①②③
  • B.②③①
  • C.③①②
  • D.②①③
查看答案

相关题库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