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详情

【背景资料】

某高校新建宿舍楼工程,地下1层,地上5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采用悬臂式钻孔灌注桩排桩作为基坑支护结构,施工总承包单位按规定在土方开挖过程中实施桩顶位移监测,并设定了监测预警值。

施工过程中,发生了如下事件:

事件1:项目经理安排安全员制作了安全警示标志牌,并设置于存在风险的重要位置,监理工程师在巡查施工现场时,发现仅设置了警告类标志,要求补充齐全其他类型警示标志牌。

事件2:土方开挖时,在支护桩顶设置了900mm高的基坑临边安全防护栏杆;在紧靠栏杆的地面上堆放了砌块、钢筋等建筑材料。挖土过程中,发现支护桩顶向坑内发生的位移超过预警值,现场立即停止挖土作业,并在坑壁增设锚杆以控制桩顶位移。

事件3:在主体结构施工前,与主体结构施工密切相关的某国家标准发生了重大修改并开始实施,现场监理机构要求修改施工组织设计,重新审批后才能组织实施。

事件4:由于学校开学在即,建设单位要求施工总承包单位在完成室内装饰装修工程后立即进行室内环境质量验收,并邀请了具有相应检测资质的机构到现场进行检测,施工总承包单位对此做法提出异议。

【问题】

1.事件1中,除了警告标志外,施工现场通常还应设置哪些类型的安全警示标志?

2.分别指出事件2中错误之处,并写出正确做法。针对该事件中的桩顶位移问题,还可采取哪些应急措施?

3.除了事件3中国家标准发生重大修改的情况外,还有哪些情况发生后也需要修改施工组织设计并重新审批?

4.事件4中,施工总承包单位提出异议是否合理?说明理由。根据《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 50325,室内环境污染物浓度检测应包括哪些检测项目?

正确答案及解析

正确答案
解析

1.事件1中,除了警告标志外,施工现场通常还应设置的安全警示标志:禁止标志、指令标志、提示标志。 2.事件2中错误之处及正确做法如下:

(1)错误之处:设置了900mm高的基坑临边安全防护栏杆。

正确做法:应设置1.0~1.2m高的基坑临边安全防护栏杆,挂安全警示标志牌,夜间还应设红灯示警和红灯照明。

(2)错误之处:在紧靠栏杆的地面上堆放了砌块、钢筋等建筑材料。

正确做法:基坑边缘堆置土方和建筑材料,或沿挖方边缘移动运输工具和机械,应距基坑上部边缘不少于2m,堆置高度不应超过1.5m。在垂直的坑壁边,此安全距离还应适当加大。

针对该事件中的桩顶位移问题,还可采取的应急措施:采用支护墙背后卸载、加快垫层施工及垫层厚度、加设支撑等方法及时处理。

3.除了国家标准发生重大修改的情况外,还需要修改施工组织设计的情形:

(1)工程设计有重大修改;

(2)有关法律、法规、规范和标准实施、修订和废止;

(3)主要施工方法有重大调整;

(4)主要施工资源配置有重大调整;

(5)施工环境发生重大改变。

4.事件4中,施工总承包单位提出的异议合理。

理由:根据规范规定,民用建筑工程及室内装修工程的室内环境质量验收,应在工程完工至少7d以后、工程交付使用前进行。

根据《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 50325,室内环境污染物浓度检测应包括:氡、甲醛、苯、氨、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TV0C)浓度等五个检测项目。

包含此试题的试卷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单选题

《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规定国家对建筑施工企业实施安全生产许可证制度,关于安全生产许可证制度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安全生产许可证颁发管理机关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 45 日内审查完毕
  • B.安全生产许可证的有效期为 3 年
  • C.企业在安全生产许可证有效期内,遵守法律法规,未发生死亡事故的,经原颁发管理机关同意,可以不再审查
  • D.安全生产许可证有效期满需要延期的,企业于期满前 1 个月向原颁发机关办理延期手续。
查看答案
单选题

离开特种作业岗位( )以上的特种作业人员,应当重新进行实际操作考核,经确认合格后方可上岗作业。

  • A.3 个月
  • B.6 个月
  • C.12 个月
  • D.24 个月
查看答案
单选题

某工程施工期间,安全人员发现作业区内有一处电缆井盖遗失,随即在现场设置防护安全网及警示牌,并设照明及夜间警示红灯,这是建设安全事故隐患处理中( )原则的具体体现。

  • A. 动态治理
  • B. 单项隐患综合治理
  • C. 冗余安全度治理
  • D. 直接隐患与间接隐患并治
查看答案
单选题

工程项目部专职安全人员的配备应按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规定确定,2万m2的工程,不应少于()人。

  • A.1
  • B.2
  • C.3
  • D.4
查看答案
单选题

现阶段正在执行的主要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中,最基本也是所有制度核心的是( )。

  • A.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制度
  • B.安全生产责任制
  • C.安全检查制度
  • D.“三同时”制度
查看答案

相关题库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