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详情

材料一:

1935年6月,长征过雪山途中,有个同志穿着单薄的旧衣服被冻死,指挥员让把军需处长叫来,想问问他为什么不给这个被冻死的同志发棉衣,队伍里的同志含泪告诉他,被冻死的这个同志就是军需处长。这位身经百战的指挥员眼里涌满泪水,立即脱帽致敬,周围所有人也一样,面对这尊低矮却无比高大的“雪雕”,一只只右手五指并拢,举向帽檐,表示深切的哀悼和由衷的敬意。

材料二:

谷文昌同志在东山县工作了十五年,带领全县人民“上战秃头山,下战飞沙滩”,把一个荒漠化的孤岛变成了海上绿洲,使群众摆脱了世代逃荒要饭的苦日子。1990年,全县党员、干部、职工、学生三四万人捐资,为谷文昌建造了一座半身雕像。

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什么联想与感悟﹖请以“这些故事感动了我”为标题,写一篇演讲稿,用于“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校园主题演讲比赛。

要求:自定文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600字。

正确答案及解析

正确答案

QQ截图20210719151013.png

QQ截图20210719151020.png

解析

这是一篇材料作文。题干给出了两则材料,一个是表现战争时期,战士不畏牺牲、舍己为人的精神;一个是表现建设时期,党的领导干部身先士卒、无私奉献,带领人民解决温饱、艰苦奋斗的事迹。要求以“这些故事感动了我”为标题,写一篇演讲稿,用于“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校园主题演讲比赛。应把写作的重点放在这两位“英雄”的事迹上,表现自己对这些“英雄”的赞美之情。以演讲稿的形式来写这篇文章,注意演讲稿的格式。文中则写人记事,围绕这些事情展开故事情节,应采用以小见大的写法,写出真情实感。文末则以议论或抒情升华主题,总结全文,并与文题或文首形成前后呼应,使全文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问答题

古诗阅读

碛中作

【作者】岑参 【朝代】唐

走马西来欲到天,辞家见月两回圆。

今夜不知何处宿,平沙万里绝人烟。

醉里送裴子赴镇西

【作者】岑参 【朝代】唐

醉后未能别,待醒方送君。

看君走马去,直上天山云。

辛文房评价岑诗超越“常情”。任选上面一首诗歌,从内容、情感等角度,分析其超越“常情”的体现。

查看答案
问答题

图1为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读图完成1-4题。

QQ截图20210616173716.png

1.图中③所在的地形部位为

A,鞍部

B,陡崖

C.山谷

D.山脊

2.图中①②③④四地中,最适合露营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3.若王村的气温为23℃,则山峰的气温约为

A.17.6℃

B.19.6℃

c.21.6℃

D.23.6℃

4.凸面镜是以凸面成像,可增加驾驶员视野。为减少行车安全隐患,甲乙丙丁四处,需安装凸面镜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查看答案
问答题

图2为世界某地气温和降水量统计图(如:4月气温为15℃,降水量为60mm)。读图完成5-7题

QQ截图20210616174056.png

5.该地一定位于

A.北半球

B.南半球

C.东半球

D.西半球

6.该地降水季节分配为

A.全年多雨

B.全年少雨

C.冬季多雨

D.夏季多雨

7.西欧、北欧的居民到该地度假,沐浴温暖阳光的季节是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查看答案
问答题

2021年3月23日其运航公司的超大型集装箱船“长赐”号在苏伊士运河搁浅,造成了苏伊士运河大堵塞,直到当地时间(东经30°的时间)2021年3月29日17:30恢复通航。图3a为地球公转示意图,图3b为埃及位置图。据此完成8~10题。

QQ截图20210616174546.png


8.开罗的地理位置是

A.30°S,31°W

B.30°S,31°E

C.30°N,31°W

D.30°N,31°E

9.堵船这段时间,地球位于公转示意图中的

A.①段

B.②段

C.③段

D④段

10.苏伊士运河恢复通航时,北京时间(东经120°的时间)为2021年

A.3月29日11∶30

B.3月29日15∶30

C.3月29日19∶30

D.3月29日23:30

查看答案
问答题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全国人口共141178万人(不包括港澳台地区)。图4为我国七次人口普查城乡人口统计图。据此完成11~13题。

QQ截图20210616175020.png

11.目前,我国人口密度约为

A.130人/千米²

B.140人/千米²

C.150人/千米²

D.160人/千米²

12.我国城镇人口约占总人口50%的年份是

A.1990年

B.2000年

C.2010年

D.2020年

13.新中国成立至今,我国乡村人口数量的变化趋势为

A.先增加后减少

B.一直增加

C.先减少后增加

D.一直减少

查看答案

相关题库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