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详情

麻疹

正确答案及解析

正确答案
解析

(一)疾病概述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属《传染病防治法》中规定的乙类传染病。

麻疹临床上以发热、上呼吸道炎症、眼结膜炎,皮肤出现红色斑丘疹和颊黏膜上有麻疹黏膜斑(Kop|ik斑)及全身斑丘疹为特征。我国自1965年,开始普种麻疹减毒活疫苗后已控制了大流行。

麻疹病毒属副黏病毒科,呈球形颗粒,直径约100~250nm,有6种结构蛋白;在前驱期和出疹期内,可在鼻分泌物、血和尿中分离到麻疹病毒。麻疹病毒只有一个血清型,抗原性稳定。

病毒不耐热,56℃30分钟大部分被灭活;对紫外线和消毒剂均敏感,但在低温中能长期保存。一般来说,麻疹病毒在与人血缘关系愈远的动物组织细胞中传代繁殖时,对人的致病性愈弱。

通过这种方法获得对人反应小,仍保留良好免疫力的弱毒活疫苗株。

麻疹患者是惟一的传染源,患儿从接触麻疹后7天至出疹后5天均有传染性,病毒存在于眼结膜、鼻、口、咽和气管等分泌物中,通过喷嚏、咳嗽和说话等由飞沫传播。麻疹传染性极强,易感者接触后90%以上均发病。在疫苗使用前,城市中每2~3年流行一次,5岁以下儿童发病率最高。麻疹减毒活疫苗使用后,发病率大幅度下降,流行高峰削平。流行间隔延长,流行季节推迟。发病年龄后移。流行中病例临床表现以轻症不典型者增多,普种疫苗后流行时患者以轻型为多,重症大大减少,并发症也甚少见,病死率显著下降。

麻疹预防措施主要采取有麻疹疫苗免疫接种,做好病例早期发现、报告与处置;注意开窗通风、经常晒衣被等综合性措施预防控制。

(二)疫情处置

发生疫情后的处置主要针对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采取控制措施,疫情处置又分为散发疫情处置和暴发疫情处置:

1.散发疫情处置

(1)传染源控制措施

1)病例诊断:各级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应熟悉和掌握麻疹诊疗技术,对出现麻疹疑似症状的就诊患者应根据流行病学史,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结果或麻疹诊断标准做出早期诊断。

国家制定的麻疹诊断标准为:

①疑似病例:发热、出疹并伴有咳嗽、卡他性鼻炎或结膜炎症状之一者,或任何经过培训的卫生人员诊断为麻疹的病例。

②临床诊断病例:未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或完成调查前失访或死亡的病例,实验室检测结果为阴性或无实验室诊断结果,并与实验室确诊病例没有流行病联系的疑似病例。

③流行病学确诊病例:疑似麻疹病例有完整的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标本检测结果为阴性或没有标本检测结果,但与实验室确诊麻疹病例有明显流行病学联系。

④实验室确诊病例:疑似麻疹病例有完整的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血清学诊断麻疹IgM抗体阳性;或从疑似麻疹病例的标本中分离到麻疹病毒。

⑤排除病例:有完整的流行病学调查资料,采集了合格血标本,经合格实验室检测结果阴性;或经实验室证实为其他发热出疹性疾病(如风疹等);或无实验室诊断结果的临床报告病例,经流行病学调查,证实与其他实验室确诊病例无流行病学联系,并且能明确找出是由其他原因引起发热出疹的病例(如药物性过敏性皮疹等)。

2)疫情报告:各级医疗机构对诊断为疑似、临床诊断、实验室确诊的麻疹病例,应按照传染病网络报告要求,做好网络直报,无条件进行网络直报的医院,应及时将填写的传染病报告单用传真方式传至医院所在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由其代做网络直报,对疑似、死亡病例应及时做好更正报告。

3)患者隔离治疗:对诊断为疑似、临床诊检、实验室确诊的麻疹患者应送传染病医院或没有传染病病房的医院隔离治疗,做到早隔离、早治疗。患者隔离期和出院标准可依照麻疹诊断标准执行。

4)流行病学个案调查: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到麻疹疫情报告后,应组织人员按照麻疹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要求,对麻疹患者进行流行病学个案调查,掌握病例的基本情况、发病经过、临床表现、流行病学史以帮助核实诊断,查找传染来源和传播途径。追踪和掌握密切接触者,对密切接触者实施医学观察,防止疾病的进一步传播。

5)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密切接触者指曾护理过麻疹病例,或与麻疹病例共同生活、学习、工作的人员。流行病学调查时,及时掌握密切接触者与患者接触时间、地点、接触方式及与患者关系等情况,并做好记录与登记,对确认为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时间至少为21天(自最后接触之日算起),观察期间内可不限制其活动;观察内容告知密切接触者尽量减少与他人接触,掌握密切接触者发热、咽痛、咳嗽、流涕等上呼吸道卡他症状,畏光、流泪、结膜红肿等急性结膜炎症状,全身皮肤出现红斑丘疹等症状出现,如出现疑似麻疹症状,;应及时就诊。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由所在地乡村医生、校医、社区卫生服务站医务人员等负责。

解除医学观察期标准为医学观察期满且密切接触者中未出现麻疹患者。

(2)传播途径控制措施

1)消毒:麻疹对外界环境抵抗力较弱,因而对病家及患者接触过的物品一般不需要药物消毒和开展终末消毒。可采用通风、洗晒或太阳下暴晒方法杀灭病原体。

2)其他措施:室内保持开窗通风、透光、清洁。加强体育锻炼,增强疾病抵抗力。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幼托、学校、电影院、会场等应加强定期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流通。开展健康教育。

(3)保护易感人群措施

预防接种:麻疹活疫苗的应用是预防麻疹最有效的根本办法。现行的免疫程序是麻疹疫苗接种为8月龄初免1针,18个月龄到24月龄时复种1针。接种剂量为0.5ml。

发生疫情后,可应用麻疹疫苗进行应急接种。麻疹疫苗应急接种对象为6个月至30岁的易感人群,或根据当地发病情况扩大接种年龄范围。

2.暴发疫情控制措施麻疹暴发是指在一个局部地区,短期内突然发生较多的麻疹病例。暴发是相对的,只要麻疹发病超过平常水平即认为是暴发。以村、居委会、学校或其他集体为单位,在10天内发现2例以上麻疹疑似病例;或以乡镇、街道为单位10天内发现5例以上麻疹疑似病例时,应视为暴发疫情。

(1)传染源控制措施

1)病例诊断:各级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应熟悉和掌握麻疹诊疗技术,在诊疗中发现集体单位10天内出现2例及以上的麻疹疑似症状的就诊患者应根据流行病学史,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结果或麻疹诊断标准做出早期诊断,应电话向所在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病例诊断可参照散发疫情的麻疹诊断。

2)疫情报告:各级医疗机构对集体单位10天内出现2例及以上的麻疹疑似症状的就诊患者按照麻疹诊断标准诊断为疑似、临床诊断、实验室确诊的麻疹病例,除做好电话报告外,应按照传染病网络报告要求,做好网络直报;无条件进行网络直报的医院,应及时将填写的传染病报告单用传真方式传至医院所在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由其代做网络直报,对疑似、死亡病例应及时做好更正报告。

各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接到麻疹暴发疫情报告后,应派员赴现场调查核实,同时用电话向上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报告内容包括:发病时间、地点、发病人数、死亡人数、初步发病原因等内容。同时电话报告本地区卫生行政部门。

3)患者隔离治疗:对诊断为疑似、临床诊检、实验室确诊的麻疹患者应送传染病医院或设有传染病病房的医院隔离治疗,做到早隔离、早治疗。患者隔离期和出院标准可依照麻疹诊断标准执行。

4)流行病学调查: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接到麻疹暴发疫情报告后,应组织人员按照麻疹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要求,对麻疹患者进行流行病学个案调查,采集现症患者的血清标本,及时送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麻疹实验室检测,明确诊断,掌握病例的基本情况、发病经过、临床表现、流行病学史以帮助核实诊断,分析寻找共同特征,暴发疫情的性质和波及范围,追踪和掌握密切接触者,制定和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和对密切接触者实施医学观察,控制疫情暴发,防止疫情扩散与传播。

5)确定密切接触者,实施医学观察:在流行病学调查时,及时掌握密切接触者与患者接触时间、地点、接触方式及与患者关系等情况,并做好记录。对确认为密切接触者,要求密切接触者所在地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施医学观察,观察内容为掌握密切接触者发热、咽痛、咳嗽、流涕等上呼吸道卡他症状,畏光、流泪、结膜红肿等急性结膜炎症状,全身皮肤出现红斑丘疹等症状。医学观察期为最后接触患者日起21天。

解除医学观察期标准为医学观察期满且密切接触者中未出现麻疹患者。

6)病例搜索:以县级为单位,当发现首例病例后,应对病例所在县(市、区)的医疗机构开展病例搜索,搜索内容:各级医疗机构对所发现发热、咽痛、咳嗽、流涕、畏光、流泪、结膜红肿、全身皮肤出现红斑丘疹等症状的患者,实行"零病例"日报告制度;如疫情发生在学校,应实施晨检制度,监测每位学生的健康状况,尤其要了解缺课学生的健康状况,并做好晨检工作的登记和报告工作;如疫情发生在建筑工地,应设立务工人员进出登记制度,掌握本工地流动人员情况,指定专人负责务工人员健康状况监测。

(2)传播途径控制措施

1)消毒: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专业人员开展和指导社区、学校等疫源地和周围环境开展湿式清洁,必要时用1%漂白粉澄清液或其他含氯制剂喷雾消毒,定期开窗通风。对物体表面可用适当浓度含氯制剂擦拭。

2)其他措施:室内保持开窗通风、透光、清洁。加强体育锻炼,增强疾病抵抗力。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幼托、学校、电影院、会场等应加强定期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流通。开展健康教育。

3)保护易感人群措施:当发生麻疹暴发后,按照《传染病防治法》和《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的规定,对患者居住地周围的易感人群开展麻疹疫苗应急接种。应急接种应根据麻疹疫情的流行特征和当地免疫状况等,确定应急接种范围和接种对象,并在短时间内完成,接种率应达到95%以上。麻疹疫苗应急接种对象一般为6个月至30岁的易感人群,亦根据当地发病情况扩大接种年龄范围。应急接种的实施应严格执行《预防接种工作规范》。

4)暴发疫情特别应急控制措施:如发生麻疹暴发或流行时,要及时确定疫点、疫区,并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条例》有关条款规定,根据麻疹疫情暴发程度和控制流脑暴发需要,提出有关停课、停工、停业;限制或停止集市、影剧院演出或者人群聚集的活动等特别紧急措施,并报上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三)卫生处理

消毒:发热期患者的排泄物、血液、分泌物,患者的便器、衣被、餐饮具、生活用具,室内空气和污染食物等的消毒,可按照卫生部颁《消毒技术规范》进行。患者的分泌物、血液,应就地进行消毒后再做清洁处理。消毒时,应以二氯异氰尿酸钠或漂白粉粉剂将流出的血液全部覆盖,或用含氯消毒剂溶液(含有效氯1000mg/L)作用15~30分钟。对血液污染的物品,应煮沸15分钟,或浸泡于含氯消毒剂溶液(含有效氯1000mg/L),或0.5%过氧乙酸溶液中作用15~30分钟。

对室内空气可采用食醋熏蒸;也可用15%过氧乙酸,7ml/m,熏蒸2小时;或用紫外线照射,1W/m,作用时间30~60分钟。、室内开窗通风半小时以上。此外,在流行期间,应减少婴幼儿集中,劝阻家长不要带幼儿到公共场所,以减少传染机会。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单选题

参与一碳单位代谢的维生素是

  • A.维生素B<img src='http://tp.mxqe.com/data/848/13896772_0.gif' alt='军队文职医学类基础综合,真题专项训练,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title='军队文职医学类基础综合,真题专项训练,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 B.维生素B<img src='http://tp.mxqe.com/data/848/13896772_0_1.gif' alt='军队文职医学类基础综合,真题专项训练,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title='军队文职医学类基础综合,真题专项训练,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 C.维生素PP
  • D.叶酸
  • E.泛酸
查看答案
单选题

转氨酶的辅酶是

  • A.磷酸吡哆醛
  • B.焦磷酸硫胺素
  • C.生物素
  • D.四氢叶酸
  • E.泛酸
查看答案
单选题

紫外线对DNA的损伤主要是引起

  • A.碱基缺失
  • B.碱基插入
  • C.碱基置换
  • D.嘧啶二聚体形成
  • E.磷酸二酯键断裂
查看答案
单选题

参与氧化脱氨的维生素是

  • A.维生素B<img src='http://tp.mxqe.com/data/848/13896773_0.gif' alt='军队文职医学类基础综合,真题专项训练,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title='军队文职医学类基础综合,真题专项训练,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 B.维生素B<img src='http://tp.mxqe.com/data/848/13896773_0_1.gif' alt='军队文职医学类基础综合,真题专项训练,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title='军队文职医学类基础综合,真题专项训练,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 C.维生素PP
  • D.叶酸
  • E.泛酸
查看答案
单选题

参与转氨基的维生素是

  • A.维生素B<img src='http://tp.mxqe.com/data/848/13896774_0.gif' alt='军队文职医学类基础综合,真题专项训练,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title='军队文职医学类基础综合,真题专项训练,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 B.维生素B<img src='http://tp.mxqe.com/data/848/13896774_0_1.gif' alt='军队文职医学类基础综合,真题专项训练,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title='军队文职医学类基础综合,真题专项训练,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 C.维生素PP
  • D.叶酸
  • E.泛酸
查看答案

相关题库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