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详情

据史籍记载,北宋时期,阿拉伯地区的“大食国”曾向朝廷进献一种“白砂糖”。按照当时的衡量标准,糖色越白,说明所含杂质越少,制造技艺越精湛,可见在这一时期,阿拉伯地区的炼糖法比较先进。元朝时期,一些阿拉伯制糖人来到中国,将“树灰炼糖法”传授给了福州糖工,进一步提高了中国白糖的质量。《马克·波罗游记》中提到,福州人能大量炼制“非常白的糖”,数量多到惊人。到了明清时期,中国人在以往制糖技术的基础上精益求精,发明出“黄泥水淋脱色法”,生产出洁白如雪、颗粒晶莹的精制蔗糖,其中最为雪白细腻的被称为“西洋糖”。根据这段文字,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炼糖技法多记载于史籍游记
  • B.制糖技术在各个时期的标准不同
  • C.国家间的交流促进了制糖技术进步
  • D.“西洋糖”是使用西方技法制作的糖

正确答案及解析

正确答案
C
解析

第一步,阅读文段,将选项与原文一一对应。第二步,对比选项,C项对应文段第二句和第三句,根据“阿拉伯地区的炼糖法比较先进……元朝时期,一些阿拉伯人来到中国,将‘树灰炼糖法’传授给福州糖工,进一步提高了中国白糖的质量”可知,“国家间的交流促进了制糖技术的进步”说法正确。因此,选择C选项。A项:曲解文意,《马可·波罗游记》中有炼糖技法的记载,但不能说明炼糖技法多记载于史籍游记中。B项:无中生有,制糖技术标准在北宋、元朝、明清时期均相同,衡量标准是糖色越白,说明所含杂质越少,而不是制糖技术标准在各个时期均不同。D项:偷换概念,“西洋糖”是中国人在以往制糖技术的基础上精益求精制作出来的,属于“中国技法”制作出来的糖,而非“西方技法”。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单选题

本质与现象是揭示事物内在联系和外在表现的一对范畴。下列有关本质与现象的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现象是事物本质的外在表现
  • B.现象可以直接为人的感官所感知
  • C.不表现为现象的本质是不存在的
  • D.现象中的假象是一种主观错觉
查看答案
单选题

茶树∶茉莉花茶

  • A.梅树∶梅花糕
  • B.小麦∶肉夹馍
  • C.螃蟹∶蟹黄包
  • D.冬瓜∶冬瓜糖
查看答案
单选题

救援∶围魏救赵

  • A.进攻∶风声鹤唳
  • B.防守∶草木皆兵
  • C.追击∶穷寇勿追
  • D.转移∶斗折蛇行
查看答案
单选题

虚数∶复数

  • A.法律∶刑法
  • B.麦子∶水稻
  • C.祥林嫂∶《祝福》
  • D.人工智能∶计算机科学
查看答案
单选题

农家乐∶农家∶乐

  • A.一日游∶一日∶游
  • B.广场舞∶广场∶舞
  • C.袋鼠跳∶袋鼠∶跳
  • D.颅内伤∶颅内∶伤
查看答案

相关题库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