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行政处罚中“一事不再罚原则”的表述,下列哪一项是正确的?( )
- A.针对一个违法行为,不能进行多种行政处罚
- B.针对一个违法行为,不能依据同一法律规范进行两次或两次以上的处罚
- C.针对一个违法行为,不能进行两次或两次以上的罚款
- D.针对一个违法行为,不能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行政机关处罚
正确答案及解析
正确答案
解析
考查行政处罚的基本原则。我国《行政处罚法》第29条对“一事不再罚原则”作了表述:对当事人的同一个违法行为,不得给予两次以上罚款的行政处罚。同一个违法行为违反多个法律规范应当给予罚款处罚的,按照罚款数额高的规定处罚。很明显,只有C项的表述符合该条文的规定。其余的ABD项都与该条规定不符合。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学术上对“一事不再罚原则”的意义有不同的理解,但我们应该知道司法考试应以法条的规定为准。
包含此试题的试卷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国画大师李某欲将自己的传奇人生记录下来,遂请作家王某执笔,其助手张某整理素材。王某以李某的人生经历为素材完成了自传体小说《我的艺术人生》。李某向王某支付了5万元,但未约定著作权的归属。该小说的著作权应当归谁所有?
-
- A.归王某所有
- B.归李某所有
- C.归王某和张某共同所有
- D.归王某、张某和李某三人共同所有
- 查看答案
2013年3月1日甲公司向乙公司签发了一张银行承兑汇票,汇票金额10万元,到期日为2013年6月1日,付款行为A银行。2013年3月10日乙公司将汇票背书转让给丙公司,并在汇票上记载“丙公司货到验收合格后票据权利转移至丙公司”。汇票一直未被提示承兑,2013年3月15日丙公司工作人员不慎将汇票遗失,2013年3月16日丙公司向A银行通知挂失止付,2013年3月17日向人民法院申请公示催告,2013年3月18日法院决定受理申请。根据以上情况,回答下列问题:
关于乙公司背书行为的说法正确的是:( )
-
- A.背书行为无效
- B.背书行为无效,所附条件具有民法上的效力
- C.背书行为有效,所附条件不具有票据法上的效力
- D.背书行为及所附条件均具有票据法上的效力
- 查看答案
2013年3月1日甲公司向乙公司签发了一张银行承兑汇票,汇票金额10万元,到期日为2013年6月1日,付款行为A银行。2013年3月10日乙公司将汇票背书转让给丙公司,并在汇票上记载“丙公司货到验收合格后票据权利转移至丙公司”。汇票一直未被提示承兑,2013年3月15日丙公司工作人员不慎将汇票遗失,2013年3月16日丙公司向A银行通知挂失止付,2013年3月17日向人民法院申请公示催告,2013年3月18日法院决定受理申请。根据以上情况,回答下列问题:
如公示催告期满,无人申报权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 A.法院应作出除权判决
- B.经丙公司申请,法院作出除权判决
- C.除权判决公告之日起,丙公司有权要求A银行付款
- D.除权判决公告之日起,丙公司有权要求甲公司另行制作同样的汇票交付自己
- 查看答案
2013年3月1日甲公司向乙公司签发了一张银行承兑汇票,汇票金额10万元,到期日为2013年6月1日,付款行为A银行。2013年3月10日乙公司将汇票背书转让给丙公司,并在汇票上记载“丙公司货到验收合格后票据权利转移至丙公司”。汇票一直未被提示承兑,2013年3月15日丙公司工作人员不慎将汇票遗失,2013年3月16日丙公司向A银行通知挂失止付,2013年3月17日向人民法院申请公示催告,2013年3月18日法院决定受理申请。根据以上情况,回答下列问题:
如汇票丢失后,丙公司拟采取诉讼的方式维护自己的利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 A.丙公司提供相应担保请求甲公司补发汇票,甲公司拒绝,丙公司有权起诉要求甲公司补发汇票
- B.丙公司提供相应担保请求A银行付款,A银行拒绝,丙公司有权起诉要求A银行承担票据责任
- C.丙公司起诉的,应向法院提供相当于汇票金额的担保
- D.以上都对
- 查看答案
2013年3月1日甲公司向乙公司签发了一张银行承兑汇票,汇票金额10万元,到期日为2013年6月1日,付款行为A银行。2013年3月10日乙公司将汇票背书转让给丙公司,并在汇票上记载“丙公司货到验收合格后票据权利转移至丙公司”。汇票一直未被提示承兑,2013年3月15日丙公司工作人员不慎将汇票遗失,2013年3月16日丙公司向A银行通知挂失止付,2013年3月17日向人民法院申请公示催告,2013年3月18日法院决定受理申请。根据以上情况,回答下列问题:
如在公示催告期内,张某持该汇票向人民法院主张自己是票据权利人,汇票上显示丙公司将汇票背书转让给张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 A.法院应裁定中止公示催告程序
- B.法院应裁定终结公示催告程序
- C.法院应在公示催告程序中直接审理张某与丙公司的纠纷
- D.法院应并案审理张某与丙公司的纠纷
- 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