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代中国人的美食追求中,鲜是一项极为活跃.极为重要的指标。然而在所有的滋味中,鲜又是最飘忽不定.最难以把握的。
关于“鲜”,《辞源》的主要解释是:生鱼,新鲜,野兽,洁.善,古民族名,少。《汉语大词典》的主要解释是:泛指鱼类,活鱼;以鲜鱼做的鱼脍;新宰杀的鸟兽肉;新鲜食物;新鲜;味美。可见“鲜”字在规范的解释中,从未被认为是一种滋味。中国古人对味的归纳是甜.酸.苦.辣.咸。中国传统的五味中没有鲜。当然,“鲜”更不是当今人们所附会理解的那种将新鲜的鱼和羊放一起进行烹调后产生的滋味。在严格的概念意义上,“鲜”始终没有进入味的类型之中,充其量也只是对美味或风味的一种泛指,一种只可意会的表述。
对“鲜”的理解上的变化,出现在近代。特别是上世纪初日本人发明了味精后,人们对“鲜”的理解出现了一个明显转折,即原先宽泛意义上的“鲜”,非味型的“鲜”,被作为味型的“鲜”所代替。当时人们认为味精在烹调中只是起到一定的增味作用,即强化食物原来的风味,可是时间一长,人们就索性将味精的味型理解为鲜味,并把所有类同.接近于味精的味都统称为鲜味。
味精的出现和使用功过并存。对鲜味的确定性追求,既带来了烹饪的发展和人们饮食口味的改善,也使原本众多的美味有被“鲜味化”.同质化的危险。味精在提升食物鲜味的同时,也损伤了自然的天生丽质,它所带来的千菜一味共性化倾向,恰恰是烹饪和品味的大忌,审美的火敌。
作为工业社会标准化.模式化产物的味精,从符号意义上象征着我们与农业社会的告别。随着用量越来越大,用途被不断扩大和强化,味精对富有个性的千姿百态的美味的颠覆越来越广泛而持久,而这一点却常被现代人所忽视。尽管在当今的都市里正出现一股崇尚农家菜.田园菜的饮食新潮,但在味精家族的遮蔽下,我们再也不可能尝到真正的田园风味了。
下列表述,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 A.甜.酸.苦.辣.咸“五味”是中国古人对滋味进行的归纳,而“鲜”则是日本民族对味型的归纳。
- B.人们对“鲜”的认识出现在近代,从日本人发明了味精后的上世纪初起,“鲜”就成为了当代人的美食追求。
- C.味精具有增味作用,后来人们就将味精的味型理解为鲜味,并把所有类同.接近于味精的味都统称为鲜味。
- D.味精在烹调中可起到增味的作用,即强化食物原来的风味,使食物原来的味道“鲜味化”,从而成为美味。
正确答案及解析
正确答案
解析
A项“‘鲜’则是日本民族对味型的归纳”在原文中没有依据,属于无中生有;B项对“鲜”的认识自古就有,“人们对‘鲜’的认识出现在近代”属于曲解文意;D项“强化食物原来的风味”“从而成为美味”属于臆断。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把10gMgCl2和MgSO4的混合物溶于适量水中,滴加2mol/L的BaCl2溶液至沉淀完全,共消耗BaCl2溶液25mL。求混合物中MgCl2和MgSO4的质量各是多少克
- 查看答案
固定在匀强磁场中的正方形导线框abcd,各边长为1.其中ab是一段电阻为R的均匀电阻丝,其余3边均为电阻可忽略的铜线。磁场的磁感应强度为B,方向垂直纸面向里。现有一与ab段的材料、粗细、长度都相同的电阻丝PQ架在导体框上,如图所示。PQ以恒定速度方向如何
- 查看答案
一小物块以速度v0=10m/s沿光滑地面滑行,然后沿光滑曲面上升到顶部水平的高台上,并由高台上飞出,如图所示。问当高台的高度h多大时,小物块飞行的水平距离最大这个距离是多少(g=10m/s2)
- 查看答案
某晶体盐的水溶液呈浅绿色,在此溶液中通入氯气,溶液变为棕黄色,把所得棕黄色溶液分成两份:一份加入KSCN溶液,溶液变深红色;另一份加入BaCl2溶液,产生不溶于稀HNO3的白色沉淀,则该晶体盐的化学式是_______。
- 查看答案
欲除去乙烷中的乙烯,可将混合气体通过盛有_______的洗气瓶;欲除去乙炔中的硫化氢,可将混合气体通过盛有_______的洗气瓶。
- 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