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公司是国内一家民营医药企业,为应对新产品上市导致的人员紧缺,在全国各地招聘了60名刚毕业的大学生。为了使这些新员工尽快适应工作,该公司人力资源部对这些新员工进行了为期一天的岗前培训,培训的内容以“任务与要求”、“权利与义务”为主,培训结束后还发给每人一本员工手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在不到一个月内,就有20多名新员工纷纷辞职。问及他们辞职的理由,有的人认为,该公司给予他们的薪酬还可以,只是工作压力大;有的人则认为,对销售工作心中没底,又没有老员工带,什么都靠自己摸索,工作难度太大了。
请结合本案例,回答下列问题:
(1)该公司的岗前培训存在哪些问题?(10分)
(2)企业在组织岗前培训时应按什么步骤进行?(11分)
正确答案及解析
正确答案
解析
(1)该公司岗前培训存在的问题有以下一些: ①培训缺乏计划性,没有制定完善的岗前培训计划,培训目标不明确。(2分)
②培训形式不规范,没有制作规范的有针对性的文本或讲义。(2分)
③培训内容不完善,完整的培训内容应包括规章制度、企业概况、产品知识、行为规范和共同价值观,以及业务知识,特殊技能,管理实务等;该公司的岗前培训没有实际意义。(2分)
④培训时问过短,应根据培训内容确定培训时间,根据该公司的情况应安排1周以上的时间进行岗前培训。(2分)
⑤缺少必要的培训效果评估和反馈。(2分)
(2)在进行岗前培训时,应按照如下步骤进行:
①岗前培训的设计,应制订培训计划,考虑各种细节问题,编写岗前培训提纲。(3分)
②岗前培训的实施,包括准备培训资料、准备会务、实施培训、考核考试、颁发上岗证或上岗通知书。(4分)
③岗前培训内容与效果的跟踪,应调查岗前培训活动是否适当、培训内容易理解,培训是否有激励作用和培训收支情况。(4分)
包含此试题的试卷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请简述企业实施人员招聘的基本程序和步骤?(18分)
- 查看答案
某公司是一家电器销售公司,公司成立十余年来,不断发展壮大,逐渐成为了当地行业的龙头企业,这家公司经营成功的秘诀就在于十分重视员工薪酬信息的管理统计与分析,并能及时设计出较为科学合理的薪酬调查问卷,使员工能够清晰的了解自己在公司中的地位与价值,并利用薪酬的激励机制,将公司与员工之间的经济利益有机的结合起来,使公司与员工结成利益关系的共同体,从而促进公司的不断发展。
根据以上案例,请回答如下问题:
(1)采集薪酬信息的方法有哪些。(9分)
(2)薪酬调查问卷设计的要求有哪些。(9分)
- 查看答案
2000年1月2日,张某到A公司应聘,并于当日与A公司签订了劳动合同,该合同于2002年1月1日期满。签订合同当日,张某被A公司派到B商场工作,与B商场签订了借聘协议,确定了借聘关系。至2001年7月6日之前,张某一直在B商场工作,由B商场对其管理并支付工资。2001年7月6日,B商场以张某违反商场的劳动纪律(即一个月内迟到两次)为由,与张某解除了借聘关系,同时,B商场口头告知张某,A公司也以相同的理由与其解除了劳动合同。经查,张某确实在一个月内迟到两次,但不构成严重违反A公司劳动纪律而解除劳动合同的条件。
(1)A公司和B商场的做法是否合法?(9分)
(2)张某如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9分)
- 查看答案
2008年1月18日,某航空公司湖北分公司与张某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合同期限到法定退休年龄之日止。年仅22岁的张某终于实现其蓝天梦,心情无比激动,工作努力。公司出资对张进行专业培训,先后将他送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飞行学院等单位进行培训,交费172万余元。2011年7月24日,张某突然向航空公司提出辞职申请。4天后,航空公司出具书面复函,认为张某提出的辞职原因及理由不充分,经公司研究决定不同意其辞职。此后,双方协商数次,未能达成一致,公司未安排张某飞行任务。8月25日后,张某再未上班。航空公司提起诉讼,认为张某单方面解除合同属违约行为,要求其支付违约金、培训费,损失共计350余万元。宝桥法院审理后认为,张某递交辞职报告于1个月后正式离职,其解除劳动合同的行为符合法律规定;航空公司要求张某赔偿培训费用的请求合情合法。张某被判赔违约金154万元,双方解除劳动合同,航空公司转出张某的飞行档案。
请用所学知识评析该案例。
- 查看答案
某公司10月招聘员工,明确要求中专以上学历,并要求应聘者如实填写个人情况表,如有隐瞒,一经发现立即辞退,解除劳动合同。赵某和王某是中学同学,赵某中专未毕业,但托人领取了某中专的毕业证;王某是大专毕业,她们同时被公司录用。该单位与她们签订了劳动合同,期限为8年,试用期半年。二人在试用期工作都很认真。次年2月,公司发现赵某的中专毕业证是伪造的,要解除与赵某的劳动合同,赵某称自己已怀孕,并持有医院证明,单位并不理会,解除了赵某的劳动合同。同月,王某经常出现呕吐、恶心、全身不适等症状,经医院诊断为“妊娠反应”。王某持医院开具的证明到公司请假。公司认为王某在应聘时没有如实填写个人情况登记表,隐瞒了自己怀孕的事实,欺骗公司,也解除了王某的劳动合同。3月,赵某和王某以怀孕期间公司不能解除劳动合同为由向劳动争议冲裁委员会提出申诉。
请问该公司的行为是否正当合法为什么
- 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