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详情

材料一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要求: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完善群众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制度化渠道。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健全社区管理和服务机制,推行网格化管理和服务,发挥群团组织、社会组织作用,发挥行业协会商会自律功能,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夯实基层社会治理基础。加快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推动社会治理和服务重心向基层下移,把更多资源下沉到基层,更好地提供精准化、精细化服务。注重发挥家庭、家教、家风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重要作用。

材料三

“要是有‘三头六臂’就好了!”M乡王干事快人快语。王干事负责完善贫困户档案,要了解“家庭人员构成、住房改造前后照片对比、种植养殖种类及数量、扶持项目公示、会议记录、入户走访、满意度调查”等内容。一方面要动手,填写大量的表格资料;另一方面要动腿,“表格的内容很细,不到贫困户家中实地调查是不行的,有些表格还需要当事人签字。看似简单的事情其实很繁琐,有时候要来回跑很多趟。”

基层工作千头万绪,事务繁杂。一旦某件事成为舆情热点,不仅会突然增加大量的工作任务,而且要承担巨大的压力。经历过几次舆情热点事件,M乡宣传干事小陈已经有些经验:尽快披露事实,及时回应网友质疑······即便这样,他仍坦言工作不易:“国家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事情处理起来都有程序,需要时间。但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越来越快,舆情容易在极短的时间内放大发酵。”一次,该地出现旅游纠纷,消息在网上飞快传开,网友一边倒地批评当地。可是调查结果表明,其实是游客挑衅刁难。“虽然最后真相大白,可是大家还是感到有些委屈。”小陈说。

基层,是整个社会的“地基”。基层干部,是党和国家工作的“基石”。他们奋战在改革发展的主战场、服务群众的最前沿。目前绝大多数政策落地都在县乡,从脱贫攻坚到民生保障,从招商引资到产业发展,从入户调查到矛盾化解,都离不开基层干部。基层干部忙得脚打后脑勺,加班是常态,而且没有加班费。R市有关部门对一些乡镇的调查显示,乡镇干部平均每天工作10到11个小时,不少乡镇干部五六年没休过假。

“忙、累、压力大”是很多乡镇干部的深切感受,不过,乡镇干部们也都认为乡镇工作是他们无悔的选择。

C乡党委李书记从1998年至今已在5个乡镇工作过,乡镇的每个岗位几乎都干过。“乡镇是最基层的一级政权,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产业发展、土地问题、安全生产......乡镇工作经历能最深刻地了解中国农村,最全面地锻炼干部能力。”

2017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文,强调要加强乡镇干部队伍建设,实行县以下机关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落实乡镇工作补贴和艰苦边远地区津贴政策。“而且现在干部的选拔任用更加注重基层工作经历,相关政策也更多向基层干部倾斜。”李书记说,“干部成长有规律,在基层多‘蹲蹲苗’十分必要。”

不过,在李书记看来,最重要的还是乡镇工作特有的成就感。“我们很多人都是农村出身,很多亲戚朋友都在农村。改变家乡面貌,造福一方百姓,这是我们肩负的使命。”C乡地处贫困山区,李书记带领群众克服海拔高、交通条件差、缺人手、缺材料等困难,在三个月内新建、改造了71栋房子,“看着很多贫困户欢欢喜喜搬进新房,我们许多乡镇干部忍不住流下眼泪。想到靠自己的努力能够为老百姓做成一点儿事,就有一种梦想正在实现的感觉,那个时侯你就会觉得所有的付出都值了。”

问题二

根据给定资料3,分析文中基层干部“忍不住流下眼泪”的主要因素。(20分)

要求:全面、准确、有条理,不超过200字。

正确答案及解析

正确答案

【参考答案】

一、基层工作苦:

1.工作累。基层是改革发展主战场、服务群众最前沿,工作千头万绪,事务繁杂,无偿加班是常态。

2.压力大。新媒体时代舆情在短时内发酵,应对工作量激增且处理速度跟不上,遇到误会会委屈。

二、基层工作有获得感:

1.受重视。政府强化基层队伍建设,实行职务职级并行,落实基层补贴和加班津贴,并给予提拔政策倾斜。

2.有成就感。基层工作能锻炼人,基层工作者大多出身农村,改变家乡面貌,造福百姓,是使命,也是梦想

解析
暂无解析

包含此试题的试卷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单选题

老李和小李是父子俩。老李除小李外还有一个哥哥李立,再无其他亲属。小李17岁,除老李外也无其他亲属。某日,父子二人外出,不幸遭遇车祸去世,无法判定二人具体的死亡时间。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由于老李是长辈,故推定老李先死亡
  • B.假如老李和李立是养兄弟关系,则李立无法继承老李的遗产
  • C.老李和小李虽同时遭遇车祸,但推定小李先死亡
  • D.老李去世后,李立可以继承老李租的小汽车的所有权
查看答案
单选题

中国古代用天干和地支来表示年、月、时的次序,北京时间23时至01时,在古代指的是(    )。

  • A.丑时
  • B.子时
  • C.申时
  • D.亥时
查看答案
问答题

材料2

“马千里今天下年又要来教戏了。”消息一大早就在新民县华.公村传开了,思敏放下碗筷,稍做收拾,来到村头大舞台,争分夺秒练习,等待老师前来指点。

40多岁的思敏,从小跟着家人听戏,一不留神,从“粉丝”变成了“戏痴”。在过去,思敏跑遍十里八村去看戏。如今,不出村就能在家门口欣复名家唱段了。最让她开心的是,这些名角不仅到村里唱戏,还教村民唱戏。

“过去演几场就走了,群众‘不解渴’。如今剧团开展‘结对子、育骨干',在乡村打造一批走的农民剧团。”新民县花鼓戏团团长小胖说。

思敏不出村就能得到名师思君指点,得益于新民县实施的文化惠民工程。虽然仅新民县花鼓戏团每年就到多下演出100多场,但要让戏曲在乡村扎下根,最好的办法是让群众“自娱自乐”。因此,除了政府出钱,群众看戏之外,新民县还鼓励戏曲艺术表演团体与乡村戏曲团队开展“结对子、育骨干”活动,通过“搭台子、指路子”等方式,鼓励民间文艺团体发展,对乡村文艺人进行传帮带,帮助他们提高创作水平和表演能力。

农民演、农民看。人称“戏窝”的华公村已经这么唱了4年,现在唱上了。华公村农民花鼓戏团的演员也逐年増加,从3人到5人,最后发展到30人。

“戏曲是在民间产生的,又在民俗活动的氛围中逐步发起来,要在乡村推广普及戏曲艺术,就要借助民间的生活礼仪,培育戏曲在乡村生存发展的文化土壤。”小胖说,新民县花鼓戏团充分把握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重要民俗节庆,结合民间风俗和节庆文化开展戏曲演出,老百姓非常喜欢。

怎样确保唱的戏是乡村群众欢迎的?一份《多村演出节目单》,一份《多村演出调查问卷》,是新民县探索让“戏”对味和受欢迎的举措。“每隔一段时间,我们会和院团沟通,制定《多村演出节目单》下发到村里,村民从中选出最喜欢的5个,我们汇总需求后反馈给院团,他们以此安排接下来的演出。”新民县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小胖拿着一份调查“菜单”说,“去年县里做了3次调,下发3000多份调查问卷。调查结果是乡村的青年观众更喜欢现代,而中老年观众更喜欢传统戏曲,尤其是贴近多生活的戏。

“目前乡村的戏曲观众仍以老年人为主,要吸引年轻人的关注,有必要对戏曲剧目进行现代化创新。”于是,针对不同年龄段观众的不同需求,新民县花鼓戏团在乡村演出的不仅有经典的花鼓戏,还有现代戏。“我们以现代戏吸引年轻观众来现场,再演几出有趣的花鼓小戏,很快,一些人就被花鼓戏“圈粉”了。”小胖说,“戏曲院团也应根据村演出市场的规律安排自己的演出计划。既然观众需求不一样,我们就不能一成不变,所以大家花心思加入了许多现代元素。我们以进乡村为契机,采集了许多贴近多村生活的民间故事,创排了《五朵村花》《鹅匠》等现代戏曲作品,不仅老年人喜欢,年轻人也看得津津有味。只有把戏唱在群众心坎上,才能吸引乡村观众,让戏曲在乡村真正留得下。”(华/公教育整理)

每次演出前,花鼓戏团的演员都会给观众介绍一下剧目的内容、作者、创作背景等, 一点一滴地为他们普及戏曲知识。对此,华.公小胖解释道:“除了要为乡村观众唱好戏,我们还要培养乡村观众,让他们了解戏曲、认识戏曲、喜欢戏曲。”

盛夏的一天,花鼓戏排练厅的温度接近40摄氏度,15岁的婷婷和20多个同龄的孩子,还在这里集中训练。他们是花鼓戏团与新民县职业高级中学联合创办的戏曲表演班的第一期学生。经过近一年的学习,婷婷的一招一式已经颇有味道。听说要经常下农村演出, 很辛苦,她不假思索地说:“我们本来都是农村里的孩子,所以去农村演出就是回家,并不会觉得辛苦”。“从乡村挖掘有潜力的孩子加以培养,以后再反哺乡村,乡村的戏曲才能得以持续。”小胖说道。(华/公教育整理)

“我们不仅仅是为乡村群众唱几场戏,更重要的是要‘种戏’小胖说,“戏曲生长在民间、活跃在民间、变革在民间。戏曲的生存与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只有回归民间,回归群众,才能在乡村留得住、传得开、唱得响。”


查看答案
单选题

感冒药:中药:西药

  • A.感冒药:中药:西药
  • B.标枪:田赛:径赛
  • C.城墙:古建筑:西方建筑
  • D.学士:硕士:博士
查看答案
单选题

微量元素:稀有金属:铜

  • A.木本植物:草本植物:松树
  • B.海洋动物:哺乳动物:北极熊
  • C.内陆湖:淡水湖:青海湖
  • D.节肢动物:两栖动物:鳄鱼
查看答案

相关题库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