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详情

详述班级授课制的发展历史、主要特征并对其进行评价。

正确答案及解析

正确答案
解析

【答案要点】

(1)班级授课制的发展历史。在东西方的古代教学中,教学组织形式主要是个别教学,学生的学习内容、学习进度各不相同,没有统一的要求和规定。文艺复兴时期,在欧洲的一些国家出现了班级授课制的萌芽。工业革命以后,社会提出了普及教育的要求,教育的规模和效率随之要求扩大、提高,个别教学满足不了这种需求,因此班级授课制发展起来,并很快成为最通行的教学组织形式。它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夸美纽斯从理论上加以论证,确定了班级授课制的基本轮廓;二是赫尔巴特提出教学形式阶段理论,使班级授课制基本定型;三是经过不断改进,苏联教育学提出课的类型和结构,使班级授课制更加成熟,基本形成了完整的体系。

(2)班级授课制的主要特征。有严格的制度保证教学的正常开展和达到一定的质量;以课为单位进行教学比较科学;便于系统地传授知识;能够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3)对班级授课制的评价。

积极方面:

(1)它大规模地面向全体学生教学,一个教师能同时教几十个学生,而且使全体学生共同进步,比个别教学的效率高;

(2)它能保证学习活动循序渐进,并使学生获得系统的科学知识,扎扎实实,有条不紊;

(3)它能保证教师发挥主导作用,首先是教师系统讲授,而且在这个基础上直接指导学生学习的全过程;

(4)它把教学内容及活动加以有计划的安排,特别通过课的体系,分工合作,从而赢得教学的高速度;

(5)学生彼此之间由于共同目的和共同活动结集在一起,可以互相观摩、启发、切磋,比较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的年龄特点和发挥学生之间的相互影响作用,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

(6)它在实现教学任务上比较全面,从而有利于学生多方面的发展,它不仅能较全面地保证学生获得系统的知识、技能和技巧,同时也能保证对学生经常的思想政治影响,启发学生思维、想像能力以及学习热情。

不足之处:

(1)学生的主体地位或独立性受到一定的限制;

(2)实践性不强,学生动手机会少;

(3)探索性、创造性不易发挥,主要接受现成的知识结果;

(4)难以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强调的是统一、齐步走;

(5)不能容纳和适应更多种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因为它一切都固定化、形式化,灵活性有限;

(6)不能保证真正的智力卫生要求,往往将某些完整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人为地分割;

(7)缺乏真正的集体性。每个学生独自完成学习任务。教师虽然面向许多学生同样施教,而每一个学生各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去掌握。每个学生分别对教师负责,学生与学生之间缺乏分工合作。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问答题

论述人本主义教学理论及其启示。

查看答案
问答题

简述教学与教育、智育、上课的关系。

查看答案
问答题

简述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

查看答案
问答题

教学过程中应处理的关系是什么?

查看答案
问答题

启发式和注入式的根本区别是什么?为什么我们要提倡启发式教学?

查看答案

相关题库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