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详情

2021高级社会工作者《社会工作实务》预测试卷3

开始做题

试卷预览

问答题

1.试论述危机介入模式的特点

2.危机的的发展阶段

3.危机介入的基本原则

查看答案开始考试

正确答案:

本题解析:

1.危机介入模式的特点:迅速了解服务对象的主要问题、快速作出危险性判断、有效稳定服务对象的情绪和积极协助服务对象解决当前问题。

(1)迅速了解服务对象的主要问题

由于服务对象在危机面前通常表现出迷茫和不安,而且时间又非常紧迫,社会工作者需要将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在服务对象最近的生活状况上,采用开放式的提问方式引导服务对象整理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迅速了解和分析服务对象面临的主要问题。

(2)快速作出危险性判断

危机之后经常伴随服务对象的一些破坏行为。因此,作为危机介入模式的一-项重要任务,社会工作者在了解服务对象的主要问题过程中需要对服务对象采取破坏行为的可能性和危险程度进行评估,以便给予及时的介入和治疗。快速作出危险性判断不仅对于服务对象来说非常重要,可以有效减少或者阻止服务对象的破坏行为,同时对于社会工作者来说也非常重要,可以预防或者减轻对自己的伤害。

3. 有效稳定服务对象的情绪

服务对象的情绪在危机中通常是非常不稳定的,表现出紧张、不安、迷茫、无助和沮丧等,社会工作者需要借助简洁易懂的语言、专心的聆听、感情的支持等技巧稳定服务对象的情绪,与服务对象建立相互信任的合作关系。

4.积极协助服务对象解决当前问题

一旦服务对象的情绪稳定之后,社会工作者就需要协助服务对象分析危机产生的原因,并根据危机发生的原因制订介入计划,解决当前面临的、亟须解决的问题。在服务对象周围他人的支持下,协助和检查介入计划的执行,帮助服务对象克服危机的影响。

2.危机的发展阶段

危机出现之后,服务对象的身心会出现一系列的变化以应对现实生活中的危机情境。危机的发展一般可以分为4 个基本阶段:危机、 解组、恢复和重组。

危机是指危机事件发生的最初阶段,在这个阶段随着危机事件的出现,生活的压力剧增,服务对象开始运用习惯的问题解决机制解决面临的生活困难。如果服务对象的尝试失败,而他(她)又无法找到回避的方法,危机事件就进入第二个阶段:解组。

在解组阶段,服务对象处于极度的情绪困扰中,认知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下降,平衡生活被打乱;如果危机事件影响的是家庭,它还可能导致家庭关系的紧张甚至破裂。

危机事件的第三阶段:恢复。它是指服务对象经历了解组的痛苦经历之后,开始调整自己的行为方式,寻找适应危机环境的新的解决方法。

接着服务对象就进入危机事件的第四个阶段:重组。在重组阶段,服务对象从混乱的生活中重新拾回自信,恢复新的平衡生活。通常这个阶段还包括家庭关系的重建。

不过危机介入模式认为,并不是所有的服务对象都能够恢复到危机前或者比危机前更好的平衡生活状态。 3.危机介入的基本原则

一是及时处理。由于危机的意外性强、造成的危害性大,而且时间有限,需要社会工作者及时接案、及时处理,尽可能减少对服务对象及其周围他人的伤害,抓住有利的、可改变的时机。

二是限定目标。危机介入的首要目标是以危机的调适和治疗为中心,尽可能降低危机造成的危害,避免不良影响的扩大。只有把精力集中在目前有限的目标上,社会工作者才能与服务对象共同协商和处理面临的危机。

三是输入希望。危机发生之后,服务对象通常处于迷茫、无助、失望的状态中,所以在危机中帮助服务对象的有效方法是给服务对象输入新的希望,让服务对象重新找回行动的动力。

四是提供支持。在帮助服务对象面对和处理危机过程中,社会工作者需要充分利用服务对象拥有的周围他人的资源,如父母亲的关心、朋友的支持等,为服务对象提供必要的支持。同时也需要培养服务对象的自主能力。

五是恢复自尊。危机的发生通常导致服务对象身心的混乱,使服务对象的自尊感下降。社会工作者在着手解决服务对象的危机时,首先需要了解服务对象对自己的看法,帮助服务对象恢复自信。

六是培养自主能力。危机是否能够解决,最终取决于服务对象是否能够增强自主能力。虽然服务对象在危机中自主能力有所下降,但社会工作者不能认为服务对象缺乏自主能力。实际上,整个危机介入过程就是社会工作者帮助服务对象增强自主、面对和克服危机的过程。

问答题

社区居委会是基层群众自治组织,这个组织的主体应该是居民,居民应该发挥重要作用。但是,某社会工作者在D社区调研时发现,该社区居民的自治意识不是很高,自治程度低。

首先,居民对社区的认知度、归属感较弱。调查得到数据反映,只有64.1%的人知道自己所属具体社区,少于25%的居民能够正确选择选择自己的社区,他们对社区没有太多的认识,认为社区只是居住的地方,居委会只是个办事机构,与自身没有太大关系。居民们大部分与整个社区、社区居委会、其他居民的关系都不紧密,很少有集体的社区行动。?

其次,不少居民表示对社区活动的参与度不高,在参与社区居委会民主选举时缺乏相应的渠道。针对这一点,社会工作者了解到,有很多居民乐意参与相关活动,但是居委会的宣传存在问题,居民也缺乏相应的渠道来了解各项活动。

最后,居民对社区居委会和政府的监督不够。很少有居民会对居委会或是政府的工作进行监督,一般都是做自己的事。出现这样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居民没有监督的意识,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居民本身缺乏监督的能力,不知道从哪些方面监督、怎样监督。针对以上情况,社会工作者计划在该社区开展社区社会工作,通过多个方面的改善,提高D社区居民的自治能力。

问题:

1.社区社会工作的目标是什么?

2.社会工作者应采用哪种社区社会工作模式开展工作?

3.社会工作者应采取何种策略来改善D社区问题

查看答案开始考试

正确答案:

本题解析:

1.从社会工作专业角度出发,社区社会工作主要有以下目标:

(1)促进居民参与,解决社区问题。社会工作认为社区问题的解决主要依靠社区居民,要相信居民有能力处理与他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社会工作者的重要任务是帮助居民建立参与解决社区问题的信念,使其树立信心,传授其解决社区问题的知识和技巧,发现居民的潜能,培育居民的领导能力,推动居民参与集体行动,群策群力解决社区问题,改善居民的自我形象,提升居民和社区自决和自立的能力。

(2)改善社区关系,提升社区意识。社会工作认为社区关系主要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对外关系,是指社区通过与政府机构、辖区单位建立良好互动关系,表达居民的意见和诉求,争取资源,解决社区问题和满足社区需求。二是对内关系,一方面是指社区内部各组织之间的关系,如居委会、服务站(工作站)、业主委员会、物业公司等;另一方面是指居民和居民之间的各种关系,包括邻里关系、本地人和外来人口的关系、代际关系、同辈关系。

(3)挖掘社区资源,满足社区需求。社会工作者在社区的重要工作是挖掘社区的人力、财力和物力资源,并通过资源的配置工作来满足社区居民的需求。在这个过程中,社会工作者通过发现挖掘、整合资源和管理资源的工作,一方面让社区中有需要的居民尽快得到有效支持,提升专业服务的质量;另一方面保证资源的有效运用,避免重复和浪费。社会工作者在挖掘资源的过程中,一是要重视挖掘社区中的人力资源,如培养社区骨干、招募和组织志愿者等;二是重视社会政策研究工作,通过对相关立法、政策、规章的分析,为社区居民和服务对象寻求政府资源的支持;三是重视辖区单位(组织)的资源发展工作,通过推动辖区内政府、事业单位、企业和公益性民间组织的合作,推动社区建设,促进社区和谐。

2.社区社会工作主要有三种模式:地区发展模式、社会策划模式和社区照顾模式。根据材料可得知,D社区最主要的问题是居民的自治意识不是很高,自治程度低,居民参与社区治理能力较弱,因此,适合采用地区发展模式。地区发展模式社区工作是指一种社会工作的介入方法,需要居民的参与、合作,利用社区资源、解决社区问题、满足社区需求,从而增强社区凝聚力和归属感的社会工作方法,该模式强调居民的参与和合作沟通,注重居民在这个过程中的公共意识培养,整合社区内松散的资源,对社区去行政化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进一步弱化居委会的行政色彩,实现其角色归位。

在地区发展模式中,社区工作者最重要的角色是使能者。由于地区发展模式的核心关键词即“居民参与”,因此通过各类方法与技巧启发社区居民的社区意识以及对于社区问题的关注,鼓励居民通过自助与互助达成共识,共同参与社区问题的解决,是社区工作者的中心任务。地区发展模式强调社区工作者应“与社区居民同做”,促使社区任务目标实现的同时,达至促进居民能力提升与关系改善的过程目标。社区工作者的使能者角色主要表现为:

第一,启发催化,即激发社区居民对于问题的辨别与关注;

第二,组织联系,即促进社区居民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为居民互助和参与提供机会和平台;

第三,激励增能,即鼓励居民积极参与,挖掘居民潜能,提升居民个人能力;

第四,孕育孵化,即通过促进社区参与,培养社区志愿者与社区领袖,孵化社区社会组织。地区发展模式中的服务对象主要指社区居民,只有他们才是社区发展的主体,也是社区发展的原动力。案例中D社区居民对社区的认知度、归属感较弱,采用地区发展模式,可以有效地帮助居民参与社区活动,解决社区问题,从而提升社区自治能力。

3.近年来,民政部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不断深化基层居民自治,推进社区治理创新,焕发基层社会治理新活力。社区居委会作为我国基层群众自治组织,是居民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载体。但在上述案例中,D社区居委会未能发挥其应有的功能,因此,社会工作者可以采取以下方式来改善该社区问题:

(1)改善居民认知。案例中,居民对社区的认知度、归属感较弱,只有6 4.1%的人知道自己所属具体社区,少于25%的居民能够正确选择选择自己的社区,大多数人认为居委会只是个办事机构,与自身没有太大关系。因此,社会工作者首先要做的就是增强对社区居委会的宣传,可以通过宣传栏宣传、发放宣传单页、微信公众号宣传等方式在居民群众中进行普及,使其了解什么是社区、社区居委会的职责,居民遇到哪些事可以找社区或居委会解决,从而帮助居民增强对社区的认识。

(2)积极开展社区活动。案例中,居民们很少有集体的社区行动,社区活动的参与度不高,针对这一点,社会工作者可以联系社区居委会举办各种活动,增强居民与社区的联系。

(3)深入推进社区治理。针对居民在参与社区居委会民主选举时缺乏相应的渠道,社区工作者可以倡导社区居委会扎实推进“民事民提、民事民议、民事民决、民事民办、民事民评”的社区建设机制。如规范选举程序,配强自治组织;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指导社区制订居民公约或自治章程,成为指导居民群众言行最具自发性和先导性的规范,完善基层社会治理规则体系;深入推进社区协商,健全重要事项协商机制,有序引导居民群众在社区公共事务中依法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

(4)健全监督机制,保障民主权利。案例中,居民对社区居委会和政府的监督不够,则需要定期组织居民群众开展议事协商情况评议,针对社区各项问题的治理情况进行定期的监督,保障居民的民主权益,有效引导更多社区居民群众参与到身边事的管理中来。

问答题

新乐社区和富集社区一直是某市管控的重点社区,由于这两个社区流动人口较多,且流动人口文化素质较低,法律意识淡薄,社区一直具有流动人口多、分布集中、管理难度大、人员复杂、贫困人口多等的特点。这些流动家庭的子女受家庭环境影响,学习成绩较差、家庭教育缺失、亲子沟通较少、社会融入性较低、社会支持力度较小。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担负着社会发展和建设国家的重任。为儿童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解决儿童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培养具有国家意识、公民意识、法律意识、高素质全面发展的儿童是全社会的责任。

问题:请根据以上材料设计一个服务方案,为当地流动家庭子女解决实际困难。

查看答案开始考试

正确答案:

本题解析:

1.问题的陈述与分析:由于该社区以流动人口为主,居民收入水平低,文化素质低,法律意识淡薄;人员流动性大,环境复杂,治安局势复杂,因此这些流动居民的子女教育问题也随之而来。社会工作者的目的在于协助少数民族流动儿童适应城市生活,建立或完善其社会支持网络。这些社区儿童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由于父母忙于生计,亲子沟通较弱,对孩子疏于管教,导致孩子养成一些不好的行为习惯。

(2)父母文化水平低,无能力辅导孩子功课,导致孩子课业成绩差。

(3)受历史、社会、家庭等因素影响,其面临着城市生活融入、人际交往、心理障碍、贫困等问题。

2.方案设计:

(1)方案目标

①帮助少数民族流动儿童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②改善家庭环境,融洽亲子关系;

③提升社区工作人员服务儿童的能力;

④建立流动儿童的社会支持网络。

(2)方案实施策略

①个人层面

六点钟课堂:星期一至星期五六点钟课堂固定向社区儿童青少年开放,中心聘请有专业特长的义工为其进行课业辅导,针对不适应学业或者面临学习压力的学生,开展个别化辅导。

兴趣班:针对社区青少年儿童的个别化兴趣、需求,为其提供兴趣培训,比如双语、美术、算数兴趣班等,组织开展读书活动,丰富孩子们的知识领域、开拓其视野。

个案辅导:针对少数民族流动家庭或子女中存在一定的心理、行为偏差的个人或群体,为其提供针对性的心理辅导、情绪疏导、心理咨询等个案辅导,提高其自信心与自尊心,增强个人解决问题能力。

②家庭层面

小组活动:通过开展自信、成长、人际交往小组活动,以自我展示、情景模拟等形式,提高流动家庭及子女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增强其应付生活困难的决策能力;同时开展以亲子教育、家庭教育坊为主题的亲子互动活动,以小组、讲座、宣传等形式,向家长讲授儿童教育学、心理学、生理学、卫生学、营养学等有关家庭教育知识,使家长掌握正确的家庭教育原理、方法、观念,加强家长与孩子之间的沟通和交流。

③社区和学校层面

社区主题活动:组织流动人口家庭及子女在社区及学校内举办一些公益互动或节日娱乐性活动,例如环保行动、走进敬老院等,加强流动家庭子女与社区、学校及社会的互动,树立对社区、学校、社会的责任心,增强其对社区、学校、社会的归属感。

(3)方案执行:整合资源、提供服务、监督执行进度、处理危机。

(4)方案评估:方案执行的过程评估,方案执行后对社会工作者服务的满意度评估和方案实施的效果评估。

问答题

随着脱贫攻坚任务的基本完成,绝对贫困户已基本实现脱贫,但相对贫困的问题日益凸显,党中央提出了改善加强社会救助的目标。

1.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分析社会救助社会工作在解决相对贫困中发挥什么作用。

2.从政策倡导角度分析我国现行社会救助政策的缺陷并提出改进建议。

查看答案开始考试

正确答案:

本题解析:

1.(1)理论角度

社会工作在社会救助政策的设计和修订方面的功能。从价值理念看,社会工作者是社会公平正义的追求者和实践者,是贫困弱势群体利益的维护者。在工作过程中,社会工作者可以通过对贫困群体的需要和困境的深入了解和对社会救助政策的深入分析,找出现行社会救助政策的不足,并及时提出意见和建议并向有关部门反映,从而使相关政策法规更能体现贫困弱势群体的利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2)实践角度

①协助服务对象申请适合的救助项目

社会救助政策类型多,涉及项目广,内容非常丰富。服务对象对于申请救助的程序和拟申请的救助类型、项目不一定能充分了解,或者限于能力和认识,不知道自身应享有的救助权利以及国家相应的救助政策。而社会工作者拥有专业知识和方法,熟悉社会救助的项目、内容和程序,对相关法规政策有清晰的了解,从而帮助服务对象正确分析自身的状况,对照政策作出是否符合申请要求的判断,最后在政策范围内申请合适的救助项目。

②协助服务对象提升反贫困的能力

社会救助对象大多是老、弱、孤、病、残、贫的群体,其中一部分丧失劳动能力,依靠自身力量难以改善生活状况;对于相对贫困者来说,他们基本上能维持自身的生活水平,有相应的劳动能力,只是与社会平均生活水平存在差距。对这部分服务对象,社会工作者帮助他们发掘自身潜能和社会资源,提高生存能力,培养工作技能,改善生活质量,通过自身努力彻底摆脱贫困。同时还有利于促进救助对象自强自立,缓解福利依赖。

③促进服务对象的社会融合与社会支持,增强服务对象社会支持网络。

生活贫困或者遭遇不幸的个人或家庭缺乏参与社会活动的机会和资源,被排斥在正常的社会交往之外,在社会生活中往往被边缘化。社会工作者为服务对象创造机会参与社区活动,从而可以增进他们与其他居民的交流,扩大他们的交往范围,帮助他们积极融入正常的社会生活中。比如,社会工作者可以鼓励社区中的低保对象参与社区的文体活动和志愿活动,帮助他们参加社区的各种居民组织,增加互相了解,为社区发展献计献策。

④疏导和解决服务对象的心理困扰

因为无法抗拒或无力改变的原因而陷入生存困境的个人和家庭,在精神和心理层面可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伤害,他们因而会封闭自己、缺乏信心,或者抱怨命运以及社会不公。社会工作者在实施救助服务过程中,要及时发现服务对象的这些心理特征,并运用社会工作的专业知识和方法及时介入和进行干预。例如,开展个案工作或者家庭治疗,帮助服务对象正确面对生活的挫折,摆脱心理困扰。

2.(1)现行社会救助政策的缺陷

①救助体系不够完整。农村五保供养制度和城市居民最低保障制度是我国实行的历史比较悠久的社会救助制度。随后我国的社会救助体系有了很大发展,但同一些西方发达国家的救助制度相比较,中国的社会救助还存在很大缺陷,有待于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如美国的社会救助体系其内容覆盖面广,涵盖了自然灾害救助、孤寡残疾救助和反贫困。反观我国,虽然表面上建立了一个庞大而全面的社会救助体系,但是实际上只有农村五保制度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得到了有效实施,其他的社会救助项目实践效果并不显著。

②救助体系二元化。和其他的社会保障制度一样,我国的社会救助仍然存在城乡二元结构。虽然农村贫苦人口较多,但由于居住比较分散,不容易出现太大的社会问题,因此国家把救助重点放在了城市,这是造成社会救助城乡二元结构的重要原因之一。农村五保供养制度虽然早就在农村建立,但是由于“五保”的条件极其严格,实际效果并不理想。与农村形成截然对比的是,由于城乡制度设计的差异,城市社会救助无论是资金的投入标准设立和救助人口的比例上都远远高于农村。

③社会救助管理体制上存在的问题。当前社会救助由各级政府部门牵头,分别由社保、民政、卫生、财政、教育、建设、司法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负责实施,但职责划分不明确。在实施过程中,各部门标准各异,相互之间不衔接,协调性很差,缺乏整体性,救助时机不统一,救助额度不规范。上述种种缺陷,不可避免地导致了多重执行和多头执行,降低了政府的综合救助能力。

④社会救助制度法律法规上的问题。一方面,我国社会救助制度长期处于“无法可依”的状态,尽管有关的政策不断出台,但是我国社会救助立法还仅仅停留在制度层面上,当前我国社会救助法律仅有少数法规、部门规章和规范性文件,没有统一的《社会救助法》。总体上看我国还没有形成完备的社会救助法律体系。另一方面,社会救助法制化建设的滞后导致社会救助工作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地方政府领导,这就容易引发随意性、不规范性等诸多弊端,使社会救助的制度化建设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2)改进建议

①完善社会救助立法。任何事情的发展,都离不开法律的规范和完善。对于社会救助制度来说,立法可以避免社会救助的临时性、无序性,因此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是内在要求。

②加强社会救助管理,确保资金来源。首先,各级人民政府要建立统一的社会救助基金管理机构,加强对资金的管理和统一利用,为社会救助提供必要的资金保障。第二,加大社会救助管理人员的培养力度,加强社会救助管理的专业化,使社会救助工作更有效运行。第三,在资金的来源上,应该转变以政府救助为主的社会救助模式,倡导私人与个体工商业者积极参与捐助。

③加大组织的监督、管理力度,规避政策执行过程中的偏差。加大被救助对象的参与力度,提高政府政策制定的公开度和透明度;完善责任追究制度,在政策的执行过程中,对执行偏差等造成严重后果的政府主体应该严格追究其法律责任。

④大力发展慈善组织等类型的社会救助力量。政府应该进一步加大居民收入分配的调节力度,通过政府政策筹集资金,缓解社会救助压力。其次,要发挥共青团、工会等群众组织和团体的作用,解决特殊群体的困难,有效整合社会救助资源。另一方面还要重视非政府组织的作用,要大力培育社会公益组织,鼓励慈善机构和社会团体来支持社会救助事业的发展。

社会救助包括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供养、受灾人员救助、医疗救助、教育救助、住房救助、就业救助、临时救助等八个领域,这意味着社会救助对象多元而复杂、救助任务繁重而艰巨。社会救助政策也得跟着实际情况和人民需求的变化不断发展和完善。

问答题

刘女士原是一名业余钢琴教师,丈夫是一家企业老板,刘女士曾认为妻子就应当在家相夫教子。刘女士身患乳腺癌,治疗后需要丈夫的照顾,心理压力很大,感到生活没有奔头,有轻生的念头,寻求社会工作者帮助,社会工作者采用叙事治疗方法帮助刘女士。

问题:

1.试述叙事治疗方法“问题外化”技巧。

2.结合案例分析叙述治疗在帮助刘女士过程中的积极功能?

查看答案开始考试

正确答案:

本题解析:

1.所谓问题外化,是指把问题想象成一个客体,通过为其命名等方式将其拟人化并去探索其长相、个性、生活方式、生命过程等等,建构出它活生生的“真实存在”。强调将问题与人分开,即人不等于问题,问题才是问题。社工引导当事人拓宽剖析问题的视角,引导其认识到问题的出现不仅仅是人引起的,或者主要不是因为人而出现的

问题外化可以:

(1)帮助服务对象跳出原来“人就是问题”的框架,重新看待问题的本质,削弱服务对象的罪恶感、羞耻感与自责,以及问题负向影响的杀伤力;

(2)重新定位人与问题的关系,问题不再是服务对象“内在”的问题,而是“外来”的事情,释放服务对象的压力与罪恶感;

(3)扩展行动空间,问题外化在服务对象与问题之间创造了一个“空间”,为其行动创造了条件;

(4)鼓动新故事的发展,问题外化同时也解构了服务对象对问题的固有看法,再通过发现独特结果,往往很快就能发展出新故事,帮助服务对象脱离长久以来被问题所困扰的悲惨故事;

(5)重新开启自我能力,问题外化可以使服务对象从“问题”手中夺回生活,使自己成为自己生命故事中的主角,而不再是束手无策的受害者。

外化的问题可以是感受、关系,也可以是习俗文化、伤害性的经历与体验等各种内容。通常情况下,工作者需要通过提问和服务对象一起为问题命名,完成外化。

2.叙述治疗在帮助刘女士过程中的积极功能有:

(1)叙事疗法用适当的方法找到遗漏的片段,让那些因以偏概全而造成的错误认知和归因得到澄清。刘女士因为生病需要丈夫照顾而产生的无用感,社会工作者帮助澄清,让刘女士认识到除了需要照顾外,在生活中有些时候也是能自立自主解决问题。

(2)发展出双重故事,自行找出解决之道。通过自我的对话,不断地在我寻找冲突的原因,反复去表达矛盾的核心,最终服务对象就会明白,让自己犹豫不决的问题究竟是什么。社会工作者帮助刘女士找到自己心理压力大的原因究竟是什么,是觉得拖累了丈夫还是自己无力应对自己的病情或者其他原因,从而帮助刘女士形成正确的认识,从而产生乐观的心态。

(3)讲述自己生命发展的故事,发现新的看待问题的角度,产生新的认知,发展出积极的行为。刘女士觉得生活没有奔头,社会工作者通过帮助刘女士回忆和讲述过往自己的生活,让她认识到自己是有价值的是有意义的,生活中尽管遇到过一些困难,但通过一个好的心态和不放弃是能够克服问题的,所以现在有丈夫的照顾和支持,自己乐观面对的话是能克服的。

(4)问题外化,将问题和人分离,帮助刘女士悦纳真实的自己。社会工作者帮助刘女士将自己的无力感与自己分开,实现问题外化,让刘女士认识到疾病是不可控和不可预见的因素,而不是自己的问题,从而有勇气和信心面对现在的自己,接纳自己。

(5)帮助刘女士找到生活的意义,在黑暗中寻找亮点,并且把光亮扩大。刘女士认为妻子应该在家相夫教子,社会工作者帮助刘女士认识到自己不是累赘,在治疗休养期间还可以好好陪陪家人,享受家庭的幸福。

问答题

通用进程模式中的四个基本系统,改变媒介系统、服务对象系统、行动系统、目标系统;?

1、这4个基本系统的含义是什么??

2、运用实例,来说明一下,改变服务对象系统和目标系统的关系;?

3、四个系统对我国社会工作实践有什么启示。

查看答案开始考试

正确答案:

本题解析:

1、四个基本系统 改变媒介系统:是受雇于政府、社会组织、社区的社工,是有计划变迁的具体操作者;

服务对象系统:是社工的对象,也是社工服务的直接受益人;

目标系统:为了达到改变服务对象的目的,需要改变和影响的系统即是目标系统

行动系统:是指和社工一起努力,实现改变目标的人,是社工的合作者;

2、服务对象系统与目标系统之间的关系

服务对象系统并不一定就等于目标系统,一般来说,目标系统大于服务对象系统;

服务对象系统有时候和目标系统是一致的,有的时候是不一致的,有的时候是交叉的;

目标系统可以转换的,具有时效性,随着问题的发展而变化;

3、提供基本参考框架和助人的介入蓝图;提供分析工具;

(1)帮助社工识别出改变服务对象系统所必须完成的一般任务;

(2)让社工懂得,需要改变的不仅仅是服务对象系统;

(3)行动系统的规模或者组成只有在确立了改变的目标系统之后才能够确定;

(4)社工必须与不同的系统建立关系,与一个系统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不一定适应于其他的系统,与不同规模的和类型的系统工作需要掌握的更专门化的知识;

(5)组织作为一个系统,在改变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

(6)因为行动系统在整个改变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社工需要不断诊断行动系统的情况;

高级社会工作实务,历年真题,高级社会工作师《社会工作实务》真题

高级社会工作实务,历年真题,高级社会工作师《社会工作实务》真题

问答题

脱贫攻坚是社工主要的战场领域,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指出,要“实施扶贫志愿者行动计划和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服务贫困地区计划”对社会工作参与脱贫攻坚提出明确要求,扶贫济困的专业使命和专业价值使人们对社会工作参与扶贫寄予厚望。

??问题:试从增能理论的视角,论述社会工作参与脱贫攻坚应关注的基本问题,并说明可用资源及介入思路。

查看答案开始考试

正确答案:

本题解析:

1、增强权能是指增强人的权利和能力。 增强权能的社会工作取向认为,个人需求不足和问题的出现是环境对个人的压迫造成的,社会工作者为受助人提供帮助时应该着重于增强服务对象的权能,以对抗外在的环境和优势群体的压迫。

增强权能的假设包括:个人的无力感(没有权能)是由于环境的压迫而产生的。社会环境中存在这直接或间接的障碍,使个人无法实现他们的权能,但这种障碍是可以改变的。每个人都不缺少权能,但是,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人却表现为缺乏权能。受助人是有能力、有价值的。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的关系是一种合作性的伙伴关系。

2、社工参与脱贫攻坚的面临的基本问题:

(1)服务目标的问题:社会工作者应该协助服务对象确认自己是改变自己的媒介;应该重视服务对象的能力而且缺陷;应该注重人与环境这两个工作焦点;确认服务对象是积极的主体,告知其应有的权利、责任、需求及申诉渠道;以专业伦理为依据,有意识地选择长期处于“缺权”状态中的贫困人员脱贫。

(2)服务原则的问题:根据增强权能理论的要求,社会工作在扶贫攻坚中应该遵循如下原则:

一是所有压迫对于人们的生活都是破坏性的,社会工作者和服务对象应该挑战环境的压迫;

二是社会工作者应该对压迫的环境采用整体视角;

三是特困人员自己要增强自己的权能,社会工作者只是协助者;

四是推动具有共同基础的特困人员相互增加权能;

五是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之间应建立互惠关系;

六是在社会工作服务实践中,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是一种双向合作关系。

(3)服务中平等关系的问题:

在扶贫攻坚工作中,增强权能的理论要求社会工作者应避免以权威的姿态出现,而是要与服务对象建立平等的伙伴关系,看重服务对象的长处、服务对象的主题地位和个人价值。

3、社工可用的资源:

从社会支持网络的角度分为正式资源和非正式资源。

正式资源包括:

利用制度性的资源,如政府出台的各项政策、法规等;

相关部门对于扶贫工作的政策配套(政策解读与落实到位、政策倡导)

社工专业资源支持(政府购买与制度化支持)( 专业素养与精确诊断及定位 )

非正式资源包括:

志愿者团队或者社会公益组织的捐赠等

外界社会各类组织各类资源各类力量(资源连接与网络搭建)

4、介入思路:

提升能力转变思想(能力与认知)

开展心理帮扶(使能与赋权)

资源链接;

政策倡导;

问答题

论述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对新时期我国社会工作研究的指导意义。

查看答案开始考试

正确答案:

本题解析:

马克思的方法论包含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具有哲学方法论和具体研究方法论两个层面的含义。在哲学层次上强调经验事实先于理论而存在,强调知识来源于实践;以历史的、发展的观点取代了静态分析;知识发展也是辩证的,人类认识的世界是经过思想加工的。在研究方法上强调研究过程的经验性与实践性,重视以历史事实与社会事实说明社会规律;认为应该把社会作为整体来研究,侧重分析社会及子系统的相互关系;强调在占有大量资料的基础上,对研究对象进行详细深入地观察与分析,然后将各种相关资料予以综合,揭示其隐含的本质,以解释研究对象,形成对社会的整体认识。 社会工作研究作为社会科学研究的一部分,其研究对象是有意识、有目的的人,这决定了社会工作研究的特殊性、复杂性和困难性。相比其他方法论而言,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具有其优势。关于社会工作的研究方法论,有几点值得关注。其一,实证主义方法论强调社会现象的客观性和外部原因,具有自然主义倾向,忽视“人”的因素及历史、文化因素。反实证主义偏重于构成主观经验现象的主观因素或内因,强调对人的行为应从其主观的因素方面去理解,否认客观认识的可能性。建构主义不认为存在唯一的、不变的客观事实,事实是研究者与被研究者的价值互动而达到的生成性理解。马克思的方法论思想既有其辩证性,又有其历史性,因而比较具有综合性。其二,无论上述哪个方法论都对社会工作有所启示。社会工作是在多个方法论指引下的实务工作,社会工作研究的不同部分与不同方法论呼应。社会工作研究要合适地运用和选择方法,并在其指导下开展研究。

我国新时期的社会工作研究热点在于对本土化社会工作的研究,这是我国所有社会工作研究中最核心的部分。我国的社会工作实践,原本就有一系列自成体系的符合本土特性的社会工作模式,但也需要将国外先进的工作模式与社会主义特色运营模式相结合。在这样的发展态势下,采用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将能够更好地指导我国新时期社会工作研究,这是因为:

(1)马克思主义方法论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思想,它是共产主义运动中的伟大革命实践的工具,它更加贴合我国社会主义的国情,能够更好地融入我国社会工作的本土化研究中。

(2)马克思主义方法论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根本方法,包括彻底唯物研究方法、社会实践研究方法、社会矛盾研究方法、社会主体研究方法等,构成了一个科学、开放的方法论体系,它能够对我国新时期的社会工作研究进行科学、有效地指导。

问答题

小李是某社会工作机构的一名社会工作者,该社会工作机构主要服务于城郊接合部的一个城中村,城中村中居住着大量的外来务工人员。这些外来务工人员大都在附近的工厂上班,由于工厂工作强度大,需要经常加班,因此他们很少有时间关心子女的成长。不少孩子初中毕业后辍学在家,并受社会上的一些不良风气,经常破坏公物、欺负敲诈中学生、打架斗殴等。?

问题:?

请针对这一情况,设计一份服务方案,解决青少年的不良习惯,引导他们走上正轨。

查看答案开始考试

正确答案:

本题解析:

1.问题的陈述与分析 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加剧,城市中外来人口的数量不断增多,城郊接合部的城中村也犹如雨后春笋般产生。其中有不少家庭,父母从事重体力劳动,工作强度大、压力大,根本无暇顾及子女的学习与成长;文化程度低导致其以粗暴的教养方式对待子女。另外,由于家庭条件的限制,不少孩子初中毕业后就辍学在家,流落社会。这些家庭中的孩子们往往无所事事,在社区中游荡,寻衅滋事,成了影响社区乃至影响社会安定的定时炸弹。案例中的青少年可能面临的主要问题如下:

①组织性、纪律性差,可能存在攻击性行为和暴力倾向。

②由于父母忙于生计奔波,子女可能缺乏必要的管教和帮助。

③由于家庭条件限制,务工人员的子女无法继续学业,又无一定技能竞聘工作,导致这些青少年游手好闲、无所事事,对未来缺乏希望。

④在缺乏家庭和学校的管教后,朋辈群体成为这些青少年们唯一的精神依靠和寄托,一些不良群体的影响容易导致他们在社区中横生事端。

2.方案设计

(1)方案目标:

改变该社区青少年的生活方式,使他们建立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促进家长与青少年间的交流与互动,增进家庭和谐;为青少年提供必要的就业辅导和技能培训,为寻找适合自己的工作做好准备。

(2)方案实施策略:

①开展务工子女小组活动,为他们提供朋辈支持和愤怒控制的技巧。在务工人员社区中开展愤怒控制小组,在朋辈互助的条件下,帮助其了解偏差行为产生的后果以及学习愤怒控制的技巧。

②充分利用街道、居委会资源,开展技能培训班,为务工人员子女提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和一技之长的场所。社会工作者可组织大学生志愿者定期为其子女提供课业辅导,使其学习必要的科学文化知识。此外,务工人员子女辍学在家无所事事并非完全因为他们没有学习和工作的动力,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缺乏一技之长。社会工作者可以利用街道和居委会的资源,定期开展技能培训班,帮助务工人员子女习得一技之长,并鼓励他们依靠自己的手艺谋生,主动就业。

③在社区内组织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组织务工人员子女为社区建设做出贡献的同时提升自我效能。务工人员子女由于受到社会歧视和一些不公正待遇,往往存在自卑、漠然、自我价值感低等特点。社会工作者可针对这些个性特征,将他们组织起来,一起就社区建设献计献策或者在社区中开展活动。当他们的计策使得社区成为更好的生活空间时,他们会感到自我价值的提升,从而使得自卑感降低,自信心增加。此外,由于社区人员的复杂性和流动性,使得社区易滋生一些社会问题,青少年也容易受到城市亚文化的侵蚀。社会工作者也可根据这一特点,组织青少年在社区中开展例如“禁毒”知识宣传等活动。

④开展亲子关系活动,为务工人员家庭提供亲子教育的指导性服务。务工人员子女的家长由于工作繁忙,生活压力大,无暇顾及孩子的成长;又因为他们学历水平普遍较低,无法为孩子提供必要的引导和支持。社会工作者可将这类家长组织起来,根据他们工作时间的特点,定期开展亲子教育方面的指导讲座,提升其对子女管教的关注度和沟通技巧。

(3)方案执行:首先,社会工作者在方案执行中需要和参与者做好沟通与协调,鼓励他们按时、积极地参与社区的各项活动;其次,社会工作者需要整合各方面资源,与各方面做好交涉;再次,社会工作者在为参与者提供服务的同时注意监督执行进度,出现危机及时处理;最后,社会工作者要鼓励参与者在社区中将所学内容进行推广,惠及更多的社区居民。

(4)方案评估:在方案执行过程中及其结束后,社会工作者都要对方案执行情况、参与者及其家庭成员的满意度等方面进行评估,其中最重要的是社区活动的效益评估和过程评估。

问答题

试论述社会工作专业伦理的特点。

查看答案开始考试

正确答案:

本题解析:

(一)优先考虑服务对象的利益 社会工作在通常情况下以保障服务对象的利益为基本出发点,把服务对象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来优先考虑。

(二)专业价值高于个人价值

在社会工作实践中,处理具体案例时有可能会产生个人价值与专业价值之间发生冲突的情况。在此种情况下,社会工作专业伦理要求社会工作者个人的价值要服从专业的价值要求。

(三)约束和鼓励并重

社会工作者的素养和行为对服务的效果和专业形象的建立至关重要,所以社会工作专业对从业人员的伦理行为要求非常严格,对其违反专业价值的行为进行约束限制。同时,社会工作专业的伦理也会对与专业价值一致的行为进行鼓励。

(四)系统性和权威性

社会工作专业伦理所包含的价值观和具体行为规范都是经过系统、严格论证并由行业组织或协会统一发布的。社会工作专业伦理的内容系统完整,对行业的所有从业人员都具有较强的约束力。

其他考生还关注了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