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详情

2021年中考语文6月模拟考题

开始做题

试卷预览

问答题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查看答案开始考试

正确答案:

我本是一介平民,在南阳务农亲耕,只想在乱世中苟且保命,不奢求在诸侯中显达扬名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问答题

根据积累,填写句子。

(1)请将下表中的诗句补充完整。(6分)

image.png

(2)心怀天下,情系苍生,是先贤为我们树立的精神丰碑。杜甫身居茅屋,仍怀揣                     ,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济世情怀;范仲淹仕途受挫,仍坚守“                  ,                 ”(《岳阳楼记》)的政治抱负;林则徐虽遭贬谪,仍怀有“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报国之志。(4 分)

查看答案开始考试

正确答案:

日暮乡关何处是  却话巴山夜雨时   铜雀春深锁二乔  自缘身在最高层

伤心秦汉经行处  独怆然而涕下  安得广夏千万间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问答题

学校文学社将举办“竹文化探秘”文学沙龙。苏老师提供了阅读文本,同学们提出了相关问题,请你参与讨论。(16分)

(一)墨君堂记

(宋)苏轼

见人相与号呼者,贵之则曰公,贤之则曰君,自其下则尔、汝之。虽公卿之贵,天下貌畏而心不服,则进而君、公,退而尔、汝者多矣。独王子猷谓竹君,天下从而君之无异辞。今与可①又能以墨象君之形容,作堂以居君,而属余为文,以领君德,则与可之于君,信厚矣。

与可之为人也,端静而文,明哲而忠,士之修洁博习,朝少磨治洗谁,以求交于与可者,非一人也,而独厚君如此。君又疏简抗劲,无声色臭味,可以娱悦人之耳目鼻口,则与可之厚君也,其必有以贤君矣,世之能寒燠②人者,其气焰亦来至若雪霜风雨之切于肌肤也,而士鲜不以为欣戚③丧其所守。自植物而言之,四时之变亦大矣,而君独不顾。虽微与可,天下其孰不贤之?然与可独能得君之深,而知君之所以贤。雍容谈笑,挥洒奋述而尽君之德。雅壮祜老之容,被折偃仰④之势。风雪凌厉以观其操,崖石荦确⑤以致其节。得志,遂茂而不骄:不得志,瘁瘠而不辱。群居不倚,独立不惧。与可之于君,可谓得其情以尽其性矣。虽不足以知君,愿从与可求君之昆弟子孙族属朋友之象,而藏于吾室,以为君之别馆云。

(选自《苏轼文集》)

(二)墨君堂

(宋])文同

嗜竹种复画,浑如王掾⑥居。

高堂倚空岩,素壁交扶疏。

山影覆秋静,月色澄夜虚⑦

萧爽只自适,谁能爱吾庐?

(选自《中华竹韵》)

[注释]①与可:文同,字与可,宋代画家、诗人。称竹为“君”始于王子猷,称墨竹为“墨君”则是文同的首创。文同是苏轼的表兄,苏轼的墨竹师从文同,两人情高谊雅,有不少酬和的诗文。②寒燠(yù):寒冷与温暖。③欣戚:欣喜和悲伤。④偃仰;俯伏仰起。⑤荦(luò)确:怪石嶙峋的样子。⑥王掾:即王徽之,字子猷,东晋名士、书法家。曾借别人的住宅居住,令种竹子,说“何可一日无此君”。

1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释义相同的一项是(   )(2 分)

A.天下从而君之无异辞  旦辞爷娘去

B.信厚矣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C.虽微与可,天下其孰不贤之  微斯人,吾谁与归

D.余虽不足以知君  不足为外人道也

14,文同为什么对竹情有独钟?联系上下文,结合下面句子中“独”的含义予以回答。(3分)

(1)而独厚君如此。

(2)而君独不顾。

(3)然与可独能得君之深,而知君之所以贤。

15.《墨君堂记》全文对竹以“君”相称,作者仅仅是在写竹吗?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3 分)

16.《墨君堂》一诗尾联有深意。“萧爽”一语双关,既写环境特点,又写作者心境,那么“谁能爱吾庐”是在向谁发问?请结合诗文,谈谈你的理解。(4分)。

17.毕业在即,文学社准备给右边的《墨竹图》加上题跋,印在毕业纪念册的扉页上,以示赠勉。你选 下面哪个句话作为题跋? 请简述理由。(4分)

A.风雪凌厉以观其操,崖石荦确以致其节

B.得志,遂茂而不骄;不得志,瘁瘠而不辱。

C.群居不倚,独立不惧。

查看答案开始考试

正确答案:

13. C

14. (1)因为竹不为取悦他人而存在,具有独立的气节与品格;(2)因为竹四季不变,凌霜傲雪,具有坚贞的品性;(3)因为文同真正懂竹,能画出竹特别的姿态和精神、

15.不仅是在写竹。苏轼全文对竹以“君”相称,歌颂了竹子不畏严寒酷暑永葆青翠本色的高尚品质,同时借竹喻人,是对文同卓尔不群精神的赞美,也是对坚贞独立人格的歌颂。

16.示例:“谁能爱吾庐”既是作者自问也是在向世人发问。“吾庐”因竹而素雅、静虚,爱吾庐”就是爱竹子,爱竹子那样高洁的品格,这是作者的自问,也是作者对自己竹屋生活满杯喜爱的诗意表达。然而世上知音难求,所以作者也向世人发问,能在同斗精神层面上与之对话,真正知竹、懂竹的人有几个?

17.示例一:我选A。这句话的意思是:以风雪凌厉来表现它的操守以崖石嶙峋来表现它的气节。用“风雪"和“崖石”来写竹子生长环境的恶劣,衬托出竹子坚贞的气节。它勉励我们即使在严酷的环境中,也要坚强地生活。

示例二:我选B.这句话是说竹在气候适宜的时候(得志时),长得茂盛而不骄横}气候环境恶劣时(不得志时),虽然瘠瘦却不凋敝。它勉励我们在得意时不要骄傲,失意时也不要丧气。(不因得失而或喜或悲)

示例三:我选C。这句话是说竹子丛生时互不倚靠,独立时也毫无惧色。这勉励我们,不论在什么环境下,都要保持自己的个性,独立自强。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问答题

表演与评议,开启一段发现之旅。

戏剧社的同学们准备排演萧红的哑剧《民族魂鲁迅》,请你和他们一起研读剧本,揣摩角色,创作剧情。(23分)

民族魂鲁迅(节选)

萧红

第一幕  人物

少年鲁迅  当铺掌柜甲、乙  蓝皮阿五  何半仙 单四嫂子  孔乙已

第一幕  剧情

六十年前的八月三日,鲁迅先生生在浙江绍兴府。

他的父亲姓周,母亲姓鲁。鲁迅先生的真姓名叫周树人,鲁迅是他的笔名。

这哑剧的第一幕是说明鲁迅先生在少年时代他亲身所遇的、亲眼所见的周围不幸的人群。他们怎样生活在这地面上来,他们怎样的求活,他们怎样的死亡。这里有庸医误人的何半仙,有孤苦无依的单四嫂子,有吃揩油饭的蓝皮阿五......

鲁迅小时候,家道已经中落,父亲生病,鲁迅便不得不出入在典当铺子的门口。

鲁迅看穿了人情的奸诈浮薄,所以从很小的时候,就想改良我们这民族性,想使我们这老大的民族转弱为强。

第一幕  表演

舞台开幕时,是一片漆黑。

黑暗中渐渐地有一颗星星出现了,越来越亮,又渐渐隐去。

黑幕拉开,舞台有个高高的当铺柜台,柜台上面摆着一个浑圆的葫芦,一个毡帽大小的一把酒壶。当铺门口西边有一张桌子,桌子裙是一张白布,什么字也没有写。东边是两件破棉袄乱放在那里。近当铺门口有个小石狮子的下马石,是早年给过路人栓马用的,下马石旁边立着一根红色的花柱。柱顶上有块招匾,写个很大的“押”字

开幕后,哑场片刻。

单四嫂子上,手中抱着一个生病的小换,非市的疲倦,坐在小石狮子上休息,擦汗,喘气,叹息,看视小孩,惊惶,将小孩恐惧地放下,左右找人。没有,又将小孩爱抚地抱在怀里。流泪,用手摇小孩,看天,做祈祷的样子,掠发,擦汗,又检视小孩。

蓝皮阿五上,形状鬼票,以背向后退,做手势和别人讲话,手势表示下面的意思;小孤孀,好凄凉,我明天,和你痛痛快喝一场...咸亨酒店,半斤不够,一个人得喝三斤,明天见……正退在石狮子上,差一点没有和单四嫂子相撞。

看见了单四嫂子,又看见了她病了的孩子,故作惊奇的样子,又表同情的样子。国这的国事单四嫂子想找个医生给孩子看病。

蓝皮阿五走到桌子前边,将桌子大声一拍。专来于自己调转过来,桌裙上写“何半仙神医,男妇儿科,老祝由科,专售败鼓皮散,立消水鼓,七十二般鼓胀”。桌于后钻出何半仙来,头戴帽题,身穿马褂,手拿小烟袋,指甲三寸长,满身油清;来上放一个小枕头。单四嫂子走过去,把孩子给他看。

何率仙看了以为没有什么,做手势说得消一消火,吃两帖就好了。

单四嫂子掏钱给他。 何半仙认为还差三十吊。 单四嫂子解下包孩子的袍皮托蓝皮阿五去当。

蓝虔阿五到柜台上大声一拍,柜台上的葫芦和酒壶处就出现了两个人,一个是掌柜甲,一个是掌柜乙,原来葫芦是秃头的秃顶,酒查是那一个的毡帽。

蓝皮阿五当了四十吊钱,自己放了十吊在腰包里,给单四嫂子三十吊,走在小石狮子面前,他用脚一踢,石那子打碎了,出现了已经折了腿的孔乙已,他用手在舞台上滕行着走来走去。

少年鲁迅带着可质的物件上,一直走到柜台上,把质物递上了。

两个掌柜看见鲁迅来了,就非常地不高兴起来,故意习难,故意挪揄。

掌柜甲以为:哈哈你又来了。掌柜己便作态着来数落,昨天来,今天又来,明天还要来的。

掌柜甲认为货色不好,显出很不愿意收的样子。掌柜己以为这已是老主顾,收是可以收,但得典费从廉。

掌柜甲以为,你和他何必斟斤驳两,你反正从廉从优,他都得典的,你索兴摆个面孔给他看就完了。

掌柜己以为这不过还是买卖,便肯出五十吊。掌柜甲认为不值,只肯出四十吊,对掌柜乙大示挖苦。掌柜乙为了保持自己的尊严,所以一定坚持五十吊不可。两个人争起来。掌柜甲不服气,把掌柜乙推开,伸出一只手来表示只肯给四十吊。掌柜己趁势又钻出头来,把掌柜甲推开,伸出手来表示肯出五十吊。掌柜甲又把他推开,神手只肯出四十吊。他们三番五次闹了半天,他们俩都疲倦了,于是他俩互相调和起来,协商的结果,肯出四十五吊钱。

少年鲁迅站在柜台前边,面对着这幕喜剧,不言不动不笑...直到他们要完了,收了钱便走了。

鲁迅走过何半仙那儿的时候,孔乙已追着他讨钱。鲁迅给了他,下。

小孔乙己掏出酒瓶来饮酒,何半仙上前争看他手中的钱。舞台渐暗。

(选自《八月天》,有删改)

【戏剧冲突】

8.阅读剧本,围绕“钱”来概括第一幕的戏剧冲突。(2分)

【戏剧语言]】

9.哑剧不用台词而凭借形体动作和表情来表达剧情。参考示例,揣摩句中加点词语,为演员解说怎样将人物的“疲倦”表演出来。(4分)

示例:

(剧本)单四嫂子上,手中抱着一个生病的小孩,地显出非常的疲倦,坐在小石狮子上休息,擦汗,喘气,叹息,看视小孩,惊惶,将小孩恐惧地放下,左右找人。

(表演解说)单四嫂子的双手抱着小孩,弓着腰,步子缓慢,踉踉跄跄:头发有些凌乱,脸色凝重,眼神中流露出既绝望又害怕的神情:她慢慢地坐在小石狮子上,大喘着气,头侧向肩膀擦汗。

[剧本]他们三番五次阁了半天,他们俩都疲倦了,于是他俩互相调和起来,协商的结果,青出四十五吊钱。

[表演解说]

【戏剧形象]】

10.在舞台上少年鲁迅始终是“不言不动不笑”,从观众的角度看,少年鲁迅在舞台上的形象是否显得有此呆板?请说明理由。(4分)

【戏剧评议】

11.别本写道“少年鲁迅站在柜台前边,面对着这幕喜剧”。读了剧本,你认为整幕剧是喜剧还是悲剧?结合剧本内容,联系阅读积累和生活经验,阐述你的观点与理由。(5分)

【剧情创作】

12.同学们想把(朝花夕拾)中的其他篇目也搬上舞台,请参考第一幕“剧情”的写法,根据备选篇目内容和剧情要点,撰写一幕“剧情”。(不少于150字)(8分)

剧情要点

◎主角的情况

◎配角的情况

◎对这一幕戏的思考

备选:A.《阿长与<山海经>》

B.《五猖会》

C.《藤野先生》

查看答案开始考试

正确答案:

8. (1)蓝皮阿五私吞十吊钱  (2)两掌柜相争十吊钱

9.示例;掌柜甲和掌柜乙互相推搡,咧着嘴,冒着汗,喘着粗气,带着坏笑;一只手指指少年鲁迅,用眼神暗示方才是在捉弄他,另一只手支在柜台上,表示玩累了;各自向后退,伸出双手表示可以妥协,然后双腿发软,瘫在地上,消失在柜台下。

10. 示例:我认为不呆板。首先,鲁迅小时候因家道中落,受尽了天们的白眼和冷淡,看穿了天情的奸诈浮薄,从而形成了冷静、自尊的性格。其次,萧红在这一幕戏中将他们与鲁迅置于同一舞台,使少年鲁迅以冷静、批判的目光来打量自己笔下的文学形象,少年鲁迅的冷静镇定和周围世界的鬼祟跳器形成了对比,使舞台上的人物形象更加鲜明、丰富。示例二:我认为有些呆板。因为少年鲁迅上场后始终“不言不动不笑”,使得观众的注意力集中在两个掌柜的身上,而忽略了鲁迅的存在,少年鲁迅在舞台上的形象显得黯淡。这就难以让观众感受到魯迅想要根治民族性的愿望和志向。

11.该题分层赋分。

(1)我认为是喜剧。

第一层:理解肤浅,只是笼统地说出理由。

示例一:两个掌柜相互争论,最后互相协调,十分好玩。

第二层:有一定的理解,能结合文本内容适当分析。

示例二:何半仙、掌柜、孔乙已等剧中人物的出场方武有喜剧效果;两掌柜为了典当的价格相互争执,互相推搡,最后互相协调,结果居然是一个平均数,充满喜剧效果。

(2)我认为是悲剧。

第一层:角度单一,只是笼统地说出理由。

示例一:单四嫂子给孩子看病,被人坑害,非常可怜。/两个掌柜毫无同情心,少年鲁迅很可怜/孔乙己断了腿,向别人讨钱,很可怜。

第二层:有两个角度,能结合文本内容简单分析。.

示例二:单四嫂子给孩子看病,穷得要拿包孩子的袍皮去典当;两个掌柜毫无同情心,数落老主顾,为此上演了一出滑稽戏,他们拿救命的钱当儿戏,令人叹息。

第三层:有两个以上角度,能联系阅读积累和生活经验全面阐述。

示例三:单四嫂子给孩子看病,穷得要拿包孩子的袍皮去典当,可恶的蓝皮阿五摆出一副关心、帮助的样子,却雁过拔毛;两个掌柜毫无同情心,以滑穭的方式决定典费的多寡;孔乙已追着鲁迅讨钱,何半仙争着看孔乙己手中的钱。孩子病了,大人病了,甚至整个社会也病了,令人悲哀。这是他们个人命运的悲剧,也是当时中国社会的悲剧。

12.示例一:《阿长与<山海经》(主角可以是鲁迅,可以是阿长,也可以是两个人)阿长来自绍兴农村,进城当了周家的女工,成了童年鲁迅的保姆。鲁迅的母亲和许多人都叫她“长妈妈”。阿长生得黄胖而矮,喜欢切切察察,总之不大符合当时妇女的规范。虽然阿长看起来很粗,但是心很细。这一幕里有热心的书店老板,有藏着绘图的《山海经》的远方叔祖,还有鲁迅的母亲。后来,阿长把买来的《山海经》送给了童年鲁迅。《山海经)给童年鲁迅打开了一扇新的窗户,成为鲁迅最为心爱的宝书。从此,鲁迅的文学创作不经意间都带上了《山海经》的色彩。

示例二《五猖会》(主角可以是鲁迅,可以是父亲,也可以是两个人)  七岁那年,小鲁迅听到小姑母要接他去看五猖会的消息,兴奋极了。大清早小鲁迅就起来了。正准备出发,他被父亲留下来背《鉴略》。他长时间痛苦地背诵,心里始终向往着五猖会。母亲和阿长在一旁,想尽力帮助却又无可奈何。工人们在门口焦急地等待着。小鲁迅终于背完了,工人们将他高高举起。在大家的欢呼中,小鲁迅去看五猖会了。他虽然得以成行,但觉得索然无味。这次经历,让鲁迅认识到封建专制的家庭教育理念会戕害孩子的天性。

示例三:《藤野先生》(主角可以是鲁迅,可以是藤野先生,也可以是两个人)青年鲁迅到日本仙台医专学习,遇到了藤野先生。于留学期间,藤野先生关心鲁迅的学习与生活,为他修改讲义、纠正血管图,还向他了解中国妇女裹脚的情况。这一幕有追求享乐的清国留学生,还有歧视清国的日本同学。鲁迅做解剖实验时,日本同学嘲笑他,他深深地体会到弱国国民的辛酸。鲁迅怀着救国救民的抱负去日本求学,但“看电影事件”使他认识到第六要紧的是改变国人的精神,从而毅然走上了弃医从文的道路。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问答题

欣赏与寻觅,开启一段寻根之旅

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是我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学校将组织开展系列活动,请你参加。(23分)

活动一:赏秀山丽水,纳灵秀之气

缙云,是浙江丽水的一座小城。相传,黄帝正是在仙气袅袅的鼎湖峰顶炼丹,驭龙升天;朱熹在云雾燎绕的独峰书院讲学,(huì) (1)    及后世:颜真卿为初阳谷题字,所题的“初阳谷”三个大字与谷中秀丽的景色。盛名之下,这里却依然保持着一派(tián) (2)     静的小生活。慢行在灵秀的奇景和千年村落里,吃一个缙云烧饼,听一场婺剧小戏...有一种“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惬意。

(仙都祭祀轩辕黄帝典礼已列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1.根据拼音写汉字。(2分)

(1) (huì)     及后世  (2)(tián)     静

2.填入“    ”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1分)

A.相得益彰

B.相形见细

3.与“樊笼”意思最接近的一项是(   )(I 分)

A.篙笆

B.牢狱

C.牢笼

查看答案开始考试

正确答案:

1. (1)惠  (2)恬

2. A

3. C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问答题

题乌江亭

作者: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赤壁

作者: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7.两首诗都是怀古诗,前诗涉及的历史人物是___,后诗中的铜雀台为____所建。

8.两首诗议论战争成败之理,诗人分别提出了怎样的假设性推想?

9.两首诗观点不落窠白,分别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

查看答案开始考试

正确答案:

7.项羽;曹操

8.如果项羽回到江东重整旗鼓,说不定就可以卷土重来;如果不是偶然因素帮助了周瑜,结果恐怕是曹操取胜。

9.前诗观点是兵家须有远见卓识和不屈不挠的意志,后诗借史事慨叹生不逢时、怀才不遇。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问答题

(1)_____,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论语·子张》

(2)_____,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3)安得广厦千万间,______!(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4)______,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5)刘凤诰因其貌不扬,乾隆心有所嫌,皇帝吟出上联:“独眼不能登虎榜,”刘风诰应声对道:“半月依旧照乾坤,”乾隆又道:“东启明,西长庚,南极北斗,谁是摘星子?”对道:“春牡丹,夏荷花,秋菊冬梅,臣本探花郎.”皇上对他颔首赞叹,封他为探花了。请从对句“牡丹”“荷花"菊"“梅”中任选一词,写一句完整的古诗:_____

查看答案开始考试

正确答案:

(1)博学而笃志

(2)海内存知已

(3)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4)八百里分麾下炙

(5)示例: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问答题

联系上文和下面资料,结合你阅读教材中某一部名著的真实体验,写出你对“硬核书籍”的理解。

【资料】硬核:指面向核心受众,有一定难度和欣赏门槛的事物。近年来,其含义进一步引申,人们常用“硬核”形容“很厉害”"很彪悍""很刚硬”,如“硬核规定"“硬核妈妈"硬核玩家"“硬核人生”等等。(摘自《2019年十大流行语》,《咬文嚼字2020年第1期)

查看答案开始考试

正确答案:

示例(1):“硬核书籍”,上文主要从功能角度解说,指能从阅读中获得新知识的书籍;根据资料,“硬核书籍”指有难度和欣赏门槛的书籍。如《红星照耀中国》,这是一部纪实作品,对初次接触纪实作品的我来说有一定的难度。但是在老师的指导下,我读完了这本书,不仅了解了纪实作品的特点,了解了“红色中国”产生、发展的原因,也感受到红军百折不挠的精神,还感受到斯诺作为记者冒着生命危险探求真相的可贵勇气。由此我认为,之所以称得上“硬核书籍”,更在于它有“很厉害”“很刚硬”的特点,可以滋养心灵,引导我们打好精神的底子。

示例(2):上文对“硬核书籍”的理解比较浅显,不够“硬核”。“硬核书籍”的价值,就在于它“很厉害”。那么,“很厉害”的是什么呢?就名著阅读而言,我认为真正“硬核”的,应该是多年以后,还可以沉淀在读者的生命和血液中的记忆,给人深刻启迪,随着年岁渐长,体会越深。比如《围城》,钱钟书先生用犀利的文笔,讲述了主人公方鸿渐被现实所困的故事。我深刻地感觉到,《围城》中的围城,是荣辱之围城、利害之围城、进退之围城、人情世故之围城。思客说:“读书的真正目的,都要回归生活来观照。”诚然,人生的困局,亦是成长的机遇,一个人要走很长的路,经历过生命中无数的繁华和苍凉才会变得成熟。这就是我所理解的“硬核书籍”。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问答题

同样是看手机,你shū了吗?

新华网思客新华网5G富媒体实验室

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思客早前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受众°的读书习惯,累计回收有效问卷6660份。调查结果显示,43%的受众认为,大部分读书时间被短视频、即时通讯等娱乐活动占据。截至2021年2月,中国短视频用户规模达8.73亿,刷短视频已经成了“杀时间”第一利器。被短视频“霸屏”的你,有多久没读书了?我们分析了这6660份调查数据,为你描绘短视频冲击下读书人的变与不变。

“理想很丰满”,可现实并非如此

“把书念下去,然后走出去”,71.45%的受访者表示读书是为了获得新知识、新技能。最近登上热搜的中科院博士的致谢,让我们更加坚信“知识改变命运”的道理。近七成受访者认为,读书主要可以开阔眼界、提高修养,有受访者说,“读书是认识世界的捷径”。

想读书,但多数受访者表示心有余而力不足。79.91%的受访者认为,读书的时间和精力不足,影响阅读完成率。有受访者说,“下班回家还要做饭看孩子,没时间念书”“阅读要动脑子,但有时候累了脑子就不转了”。

51%的受访者平均每天阅读时长低于1小时。30~60岁的中年阅读群体,平均每天阅读时长在1~2个小时的比例较高。

43%的受访者表示空余时间被短视频、游戏等活动占据读书成为“相对靠后的选择”。有受访者说,“不是不想读书,实在是短视频太吸引人”“手机刷着刷着,天就黑了”。但也有受访者表示,“短视频里别人分享的书,我会找来读”“玩手机虽然占用时间,但也为读书提供了新入口”。

受访者中,超八成是“地铁读书

从“一卷在手”到“一屏万卷”,电子阅读成为很多人的首选。调查显示,82.18%的受访者选择用手机读书,70.39%的受访者会读纸质书,有声书阅读的比例则超过三成。《2020年度中国数字阅读报告》显示,2020年人均电子书阅读量9.1本,人均有声书阅读量6.3本。人均纸质书阅读量6.2本,比2019年减少2.6本。2020年电子阅读付费用户中,26.8%的人每月平均花费100元及以上,越来越多的用户愿意为高质量内容买单。

充分利用碎片化时间,书成了通勤R路上最好的陪伴。调查显示,85.4%的受访者会在地铁,公交等交通工具上阅读,且集中在20~49岁年龄段。城市化的进程滚滚向前,人们通勤的时间也有所增长,在每日枯燥无聊的上下班路上,时间完全属于自己,人们通过读书来“充电”、放松。

17~22点是阅读的“晚高峰”,超七成受访者一个月能读完1~3本书。对多数人来说,白天的阅读时间趋于碎片化,晚上时间相对完整,没有太多社会活动,在这个时间段用来读书的人也更多。75%的受访者表示,一个月能读完1~3本书,13%的受访者每月能读完至少4本书。20岁以下受访者平均每月读完1~3本书的受访者比例最高,为83%。

“硬核书籍”与“心灵慰藉”是多数人的阅读选择

过去的一年,人们重新审视自己的书单。据京东大数据显示,2020年以来,小说、文学、励志与心理学类书籍在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的读者群中都更受欢迎。法律类、童书教辅、科学与自然、历史政治、理财投资等“功能型”或“学习型”书籍也在不同人群中各有增长,而且集中度更高。经历了疫情的洗礼,寻求心灵的慰藉与追求新知识成为一种迫切的需要。

思客调查显示,20~29岁的年轻人,更偏好文学艺术类、人文社科类、专业学习资料书籍。20岁以下的受访者中,文学艺术类,娱乐休闲类、专业学习类资料书籍更受青睐。

90、95后的年轻人爱读哪些红色著作?京东大数据显示,《红星照耀中国从苦难中国》等书籍受到许多年轻人的青睐。1985年以后出生的读者越来越愿意读《毛泽东选集》等著作。

无论是寻求心灵慰藉还是追求新知识,读书的真正目的,都要回归生活来观照。在充满诱惑与忙碌的时代,读书对于你的意义,或许时间能给出答案。

(摘自《新华网》,2021年4月23日,略有删改)

【注释】①受众:新闻媒体的传播对象和各种文化、艺术作品的接受者,包括读者、听众和观众守。②通勤: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上下班。

8.下面结论与上文信息完全符合的一项是()

A.短视频用户规模暴增,是由疫情导致的。

B.中年群体的空余时间完全被短视频占据

C.通勤者用完整的时间来读的都是电子书。

D.年轻人有着较为集中的阅读方向和兴趣。

9.“同样是看手机,你shū了吗?”题目中藏着奥秘。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10.有同学认为,上文只呈现客观事实,没有体现作者的态度与倾向。你是否同意

查看答案开始考试

正确答案:

8.D

9.示例:首先,shū,拼音中藏着奥秘。“shū”可理解为“书”“输”"舒”等多种意思。书;你读书(看书、听书)了吗?输:你让读书“成为相对靠后的选择”了吗?“碎片化时间”你利用了吗?从“读书对于你的意义"这个角度来说,你输了吗?舒:你舒展身心了吗?你获得“心灵的慰藉”了吗?其次,题目中“同样”一词,则有对比之意

启发读者领会读书与不读书、读什么书、怎么读书可能会带来的不同结果。“shū”中藏着奥秘,“同样"藏着对比,可见作者匠心。

10.示例:不同意。作者是有态度和倾向的。一方面,作者基于“读书的真正目的,都要回归生活来观照”的立场,尊重短视频“霸屏”受访者心有余而力不足、读书成为“相对靠后的选择”等生活真实;另一方面,作者又在字里行间透的“杀”、“可现实并非如此"的"可、对i以~‘蘸”书篓需求的增长等,都暗示着这是作利用碎片化时间“充电”、“硬核书籍”与“心灵慰藉”书者愿意看到的现象。“读书对于你的意义,或许时间能给出答案”,也流露出作者的期许:愿读者在成长中感悟读书的意义。所以说,作者的倾向还是明显的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问答题

根据下表中的提示,写出最恰当的古诗文名句(连续的两句)

QQ截图20210615154304.png

查看答案开始考试

正确答案:

(1)人生自古谁无死

(2)留取丹心照汗青

(3)落红不是无情物

(4)化作春泥更护花

(5)无可奈何花落去

(6)似曾相识燕归来

(7)非淡泊无以明志

(8)非宁静无以致远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其他考生还关注了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