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三支一扶人员招聘《申论》押题密卷2
- 推荐等级:
- 发布时间:2021-09-26 11:22
- 卷面总分:5分
- 答题时间:240分钟
- 试卷题量:5题
- 练习次数:11次
- 试卷分类:三支一扶申论
- 试卷类型:模拟考题
试卷预览
【材料】2019年以来,武山县坚持把村级文化广场建设作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重中之重,充分发挥宣传政策、服务群众、教育培训的主阵地作用,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着力补齐村级文化基础设施短板,为脱贫攻坚提供了有力的文化支撑。
针对部分贫困村文化基础设施相对滞后的实际,武山县委、县政府坚持把更多的文化资源向贫困村倾斜,在县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多方筹措资金1400多万元,集中用于补齐贫困村文化基础设施短板。全县新建贫困村文化广场68个、文化舞台127个,并配建了篮球架、文化宣传科普长廊、体育健身器材等设施,贫困村文化广场覆盖率达到94%。建立了群众投工、财政奖补、企业垫资、项目整合、社会帮建的多元化投入机制,推进了村级文化广场及配套服务设施建设。依托项目资金,新建“乡村舞台”95个,配发了音响、锣鼓、服装、道具等演出设备,344个行政村实现了“乡村舞台”全覆盖。
依托村级综合服务中心建设,武山县大力整合各类资源,探索出了“一场一台三点五室”(文化广场,文化舞台,金融服务点、电商服务点、便民服务点,精准扶贫工作室、党员活动室、卫生室、文化活动室、图书阅览室)的建设模式,努力构建集党员教育、学习培训、便民服务、文体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服务场所。同时,统筹利用乡镇文化站、村文化室、农家书屋等资源,基本实现了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设施、项目、人才和资金的综合利用和共建共享。
武山县还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形成了乡村文化管理队伍、乡土文化人才队伍、文化志愿者队伍等三支公共文化服务大军。依托村级文化广场,积极开展文化惠民活动,全年组织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20多次、“文化进农村”50多次、“送戏下乡”300多场次、“农村公益电影放映”4100多场次,丰富了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作答要求】
要求:根据上述材料,联系实际,以“农村文化”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观点鲜明,结构完整,内容充实,语言流畅,1000字左右。
- 查看答案开始考试
正确答案:
本题解析:
范文
农村文化建设需要“软”“硬”兼施
在精准扶贫,乡村振兴等政策的推动下,农村的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农民的物质生活方面得到极大提升。在追求物质文明的同时,老百姓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越来越强烈。然而,当前,我国农村文化建设滞后,如今在不少农村地区,不仅缺乏基本的文化设施等硬件的支撑,而且对基层的文化生活重视不够,文化软实力不足。
比如,在基层很少有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体育馆这样像样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和网点,即使个别地区有文化站、农家书屋这样的基础性公共文化服务设施,也是常常门庭冷落,农村群众的公共文化生活也相对寡淡一些。主要原因在于基层政府的重视程度不够,投入不足,基础设施不健全,文化活动缺失。因此,要想补齐农村文化建设短板,必须以问题为导向,努力做到“软”“硬”兼施。
农村文化需要加强硬件建设。硬件设施是发展农村公共文化的基础和关键,是农村地区实现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保障,是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文化领域脱贫攻坚的关键一步。而基础设施不足不仅导致农村各项文化活动无法开展,村民没有了精神追求,没有了幸福感,甚至导致价值观发生偏移,迷失了生活方向。近年来,个别地区加大力度推进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文化站、广播电视无线台站、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农家书屋等工程的建设力度,为基层开展各项文化活动提供便利的硬件保障。
农村文化需要开展多元化的活动,提升软实力。传统文化在农民心中地位逐步降低,影响力逐步减弱,封建迷信和赌博之风盛行,低俗甚至涉黄的演出等不良文化乘虚而入。当前农村存在一种风气,农民更爱麻将馆不爱图书馆,文化站、农家书屋变成了聚众赌博、饭后闲谈妄议的聚集地。主要原因在于农村地区各项文化活动缺乏,导致部分村民没有了精神追求、没有了幸福感,价值观发生偏移,迷失了生活方向。
由此可见,对于农村文化的建设,各级政府应该加大对农村文化基础设施投入,营造良好氛围,满足农民经常性文化需求,对传统文化、民间、民俗文化进行比较全面的挖掘,将文化下乡的形式与农村本土文化结合起来,创造属于当代农民的文化新形态。
近日,一段“女乘客在G334次列车上遇‘霸座’”的视频在网上热传。视频内容显示,在由济南开往北京的高铁上,一名男子强行霸占女乘客座位,不听列车工作人员劝阻。该事件经网络曝光后,引发舆论关注。
现实生活中,类似于“霸座男”这样的现象比比皆是,如,无视交警劝告,硬闯红灯过马路的行人;不顾他人行车安全,强行变道加塞的“插队者”;公共场所,烟民们旁若无人地吞云吐雾……
根据国家旅游局统计的数据,2017年我国共有50.01亿人次国内或出境游。同时,与之相伴的国民旅游不文明行为也经常见诸报端,如随处抛丢垃圾、排队买票时插队、博物馆里大声喧、景区内刻字涂鸦、举止粗鲁专横等行为屡见不鲜,这严重影响了国人的形象。
不文明现象不可怕,真正怕的是人们对之出现的“审丑疲劳”心态,所谓“审丑疲劳”,即人们对所出现的诸多不文明现象见怪不怪,因此产生了冷淡视之的心态,也许是出于不想去管“闲事”,也许是真漠视,有这种心态的人并非少数,而且不只是在旅游领域中,比如对毒食品、毒玩具、毒跑道等安全问题见怪不怪,对公然背弃诚信道德的邪恶之事见怪不怪等等。
“道德力”又被理解为“道德影响力”、“道德感染力”、“道德感召力”,是指某人以其高尚的道德品质、崇高的人格、美和善的道德行为吸引、感召、影响社会其他成员的一种能力。一个人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表现出来的高尚道德品质及崇高的道德人格引起人们对他的信任、赞誉、钦佩,最后从行动上进行学习和效仿,就可以说此人具有极大的“道德力”。
根据以上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800字左右的论述性文章。
- 查看答案开始考试
正确答案:
本题解析:
培育道德责任感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一个民族、一个人能不能把握自己,一个国家、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如何、精神风貌怎样,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道德标准。然而“知之非艰,行之惟艰”,培育知行合一的道德责任感,把道德认知转化为行动自觉,还需要全社会付出艰苦的努力。
“一个人若是没有热情,他将一事无成,而热情的基点正是责任感。”如果说好德之心人皆有之,那么道德责任感则不仅仅是停留在思想上的“好”,更意味着唯此为快的践德之忱、舍我其谁的道义担当。路遇跌倒的老人,应当说无人不有恻隐之心,可有的人溜之大吉,有的人“爱莫能助”,有的人不避风险挺身相助。为什么一事当前,表现不一?归根结底,区别正在于是否把崇德向善当作自己义不容辞的神圣责任。
追寻道德责任感不只是时代的要求,更是国家、社会、个人自我发展的客观需要。“三个倡导”所体现的价值目标、价值取向、价值准则,把个人、社会、国家紧紧联系在一起。我们对国家前途的关注、对社会进步的期许、对个人幸福的追求,就是责任感油然而生的基础。自赋责任是一种伟大的权利,履行责任是一种神圣的使命。有了道德责任感,才会更加自觉地建设美好国家、维护公序良俗、推动社会进步。
如果说价值认知是道德责任感的指针,行动则是衡量其高度的标尺。文明,不去实践就不可能抵达。法治,不去奉行就无以彰显其公正。诚信,不去坚守就难以成其为风尚。一个社会的道德水平,从来不会取决于道德的看客,而是取决于择善而从的行动者。正是在这样的意义上我们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只是引人向善的精神理念,更是需要付诸行动的价值准则。
常有人扼腕于社会转型期的“人心不古”,喟叹市场经济对精神世界的巨大冲击。事实上,我们每个人都是文明的使者。你我的德行操守怎样,社会的道德风尚便是怎样;每个人担负起一分道德责任,社会的道德水准就因此而托起一分。对良心尽责、对他人尽责、对国家社会尽责,就是对我们自己尽责。在责任的基点上,千千万万普通人的道德良知才会与他们的利益诉求、现实感受实现最牢固的对接和统一。常怀善念,更要常行善举,知行合一、行胜于言,我们所生活的世界才会变得更加和谐美好。
康德有言:“有两种东西,我对它们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们在我心灵中唤起的惊奇和敬畏就会越历久弥新,一个是我们头上浩瀚的星空,另一个就是我们心中的道德律。”我们匆匆前行,丰富了阅历、认知了社会,提高了能力,可不要把“道德”留在了身后。
材料1:
作为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赴宁夏考察团的成员之一,作家F来到了宁夏。在雄浑的贺兰山前,一幅幅原始古朴的岩画激荡着他的情绪。F看完贺兰山岩画,内心颇有感触,他特意为此题字:“岁月失语,惟石能言。”逝去的无形无迹的光阴正镌刻在一幅幅粗朴的岩画中,F说:“原古先民以默默地文化符号表现出他们对生活的勇气和情感,对观者内心形成强烈的冲击。”
贺兰县的皮影戏也令他感慨。他认为,贺兰皮影戏有自己的地域特色。“古迹”要素保持得非常好,表演皮影的民间艺人张进绪有优秀的秉赋,声情并茂,其家族式的传承则保证了皮影戏架构完整。道具乐器等“老家快”也仍保存着,很难得,政府应把贺兰县的皮影戏当宝贝保护。
材料2:
当国人开始普遍关注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推介和保护的同时,也存在一个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去粗取精、批判继承的问题,其间或许昭示的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物质性文化遗产之间的差异性。
世界各地的文化遗产正是文化多样性的生动体现,人类是有记忆的,并需要不断地通过各种不同形式的“怀旧”手段,来抚慰心灵和抒发情性,历史文化遗产保留着现代都市人的历史记忆。“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什么?我们往哪里去?”要把握现在,走向未来,必须先理解过去。文化遗产为人类连接过去和现在建设了桥梁。也为从今天走向明天提供了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F认为,文化遗产更需要“申遗”之后的保护,同时不应该只是政府保护或专家保护,因为文化是属于全民的,只有全民行动才能保护好,全民保护是个关键。
请参考给定资料,结合实际,围绕“文化遗产保护”这一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1)观点明确,论证充分,结构严谨,语言流畅;
(2)总字数800-1000字。
- 查看答案开始考试
正确答案:
本题解析:
保护文化遗产,传承民族精神
文化于国家和民族来说,是立身之本,是命脉所在。而文化遗产是文化的载体,是保护和工作的抓手。冯骥才在宏伟的贺兰山岩画前发出由衷感慨,“岁月失语,惟石能言”。这句话深刻的体现了以岩画为代表的文化遗产无法比拟的重要作用。时间无形无影的静默的流逝,而文化遗产却记录下历史的沧桑,传递着文化的火种。
文化遗产为人类连接过去和现在架设了桥梁,也为我们从今天走向明天提供了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为了清晰的知道历史的原貌,就要保护好文化遗产这些时间的印记。然而,伴随着现代经济的迅速发展,文化承受着外来文化的冲击、承受着流失国外、承受着盗墓破坏、承受着个别地方政府曲解文化片面追求经济毁坏文化的风险。而我们也清楚,这些都是我们民族独特性的体现。尤其是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旦毁灭,便不可再生,如果不加以保护,长此以往,中国数千年的民族民间文化将面临断裂的危险。因此,文化遗产是历史的见证,要不遗余力加强保护。
保护文化遗产,要做好甄选工作。让一些优秀的文化遗产延续生命、继续存活是必要的,因为它们承载着优秀的文化传承,仍能有效的指导当下行为,对整个文明进程有一定的积极意义。那些至今仍为乡民喜闻乐见的木版年画、剪纸艺术,那些仍有广大群众基础的民间歌舞、民间庙会和民间工艺等等都是我们需要保护的文化遗产。但需要注意的是,过去存在的不良的社会行为是不适宜加入文化遗产行列的,比如一些迷信、赌博行为等,虽然也是历史原貌的体现,但不适宜作为文化遗产进行传承。因此,保护文化遗产要做好前置的甄选工作,不能盲目。
要落实文化遗产的保护,要走全民保护的道路。文化是属于全民的,只有全民行动才能保护好。何以故?一切政策与制度的实施必须要得到民众的认可与参与,而民众对一些社会问题的认识往往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和滞后性。现阶段,我国的文化遗产保护仅仅停留在国家和政府层面,群众的保护意识相对薄弱。往往是政府在极力保护,而群众却是“与我无关”的态度。这种现状就导致了国家虽然在政策和财物方面投入了很多,但是效果却很有限。一边修长城、一边却在挖墙脚,如此现状文化遗产如何才能得到保护?因此,一定要注重群众文化保护意识的提高,尤其要着重培养年轻一代传统文化保护观念,全社会共同参与,营造全民文化保护氛围。
保护文化遗产,传承民族精神,我们才能延续民族血脉,解开时光的密码,让失语的岁月发声,为我们讲述那光阴的故事,引领我们更好地了解过去,把握现在,开创未来。
材料1:
在陕南,茶产业既是绿色产业,生态产业,更是富民产业,朝阳产业。陕南三市是南水北调工程水源保护地和涵养地,水和空气洁净,是我国第二大富硒区,茶叶生态条件在全国独树一帜。茶叶农业总产值在陕南“茶,畜,桑”三大产业中居首位。2016年,全省茶园在面积达222.17万亩,茶叶加工企业1280多家,产值300亿元。茶产业正成为陕南绿色发展最亮色。
浩渺云烟,茶叶梯田坡坡相偎,屡屡茶香的清新空气沁人心脾。茶山上云雾缭绕,万亩茶园郁郁葱葱。独特的地缘和生态环境,成就了陕茶卓越的品质。
“陕南是中国茶区中纬度最北的江北茶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温润,与高温高湿的南方茶区相比,病虫害发生概率低,群众极少使用农药。汉中市茶产业办公室主任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汉中市在8个县随机抽取了18个样品送往中国茶科所进行检验检测,报告显示,不但农药残留及重金属含量都为零,茶多酚,氨基酸,硒,锌等含量在国检范围内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曾指示强调,生态文明建设是“五位一体”总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内容。各地区各部门要切实贯彻新发展理念,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强烈意识,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绿色,是陕南发展经济的主色调,也恰恰是陕南茶产业的生态命脉。
材料2:
8月6日,新闻联播报道了这样一件令人震撼的事:曾经被称为“死亡之海”的库布其沙漠,几乎寸草不生、动物绝迹。不到20年的时间内,在治沙人的努力下,库布其沙漠森林覆盖率、植被覆盖率已分别由2002年的0.8%、16.2%,大幅提升到2016年的15.7%、53%,每年阻止上亿吨黄沙流入黄河。如今这里已经被联合国称为“全球治沙样本”。
结合上述材料,联系实际,以“生态环境保护”为话题,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1.观点明确、议论充分、条理清晰、语言流畅;
2. 总字数800~1000字。
- 查看答案开始考试
正确答案:
本题解析:
保护环境,走绿色发展之路
自然环境是人类繁衍生存的基础;保护和改善自然环境,是人类维护生存和发展的前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付出的资源代价也很大。拼资源、拼环境的发展模式,不仅带来包括环境问题在内的各种社会矛盾,而且不利于经济的持续增长。水污染使渔业生产率下降;土地盐碱化、沙漠化和土壤肥力下降使农作物产量下降等等,这些都告诫我们决不能走西方发达国家“先发展,后治理”的老路,而要积极探索中国环保新道路,以环境保护优化经济发展,走绿色发展之路。
环境污染会影响经济发展潜力和后劲。环境保护缺乏长效机制,使得发展过程中的生态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进而制约着经济可持续发展。经济社会永续发展需要自然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可持续支撑。这种状况不改变,能源资源将难以支撑、生态环境将不堪重负,反过来必然对经济可持续发展带来严重影响,我国发展的空间和后劲将越来越小。只有将生态环境修复和保护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才能确保未来的发展潜力不被剥夺,因此加强环境保护的行动实际上也是强化发展潜力的过程。
环境保护可以优化经济发展。一方面,环境保护要求把环境承载力作为经济发展的基础条件,促使经济行为主体努力进行技术创新,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并尽量利用循环再生资源,激励其通过发展绿色产业获得新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环境保护制约的是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模式,而不会阻碍经济发展模式,这一结论在一些发达国家的发展历程中得到了印证。瑞典、德国、美国等国家都经历过用严格的环境政策促进经济转型的历史阶段。那些经历了严格政策“洗礼”后生存和发展的企业,很多已发展为先进生产力的典型,成为具有强大竞争力的跨国公司。同时环境保护的要求改变了市场准入条件,使那些落后的技术和产业被淘汰出局,从而使先进生产力得到更大的发展机会。
实践证明,脱离环境保护搞经济发展是“竭泽而渔”,离开经济发展,抓环境保护是“缘木求鱼”。经济发展决定人们的生活水平,生态环境决定人们的生存条件。生态问题不能用停止发展的办法解决,保护优先不是反对发展,其核心是要正确处理环境保护与发展的关系,在发展中保护生态环境,用良好的生态环境保证可持续发展,走绿色发展之路。
2018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考察时强调,要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着力打好“三大攻坚战”,扎实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奋力谱写新时代湖北发展新篇章。要聚焦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着力推进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要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摸清情况,找到症结,做到心中有数,不能拍脑袋决策,真正把功夫下到察实情、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上。
2017年8月,小罗作为一名“三支一扶”计划志愿者,来到H县扶贫开发办公室工作,小罗刻苦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战略思想和一系列论述,学习中央、省、市、县各项扶贫方针、政策、文件等,仅一个多月时间,她对产业、健康、教育、培训就业、小额信贷、危房改造、异地搬迁、兜底保障、社会帮扶的九大扶贫政策进行了全面系统学习,她深入农户,了解致贫原因,掌握他们所思所盼,量体裁衣地定措施,真正达到因户施策。2017年12月,全国建档立卡系统动态管理期间,小罗连续几日通宵达旦录入信息,保质保量地完成全县贫困人口动态管理工作。2017年年终考核时,她根据各乡镇上报的户档资料进行仔细认真全面排查清理,按照脱贫验收资料、动态管理资料、异地搬迁资料、上级各类文件等进行了明确分类和系统整理,达到全面、规范、准确的标准,使该县脱贫工作年终考核在市里10个县市区中进入第一方阵。2018年元月下旬,在迎接市里第三方脱贫验收期间,小罗单独带领一个组,连续多日,冒着刻骨寒风,走村入户,开展入户调查、核实和甄别,协助市检查组人员进村入户开展脱贫验收。
“一户一摸底、一户一档案、一人一措施”的扎实工作精神和积极认真的工作态度及把贫困户当作自己亲人的做法得到了群众的一致好评,受到了市验收组成员、领导、同事的一致认可与高度赞扬。
党的十九大代表小吴,从小在城市长大,却在S省G村一干就是九年。起初,村民嘲笑、埋怨、质疑过她;如今,乡亲们离不开她,都竖起大拇指说,“这个孩子是好样的。”小吴说:“现在大家看到的是与乡亲们打成一片的我,而我在G村是从陷进泥里拔不出鞋开始的。”
小吴报到第一天,正赶上G村核发水田地污染的补偿款,丈量土地时,秉公办事的吴书香把绳子拽得紧紧的,而想多得补偿的村民希望她的绳能松点,其间的争执让小吴第一次委屈地哭了。没过几天,村里修边沟。小吴负责为每户分发一根水泥管,而一位大爷非得要两根。两句话没说到一起,大爷一巴掌就把小吴的记录本打掉在地上。这是小吴入村第二次哭鼻子。两件事过后,擦干眼泪,小吴觉得,要融入乡亲们,就要说乡亲们的话、干乡亲们的活,把自己的心融入全村百姓这个大家庭里。从那以后,她就练习走水田地、学插秧、和村民唠家常……先当村民,再当村官。当村民们对小吴的称呼慢慢地从“那个大学生”变成了“小吴”,城里的姑娘终于融入了这片黑土地。
小吴说:“当选党的十九大代表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我要把在农村的根扎得更深、更实,为农民服务的工作做得更细,把党的好政策落实到每个农民的心坎上。”
2018年5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北京大学师生座谈讲话时强调,力行,知行合一,做实干家。“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学到的东西,不能停留在书本上,不能只装在脑袋里,而应该落实到行动上,做到知行合一、以知促行、以行求知,正所谓“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每一项事业,不论大小,都是靠脚踏实地、一点一滴干出来的。“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这是永恒的道理。做人做事,最怕的就是只说不做,眼高手低。不论学习还是工作,都要面向实际、深入实践,实践出真知;都要严谨务实,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苦干实干。广大青年要努力成为有理想、有学问、有才干的实干家,在新时代干出一番事业。
请结合对材料5中划线部分的理解,围绕“做新时代基层工作的实干家”这一主题,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800字左右的议论文。
请结合对材料4中引号部分的理解,围绕“做新时代基层工作的实干家”这一主题,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800字左右的议论文。
要求:主题突出、观点明确,结合自身,条理清晰、语言流畅、论证有力。
- 查看答案开始考试
正确答案:
本题解析:
知者行之始 行者知之成
——做新时代基层工作的实干家
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北大师生座谈讲话时引用了《荀子·修身》中“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这句话,意思是说:哪怕再近的地方,不走的话永远到不了;哪怕再小的事,不做的话永远完成不了。学习生活如此,基层工作亦是如此。基层工作纷繁复杂,充满难以预测的新问题以及新矛盾,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位基层工作人员,做行动上的巨人,求真务实、真抓实干,永远将理论联系到实际,并且从实干当中悟出真知。只有这样,才能描绘出一副绚丽多彩的基层工作新画卷!
基层工作新画卷需要不断夯实理论知识。知识就是力量,基层工作更是需要这份力量,只有不断夯实理论知识,才能在实际工作当中,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量。达州渠县扶贫干部张渠伟,不分昼夜地奋战在基层扶贫攻坚的一线。在工作中,他不停撰写理论文章充实自己知识业务的同时,他还会定期组织扶贫干部的业务知识能力考试,以此来提升扶贫干部的知识、政策、业务的整体水平。张渠伟的事迹也印证了这一道理,三分天才七分学,经过他的不懈努力,达州渠县摘帽工程已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所以,只有不断夯实理论知识,才能在基层工作当中脚踩坚实的垫脚石。
基层工作新画卷需要不断为民办实事、做实事。展望历史,回顾今朝,那些被人民爱戴,被世人所敬仰的干部,都是一些踏实办好事,努力多做事,将毕生所学运用到工作当中的人。被誉为“当代愚公”的黄大发,用36年实现了“水过不来,用命来铺”的伟大誓言。他将理论联系到了实践,并在实际当中悟出了真知,用双手与铁锄在绝壁上开凿了一条“生命渠”,引来甘甜的泉水,切实提高了当地群众的生活质量以及当地生态环境。所以,只有一心一意为民办实事、做实事的坚定信念,才能在基层工作当中手握指引方向的指南针。
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基层工作关乎乡村振兴更甚之于民族振兴。因此,只有在基层工作新画卷中不以善小而不为,不断充实理论知识,不断的为民办实事、做实事,将理论联系实践,从实际中悟真知,才能做好新时代的实干家。
其他考生还关注了更多 +
- 2022年三支一扶《公共基础知识》练习题
试卷分类:公共基础知识
练习次数:0次
- 2022年三支一扶《公共基础知识》押题密卷
试卷分类:公共基础知识
练习次数:0次
- 2022年三支一扶《公共基础知识》真题精选3
试卷分类:公共基础知识
练习次数:0次
- 2022年三支一扶《公共基础知识》真题精选2
试卷分类:公共基础知识
练习次数:0次
- 2022年三支一扶《公共基础知识》真题精选1
试卷分类:公共基础知识
练习次数:0次
- 2021三支一扶《公共基础知识》押题密卷4
试卷分类:公共基础知识
练习次数:0次
- 2021三支一扶《公共基础知识》押题密卷3
试卷分类:公共基础知识
练习次数:0次
- 2021三支一扶《公共基础知识》押题密卷2
试卷分类:公共基础知识
练习次数:0次
- 2021三支一扶《公共基础知识》押题密卷1
试卷分类:公共基础知识
练习次数:0次
- 2021三支一扶《公共基础知识》考前冲刺2
试卷分类:公共基础知识
练习次数:0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