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详情

2016年10月全国事业单位联考《综合应用能力》(B类)

开始做题

试卷预览

问答题

2016年9月,香港中文大学教授卢煜明凭借无创产前DNA检测技术获得中国首届“未来科学大奖”。用这项技术做唐氏综合症筛查,只需抽取孕妇的少量静脉血,便可检测胎儿的DNA,让产检更加安全。然而,卢煜明承认,来自社会伦理的挑战一直贯穿于他的研究中。比如,这种检测会不会成为一种间接的、对遗传病患者的歧视;另外,不少孕妇用这项技术进行胎儿的产前筛查,很多女婴可能因此无法出生。卢煜明说:“有时候我会担心,也许我们已经走得太远了。”

科技进步及其成果的应用不仅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生活方式,还扩大了人们的道德视野,比如,网络科技的发展促使了“网络道德”的诞生,“网络道德”能帮助人们更好的处理人与网络的关系,以及在网络虚拟社会中人与人的关系。有学者提出了网络应用中的道德原则,包括对个人信息的数据采集和扩散活动作出限制。其中强调同意原则,即使用个人信息之前须征求本人意见,让其知晓使用的人员、目的、具体数据、结果等。

科技进步带来的变化影响着整个世界。虽说任何改变都需要时间,但科技进步带来的改变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步加快。科技进步可以帮助人们解决很多问题,但绝非万能,许多问题仍在技术解决的范畴之外。未来的科技进步还会带来许多新问题,就像过去的技术进步为人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造成了环境恶化一样,我们需要谨记的是,主宰未来世界的是人,而不是技术及其发展水平。

参考上述材料,结合当前社会实际,以“科学需要快一点还是慢一点”为话题,自拟标题,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观点鲜明,论证充分,逻辑严谨,语言流畅,字数800—1000字。

查看答案开始考试

正确答案:

本题解析:

【论点选取1】

论点的确立需要紧密结合材料,材料从“无创产前DNA检测技术”引出科技的利与弊,接着提到“科技进步及其成果的应用不仅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生活方式,还扩大了人们的道德视野”,最后一段提到“科技进步带来的改变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步加快”、“但绝非万能,许多问题仍在技术解决的范畴之外”、“未来的科技进步还会带来许多新问题,就像过去的技术进步为人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造成了环境恶化一样”。梳理材料会发现,材料重点在谈科技带来的问题,暗示我们科学发展可以慢一点,所以文章论点确定为“科学发展需要慢一点”。

文章的论点为“科学发展慢一点”,文章的重心可以从“为什么”这一角度展开论述,即分析“为什么科学发展需要慢一点”。分论点可以从“科学的快速发展,法制建设跟不上,需要慢下来”、“科学发展太快,学术道德建设跟不上,需要慢下来”、“科学快速发展,诱发心理疾病,需要慢下来”展开论证。

【参考范文1】

科学发展慢一点

中国高铁、中国航空航天、中国军事装备快速发展,我国的科学发展取得了重大成就,同时也折射出了一些问题:网络法制建设落后、违反学术道德事件频发、心理疾病增多,这些都在警示我们,科学发展需要慢一点。

科学的快速发展,法制建设跟不上,需要慢下来。网约车安全事故的发生、网络暴力的出现、信息泄露事件频发,而受害者维权之路坎坷,这一切折射出我们网络法制建设的落后。面对这些,一方面需要我们相关法律工作者紧跟步伐,加快法制建设,另一方面需要我们科学发展慢一点。如果科学发展走得太快,而相关的法制建设跟不上,类似的网约车事故,网络暴力将会不断重演,愈演愈烈,最终将不利于社会的安全稳定。

科学发展太快,学术道德建设跟不上,需要慢下来。科学研究硕果累累、大繁荣的背景下,也存在着部分专家学者急功近利,违背学术道德现象的发生,为此需要我们科学发展慢一点。科学本身是服务人类的,如果研究科学的科学家本人违背了人性道德,一味追求快速出成果,快速晋升,这将如何保证我们的科学成就符合人伦,不滋生负面的社会问题呢?为此迫切需要科学发展慢一点,加强学术道德建设,净化学术环境。

科学快速发展,诱发心理疾病,需要慢下来。科学的快速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一味的追求高速度、高效率,也诱发了多种多样的抑郁症、自闭症等心理疾病,为此需要慢下来。在科学快速发展的同时,记得慢下来,加强自我素养的提升,学会调节自我心理。尼泊尔是一个并不富裕的国家,可是据相关调查表明,这里却是世界上幸福指数较高的国家之一,这与这个国家慢节奏的生活不无关系。在尼泊尔旅游,你可以看到很多当地人和游客在这里发呆的画面。正如作家米兰昆德拉所言,“慢下来,自在有为的生活急不得”。

科学进步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扩大了我们的道德视野,同时我们也不得不承认科学快速发展可能带来的法制建设滞后、学术道德水平下滑、心理疾病增多,为此我们需要慢下来,为更加和谐美好的未来而努力。

字数:807字

【文章分析1】

文章开头从科学发展过快可能带来的问题引出文章的总论点“科学发展需要慢下来。”

文章三个分论点的选取也较为具体,更加接地气,论点明确,也便于论证。

从论证方面来看,文章使用了举例论证,假设论证,论证说理充分。

【论点选取2】

论点的确立需要紧密结合材料,材料从“无创产前DNA检测技术”引出科技的利与弊,接着提到“科技进步及其成果的应用不仅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生活方式,还扩大了人们的道德视野”,最后一段提到“科技进步带来的改变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步加快”、“但绝非万能,许多问题仍在技术解决的范畴之外”、“未来的科技进步还会带来许多新问题,就像过去的技术进步为人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造成了环境恶化一样”。梳理材料会发现,材料重点在谈科技带来的问题,暗示我们科学发展可以慢一点,所以文章论点确定为“科学发展需要慢一点”。

文章的论点为“科学发展慢一点”,文章的重心可以从“为什么”这一角度展开论述,即分析“为什么科学发展需要慢一点”。分论点可以从“科学快速发展可能带来新问题,需要慢一点”、“科学并非万能,需要慢一点”、“科学发展慢下来,利于健康心理状态的形成”。

这三个分论点中,前两个是从材料第三自然段选取的,最后一个分论点写的是慢下来的好处。

【参考范文2】

科学发展慢一点

电灯照亮了黑夜,空调冷暖了房间,汽车、飞机缩短了距离,微信、支付宝、滴滴出行,改变了我们的支付方式以及出行方式。然而,汽车尾气、空调氟利昂、原子弹,正如悬挂在人们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为此,科学发展需要慢一点。

科学快速发展可能带来新问题,需要慢一点。正如历史告诉我们,塑料袋便利人们的同时,也污染了环境;汽车便利出行的同时,也释放了尾气;克隆技术在给人们带来惊喜的同时,也衍生出了许多伦理问题;互联网普及在方便交流的同时,也滋生了信息不安全问题。未来的科学技术同样也可能会产生类似的新问题,这警示我们,在快速发展科学技术的同时需要慢一点,在迫不及待想要获得科学技术带来的进步的同时,需要慢下来,尽量减少科学技术带来的问题。

科学并非万能,需要慢一点。当代社会的快速发展也滋生了很多问题,抑郁症等心理疾病增多,校园暴力事件层出不穷,以及癌症患者越来越多,这一系列问题并非单单靠科学技术能够解决的。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有效的解决,那么再高明的科学技术,也不能让人类生活越来越美好。为此迫切需要,科学技术的发展慢一点,等一等我们精神文化层面的发展。科学与人文的同步发展,让二者相协调,只有如此才能建设更加和谐美好的未来。

科学发展慢下来,利于健康心理状态的形成。在科学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人们一味的追求高速度,致使许多人压力较大,形成了典型的亚健康状态,如果长此以往,定会给家庭的和谐、社会的稳定造成负面的影响。为此迫切需要科学发展慢一点,不再一味追求所谓“效率”,只有慢下来,劳逸结合,才利于健康心理状态的形成。尼泊尔是一个并不富裕的国家,可是据相关调查表明,这里却是世界上幸福较高的国家之一,这与这个国家慢节奏的生活不无关系。在尼泊尔旅游,你可以看到很多当地人和游客在这里发呆的画面。正如作家米兰昆德拉所言,“慢下来,自在有为的生活急不得。”

科学技术并非万能,也可能产生新问题,需要科学技术慢一点。慢一点,并非不思进取、按部就班,而是让科学技术与人文相结合,让科学技术大放光彩。我们有理由相信,通过这样的努力,定会让科学技术熠熠生辉。

字数:887字

【文章分析2】

此篇文章论点明确,“科学发展需要慢一点”为总论点,分论点为“科学快速发展可能带来新问题,需要慢一点”、“科学快速发展可能带来新问题,需要慢一点”、“科学发展慢下来,利于健康心理状态的形成。”文章结尾是总结展望式的结尾,在总结主要内容的基础之上,对具有人文性的科技做了展望。

文章开头,从广泛应用于当下的科学技术的例子入手,引出了快速发展的科学技术对我们可能产生的危害,直接在结尾得出论点:“科学发展需要慢下来。”论点鲜明。

文章结尾是总结展望式,在总结主要内容的基础之上,对具有人文性的科学技术做了展望。

从论证方面来看,文章使用了举例论证,假设论证,论证充分。

问答题

21世纪以来,因重视科技投入,M国的科技发展取得了引人瞩目的成就。

首先,从资金投入方面看,M国投入巨资支持研发。2015年M国的研发总支出为2500.3亿美元,同比增长超过10%,占GDP达8%,可见其占GDP的比重保持着惊人的增长速度。其次,从资金组成方面看,M国2015年的公共研发支出比2014年增长了15%,并且政府打算在2016年再增加6.8%的投资。2015年M国研发总投入中约75%的经费来自私营企业,私营企业研发中心达1.2万个,可见私营企业已成为M国研发成果的主要贡献者。再次,从研发方向看,M国排名前10的企业90%的研发资金投入高新技术应用领域,排名前100的企业近70%的研发资金也投入上述领域,企业在理论研究领域的投入较少,说明M国科技研发有重技术应用、轻基础理论科学的特点。过去,外国直接投资在M国科技创新体系中的作用并不突出,不过这一状况正在改善。2000—2015年,外国直接投资占M国GDP的比重从2%升至9%。2015年M国外资净流入达80亿美元,外国直接投资同比增长103%,使得M国在全球投资目的地排名榜中上升了11位,为世界第16位。

近年来,M国的科技竞争力得到了显著提升。2000年之后,该国充分重视论文产出。美国《科学引文索引》(SCI)显示,十多年来,M国发表的论文数量大幅增加。2002—2016年,SCI收录的该国论文由2万余篇增至171026篇,平均每年增加1万余篇。可以预见,2017年该国被SCI收录的论文将超过18万篇。

阅读给定材料,指出其中存在的4处论证错误并分别说明理由。请在答题卡上按序号分条作答,每一条先将论证错误写在“A”处(不超过75字),再将相应理由写在“B”处(不超过50字)。

查看答案开始考试

正确答案:

本题解析:

1.A:由“研发总支出同比增长超过10%,占GDP高达8%”不能推出“其占GDP的比重保持这惊人的增长速度”。B:因为“占GDP比重”和“占GDP的比重的增长速度”不是同一概念。

2.A:由“M国研发总投入中私营企业经营占比高,企业研发中心数量多”不能推出“私营企业已经成为M国研发成果的主要贡献者”。B:因为研发成果的主要贡献者跟研发成果的存在和意义有关,与研发投入和研发中心数量没有必然关系。

3.A:由“M国企业研发资金投入集中在高新技术应用领域,而非理论研究领域”得不出“M国科技研发重技术应用、轻基层理论科学”。B:因为部分企业的研发情况不能代表M国的研发特点,可能还与政府科研机构等有关。

4.A:第三段由“外国在M国直接投资总额在增加”推不出“外国直接投资在M国科技创新体系中作用不突出的状况正在改善”。B:因为外国直接投资并不一定投资于M国科技创新,论据没有建立外国直接投资和M国科技创新之间的关系。

5.A:最后一段由“2002-2016年,平均每年增加1万余篇”不能推出“2017年该过被收录论文将超过18万篇”。B:因为过去十多年的论文年均增量不能代表该趋势一直持续,2017年未必会增加1万余篇。

6.A:最后一段由“M国发表的论文数量大幅增加”不能推出“近年来M国科技竞争力显著提升”。B:因为论文产出、SCI收录M国论文和“科技竞争力”并非同一概念。

问答题

地球上46亿年历史中的最大极寒,莫过于元古代的那次“雪球事件”。雪球事件发生在距今7亿年前,全球冰川突如其来地尘封了一切。先是从两极开始,冰川逐渐向低纬度进军,直至把热带的暖风与浪花全部凝固在肃杀的极寒中。雪球事件来去匆匆,在元古代末期留下印记后,便马上消失在一如既往的温暖中。

人们究竟是靠什么线索,断言出当时的地球就是这么一个宇宙级的大雪球呢?靠岩石。只有岩石的残片,是唯一能够穿越时空,将尘封往事保留至今的星球遗迹。

岩石中的沉积岩(由地表沉积物压实固结而形成的岩类)是反映当时地表环境的直观快照。一层层的沉积岩构成地层,一套套地层又构成大陆表面直接披覆的“外皮”。所谓大陆,不外乎是蓝海中一座座庞大的“移动方舟”,它们会漂移、会裂解,也会在偶然的时段,合众为一。科学家们有一套完善的方法,揭示大陆上的每一块沉积岩形成于何时、何地以及何种环境,并以此还原大陆漂移和环境变迁的历史:利用层序律和同位素时钟,能够确定出地层形成的年代;利用沉积岩中含磁矿晶的排列方位,能够还原出大陆当时所处的纬度;岩石的结构与构造可以揭露沉积物生成的环境;而地层间的叠置关系则记录着环境的演化与变迁。

板块漂移可能是雪球事件的始作俑者。在当时的地球上,各个板块已经聚合为联合大陆,处于中低纬度间。大陆的表面是岩石,对太阳光的反照率比大洋要强得多,而低纬度偏偏又是地球接受太阳光最多的区域。陆地增加的直接后果,便是单位时间内整个地球系统获得的太阳能更少了。地表的温度输入主要靠阳光,“净收入”的减少,是全球变冷的第一推力。

地表之上,还有大气层。温度的输入是一回事,但维持又是另外一回事。地表温度的维持主要靠温室气体——比如二氧化碳(CO?)等对太阳能的锁定。大量陆地聚集到低纬度,对大气中CO?的含量是一个极为负面的影响因素。热带降雨活跃、大气潮湿,导致大陆岩石圈风化作用空前活跃。在风化作用中,大气中的O?、CO?、H?O等成分被消耗,并随着生成物进入岩石圈,从而退出大气循环。当大气中“净流通”的CO?等温室气体减少,温室效应便随之减弱。环境温度逐渐降低,冰川一步步生成并扩大,冰期就这样悄然而至。

到了冰川扩大的时候,事情就变得更加不可挽回了,冰川本身便是上述合力的结果,但它也恰恰是全球持续变冷最有效的诱因,回到反照率这个概念上,说到反射太阳光,无论海水也好,岩石也罢,又有什么能跟晶莹的冰雪相比?另外,当水体扩大结冰,蒸发会越来越少,大气中能够维持温度的湿润水汽也骤然下降,反照率的激增和蒸发率的骤减,直接使冷室效应进入了一个持续堆栈的死循环。环境模拟表明,当地球表面有一半被冰覆盖的时候,全球冻结将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一个冰雪满布的地球,将是必然出现的结局。

那么谁又是当时地球的破冰者呢?

不是太阳,也不是撞击的天体,而是地球自己。这是一颗有着活跃内动力的热行星,而这份终将表现出来的力量,叫做火山作用。火山的及时救援,让地球从全面的凝结中苏醒了过来。被称为极端火山作用的事件,无疑是生物圈的灭绝级大杀器。然而此时,这个让生物圈闻风丧胆的武器,却成了把地球从雪球中拯救出来的功臣。当然,对付冰雪的套路其实也没什么新鲜的:不是靠岩浆的温度来直接烘烤,而是靠输出气体来间接改变大气圈的成分。

那些被封进岩石圈从而退出大气循环的温室气体们大概不会忘记,地球本身其实是一个更加庞大的循环系统。气体被锁进岩石圈?不要紧。岩石还要在板块构造的循环中被带回地幔里。当岩石的枷锁融化为流动的岩浆,气体也就重获了自由。随后,等火山作用适时打开重归地表的通道,这些溶于岩浆的挥发物,便会随着汹涌的热流一起回到大气层。

雪球时期,由于冰盖的影响,全球的岩石风化率进入了一个历史低位,地表温室气体的消耗因素几乎“触底”。此时,火山作用的净输入便显得尤为突出了。火山持续溢气,大气中的温室气体越聚越多,当它们的占比重新达到足以封存阳光,使平均温度能够重回冰点之上时,经历了“冬眠”之后,生物圈获得了一场迸发式的发展,这种反应远远超出了元古代长期以来所表现出的样子。

一个从雪球中醒来的生物圈,将要给地球带来多大的变革呢?

长久以来被单细胞生物所统治的时空,随着雪球事件的结束而一并瓦解。多细胞的复杂生命,辐射性地扩展到了地球的每一个角落。生命从此成为地球的“显学”。这5.4亿年,是我们自己的故事。生命见证了一个个优势类群的崛起,也见证了惨不忍睹的灭绝。高山依然在隆升和剥蚀,海洋也依然在扩张和闭合,但是,唯有那神秘的雪球,却再也没有重回世间。

陆地的反照率高于海洋和冰面。

查看答案开始考试

正确答案:

错误

本题解析:

在文章的第4段,提到“大陆的表面是岩石,对太阳光的反照率比大洋要强得多”,所以,陆地的反照率高于海洋;但是第6段提到,“说到反射太阳光,无论海水也好,岩石也罢,又有什么能跟晶莹的冰雪相比”。所以,很明显,冰面的反照率高于陆地。所以错误。

问答题

地球上46亿年历史中的最大极寒,莫过于元古代的那次“雪球事件”。雪球事件发生在距今7亿年前,全球冰川突如其来地尘封了一切。先是从两极开始,冰川逐渐向低纬度进军,直至把热带的暖风与浪花全部凝固在肃杀的极寒中。雪球事件来去匆匆,在元古代末期留下印记后,便马上消失在一如既往的温暖中。

人们究竟是靠什么线索,断言出当时的地球就是这么一个宇宙级的大雪球呢?靠岩石。只有岩石的残片,是唯一能够穿越时空,将尘封往事保留至今的星球遗迹。

岩石中的沉积岩(由地表沉积物压实固结而形成的岩类)是反映当时地表环境的直观快照。一层层的沉积岩构成地层,一套套地层又构成大陆表面直接披覆的“外皮”。所谓大陆,不外乎是蓝海中一座座庞大的“移动方舟”,它们会漂移、会裂解,也会在偶然的时段,合众为一。科学家们有一套完善的方法,揭示大陆上的每一块沉积岩形成于何时、何地以及何种环境,并以此还原大陆漂移和环境变迁的历史:利用层序律和同位素时钟,能够确定出地层形成的年代;利用沉积岩中含磁矿晶的排列方位,能够还原出大陆当时所处的纬度;岩石的结构与构造可以揭露沉积物生成的环境;而地层间的叠置关系则记录着环境的演化与变迁。

板块漂移可能是雪球事件的始作俑者。在当时的地球上,各个板块已经聚合为联合大陆,处于中低纬度间。大陆的表面是岩石,对太阳光的反照率比大洋要强得多,而低纬度偏偏又是地球接受太阳光最多的区域。陆地增加的直接后果,便是单位时间内整个地球系统获得的太阳能更少了。地表的温度输入主要靠阳光,“净收入”的减少,是全球变冷的第一推力。

地表之上,还有大气层。温度的输入是一回事,但维持又是另外一回事。地表温度的维持主要靠温室气体——比如二氧化碳(CO?)等对太阳能的锁定。大量陆地聚集到低纬度,对大气中CO?的含量是一个极为负面的影响因素。热带降雨活跃、大气潮湿,导致大陆岩石圈风化作用空前活跃。在风化作用中,大气中的O?、CO?、H?O等成分被消耗,并随着生成物进入岩石圈,从而退出大气循环。当大气中“净流通”的CO?等温室气体减少,温室效应便随之减弱。环境温度逐渐降低,冰川一步步生成并扩大,冰期就这样悄然而至。

到了冰川扩大的时候,事情就变得更加不可挽回了,冰川本身便是上述合力的结果,但它也恰恰是全球持续变冷最有效的诱因,回到反照率这个概念上,说到反射太阳光,无论海水也好,岩石也罢,又有什么能跟晶莹的冰雪相比?另外,当水体扩大结冰,蒸发会越来越少,大气中能够维持温度的湿润水汽也骤然下降,反照率的激增和蒸发率的骤减,直接使冷室效应进入了一个持续堆栈的死循环。环境模拟表明,当地球表面有一半被冰覆盖的时候,全球冻结将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一个冰雪满布的地球,将是必然出现的结局。

那么谁又是当时地球的破冰者呢?

不是太阳,也不是撞击的天体,而是地球自己。这是一颗有着活跃内动力的热行星,而这份终将表现出来的力量,叫做火山作用。火山的及时救援,让地球从全面的凝结中苏醒了过来。被称为极端火山作用的事件,无疑是生物圈的灭绝级大杀器。然而此时,这个让生物圈闻风丧胆的武器,却成了把地球从雪球中拯救出来的功臣。当然,对付冰雪的套路其实也没什么新鲜的:不是靠岩浆的温度来直接烘烤,而是靠输出气体来间接改变大气圈的成分。

那些被封进岩石圈从而退出大气循环的温室气体们大概不会忘记,地球本身其实是一个更加庞大的循环系统。气体被锁进岩石圈?不要紧。岩石还要在板块构造的循环中被带回地幔里。当岩石的枷锁融化为流动的岩浆,气体也就重获了自由。随后,等火山作用适时打开重归地表的通道,这些溶于岩浆的挥发物,便会随着汹涌的热流一起回到大气层。

雪球时期,由于冰盖的影响,全球的岩石风化率进入了一个历史低位,地表温室气体的消耗因素几乎“触底”。此时,火山作用的净输入便显得尤为突出了。火山持续溢气,大气中的温室气体越聚越多,当它们的占比重新达到足以封存阳光,使平均温度能够重回冰点之上时,经历了“冬眠”之后,生物圈获得了一场迸发式的发展,这种反应远远超出了元古代长期以来所表现出的样子。

一个从雪球中醒来的生物圈,将要给地球带来多大的变革呢?

长久以来被单细胞生物所统治的时空,随着雪球事件的结束而一并瓦解。多细胞的复杂生命,辐射性地扩展到了地球的每一个角落。生命从此成为地球的“显学”。这5.4亿年,是我们自己的故事。生命见证了一个个优势类群的崛起,也见证了惨不忍睹的灭绝。高山依然在隆升和剥蚀,海洋也依然在扩张和闭合,但是,唯有那神秘的雪球,却再也没有重回世间。

火山作用对地球生命而言始终意味着灾难和灭绝。

查看答案开始考试

正确答案:

错误

本题解析:

在文章的第10段,描述到“火山作用的净输出便显得尤为突出了……‘白地球’便开始融化。久违的蓝海出现,生命的家园复苏。生物圈获得了一场迸发式的发展”。所以题目中说火山作用对地球生命而言始终意味着灾难和灭绝明显错误。

问答题

数字化出版的出现对传统图书产生了极大的冲击,但是电子书是不可能完全取代纸质书的。理由主要有以下五点:

第一,电子书和纸质书是两种不同的信息载体,它们各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电子书最大的缺点就是阅读时愉悦感不如纸质书,容易造成人们视觉和心理上的疲劳。而纸质书有电子书所不能取代的优点。闲暇时手捧一本书,手指触碰书页的那种感觉是电子书所替代不了的。

第二,读者的阅读习惯不可能在一朝一夕改变,会有一个很长的过渡期。由此可见,短期内纸质书阅读仍将是人们获得信息的主要形式。

第三,阅读是一种文化感受,其载体应该以一种质朴的、本真的、饱满的方式展示给读者,而电子书所呈现的则是虚拟的、呆板的、抽象的符号,在阅读的体验上远远不如纸质书。阅读纸质书犹如喝一杯甘醇的香茶,而电子书仅仅是一杯聊以解渴的白开水。

第四,纸质书也是不断发展进步的。从线装到胶装,从平装到精装,纸质书在呈现方式、阅读体验等方面,不断地适应人们不同的需求。其实,电子书本身也是由纸质书发展而来的,所以,不存在电子书取代纸质书的问题。

第五,由于互联网非常发达,电子书的获得非常便捷,得之容易往往不被珍惜。这么多年,我没有完整地看完一本电子书,因为我更偏爱读纸质书,读了电子书就好像没读过似的。

三、论证评价题:请认真阅读给定材料,指出其中存在的4处论证错误,并分别说明理由,每条不超过100字。(36分)

查看答案开始考试

正确答案:

本题解析:

(写出4处即可)

1.第二段由“电子书的缺点和纸质书的优点”推不出“电子书和纸质书有各自的优点和缺点”。因为本段只论述了电子书的缺点和纸质书的优点,未涉及电子书的优点和纸质书的缺点,论据不充分。(87字)

2.第三段由“读者的阅读习惯不可能在一朝一夕改变”推不出“短期内纸质书阅读仍将是人们获得信息的主要形式”。因为“短期内主要依靠纸质阅读”只能说明短期内电子书无法取代纸质书,不代表未来也不会取代。(96字)

3.第四段由“电子书所呈现的则是虚拟的、呆板的、抽象的符号”推不出“电子书在阅读的体验上远远不如纸质书”。因为这里只是作者自身的主观感受,不具有普遍性。(75字)

4.第五段由“电子书本身也是由纸质书发展而来的”推不出“电子书不会取代纸质书”。因为“电子书来源于纸质书”与“电子书是否能取代纸质书”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76字)

5.第六段由“这么多年,我没有完整地看完一本电子书”推不出“电子书的获得非常便捷,得之容易往往不被珍惜”。因为作者本人的例子不具有代表性,不能得出一般性结论。(78字)

问答题

201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河南时,首次提出“新常态”概念。同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亚太经合组织(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上明确指出“中国经济呈现出新常态”。

下面三则材料分别从不同角度反映了中国经济发展的新特征。

材料1

2002—2011年是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10年:其间,国内生产总值(GDP)年均增长率达10.7%,而同期全球GDP年均增长率仅为3.9%左右。2007年,我国GDP增长率达到14.2%的峰值。2013年,我国GDP为58.8万亿元人民币,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7.7%。2014年,我国GDP为63.6万亿元人民币,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7.3%,成为全球第二个经济总量突破10万亿美元的大国。2015年,我国GDP则达到了67.7万亿元人民币,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9%。从速度和体量上看,即使是7%左右的增长率,我国经济总量在全球也名列前茅。

材料2

之前,我国存在第二产业占比过高,服务业增加值不足,过度依赖投资的问题。2014年,我国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投资,达到了51.2%。服务业增加值继续超过第二产业,占比达48.2%。2015年,高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增速快于一般工业,单位GDP能耗下降5.6%。

材料3

2012年8月,我国扩大了营业税改征增值税的试点范围,从上海扩大至包括北京在内的10个省市,这一举措减轻了小微企业的税费负担,促进了中小企业发展。2013年,我国开放民间资本进入金融、能源、铁路、电信等领域。2014年,企业登记制度改革之后,前三季度新增企业数量较2013年同期增长60%以上。2015年,国务院取消和下放311项行政审批事项。

一、概念分析题:分析材料中的观点、表述等,按要求回答问题。(22分)

问题:

请分别归纳上述三则材料反映出的中国经济发展的新特征。

要求:准确、清晰,总字数不超过150字。

查看答案开始考试

正确答案:

本题解析:

1.经济增长速度放缓,经济总量仍居世界前列。

2.经济结构优化,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提高并超过投资,产业结构更加合理,二、三产业发展效益高,积极节能减排。

3.政策放宽,政府简政放权,扩大营改增试点范围,减轻小企业税负,我国经济发展活力增强,开放民间资本进入垄断行业,逐步开放市场,积极招商引资。

字数:144字

问答题

2015年6月1日,被称为“史上最严禁烟令”的《北京市控制吸烟条例》正式实施。明确规定公共场所、工作场所的室内区域以及公共交通工具内禁止吸烟,违规设立吸烟区最高可罚3万元。

中国控烟协会提供的数据显示,“禁烟令”实施一年以来,公共场所吸烟人数从11.3%下降到3.8%。虽然整体控烟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中国目前面临的控烟环境和现状依旧严峻,餐馆、写字楼仍然是重灾区,许多人在公共场所吸烟却并未受罚。

早在2007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就印发了《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通知规定:从2008年6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禁止生产、销售、使用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塑料购物袋;同时,在所有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实行有偿使用制度,一律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这一通知,被称作“限塑令”。

然而,在许多超市里,免费的手撕塑料袋至今随处可见,选购前先撕几个塑料袋在手中备着,是许多消费者的习惯。在菜市场,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塑料袋仍被大量使用,老百姓认为这样很方便。退休多年的陈女士,每天都要去超市或菜市场,对于塑料袋的使用,她早已司空见惯,并未觉得有什么不妥。

某地广场上,有一个雕塑用三根粗钢管斜向交叉,架着一块“由天而降”的大石头,以“落石”寓意落实。有人半开玩笑地说:巨石被钢管架着,并没有落地,这哪里是落实,分明是落不实嘛。这种“落不实”或“不落地”的落实,正是一种“软落实”。一位在基层工作了40多年的老同志感叹说,现在层层讲落实、天天讲落实、大会小会讲落实,可上面的精神到了下面,有的就是落实不到位,“看起来很美”,却得不到实惠。

四、写作题:仔细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作答。(60分)

请参考给定资料,结合实际,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1.观点明确,内容充实,结构严谨,语言流畅;

2.总字数为800—1000字。

查看答案开始考试

正确答案:

本题解析:

【论点选取1】

本题为开放式命题,需结合材料提炼论题,确定论点。三则材料都是以案例的形式出现的,围绕的主题是“政策落实”。围绕这一论题,总论点可以确定为“好政策还需真落实”。参考材料,结合实际,分论点可以从政策执行、政策监督、政策宣传三个方面来展开。文章结构为并列式。当然除此之外,只要围绕“政策落实”这一话题,确定论点,合理论证就行。

【参考范文1】

多措并举落实好政策

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惠民利民的好政策,但在落实过程中,却出现了“雷声大、雨点小”的现象,各种“落不实”或“软落实”的现象屡见不鲜,不仅让人民群众享受不到政策带来的实惠,更会影响到政府的公信力。由此可见,好政策还需要真落实。

“严”字为先,“实”字当头。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为官不论大小,都应遵循“严”字为先,“实”字当头。纵观时下,一些干部作风漂浮,对于上级的政策落实不力,大打折扣,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形式主义,层层讲落实、天天讲落实、大会小会讲落实,可上面的精神到了下面,有的就是落实不到位,“看起来很美”,百姓却得不到实惠。强化落实情况监督问责是落实好政策的保障。要健全完善政策落实情况的监督问责制度,对监督检查中发现的违规问题,要坚决予以制止和纠正;对政策落不实、软落实现象要依法依规予以严厉查处。

动真碰硬,专项治理。目前,很多政策在执行上采取“运动式”“一阵风”的模式,缺少专项整治长效机制,没有让执法进入常态化,使得部分企业有机可乘。为了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不惜以身试法,公然违背政策。限塑令在推行中个别商场、超市为了赢得顾客,公然提供塑料袋就是一个典型案例。要动真碰硬开展政策落实情况的专项治理是好政策落实的重要举措。善于发现问题、抵制诱惑、顶住压力、坚守原则,敢于严厉查处,不让唯利是图者有可乘之机,不让投机取巧者能蒙混过关,不让对抗政策的企业、个人成漏网之鱼,下大力气解决好政策落实过程中的难题,确保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扩大宣传,全民知晓。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所在。当下,部分群众对政策执行的依据、目的一无所知、不明就里,是导致政策落实得不到配合的重要原因。为确保好政策有序运行,做好宣传迫在眉睫。针对部分群众对好政策了解不全面、不深入的实际情况,组织政策相关职能部门通过报纸、网络等媒体渠道大力做好政策解读工作,明确政策制定目的、执行依据、落实标准、执行部门及负责人等。确保全民知晓、全民参与、全民配合。

“为国之要,在于得民”。好政策的制定出发于民,好政策的落实惠利于民。光制定不落实无利于民。好政策真落实才是真的好政策!

字数:900字

【文章分析1】

标题:非命题作文。采用保守拟题法,标题拟为“多措并举落实好政策”。

”开头:采用“开门见山”破题法。开门见山摆出中心论点。

论证:采用例证与理论论证相结合的方式,有理有据。

结尾:采用首尾呼应式结尾。开头提出论点,经过论证,结尾再次回扣论点,形成首尾呼应。

【论点选取2】

第一、二段通过“禁烟令”、“限塑令”描述了目前我国政策的问题,政策本身可行性的问题导致违规者许多未受罚;商家、消费者不配合导致政策空令;第三段引用一位工作了40多年的老年人的话,点破第一、二段我国政策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政策落实不到位。

整篇材料都在围绕“政策落实不到位”的论题展开,侧重点应写政策怎么落实到位。所以根据论题定出总论点:因此,如何落实政策,显得尤为紧要。再根据考场实际情况来看,以“怎么办”为重心来写相对容易,即从如何落实好政策方面提出三个分论点下笔。建议可从好政策的落实,需要考虑政策本身的可行性规范性;好政策的落实,需要全民配合;好政策的落实,需要加强下级对上级精神落实的监督。

【参考范文2】

好政策需要真落实

目前,我国政策环境往往是“软落实”情况很普遍,即上面的政策精神到了下面,落实不到位,民众得不到真正的实惠。因此,如何落实政策,显得尤为紧要。

好政策的落实,需要考虑政策的可行性规范性。“禁烟令”明确规定公共场所、工作场所的室内区域以及公共交通工具内禁止吸烟,违规设立吸烟区最高可罚3万元。虽然整体控烟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中国目前面临的控烟环境和现状依旧严峻,许多人在公共场所吸烟却并未受罚。出现在公共场所吸烟未受罚的情况,正是由于政策本身缺乏可行性规范性,“最高可罚3万元”只有政策没有操作性。比如说,公共场所吸一根烟要不要罚,怎么罚;公共场所群体共同吸烟,罚带头吸烟者还是所有吸烟者都罚;等等,惩罚没有具体的细则,即没有操作性,导致中国目前面临的控烟环境和现状依旧严峻。因此,好政策在制定的时候,应积极开展听证会,广泛听取政府代表、专家学者、人民群众等相关人员的意见,深入调研,为好政策的可行性规范性提供基础保障。

好政策的落实,需要全民配合。新闻时有报道城管执法人员和小商贩发生冲突的事件,正是由于部分城管执法人员缺乏“文明执法”,“柔性执法”的意识,常与小商小贩发生冲突,让群众对政策的初衷有所误解,不利于政策落实。好政策的落实,不仅需要执法人员的配合,公民也要积极配合。否则,就会出现越来越多像“陈女士”那样漠视“限塑令”的情况。所以,应加强执行人员的素质培养,鼓励执行人员积极参加礼仪素质以及沟通技巧培训,提高自身在执法过程的技巧能力,还要呼吁群众重视政策。

好政策的落实,需要加强下级对上级精神落实的监督。一位在基层工作了40多年的老同志感叹说,现在层层讲落实、天天讲落实、大会小会讲落实,可上面的精神到了下面,有的就是落实不到位,“看起来很美”,却得不到实惠。中央出台的精准扶贫政策是好的,但精准扶贫过程中却出现不少贪腐问题,这就是上级的精神没有落实到下级。因此,需要加强下级对上级精神落实的监督,对损害公众权益的行为,鼓励社会组织、公民依法提起公益诉讼和民事诉讼,多渠道做好监督工作。

好政策出台不易,做到真正的落实更不易,希望政府、公民、执行人员等共同努力,为好政策的落实尽最大的力量,为公众提供一个和谐的社会。

字数:921字

【文章分析2】

标题:非命题作文。采用保守拟题法,直接用论题作为题目,好政策需要好落实。

开头:利用目前政策落实的现状“软落实”,引出总论点:要想实惠民众,和谐社会,需要政策落实。

论证:总论点为“因此,如何落实政策,显得尤为紧要。”。分论点:好政策的落实,需要考虑政策本身的可行性规范性;好政策的落实,需要全民配合;好政策的落实,需要加强下级对上级精神落实的监督。采用多种论证方法,特别是例证与理论论证相结合的方式,三个分论点较好地论证了如何落实政策。

结尾:采用展望式结尾。提出呼吁,引发读者更深层次的思考。

问答题

①奢侈品品牌背后往往蕴含着雄厚的文化内涵。②数百年来,正是这些传奇人物和传奇故事共同发窖,酿造出奢侈品品牌各具特色的文化内涵。③虽然是热情的法拉利、典雅的江诗丹顿,还是迷人的卡地亚,每个品牌的悠久历史中都包含着传奇的人物、传奇的故事。

④大多数奢侈品品牌,或与一个传奇人物紧密联系在一起,或遗传了历经数代的家族工艺。⑤以创立者的名字命名奢侈品品牌,不仅可以让消费者记住品牌在创立之初的传奇故事,但是可以让消费者体会到品牌传承至今的“基因”。⑥在讲述和宣传品牌名称背后的历史、文化,成为奢侈品品牌营销的一个重要手段。

⑦几乎所有的奢侈品品牌都会强调其原产地,并将相关信息溶入到自己的商标中。⑧应该说,正是产品的差异性造成了原产地的不同。⑨因为奢侈品品牌的价值源于对文化的传承,起源于欧洲的奢侈品品牌,如果其产品的产地在欧洲,对于消费者来说,它们就失去了其应有的核心价值。⑩比如,红酒、伏特加强调法、俄产地,腕表强调瑞士“血统”。

二、校阅改错题:下列材料在行文逻辑、文字运用等方面存在一些错误或不当之处,如语句顺序不当、语法错误、用词不当、错别字等,请指出其中的8处并予以改正。(32分)

要求:指出及改正时,请使用句子序号,不用抄写全句。

查看答案开始考试

正确答案:

本题解析:

(写出8处即可)

1.①句用词不当,“雄厚”改为“深厚”

2.②句中有错别字,“发窖”改成“发酵”

3.②句语句顺序不当,②和③位置交换

4.③句语法错误,“虽然”改成“不论”或“不管”或“无论”

5.④句用词不当,“遗传”改成“传承”

6.⑤句语法错误,“但是”改成“还”或“而且”

7.⑥句语法错误,去掉“在”

8.⑦句用词不当,“溶入”改成“融入”

9.⑧句语序不当,“产品的差异性”和“原产地的不同”交换位置

10.⑨句语法错误,“在”改成“不在”

11.⑩句语句顺序不当,⑩句放在⑦句后面

其他考生还关注了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