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云南公务员考试《申论》试卷
- 推荐等级:
- 发布时间:2021-09-17 17:13
- 卷面总分:4分
- 答题时间:240分钟
- 试卷题量:4题
- 练习次数:9次
- 试卷分类:公务员申论
- 试卷类型:历年真题
试卷预览
注意事项
1.本题本由给定资料与作答要求两部分构成。考试时限150分钟,其中,阅读给定资料参考时限40分钟,作答参考时限110分钟。
2.请在题本、答题卡指定位置上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填写自己的姓名和准考证号,并用2B铅笔在准考证号对应的数字上填涂。
3.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在答题卡上指定的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的作答无效!
4.待监考人员宣布考试开始后,你才可以开始答题。
5.所有题目一律使用现代汉语作答。未按要求作答的,不得分。
6.监考人员宣布考试结束时,考生应立即停止作答,将题本、答题卡和草稿纸都翻过来留在桌上,待监考人员确认数量无误、允许离开后,方可离开。
严禁折叠答题卡!
给定材料
材料1:
大批赴美志愿者汉语教师在美国校园和社区内都担任文化使者的角色,来自四川的高中教师小琼教师其中之一。为期一年的赴美教学。他的美国学生乃至美国“街坊邻里”都留下了深刻记忆。
小琼在洲,一座小城执教,寄住在一对老夫妇家中,小城只有一家沃尔玛超市,用男主人加尔的话说“全镇人几乎都认识”。这个四川姑娘每次出门都会被当地人认出来,许多人都会友善的和她打招呼。
文化交流归根结底是人的交流,国情的交流。小琼说自己在2008年汶川大地震中失去双亲,很长时间很难从悲痛中走出来。但这对美国老夫妇的悉心照顾,小镇居民的热情真的让他感受到了人间的真情。
和其他汉语教师一样,小琼也配备了介绍中国文化的“资源包”,内容从神话故事,历史名人、和古典名著不一而足。不过,在和孩子们的接触中,他本身教师当地人了解中国的资源包。你们也有手机吗,家里有电视吗?一个个问题背后反映的是美国学子对中国的不了解。当然,在打开“资源包”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引发了价值观碰撞。“美国老师不加班,中国老师爱加班”“中国人爱储蓄”,甚至小琼想起万里之外亲人时充盈的泪水,都让孩子们乃至大人们亲爱额的感知着“中国人”的家庭观念,碰撞后带来的是了解和欣赏。
“我们觉得她是最好的‘中国制造’。”家里对记者道歉道,“如果你们国家要排除中国文化大使,选我们准没错。”
当记者在世界各地问起:提起中国文化,您会想到什么?”在赤道边上的春城内罗毕,中非关系专业在读研究生瑟库拉这样告诉记者:“孔子,我会想到他,我上过不少有关中国外交,非中关系的课,每次遇到理解不了的思想时,我们就开玩笑说 ‘这是孔子的思想’。每次辩论课上我论据时,我们最后总会找‘孔子曰······’两方面有很多先贤,但中国先贤似乎我只了解孔子。”
在内罗毕CBD地区一家大排档餐厅,28岁的顾客贝利对记者说:“我通过在内罗毕州工作的中国人了解中国文化。我觉得要想让肯尼亚人了解中国文化。最重要的是生活在本地的中国人的态度,希望中国人能同当地人多交流,中国政府也应在非洲多办一些展览,比如饮食展览、传统服饰展览,这样我们才能了解更多中国文化。”
记者在参访过程中最深刻的体悟是:在融合流动的地球村里,每个人都是一国最生动的“文化名片”,你传达什么,对方就感受什么。提高中国文化软实力,扩大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看似工程浩大,却始于足下。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政府需要做的还很多,而民间交流、业界合作也亟待进化升级。
材料2:
题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1年10月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神话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合作用更加凸显,维护国家文化的任务更加艰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更加紧迫,
文化输出已被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并具备了明确的政策导向
(小标题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截止2011年,我国文化产业在交易市场“遍地开花”
9月至10月,“中国文化月”在美国举办,一批优秀作品上演,11月,原创杂技芭蕾舞剧《胡桃夹子·海上梦》亮相后,与多家海外演出竞签订为期5年歌舞巡演合同;12月,土耳其中国文化年拉开序幕,截止2011年底,我国已正式运营巴黎、柏林、东京等9处海外中国文化中心......
在中国国际图书贸易集团的M看来,近年来,伴随着与世界各国文化领域的合作日渐深入,我国文化市场的开拓正在不断加强。
“不仅出口企业数量在增加,退出产品的种类也日渐繁多”他以自己所在的企业为例说,中国国际图书贸易集团出口报刊、影像制品等实物出口领域,扩展出数量加工和物理加工为一体的增值服务贸易出口,并开展了国外业务。
“经济发展态势良好,文化产业才有走出去的资本和空间。”某大学文化创意产业研究所所长J说。
“在世界各地,都能看到中国公司、中国人的身影,是文化输出的‘经济和人文基础’。”J说,“从另一个角度看,日渐增多的国际间经贸合作也有倒逼文化输出加速。”
当前,在中国企业迅速增加海外投资的过程中,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是:面对思维方式、价值取向迥异,文化背景天壤之别的海外合作者,我们如何实现无障碍交流?
“经济合作归根结底是人与人的合作。随着合作深入,我们必然要与不同人群进行深层次交流。文化产业有义务承担起建立沟通、化解误会的责任。”J说,“文化输出不仅具备了经济基础,也成为经贸尝试合作的必然需要。”
(小标题二)
“在没来到中国之前,我对中国的印象主要是:美食、长城、秀水街等等,但基本都是些片面的概念。”英国女孩娜姆说,“但在北京生活了3年后,我反而不知道该怎么概括对这里的印象了。因为了解越深,越觉得有很多文化是我不知道的。”
“这是对中国文化理解的片面化的个例。如果本土文化产品没有大量投入海外市场,当地消费者只能面对极有限的选择,而这部分产品由于不具备生产规模,难免存在内容片面等问题,传递给国外消费者的‘中国印象’也不可能完美。”J说。
于是,真正的中国文化精髓没有畅通的输出渠道,反而一些细枝末节的文化枝桠被广泛认知。比如,伴随着海外华人数量的急剧增长,养生,菜谱等种类书籍因与生活密切相关而广泛传播。
“但这些枝节根本无法还原中国文化的全貌。久而久之,就导致了一些外国人对中国印象的片面化、表面化。更重要的是,文化领域的误解会伴随着人与人的交往,辐射至各个领域。”J说。
“当别人不了解,甚至选择性误解你时,你更需要澄清自己。但为何我们屡次遭遇误解却难以澄清?因为长期以来,我国在文化传播领域仍处于弱势地位。”J说,“目前,国际舆论仍牢牢把握在欧美媒体中。我们难以呈现一个全面而真实的形象。”
“近年来,中国文化作品,艺术展演在海外亮相,无论从频率、水准和反响看,都是前所未有的。这一方面满足了艺术爱好者的需求,一方面也纠正了部分人对中国文化的误读。”J说。
“文化输出的本质,是传递真实、全面的中国文化,获得公平的话语权,化解误会。从这个角度看,我们仍有很多需要改善之处。”某新闻学院院长Y说。
(小标题三: )
“我国文化产业仍处于起步阶段,因此市场经验缺乏、优质品牌不足、版权意识不成熟仍是普遍存在的问题,这都属于软件上的缺失。”中国知识产权律师网的许律师说。
“种种政策导向都在释放信号:文化输出必须接受市场规则,顺应海外市场特点,以此提高本土企业的软实力。”J说,“有一些地区因为发展心态浮躁,出现了‘揠苗助长’的现象。比如,一些地区盲目设立发展目标,导致政策制定和发展现状脱节。”
“要真正实现文化输出的目标,文化企业不仅得学会运用资本手段,武装企业硬件,更应创造出多元化、理念先进的文化产品。”Y说。
“日本动漫、韩国偶像剧等,都是营造良好国家形象的手段和符号。在通往国际市场的文化快车上,我们虽然起步晚了点,但中国文化底蕴深厚,又有极强的创新意识,一定能赶上世界的步伐。”J说。
材料3:
3.中国曾一度被称为“世界加工厂” ,为“洋品牌”贴牌生产,既为大品牌做代工,几乎成了国内众多鞋、服企业的必经之路。而N市BL集团却在时尚产业相当发达的韩国、法国找到甘心为自己做贴牌的大牌制造商。“洋品牌”能为中国企业贴牌生产,这是中国企业品牌发展之路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标志着中国企业掀开了品牌输出的序幕。
BL集团是一家涉及多种门类、跨行业的集团公司,集团拥有-----XX家纺,XX休闲服饰,XX西裤等著名品牌,作为中国家用纺织品最大的生产基地,集团主导产品-----XX家纺,囊括卧室、客厅、厨房、卫生间和小首饰五大系列千余品种,上万种款式,产品远销欧美、日本、东南亚及中国香港地区,自从去年在恩施国际贸易博览会上亮相后,BL集团和S公司很快就签订了贴牌生产协议。S公司接替BL的设计要求,为后者设计生产“XX品牌”的高档女鞋。S公司是韩国名列前三甲的皮鞋生产企业,·····是一家只为韩国国际皮鞋品牌代工的制造商,就是这样的一家颇具实力的大牌企业,如今却仍为BL集团贴牌加工。
品牌是一个符号,是产品多方面因素的综合体,是产品表达自身信息的载体。S公司向中国BL集团送秋波,是他们认同该集团的品牌经营模式,S公司了解到,BL集团自1992年就开始把大部分外包,一心从事品牌,强强经营,至今已在国内市场成功打响10个自有原创品牌,年销售总额达到30亿元,这家向来只为顶端品牌代工的制造企业,立刻对其刮目相看,还有个更重要的因素是,S非常看好中国原创品牌的市场前景。作为BL集团旗下一个仅仅2岁多的年轻品牌,定位在中高档市场的“XX”,在与国际知名品牌的同台竞技中,稳居销售榜上游。
BL集团用行动说明,目前,中国鞋业已经由注重使用价值,过度到追求文化审美价值的不断提高,但我国许多鞋企因品牌更多的是采取模仿国外的方式。不是自身孵化,而品牌除了使用价值,更多的包含文化审美的附加价值,文化审美价值越集中,越能讨消费群喜欢,对消费群宽容度越大,品牌就越成熟;每个品牌都应有自己的定位、自己的消费群,针对一个定位群表达的文化审美内容越多,品牌越成功。我国正处于经济发展的上升期,国内消费者对时尚的追求以及购买力都在逐年提高,这正是国内企业打响原创品牌的好机会,一旦在国内市场获得成功,离国际品牌的距离也就不远了。
专家指出,在产品同质化的今天,品牌竞争力包含了企业在资源、能力、技术、管理、营销、人力资源等方面的综合优势,是形成并实现企业可持续增长的动力源泉,是企业核心竞争力最持久的外在表现。虽然中国仍然是世界最大的商品制造供应基地,但品牌竞争力优势仍然比较弱小,中国企业不缺乏产量优势。也不缺乏品质优势,众多中国品牌已经解决了生存问题,未来,中国商品价格的增值点将主要依靠品牌建设。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再到中国品牌,中国品牌摒弃长期奉行的以产量取胜的低盈利扩张模式,转而进行全方位品牌经营和世界顶级品牌营销战略的努力。优选高效的品牌化战略与品牌架构推进品牌资产的增值并且最大程度地合理利用现有的品牌资产。从品牌输入到品牌输出,使中国品牌无形资产扩大,国际市场地位大幅提升。
世界各国都在探寻支撑中国经济增长背后那只看不见的手——中国文化,这意味着中国中国文化输出病借机升级中国品牌的时代已经来临。
目前,中国制造在世界上很大领域都没有话语权。中国是世界上羊毛使用量最多的国家,但中国羊毛产业在国际羊毛领域没有话语权;中国是制造大国,产品遍布世界各个角落,但相当多的中国制造产品却没有定价权。同时,国产品牌走出国门不是受阻就是消化不良。究其原因,关键在于中国品牌的文化元素并没有得到国际上的认可。文化在品牌的国际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此,主动和系统地输出文化,能够消除经济全球化带来的不利影响,而且能为企业国际化进程加速、助力。因此,对于中国企业来讲,在用功能满足国际市场的需求之前,先要满足其对文化的认同。
品牌文化具有长久的穿透力,你建立什么样的文化,这个品牌就有了这个文化基因的价值取向。有了文化的品牌才是有灵魂的品牌,才会有生动的生命,品牌文化决定了品牌的生死存亡。塑造品牌的根本是文化元素,就是说品牌所蕴涵的文化传统和企业核心价值取向,是决定一个品牌能否生存持久的关键。
材料4:
针对近日在中国内地掀起的一股追韩剧,政协委员G在2014年3月2日接受记者采访时称,“韩剧热播,已经不仅是韩国问题了,这让我们的文化自尊受到伤害,文化自尊的伤害是由于文化自信的缺失。”
韩剧来袭,韩迷们自然是喜不胜收,来者不拒,多多益善。再如像G这样的文化人士,则不免有些心存疑虑,担心韩流损害我们的文化自尊。一方是欢迎,一方是反对。究竟谁说的更有道理?有网络发起“我们该如何面对韩剧热潮”的讨论,引发了大量更贴。有网友把更贴中的核心观点摘录如下:
观众喜欢韩剧,当然有其理由,比如情感细腻,……相比国内电视剧而言,这些都是韩国的优势所在。在这个文化多元开放的时代,其实不管是韩剧,还是好莱坞的电影,我们都有选择的自由。原因很简单,观众自然是什么好看什么,从某种程度上说,观众所看重的更多是韩剧的娱乐功能,而非文化入侵。有人认为,韩剧逻辑性较弱,观看时无需动脑子,可以单出的“感情发泄”。换而言之,观众在看韩剧的时候,绝不会去想韩国文化怎么就伤害了中国传统文化这样的宏大命题,在他们看来,只要故事足够精彩就足够了。
任何一种文化的体现都需要一定的载体,韩国的电视剧,每个好莱坞的电影,这些都是外来文化的表现形式。同时也是外来的“文化鲶鱼”。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我们的文化自尊受到伤害,并非是从韩剧或者好莱坞电影开始,因为自西方人用皇船利炮打开清政府的大门开始,无论是洋务运动,还是新文化运动,我们的传统文化可以说一直在于西方文化的斗争中不断地延续和发展。不可否认,现在中国传统文化式微,有些好的传统,好的习惯,好的做法都被抛弃了。但中国文化或者说华夏文明依然在一脉相承。
不可否认,韩剧是韩国文化的一种体现,韩剧热无形之中会带来韩国文化的影响,对中国文化带来一定的伤害。但是这种影响究竟有多大、伤害程度究竟有多深?根本没有准确地实证数据。韩剧在大陆风行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我们可以看到,人们船韩版的衣服,说一两句“欧巴”、“思密达”,吃几次韩餐,可并没有见到有谁因为喜欢看韩剧就改一个韩国名字或者移民韩国,韩剧的影响当然是客观存在,但说伤害了我们的文化自尊则未免太高估韩国文化的影响。
看看韩剧,天不会塌下来,文化自尊也不一定会受到伤害。换个角度说,我们正视韩流的影响,可更该思考如何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材料5:
当前,中国在中外文化交流中存在着逆差,中国优秀文化走向世界和外国文化涌入中国,在数量质量上都难成比例。为了扭转这种逆差,有学者提出了中国文化输出问题。
这个问题的提出不是偶然的,而是中国对外开放发展到一定程度后的必然产物。
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的水平进一步的提高,人们认识到中国当代文化建设不仅要“引进”,而且要“输出”。有学者认为,“在最初的挪用套用之后,必须有自己的创造性输出,否则这个民族就会丧失真正的精神生命力。”“中国当代文化需要进一步奠定自己的文化精神生长点,藉此从中西文化交流的逆差中走出来,真正开始自己的文化创生性,走向中西文化平等对话和文化输出。”
从1934年鲁迅提出拿来主义到我们现在提出文化输出,已经整整过去80年了。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对外开放要坚持“引进”和“输出”相结合。拓展发展空间,增强发展后劲,不仅是对经济建设提出的要求,而且也适合文化建设。这就是说,我们的文化建设要坚持“拿来主义”与“文化输出”相结合。学者指出,中国当代文化建设从拿来主义到文化输出虽然是一个巨大转变,但是,我们的文化输出不能为输出而输出,而是应在人类文化发展史上占有一席之地。正如我们“拿来”的是人类所创造的一切优秀文化成果,我们的文化输出也必须输出中国的是中国当代中对人类健康向上发展的有价值的东西。我们的文化输出应以我们的原创作品为主,即能够代表中国的国家形象,代表中国人民的形象,代表中国民族文化的形象。过去,我们在文化产品输出中就输出了不少这样的优秀文化产品。但是,不可否认,我们也输出的有些文化产品却是迎合西方一些人的狭隘需要,叛卖的是一些中国文化的落后的、丑陋的东西。这种文化输出损害了中国的国家形象,损害了中国人民的形象, 损害了中国民族文化的形象,这是我们必须坚决反对的。
因此,中国当代文化解决中外文化交流中存在的“逆差”现象,就必须在努力解决现存冲突的过程中大力制造有价值的文化产品,这样中华民族才能在人类的健康向上的发展中做出自己应有的独特贡献,这种“有价值的文化产品”,首先就内含着中国人自己的价值观,因此,有学者套用法国前总统德斯坦的话说,“中国在能够输出价值观之前是不会成为一个真正的大国的。”
基于有人提出从文化拿来主义走向文化输出主义的理念,有学者也发表了自己的意见:一、少提“主义”,一提主义往往会走向极端;二、在文化上还是要“拿来”与“输出”并萃,文化上的平等交流应该是互通的,一手进一手出,不应该只进不出,或只出不进,现在没有哪个国家愿意只做进口生意不做出口生意的,文化上也如此,否则根本不符合世贸协定。“拿来”,拿的是我们没有的,而且是必须的:“拿来”也不是全盘西化,囫囵吞枣,而是咀嚼消化,为我所用。“输出”也不是不分好歹地“倾销”,文化上的伪劣产品应该杜绝出口,以次充好必然败坏名声,后患无穷。即使是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尽管资源十分丰富,也需要经过现代的阐释,方能切合现时代世界的需要。最能体现中国当今文化软实力的,应该是经过中西会通又从现实需要出发、体现时代特点的原创性的文化观念、文化思想和文化产品。所以在输出什么、创造什么文化产品和怎样输出等方面,还需要作通盘的规划,并付之行动。
第四题、“给定资料5”划线部分写道“中国在能够输出价值观之前,是不会成为真正的大国的。”请结合你对这句话的思考,联合材料和自己的感受,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50分)
要求:自选角度,立意明确;联系实际,不拘泥于“给定资料”;思路清晰,语言流畅;总字数1000——1200字。
赋分说明
一类文(45—50分)立意明确,结构完整,逻辑严谨,能围绕文化输出写作。
二类文(35—45分)立意明确,结构完整,逻辑严谨,语言生动。
三类文(25—35分)基本符合主题,结构较完整,逻辑较严谨。
四类文(10—20分)较符合主题,结构基本完整,逻辑上下缺少衔接。
五类文(10分以下)不符合主题,结构不完整,500-800字之间每50字扣一分,500字以内只可得5分。
- 查看答案开始考试
正确答案:
本题解析:
重文化软实力 造文化真强国
文化输出是提升国家软实力的核心因素,“软实力”是相对于一国的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军事实力、资源实力等“硬实力”而言的。软实力就是通过吸引而非强制或者利诱的方式改变他方的行为,从而使己方得偿所愿的能力。软实力体现为一国的文化、价值观念、社会制度、发展模式、外交策略等的国际影响力与感召力。文化是国家软实力的基础,软实力的说服作用、渗透能力和吸引力主要通过文化输出来体现。因此,文化输出是提升国家影响力的重要途径,是国家不断提升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保障。
做大做强一批骨干文化企业是做好文化输出的关键。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壮大,中国制造的影响力在不断扩大,而中国的发展依然是制造业大国、品牌小国,企业的文化实力不足。着力培育一批有实力、有竞争力的企业是文化输出的关键,更是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环节。为此,应着重扶持具有市场领导地位或潜力大的文化企业,鼓励这些企业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通过跨地区、跨行业联合或重组,尽快壮大企业规模,提高集约化经营水平,积极“走出去”,充分参与国际竞争,不断壮大自身实力、提高国际传播能力和影响力。在此过程中,大型国有文化企业应成为“主力军”,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广大民营文化企业应成为“生力军”,充分发挥自身的独特优势和积极作用。
实现经济与文化的良性互动,提升文化的生命力与创造力是文化输出的内在动力。文化产业的一个主要作用,就是运用文化元素来聚集资金、发展经济,再用聚集来的资金、通过产业化的形式来发展文化,从而实现文化与经济的良性互动。近年来,文化产业发展规模超过了农业等传统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逐年攀升,为国家出口创汇的重要来源。文化产业的高度发展,不但能够促进国家国民经济水平的提高,而且在客观上为国家文化的传承、保护和创新提供了雄厚的资金基础和有效的运作方式,从而提升了该国文化的生命力与创造力。
人是文化输出过程中的重要载体。文化的交流归根结底是人的交流、感情的交流,每个人都是一国最生动的“文化名片”,因此,在文化输出过程中应当充分重视人的重要作用,大力发展我国的教育,不断提升国民素质,在教育中重视中国传统历史文化的灌输,“做好”中国文化输出的每一张“名片”。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我国文化输出这个问题上,在借鉴他国经验的同时,应从我国现实国情出发,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科学选择、合理吸收,切实做好我国的文化输出工作,不断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塑造我国的文化大国新形象。
注意事项
1.本题本由给定资料与作答要求两部分构成。考试时限150分钟,其中,阅读给定资料参考时限40分钟,作答参考时限110分钟。
2.请在题本、答题卡指定位置上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填写自己的姓名和准考证号,并用2B铅笔在准考证号对应的数字上填涂。
3.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在答题卡上指定的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的作答无效!
4.待监考人员宣布考试开始后,你才可以开始答题。
5.所有题目一律使用现代汉语作答。未按要求作答的,不得分。
6.监考人员宣布考试结束时,考生应立即停止作答,将题本、答题卡和草稿纸都翻过来留在桌上,待监考人员确认数量无误、允许离开后,方可离开。
严禁折叠答题卡!
给定材料
材料1:
大批赴美志愿者汉语教师在美国校园和社区内都担任文化使者的角色,来自四川的高中教师小琼教师其中之一。为期一年的赴美教学。他的美国学生乃至美国“街坊邻里”都留下了深刻记忆。
小琼在洲,一座小城执教,寄住在一对老夫妇家中,小城只有一家沃尔玛超市,用男主人加尔的话说“全镇人几乎都认识”。这个四川姑娘每次出门都会被当地人认出来,许多人都会友善的和她打招呼。
文化交流归根结底是人的交流,国情的交流。小琼说自己在2008年汶川大地震中失去双亲,很长时间很难从悲痛中走出来。但这对美国老夫妇的悉心照顾,小镇居民的热情真的让他感受到了人间的真情。
和其他汉语教师一样,小琼也配备了介绍中国文化的“资源包”,内容从神话故事,历史名人、和古典名著不一而足。不过,在和孩子们的接触中,他本身教师当地人了解中国的资源包。你们也有手机吗,家里有电视吗?一个个问题背后反映的是美国学子对中国的不了解。当然,在打开“资源包”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引发了价值观碰撞。“美国老师不加班,中国老师爱加班”“中国人爱储蓄”,甚至小琼想起万里之外亲人时充盈的泪水,都让孩子们乃至大人们亲爱额的感知着“中国人”的家庭观念,碰撞后带来的是了解和欣赏。
“我们觉得她是最好的‘中国制造’。”家里对记者道歉道,“如果你们国家要排除中国文化大使,选我们准没错。”
当记者在世界各地问起:提起中国文化,您会想到什么?”在赤道边上的春城内罗毕,中非关系专业在读研究生瑟库拉这样告诉记者:“孔子,我会想到他,我上过不少有关中国外交,非中关系的课,每次遇到理解不了的思想时,我们就开玩笑说 ‘这是孔子的思想’。每次辩论课上我论据时,我们最后总会找‘孔子曰······’两方面有很多先贤,但中国先贤似乎我只了解孔子。”
在内罗毕CBD地区一家大排档餐厅,28岁的顾客贝利对记者说:“我通过在内罗毕州工作的中国人了解中国文化。我觉得要想让肯尼亚人了解中国文化。最重要的是生活在本地的中国人的态度,希望中国人能同当地人多交流,中国政府也应在非洲多办一些展览,比如饮食展览、传统服饰展览,这样我们才能了解更多中国文化。”
记者在参访过程中最深刻的体悟是:在融合流动的地球村里,每个人都是一国最生动的“文化名片”,你传达什么,对方就感受什么。提高中国文化软实力,扩大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看似工程浩大,却始于足下。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政府需要做的还很多,而民间交流、业界合作也亟待进化升级。
材料2:
题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1年10月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神话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合作用更加凸显,维护国家文化的任务更加艰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更加紧迫,
文化输出已被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并具备了明确的政策导向
(小标题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截止2011年,我国文化产业在交易市场“遍地开花”
9月至10月,“中国文化月”在美国举办,一批优秀作品上演,11月,原创杂技芭蕾舞剧《胡桃夹子·海上梦》亮相后,与多家海外演出竞签订为期5年歌舞巡演合同;12月,土耳其中国文化年拉开序幕,截止2011年底,我国已正式运营巴黎、柏林、东京等9处海外中国文化中心......
在中国国际图书贸易集团的M看来,近年来,伴随着与世界各国文化领域的合作日渐深入,我国文化市场的开拓正在不断加强。
“不仅出口企业数量在增加,退出产品的种类也日渐繁多”他以自己所在的企业为例说,中国国际图书贸易集团出口报刊、影像制品等实物出口领域,扩展出数量加工和物理加工为一体的增值服务贸易出口,并开展了国外业务。
“经济发展态势良好,文化产业才有走出去的资本和空间。”某大学文化创意产业研究所所长J说。
“在世界各地,都能看到中国公司、中国人的身影,是文化输出的‘经济和人文基础’。”J说,“从另一个角度看,日渐增多的国际间经贸合作也有倒逼文化输出加速。”
当前,在中国企业迅速增加海外投资的过程中,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是:面对思维方式、价值取向迥异,文化背景天壤之别的海外合作者,我们如何实现无障碍交流?
“经济合作归根结底是人与人的合作。随着合作深入,我们必然要与不同人群进行深层次交流。文化产业有义务承担起建立沟通、化解误会的责任。”J说,“文化输出不仅具备了经济基础,也成为经贸尝试合作的必然需要。”
(小标题二)
“在没来到中国之前,我对中国的印象主要是:美食、长城、秀水街等等,但基本都是些片面的概念。”英国女孩娜姆说,“但在北京生活了3年后,我反而不知道该怎么概括对这里的印象了。因为了解越深,越觉得有很多文化是我不知道的。”
“这是对中国文化理解的片面化的个例。如果本土文化产品没有大量投入海外市场,当地消费者只能面对极有限的选择,而这部分产品由于不具备生产规模,难免存在内容片面等问题,传递给国外消费者的‘中国印象’也不可能完美。”J说。
于是,真正的中国文化精髓没有畅通的输出渠道,反而一些细枝末节的文化枝桠被广泛认知。比如,伴随着海外华人数量的急剧增长,养生,菜谱等种类书籍因与生活密切相关而广泛传播。
“但这些枝节根本无法还原中国文化的全貌。久而久之,就导致了一些外国人对中国印象的片面化、表面化。更重要的是,文化领域的误解会伴随着人与人的交往,辐射至各个领域。”J说。
“当别人不了解,甚至选择性误解你时,你更需要澄清自己。但为何我们屡次遭遇误解却难以澄清?因为长期以来,我国在文化传播领域仍处于弱势地位。”J说,“目前,国际舆论仍牢牢把握在欧美媒体中。我们难以呈现一个全面而真实的形象。”
“近年来,中国文化作品,艺术展演在海外亮相,无论从频率、水准和反响看,都是前所未有的。这一方面满足了艺术爱好者的需求,一方面也纠正了部分人对中国文化的误读。”J说。
“文化输出的本质,是传递真实、全面的中国文化,获得公平的话语权,化解误会。从这个角度看,我们仍有很多需要改善之处。”某新闻学院院长Y说。
(小标题三: )
“我国文化产业仍处于起步阶段,因此市场经验缺乏、优质品牌不足、版权意识不成熟仍是普遍存在的问题,这都属于软件上的缺失。”中国知识产权律师网的许律师说。
“种种政策导向都在释放信号:文化输出必须接受市场规则,顺应海外市场特点,以此提高本土企业的软实力。”J说,“有一些地区因为发展心态浮躁,出现了‘揠苗助长’的现象。比如,一些地区盲目设立发展目标,导致政策制定和发展现状脱节。”
“要真正实现文化输出的目标,文化企业不仅得学会运用资本手段,武装企业硬件,更应创造出多元化、理念先进的文化产品。”Y说。
“日本动漫、韩国偶像剧等,都是营造良好国家形象的手段和符号。在通往国际市场的文化快车上,我们虽然起步晚了点,但中国文化底蕴深厚,又有极强的创新意识,一定能赶上世界的步伐。”J说。
材料3:
3.中国曾一度被称为“世界加工厂” ,为“洋品牌”贴牌生产,既为大品牌做代工,几乎成了国内众多鞋、服企业的必经之路。而N市BL集团却在时尚产业相当发达的韩国、法国找到甘心为自己做贴牌的大牌制造商。“洋品牌”能为中国企业贴牌生产,这是中国企业品牌发展之路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标志着中国企业掀开了品牌输出的序幕。
BL集团是一家涉及多种门类、跨行业的集团公司,集团拥有-----XX家纺,XX休闲服饰,XX西裤等著名品牌,作为中国家用纺织品最大的生产基地,集团主导产品-----XX家纺,囊括卧室、客厅、厨房、卫生间和小首饰五大系列千余品种,上万种款式,产品远销欧美、日本、东南亚及中国香港地区,自从去年在恩施国际贸易博览会上亮相后,BL集团和S公司很快就签订了贴牌生产协议。S公司接替BL的设计要求,为后者设计生产“XX品牌”的高档女鞋。S公司是韩国名列前三甲的皮鞋生产企业,·····是一家只为韩国国际皮鞋品牌代工的制造商,就是这样的一家颇具实力的大牌企业,如今却仍为BL集团贴牌加工。
品牌是一个符号,是产品多方面因素的综合体,是产品表达自身信息的载体。S公司向中国BL集团送秋波,是他们认同该集团的品牌经营模式,S公司了解到,BL集团自1992年就开始把大部分外包,一心从事品牌,强强经营,至今已在国内市场成功打响10个自有原创品牌,年销售总额达到30亿元,这家向来只为顶端品牌代工的制造企业,立刻对其刮目相看,还有个更重要的因素是,S非常看好中国原创品牌的市场前景。作为BL集团旗下一个仅仅2岁多的年轻品牌,定位在中高档市场的“XX”,在与国际知名品牌的同台竞技中,稳居销售榜上游。
BL集团用行动说明,目前,中国鞋业已经由注重使用价值,过度到追求文化审美价值的不断提高,但我国许多鞋企因品牌更多的是采取模仿国外的方式。不是自身孵化,而品牌除了使用价值,更多的包含文化审美的附加价值,文化审美价值越集中,越能讨消费群喜欢,对消费群宽容度越大,品牌就越成熟;每个品牌都应有自己的定位、自己的消费群,针对一个定位群表达的文化审美内容越多,品牌越成功。我国正处于经济发展的上升期,国内消费者对时尚的追求以及购买力都在逐年提高,这正是国内企业打响原创品牌的好机会,一旦在国内市场获得成功,离国际品牌的距离也就不远了。
专家指出,在产品同质化的今天,品牌竞争力包含了企业在资源、能力、技术、管理、营销、人力资源等方面的综合优势,是形成并实现企业可持续增长的动力源泉,是企业核心竞争力最持久的外在表现。虽然中国仍然是世界最大的商品制造供应基地,但品牌竞争力优势仍然比较弱小,中国企业不缺乏产量优势。也不缺乏品质优势,众多中国品牌已经解决了生存问题,未来,中国商品价格的增值点将主要依靠品牌建设。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再到中国品牌,中国品牌摒弃长期奉行的以产量取胜的低盈利扩张模式,转而进行全方位品牌经营和世界顶级品牌营销战略的努力。优选高效的品牌化战略与品牌架构推进品牌资产的增值并且最大程度地合理利用现有的品牌资产。从品牌输入到品牌输出,使中国品牌无形资产扩大,国际市场地位大幅提升。
世界各国都在探寻支撑中国经济增长背后那只看不见的手——中国文化,这意味着中国中国文化输出病借机升级中国品牌的时代已经来临。
目前,中国制造在世界上很大领域都没有话语权。中国是世界上羊毛使用量最多的国家,但中国羊毛产业在国际羊毛领域没有话语权;中国是制造大国,产品遍布世界各个角落,但相当多的中国制造产品却没有定价权。同时,国产品牌走出国门不是受阻就是消化不良。究其原因,关键在于中国品牌的文化元素并没有得到国际上的认可。文化在品牌的国际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此,主动和系统地输出文化,能够消除经济全球化带来的不利影响,而且能为企业国际化进程加速、助力。因此,对于中国企业来讲,在用功能满足国际市场的需求之前,先要满足其对文化的认同。
品牌文化具有长久的穿透力,你建立什么样的文化,这个品牌就有了这个文化基因的价值取向。有了文化的品牌才是有灵魂的品牌,才会有生动的生命,品牌文化决定了品牌的生死存亡。塑造品牌的根本是文化元素,就是说品牌所蕴涵的文化传统和企业核心价值取向,是决定一个品牌能否生存持久的关键。
材料4:
针对近日在中国内地掀起的一股追韩剧,政协委员G在2014年3月2日接受记者采访时称,“韩剧热播,已经不仅是韩国问题了,这让我们的文化自尊受到伤害,文化自尊的伤害是由于文化自信的缺失。”
韩剧来袭,韩迷们自然是喜不胜收,来者不拒,多多益善。再如像G这样的文化人士,则不免有些心存疑虑,担心韩流损害我们的文化自尊。一方是欢迎,一方是反对。究竟谁说的更有道理?有网络发起“我们该如何面对韩剧热潮”的讨论,引发了大量更贴。有网友把更贴中的核心观点摘录如下:
观众喜欢韩剧,当然有其理由,比如情感细腻,……相比国内电视剧而言,这些都是韩国的优势所在。在这个文化多元开放的时代,其实不管是韩剧,还是好莱坞的电影,我们都有选择的自由。原因很简单,观众自然是什么好看什么,从某种程度上说,观众所看重的更多是韩剧的娱乐功能,而非文化入侵。有人认为,韩剧逻辑性较弱,观看时无需动脑子,可以单出的“感情发泄”。换而言之,观众在看韩剧的时候,绝不会去想韩国文化怎么就伤害了中国传统文化这样的宏大命题,在他们看来,只要故事足够精彩就足够了。
任何一种文化的体现都需要一定的载体,韩国的电视剧,每个好莱坞的电影,这些都是外来文化的表现形式。同时也是外来的“文化鲶鱼”。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我们的文化自尊受到伤害,并非是从韩剧或者好莱坞电影开始,因为自西方人用皇船利炮打开清政府的大门开始,无论是洋务运动,还是新文化运动,我们的传统文化可以说一直在于西方文化的斗争中不断地延续和发展。不可否认,现在中国传统文化式微,有些好的传统,好的习惯,好的做法都被抛弃了。但中国文化或者说华夏文明依然在一脉相承。
不可否认,韩剧是韩国文化的一种体现,韩剧热无形之中会带来韩国文化的影响,对中国文化带来一定的伤害。但是这种影响究竟有多大、伤害程度究竟有多深?根本没有准确地实证数据。韩剧在大陆风行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我们可以看到,人们船韩版的衣服,说一两句“欧巴”、“思密达”,吃几次韩餐,可并没有见到有谁因为喜欢看韩剧就改一个韩国名字或者移民韩国,韩剧的影响当然是客观存在,但说伤害了我们的文化自尊则未免太高估韩国文化的影响。
看看韩剧,天不会塌下来,文化自尊也不一定会受到伤害。换个角度说,我们正视韩流的影响,可更该思考如何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材料5:
当前,中国在中外文化交流中存在着逆差,中国优秀文化走向世界和外国文化涌入中国,在数量质量上都难成比例。为了扭转这种逆差,有学者提出了中国文化输出问题。
这个问题的提出不是偶然的,而是中国对外开放发展到一定程度后的必然产物。
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的水平进一步的提高,人们认识到中国当代文化建设不仅要“引进”,而且要“输出”。有学者认为,“在最初的挪用套用之后,必须有自己的创造性输出,否则这个民族就会丧失真正的精神生命力。”“中国当代文化需要进一步奠定自己的文化精神生长点,藉此从中西文化交流的逆差中走出来,真正开始自己的文化创生性,走向中西文化平等对话和文化输出。”
从1934年鲁迅提出拿来主义到我们现在提出文化输出,已经整整过去80年了。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对外开放要坚持“引进”和“输出”相结合。拓展发展空间,增强发展后劲,不仅是对经济建设提出的要求,而且也适合文化建设。这就是说,我们的文化建设要坚持“拿来主义”与“文化输出”相结合。学者指出,中国当代文化建设从拿来主义到文化输出虽然是一个巨大转变,但是,我们的文化输出不能为输出而输出,而是应在人类文化发展史上占有一席之地。正如我们“拿来”的是人类所创造的一切优秀文化成果,我们的文化输出也必须输出中国的是中国当代中对人类健康向上发展的有价值的东西。我们的文化输出应以我们的原创作品为主,即能够代表中国的国家形象,代表中国人民的形象,代表中国民族文化的形象。过去,我们在文化产品输出中就输出了不少这样的优秀文化产品。但是,不可否认,我们也输出的有些文化产品却是迎合西方一些人的狭隘需要,叛卖的是一些中国文化的落后的、丑陋的东西。这种文化输出损害了中国的国家形象,损害了中国人民的形象, 损害了中国民族文化的形象,这是我们必须坚决反对的。
因此,中国当代文化解决中外文化交流中存在的“逆差”现象,就必须在努力解决现存冲突的过程中大力制造有价值的文化产品,这样中华民族才能在人类的健康向上的发展中做出自己应有的独特贡献,这种“有价值的文化产品”,首先就内含着中国人自己的价值观,因此,有学者套用法国前总统德斯坦的话说,“中国在能够输出价值观之前是不会成为一个真正的大国的。”
基于有人提出从文化拿来主义走向文化输出主义的理念,有学者也发表了自己的意见:一、少提“主义”,一提主义往往会走向极端;二、在文化上还是要“拿来”与“输出”并萃,文化上的平等交流应该是互通的,一手进一手出,不应该只进不出,或只出不进,现在没有哪个国家愿意只做进口生意不做出口生意的,文化上也如此,否则根本不符合世贸协定。“拿来”,拿的是我们没有的,而且是必须的:“拿来”也不是全盘西化,囫囵吞枣,而是咀嚼消化,为我所用。“输出”也不是不分好歹地“倾销”,文化上的伪劣产品应该杜绝出口,以次充好必然败坏名声,后患无穷。即使是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尽管资源十分丰富,也需要经过现代的阐释,方能切合现时代世界的需要。最能体现中国当今文化软实力的,应该是经过中西会通又从现实需要出发、体现时代特点的原创性的文化观念、文化思想和文化产品。所以在输出什么、创造什么文化产品和怎样输出等方面,还需要作通盘的规划,并付之行动。
第三题、假设你以BL集团发言人的身份参加一个企业家协会组织的关于“品牌战略”的论坛,请根据“给定资料3”写一篇简短的发言稿,介绍一下BL集团在打造品牌方面所取得的经验。(20分)
要求:内容具体,符合实际;条理清楚,有概括性;语言生动,对象明确;不超过500字。
- 查看答案开始考试
正确答案:
本题解析:
打造企业自主品牌 推广中国企业文化
尊敬的各位企业领导,各位来宾:
大家好!
中国是一个制造大国,但是相当多的制造产业因为只是单纯地为世界的大品牌做贴牌生产,逐渐丧失了品牌的话语权和定价权,但BL集团,积极转变经营理念,积极加强自身品牌的建设,成为了中国企业文化推广之中的一个典范并被世界所认可。BL集团成功的经营有以下几个方面:
1. 积极寻找时尚产业较为发达的合作伙伴,积极借助外国品牌为自身发展。
2. 较好的中国原创品牌的市场前景为企业的原创品牌的发展创造的一个安全的环境条件。
3. 创新独特的品牌经营模式,注重品牌自身的建设能力。
4. 转变经营理念,经营理念由以前的注重使用价值转变为追求审美价值,企业不再是单独地自身孵化,而更多地是模仿国外的方式。摒弃以往的以产量取胜的低盈利扩张模式,转为选用高的品牌化战略与品牌构架推进品牌的增值从品牌输出入到品牌输出,
品牌竞争力是形成企业可持续增长的动力源泉,是企业核心竞争力最持久的表现,一个企业不断地依据品牌所蕴含的文化传统和企业的价值取向来创新品牌,不断提升竞争力,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注意事项
1.本题本由给定资料与作答要求两部分构成。考试时限150分钟,其中,阅读给定资料参考时限40分钟,作答参考时限110分钟。
2.请在题本、答题卡指定位置上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填写自己的姓名和准考证号,并用2B铅笔在准考证号对应的数字上填涂。
3.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在答题卡上指定的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的作答无效!
4.待监考人员宣布考试开始后,你才可以开始答题。
5.所有题目一律使用现代汉语作答。未按要求作答的,不得分。
6.监考人员宣布考试结束时,考生应立即停止作答,将题本、答题卡和草稿纸都翻过来留在桌上,待监考人员确认数量无误、允许离开后,方可离开。
严禁折叠答题卡!
给定材料
材料1:
大批赴美志愿者汉语教师在美国校园和社区内都担任文化使者的角色,来自四川的高中教师小琼教师其中之一。为期一年的赴美教学。他的美国学生乃至美国“街坊邻里”都留下了深刻记忆。
小琼在洲,一座小城执教,寄住在一对老夫妇家中,小城只有一家沃尔玛超市,用男主人加尔的话说“全镇人几乎都认识”。这个四川姑娘每次出门都会被当地人认出来,许多人都会友善的和她打招呼。
文化交流归根结底是人的交流,国情的交流。小琼说自己在2008年汶川大地震中失去双亲,很长时间很难从悲痛中走出来。但这对美国老夫妇的悉心照顾,小镇居民的热情真的让他感受到了人间的真情。
和其他汉语教师一样,小琼也配备了介绍中国文化的“资源包”,内容从神话故事,历史名人、和古典名著不一而足。不过,在和孩子们的接触中,他本身教师当地人了解中国的资源包。你们也有手机吗,家里有电视吗?一个个问题背后反映的是美国学子对中国的不了解。当然,在打开“资源包”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引发了价值观碰撞。“美国老师不加班,中国老师爱加班”“中国人爱储蓄”,甚至小琼想起万里之外亲人时充盈的泪水,都让孩子们乃至大人们亲爱额的感知着“中国人”的家庭观念,碰撞后带来的是了解和欣赏。
“我们觉得她是最好的‘中国制造’。”家里对记者道歉道,“如果你们国家要排除中国文化大使,选我们准没错。”
当记者在世界各地问起:提起中国文化,您会想到什么?”在赤道边上的春城内罗毕,中非关系专业在读研究生瑟库拉这样告诉记者:“孔子,我会想到他,我上过不少有关中国外交,非中关系的课,每次遇到理解不了的思想时,我们就开玩笑说 ‘这是孔子的思想’。每次辩论课上我论据时,我们最后总会找‘孔子曰······’两方面有很多先贤,但中国先贤似乎我只了解孔子。”
在内罗毕CBD地区一家大排档餐厅,28岁的顾客贝利对记者说:“我通过在内罗毕州工作的中国人了解中国文化。我觉得要想让肯尼亚人了解中国文化。最重要的是生活在本地的中国人的态度,希望中国人能同当地人多交流,中国政府也应在非洲多办一些展览,比如饮食展览、传统服饰展览,这样我们才能了解更多中国文化。”
记者在参访过程中最深刻的体悟是:在融合流动的地球村里,每个人都是一国最生动的“文化名片”,你传达什么,对方就感受什么。提高中国文化软实力,扩大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看似工程浩大,却始于足下。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政府需要做的还很多,而民间交流、业界合作也亟待进化升级。
材料2:
题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1年10月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神话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合作用更加凸显,维护国家文化的任务更加艰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更加紧迫,
文化输出已被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并具备了明确的政策导向
(小标题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截止2011年,我国文化产业在交易市场“遍地开花”
9月至10月,“中国文化月”在美国举办,一批优秀作品上演,11月,原创杂技芭蕾舞剧《胡桃夹子·海上梦》亮相后,与多家海外演出竞签订为期5年歌舞巡演合同;12月,土耳其中国文化年拉开序幕,截止2011年底,我国已正式运营巴黎、柏林、东京等9处海外中国文化中心......
在中国国际图书贸易集团的M看来,近年来,伴随着与世界各国文化领域的合作日渐深入,我国文化市场的开拓正在不断加强。
“不仅出口企业数量在增加,退出产品的种类也日渐繁多”他以自己所在的企业为例说,中国国际图书贸易集团出口报刊、影像制品等实物出口领域,扩展出数量加工和物理加工为一体的增值服务贸易出口,并开展了国外业务。
“经济发展态势良好,文化产业才有走出去的资本和空间。”某大学文化创意产业研究所所长J说。
“在世界各地,都能看到中国公司、中国人的身影,是文化输出的‘经济和人文基础’。”J说,“从另一个角度看,日渐增多的国际间经贸合作也有倒逼文化输出加速。”
当前,在中国企业迅速增加海外投资的过程中,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是:面对思维方式、价值取向迥异,文化背景天壤之别的海外合作者,我们如何实现无障碍交流?
“经济合作归根结底是人与人的合作。随着合作深入,我们必然要与不同人群进行深层次交流。文化产业有义务承担起建立沟通、化解误会的责任。”J说,“文化输出不仅具备了经济基础,也成为经贸尝试合作的必然需要。”
(小标题二)
“在没来到中国之前,我对中国的印象主要是:美食、长城、秀水街等等,但基本都是些片面的概念。”英国女孩娜姆说,“但在北京生活了3年后,我反而不知道该怎么概括对这里的印象了。因为了解越深,越觉得有很多文化是我不知道的。”
“这是对中国文化理解的片面化的个例。如果本土文化产品没有大量投入海外市场,当地消费者只能面对极有限的选择,而这部分产品由于不具备生产规模,难免存在内容片面等问题,传递给国外消费者的‘中国印象’也不可能完美。”J说。
于是,真正的中国文化精髓没有畅通的输出渠道,反而一些细枝末节的文化枝桠被广泛认知。比如,伴随着海外华人数量的急剧增长,养生,菜谱等种类书籍因与生活密切相关而广泛传播。
“但这些枝节根本无法还原中国文化的全貌。久而久之,就导致了一些外国人对中国印象的片面化、表面化。更重要的是,文化领域的误解会伴随着人与人的交往,辐射至各个领域。”J说。
“当别人不了解,甚至选择性误解你时,你更需要澄清自己。但为何我们屡次遭遇误解却难以澄清?因为长期以来,我国在文化传播领域仍处于弱势地位。”J说,“目前,国际舆论仍牢牢把握在欧美媒体中。我们难以呈现一个全面而真实的形象。”
“近年来,中国文化作品,艺术展演在海外亮相,无论从频率、水准和反响看,都是前所未有的。这一方面满足了艺术爱好者的需求,一方面也纠正了部分人对中国文化的误读。”J说。
“文化输出的本质,是传递真实、全面的中国文化,获得公平的话语权,化解误会。从这个角度看,我们仍有很多需要改善之处。”某新闻学院院长Y说。
(小标题三: )
“我国文化产业仍处于起步阶段,因此市场经验缺乏、优质品牌不足、版权意识不成熟仍是普遍存在的问题,这都属于软件上的缺失。”中国知识产权律师网的许律师说。
“种种政策导向都在释放信号:文化输出必须接受市场规则,顺应海外市场特点,以此提高本土企业的软实力。”J说,“有一些地区因为发展心态浮躁,出现了‘揠苗助长’的现象。比如,一些地区盲目设立发展目标,导致政策制定和发展现状脱节。”
“要真正实现文化输出的目标,文化企业不仅得学会运用资本手段,武装企业硬件,更应创造出多元化、理念先进的文化产品。”Y说。
“日本动漫、韩国偶像剧等,都是营造良好国家形象的手段和符号。在通往国际市场的文化快车上,我们虽然起步晚了点,但中国文化底蕴深厚,又有极强的创新意识,一定能赶上世界的步伐。”J说。
材料3:
3.中国曾一度被称为“世界加工厂” ,为“洋品牌”贴牌生产,既为大品牌做代工,几乎成了国内众多鞋、服企业的必经之路。而N市BL集团却在时尚产业相当发达的韩国、法国找到甘心为自己做贴牌的大牌制造商。“洋品牌”能为中国企业贴牌生产,这是中国企业品牌发展之路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标志着中国企业掀开了品牌输出的序幕。
BL集团是一家涉及多种门类、跨行业的集团公司,集团拥有-----XX家纺,XX休闲服饰,XX西裤等著名品牌,作为中国家用纺织品最大的生产基地,集团主导产品-----XX家纺,囊括卧室、客厅、厨房、卫生间和小首饰五大系列千余品种,上万种款式,产品远销欧美、日本、东南亚及中国香港地区,自从去年在恩施国际贸易博览会上亮相后,BL集团和S公司很快就签订了贴牌生产协议。S公司接替BL的设计要求,为后者设计生产“XX品牌”的高档女鞋。S公司是韩国名列前三甲的皮鞋生产企业,·····是一家只为韩国国际皮鞋品牌代工的制造商,就是这样的一家颇具实力的大牌企业,如今却仍为BL集团贴牌加工。
品牌是一个符号,是产品多方面因素的综合体,是产品表达自身信息的载体。S公司向中国BL集团送秋波,是他们认同该集团的品牌经营模式,S公司了解到,BL集团自1992年就开始把大部分外包,一心从事品牌,强强经营,至今已在国内市场成功打响10个自有原创品牌,年销售总额达到30亿元,这家向来只为顶端品牌代工的制造企业,立刻对其刮目相看,还有个更重要的因素是,S非常看好中国原创品牌的市场前景。作为BL集团旗下一个仅仅2岁多的年轻品牌,定位在中高档市场的“XX”,在与国际知名品牌的同台竞技中,稳居销售榜上游。
BL集团用行动说明,目前,中国鞋业已经由注重使用价值,过度到追求文化审美价值的不断提高,但我国许多鞋企因品牌更多的是采取模仿国外的方式。不是自身孵化,而品牌除了使用价值,更多的包含文化审美的附加价值,文化审美价值越集中,越能讨消费群喜欢,对消费群宽容度越大,品牌就越成熟;每个品牌都应有自己的定位、自己的消费群,针对一个定位群表达的文化审美内容越多,品牌越成功。我国正处于经济发展的上升期,国内消费者对时尚的追求以及购买力都在逐年提高,这正是国内企业打响原创品牌的好机会,一旦在国内市场获得成功,离国际品牌的距离也就不远了。
专家指出,在产品同质化的今天,品牌竞争力包含了企业在资源、能力、技术、管理、营销、人力资源等方面的综合优势,是形成并实现企业可持续增长的动力源泉,是企业核心竞争力最持久的外在表现。虽然中国仍然是世界最大的商品制造供应基地,但品牌竞争力优势仍然比较弱小,中国企业不缺乏产量优势。也不缺乏品质优势,众多中国品牌已经解决了生存问题,未来,中国商品价格的增值点将主要依靠品牌建设。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再到中国品牌,中国品牌摒弃长期奉行的以产量取胜的低盈利扩张模式,转而进行全方位品牌经营和世界顶级品牌营销战略的努力。优选高效的品牌化战略与品牌架构推进品牌资产的增值并且最大程度地合理利用现有的品牌资产。从品牌输入到品牌输出,使中国品牌无形资产扩大,国际市场地位大幅提升。
世界各国都在探寻支撑中国经济增长背后那只看不见的手——中国文化,这意味着中国中国文化输出病借机升级中国品牌的时代已经来临。
目前,中国制造在世界上很大领域都没有话语权。中国是世界上羊毛使用量最多的国家,但中国羊毛产业在国际羊毛领域没有话语权;中国是制造大国,产品遍布世界各个角落,但相当多的中国制造产品却没有定价权。同时,国产品牌走出国门不是受阻就是消化不良。究其原因,关键在于中国品牌的文化元素并没有得到国际上的认可。文化在品牌的国际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此,主动和系统地输出文化,能够消除经济全球化带来的不利影响,而且能为企业国际化进程加速、助力。因此,对于中国企业来讲,在用功能满足国际市场的需求之前,先要满足其对文化的认同。
品牌文化具有长久的穿透力,你建立什么样的文化,这个品牌就有了这个文化基因的价值取向。有了文化的品牌才是有灵魂的品牌,才会有生动的生命,品牌文化决定了品牌的生死存亡。塑造品牌的根本是文化元素,就是说品牌所蕴涵的文化传统和企业核心价值取向,是决定一个品牌能否生存持久的关键。
材料4:
针对近日在中国内地掀起的一股追韩剧,政协委员G在2014年3月2日接受记者采访时称,“韩剧热播,已经不仅是韩国问题了,这让我们的文化自尊受到伤害,文化自尊的伤害是由于文化自信的缺失。”
韩剧来袭,韩迷们自然是喜不胜收,来者不拒,多多益善。再如像G这样的文化人士,则不免有些心存疑虑,担心韩流损害我们的文化自尊。一方是欢迎,一方是反对。究竟谁说的更有道理?有网络发起“我们该如何面对韩剧热潮”的讨论,引发了大量更贴。有网友把更贴中的核心观点摘录如下:
观众喜欢韩剧,当然有其理由,比如情感细腻,……相比国内电视剧而言,这些都是韩国的优势所在。在这个文化多元开放的时代,其实不管是韩剧,还是好莱坞的电影,我们都有选择的自由。原因很简单,观众自然是什么好看什么,从某种程度上说,观众所看重的更多是韩剧的娱乐功能,而非文化入侵。有人认为,韩剧逻辑性较弱,观看时无需动脑子,可以单出的“感情发泄”。换而言之,观众在看韩剧的时候,绝不会去想韩国文化怎么就伤害了中国传统文化这样的宏大命题,在他们看来,只要故事足够精彩就足够了。
任何一种文化的体现都需要一定的载体,韩国的电视剧,每个好莱坞的电影,这些都是外来文化的表现形式。同时也是外来的“文化鲶鱼”。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我们的文化自尊受到伤害,并非是从韩剧或者好莱坞电影开始,因为自西方人用皇船利炮打开清政府的大门开始,无论是洋务运动,还是新文化运动,我们的传统文化可以说一直在于西方文化的斗争中不断地延续和发展。不可否认,现在中国传统文化式微,有些好的传统,好的习惯,好的做法都被抛弃了。但中国文化或者说华夏文明依然在一脉相承。
不可否认,韩剧是韩国文化的一种体现,韩剧热无形之中会带来韩国文化的影响,对中国文化带来一定的伤害。但是这种影响究竟有多大、伤害程度究竟有多深?根本没有准确地实证数据。韩剧在大陆风行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我们可以看到,人们船韩版的衣服,说一两句“欧巴”、“思密达”,吃几次韩餐,可并没有见到有谁因为喜欢看韩剧就改一个韩国名字或者移民韩国,韩剧的影响当然是客观存在,但说伤害了我们的文化自尊则未免太高估韩国文化的影响。
看看韩剧,天不会塌下来,文化自尊也不一定会受到伤害。换个角度说,我们正视韩流的影响,可更该思考如何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材料5:
当前,中国在中外文化交流中存在着逆差,中国优秀文化走向世界和外国文化涌入中国,在数量质量上都难成比例。为了扭转这种逆差,有学者提出了中国文化输出问题。
这个问题的提出不是偶然的,而是中国对外开放发展到一定程度后的必然产物。
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的水平进一步的提高,人们认识到中国当代文化建设不仅要“引进”,而且要“输出”。有学者认为,“在最初的挪用套用之后,必须有自己的创造性输出,否则这个民族就会丧失真正的精神生命力。”“中国当代文化需要进一步奠定自己的文化精神生长点,藉此从中西文化交流的逆差中走出来,真正开始自己的文化创生性,走向中西文化平等对话和文化输出。”
从1934年鲁迅提出拿来主义到我们现在提出文化输出,已经整整过去80年了。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对外开放要坚持“引进”和“输出”相结合。拓展发展空间,增强发展后劲,不仅是对经济建设提出的要求,而且也适合文化建设。这就是说,我们的文化建设要坚持“拿来主义”与“文化输出”相结合。学者指出,中国当代文化建设从拿来主义到文化输出虽然是一个巨大转变,但是,我们的文化输出不能为输出而输出,而是应在人类文化发展史上占有一席之地。正如我们“拿来”的是人类所创造的一切优秀文化成果,我们的文化输出也必须输出中国的是中国当代中对人类健康向上发展的有价值的东西。我们的文化输出应以我们的原创作品为主,即能够代表中国的国家形象,代表中国人民的形象,代表中国民族文化的形象。过去,我们在文化产品输出中就输出了不少这样的优秀文化产品。但是,不可否认,我们也输出的有些文化产品却是迎合西方一些人的狭隘需要,叛卖的是一些中国文化的落后的、丑陋的东西。这种文化输出损害了中国的国家形象,损害了中国人民的形象, 损害了中国民族文化的形象,这是我们必须坚决反对的。
因此,中国当代文化解决中外文化交流中存在的“逆差”现象,就必须在努力解决现存冲突的过程中大力制造有价值的文化产品,这样中华民族才能在人类的健康向上的发展中做出自己应有的独特贡献,这种“有价值的文化产品”,首先就内含着中国人自己的价值观,因此,有学者套用法国前总统德斯坦的话说,“中国在能够输出价值观之前是不会成为一个真正的大国的。”
基于有人提出从文化拿来主义走向文化输出主义的理念,有学者也发表了自己的意见:一、少提“主义”,一提主义往往会走向极端;二、在文化上还是要“拿来”与“输出”并萃,文化上的平等交流应该是互通的,一手进一手出,不应该只进不出,或只出不进,现在没有哪个国家愿意只做进口生意不做出口生意的,文化上也如此,否则根本不符合世贸协定。“拿来”,拿的是我们没有的,而且是必须的:“拿来”也不是全盘西化,囫囵吞枣,而是咀嚼消化,为我所用。“输出”也不是不分好歹地“倾销”,文化上的伪劣产品应该杜绝出口,以次充好必然败坏名声,后患无穷。即使是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尽管资源十分丰富,也需要经过现代的阐释,方能切合现时代世界的需要。最能体现中国当今文化软实力的,应该是经过中西会通又从现实需要出发、体现时代特点的原创性的文化观念、文化思想和文化产品。所以在输出什么、创造什么文化产品和怎样输出等方面,还需要作通盘的规划,并付之行动。
第二题、阅读“给定资料2”,在空格处填入这则资料的题目和3部分的小标题。(15分)
要求:准确、简明,最多不超过200字。
赋分说明
要点如下:
1.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
2.加强国家经贸合作,开拓文化市场;
3.畅通文化输出渠道,增进文化互信理解;
4.增强创新意识,提高本土企业软实力,实现文化输出目标;
阅卷人具体操作细则:
以上每个要点4分,表达分3分,共计15分;
每点根据概括是否准确以及表述是否清晰等情况,酌情给1-4分;
言之有理的答案酌情1-2分;错别字3个字扣1分。
- 查看答案开始考试
正确答案:
本题解析:
题目: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
小标题一:加强国家经贸合作,开拓文化市场
小标题二:畅通文化输出渠道,增进文化互信理解
小标题三:增强创新意识,提高本土企业软实力,实现文化输出目标
注意事项
1.本题本由给定资料与作答要求两部分构成。考试时限150分钟,其中,阅读给定资料参考时限40分钟,作答参考时限110分钟。
2.请在题本、答题卡指定位置上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填写自己的姓名和准考证号,并用2B铅笔在准考证号对应的数字上填涂。
3.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在答题卡上指定的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的作答无效!
4.待监考人员宣布考试开始后,你才可以开始答题。
5.所有题目一律使用现代汉语作答。未按要求作答的,不得分。
6.监考人员宣布考试结束时,考生应立即停止作答,将题本、答题卡和草稿纸都翻过来留在桌上,待监考人员确认数量无误、允许离开后,方可离开。
严禁折叠答题卡!
给定材料
材料1:
大批赴美志愿者汉语教师在美国校园和社区内都担任文化使者的角色,来自四川的高中教师小琼教师其中之一。为期一年的赴美教学。他的美国学生乃至美国“街坊邻里”都留下了深刻记忆。
小琼在洲,一座小城执教,寄住在一对老夫妇家中,小城只有一家沃尔玛超市,用男主人加尔的话说“全镇人几乎都认识”。这个四川姑娘每次出门都会被当地人认出来,许多人都会友善的和她打招呼。
文化交流归根结底是人的交流,国情的交流。小琼说自己在2008年汶川大地震中失去双亲,很长时间很难从悲痛中走出来。但这对美国老夫妇的悉心照顾,小镇居民的热情真的让他感受到了人间的真情。
和其他汉语教师一样,小琼也配备了介绍中国文化的“资源包”,内容从神话故事,历史名人、和古典名著不一而足。不过,在和孩子们的接触中,他本身教师当地人了解中国的资源包。你们也有手机吗,家里有电视吗?一个个问题背后反映的是美国学子对中国的不了解。当然,在打开“资源包”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引发了价值观碰撞。“美国老师不加班,中国老师爱加班”“中国人爱储蓄”,甚至小琼想起万里之外亲人时充盈的泪水,都让孩子们乃至大人们亲爱额的感知着“中国人”的家庭观念,碰撞后带来的是了解和欣赏。
“我们觉得她是最好的‘中国制造’。”家里对记者道歉道,“如果你们国家要排除中国文化大使,选我们准没错。”
当记者在世界各地问起:提起中国文化,您会想到什么?”在赤道边上的春城内罗毕,中非关系专业在读研究生瑟库拉这样告诉记者:“孔子,我会想到他,我上过不少有关中国外交,非中关系的课,每次遇到理解不了的思想时,我们就开玩笑说 ‘这是孔子的思想’。每次辩论课上我论据时,我们最后总会找‘孔子曰······’两方面有很多先贤,但中国先贤似乎我只了解孔子。”
在内罗毕CBD地区一家大排档餐厅,28岁的顾客贝利对记者说:“我通过在内罗毕州工作的中国人了解中国文化。我觉得要想让肯尼亚人了解中国文化。最重要的是生活在本地的中国人的态度,希望中国人能同当地人多交流,中国政府也应在非洲多办一些展览,比如饮食展览、传统服饰展览,这样我们才能了解更多中国文化。”
记者在参访过程中最深刻的体悟是:在融合流动的地球村里,每个人都是一国最生动的“文化名片”,你传达什么,对方就感受什么。提高中国文化软实力,扩大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看似工程浩大,却始于足下。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政府需要做的还很多,而民间交流、业界合作也亟待进化升级。
材料2:
题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1年10月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神话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合作用更加凸显,维护国家文化的任务更加艰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更加紧迫,
文化输出已被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并具备了明确的政策导向
(小标题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截止2011年,我国文化产业在交易市场“遍地开花”
9月至10月,“中国文化月”在美国举办,一批优秀作品上演,11月,原创杂技芭蕾舞剧《胡桃夹子·海上梦》亮相后,与多家海外演出竞签订为期5年歌舞巡演合同;12月,土耳其中国文化年拉开序幕,截止2011年底,我国已正式运营巴黎、柏林、东京等9处海外中国文化中心......
在中国国际图书贸易集团的M看来,近年来,伴随着与世界各国文化领域的合作日渐深入,我国文化市场的开拓正在不断加强。
“不仅出口企业数量在增加,退出产品的种类也日渐繁多”他以自己所在的企业为例说,中国国际图书贸易集团出口报刊、影像制品等实物出口领域,扩展出数量加工和物理加工为一体的增值服务贸易出口,并开展了国外业务。
“经济发展态势良好,文化产业才有走出去的资本和空间。”某大学文化创意产业研究所所长J说。
“在世界各地,都能看到中国公司、中国人的身影,是文化输出的‘经济和人文基础’。”J说,“从另一个角度看,日渐增多的国际间经贸合作也有倒逼文化输出加速。”
当前,在中国企业迅速增加海外投资的过程中,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是:面对思维方式、价值取向迥异,文化背景天壤之别的海外合作者,我们如何实现无障碍交流?
“经济合作归根结底是人与人的合作。随着合作深入,我们必然要与不同人群进行深层次交流。文化产业有义务承担起建立沟通、化解误会的责任。”J说,“文化输出不仅具备了经济基础,也成为经贸尝试合作的必然需要。”
(小标题二)
“在没来到中国之前,我对中国的印象主要是:美食、长城、秀水街等等,但基本都是些片面的概念。”英国女孩娜姆说,“但在北京生活了3年后,我反而不知道该怎么概括对这里的印象了。因为了解越深,越觉得有很多文化是我不知道的。”
“这是对中国文化理解的片面化的个例。如果本土文化产品没有大量投入海外市场,当地消费者只能面对极有限的选择,而这部分产品由于不具备生产规模,难免存在内容片面等问题,传递给国外消费者的‘中国印象’也不可能完美。”J说。
于是,真正的中国文化精髓没有畅通的输出渠道,反而一些细枝末节的文化枝桠被广泛认知。比如,伴随着海外华人数量的急剧增长,养生,菜谱等种类书籍因与生活密切相关而广泛传播。
“但这些枝节根本无法还原中国文化的全貌。久而久之,就导致了一些外国人对中国印象的片面化、表面化。更重要的是,文化领域的误解会伴随着人与人的交往,辐射至各个领域。”J说。
“当别人不了解,甚至选择性误解你时,你更需要澄清自己。但为何我们屡次遭遇误解却难以澄清?因为长期以来,我国在文化传播领域仍处于弱势地位。”J说,“目前,国际舆论仍牢牢把握在欧美媒体中。我们难以呈现一个全面而真实的形象。”
“近年来,中国文化作品,艺术展演在海外亮相,无论从频率、水准和反响看,都是前所未有的。这一方面满足了艺术爱好者的需求,一方面也纠正了部分人对中国文化的误读。”J说。
“文化输出的本质,是传递真实、全面的中国文化,获得公平的话语权,化解误会。从这个角度看,我们仍有很多需要改善之处。”某新闻学院院长Y说。
(小标题三: )
“我国文化产业仍处于起步阶段,因此市场经验缺乏、优质品牌不足、版权意识不成熟仍是普遍存在的问题,这都属于软件上的缺失。”中国知识产权律师网的许律师说。
“种种政策导向都在释放信号:文化输出必须接受市场规则,顺应海外市场特点,以此提高本土企业的软实力。”J说,“有一些地区因为发展心态浮躁,出现了‘揠苗助长’的现象。比如,一些地区盲目设立发展目标,导致政策制定和发展现状脱节。”
“要真正实现文化输出的目标,文化企业不仅得学会运用资本手段,武装企业硬件,更应创造出多元化、理念先进的文化产品。”Y说。
“日本动漫、韩国偶像剧等,都是营造良好国家形象的手段和符号。在通往国际市场的文化快车上,我们虽然起步晚了点,但中国文化底蕴深厚,又有极强的创新意识,一定能赶上世界的步伐。”J说。
材料3:
3.中国曾一度被称为“世界加工厂” ,为“洋品牌”贴牌生产,既为大品牌做代工,几乎成了国内众多鞋、服企业的必经之路。而N市BL集团却在时尚产业相当发达的韩国、法国找到甘心为自己做贴牌的大牌制造商。“洋品牌”能为中国企业贴牌生产,这是中国企业品牌发展之路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标志着中国企业掀开了品牌输出的序幕。
BL集团是一家涉及多种门类、跨行业的集团公司,集团拥有-----XX家纺,XX休闲服饰,XX西裤等著名品牌,作为中国家用纺织品最大的生产基地,集团主导产品-----XX家纺,囊括卧室、客厅、厨房、卫生间和小首饰五大系列千余品种,上万种款式,产品远销欧美、日本、东南亚及中国香港地区,自从去年在恩施国际贸易博览会上亮相后,BL集团和S公司很快就签订了贴牌生产协议。S公司接替BL的设计要求,为后者设计生产“XX品牌”的高档女鞋。S公司是韩国名列前三甲的皮鞋生产企业,·····是一家只为韩国国际皮鞋品牌代工的制造商,就是这样的一家颇具实力的大牌企业,如今却仍为BL集团贴牌加工。
品牌是一个符号,是产品多方面因素的综合体,是产品表达自身信息的载体。S公司向中国BL集团送秋波,是他们认同该集团的品牌经营模式,S公司了解到,BL集团自1992年就开始把大部分外包,一心从事品牌,强强经营,至今已在国内市场成功打响10个自有原创品牌,年销售总额达到30亿元,这家向来只为顶端品牌代工的制造企业,立刻对其刮目相看,还有个更重要的因素是,S非常看好中国原创品牌的市场前景。作为BL集团旗下一个仅仅2岁多的年轻品牌,定位在中高档市场的“XX”,在与国际知名品牌的同台竞技中,稳居销售榜上游。
BL集团用行动说明,目前,中国鞋业已经由注重使用价值,过度到追求文化审美价值的不断提高,但我国许多鞋企因品牌更多的是采取模仿国外的方式。不是自身孵化,而品牌除了使用价值,更多的包含文化审美的附加价值,文化审美价值越集中,越能讨消费群喜欢,对消费群宽容度越大,品牌就越成熟;每个品牌都应有自己的定位、自己的消费群,针对一个定位群表达的文化审美内容越多,品牌越成功。我国正处于经济发展的上升期,国内消费者对时尚的追求以及购买力都在逐年提高,这正是国内企业打响原创品牌的好机会,一旦在国内市场获得成功,离国际品牌的距离也就不远了。
专家指出,在产品同质化的今天,品牌竞争力包含了企业在资源、能力、技术、管理、营销、人力资源等方面的综合优势,是形成并实现企业可持续增长的动力源泉,是企业核心竞争力最持久的外在表现。虽然中国仍然是世界最大的商品制造供应基地,但品牌竞争力优势仍然比较弱小,中国企业不缺乏产量优势。也不缺乏品质优势,众多中国品牌已经解决了生存问题,未来,中国商品价格的增值点将主要依靠品牌建设。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再到中国品牌,中国品牌摒弃长期奉行的以产量取胜的低盈利扩张模式,转而进行全方位品牌经营和世界顶级品牌营销战略的努力。优选高效的品牌化战略与品牌架构推进品牌资产的增值并且最大程度地合理利用现有的品牌资产。从品牌输入到品牌输出,使中国品牌无形资产扩大,国际市场地位大幅提升。
世界各国都在探寻支撑中国经济增长背后那只看不见的手——中国文化,这意味着中国中国文化输出病借机升级中国品牌的时代已经来临。
目前,中国制造在世界上很大领域都没有话语权。中国是世界上羊毛使用量最多的国家,但中国羊毛产业在国际羊毛领域没有话语权;中国是制造大国,产品遍布世界各个角落,但相当多的中国制造产品却没有定价权。同时,国产品牌走出国门不是受阻就是消化不良。究其原因,关键在于中国品牌的文化元素并没有得到国际上的认可。文化在品牌的国际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此,主动和系统地输出文化,能够消除经济全球化带来的不利影响,而且能为企业国际化进程加速、助力。因此,对于中国企业来讲,在用功能满足国际市场的需求之前,先要满足其对文化的认同。
品牌文化具有长久的穿透力,你建立什么样的文化,这个品牌就有了这个文化基因的价值取向。有了文化的品牌才是有灵魂的品牌,才会有生动的生命,品牌文化决定了品牌的生死存亡。塑造品牌的根本是文化元素,就是说品牌所蕴涵的文化传统和企业核心价值取向,是决定一个品牌能否生存持久的关键。
材料4:
针对近日在中国内地掀起的一股追韩剧,政协委员G在2014年3月2日接受记者采访时称,“韩剧热播,已经不仅是韩国问题了,这让我们的文化自尊受到伤害,文化自尊的伤害是由于文化自信的缺失。”
韩剧来袭,韩迷们自然是喜不胜收,来者不拒,多多益善。再如像G这样的文化人士,则不免有些心存疑虑,担心韩流损害我们的文化自尊。一方是欢迎,一方是反对。究竟谁说的更有道理?有网络发起“我们该如何面对韩剧热潮”的讨论,引发了大量更贴。有网友把更贴中的核心观点摘录如下:
观众喜欢韩剧,当然有其理由,比如情感细腻,……相比国内电视剧而言,这些都是韩国的优势所在。在这个文化多元开放的时代,其实不管是韩剧,还是好莱坞的电影,我们都有选择的自由。原因很简单,观众自然是什么好看什么,从某种程度上说,观众所看重的更多是韩剧的娱乐功能,而非文化入侵。有人认为,韩剧逻辑性较弱,观看时无需动脑子,可以单出的“感情发泄”。换而言之,观众在看韩剧的时候,绝不会去想韩国文化怎么就伤害了中国传统文化这样的宏大命题,在他们看来,只要故事足够精彩就足够了。
任何一种文化的体现都需要一定的载体,韩国的电视剧,每个好莱坞的电影,这些都是外来文化的表现形式。同时也是外来的“文化鲶鱼”。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我们的文化自尊受到伤害,并非是从韩剧或者好莱坞电影开始,因为自西方人用皇船利炮打开清政府的大门开始,无论是洋务运动,还是新文化运动,我们的传统文化可以说一直在于西方文化的斗争中不断地延续和发展。不可否认,现在中国传统文化式微,有些好的传统,好的习惯,好的做法都被抛弃了。但中国文化或者说华夏文明依然在一脉相承。
不可否认,韩剧是韩国文化的一种体现,韩剧热无形之中会带来韩国文化的影响,对中国文化带来一定的伤害。但是这种影响究竟有多大、伤害程度究竟有多深?根本没有准确地实证数据。韩剧在大陆风行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我们可以看到,人们船韩版的衣服,说一两句“欧巴”、“思密达”,吃几次韩餐,可并没有见到有谁因为喜欢看韩剧就改一个韩国名字或者移民韩国,韩剧的影响当然是客观存在,但说伤害了我们的文化自尊则未免太高估韩国文化的影响。
看看韩剧,天不会塌下来,文化自尊也不一定会受到伤害。换个角度说,我们正视韩流的影响,可更该思考如何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材料5:
当前,中国在中外文化交流中存在着逆差,中国优秀文化走向世界和外国文化涌入中国,在数量质量上都难成比例。为了扭转这种逆差,有学者提出了中国文化输出问题。
这个问题的提出不是偶然的,而是中国对外开放发展到一定程度后的必然产物。
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的水平进一步的提高,人们认识到中国当代文化建设不仅要“引进”,而且要“输出”。有学者认为,“在最初的挪用套用之后,必须有自己的创造性输出,否则这个民族就会丧失真正的精神生命力。”“中国当代文化需要进一步奠定自己的文化精神生长点,藉此从中西文化交流的逆差中走出来,真正开始自己的文化创生性,走向中西文化平等对话和文化输出。”
从1934年鲁迅提出拿来主义到我们现在提出文化输出,已经整整过去80年了。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对外开放要坚持“引进”和“输出”相结合。拓展发展空间,增强发展后劲,不仅是对经济建设提出的要求,而且也适合文化建设。这就是说,我们的文化建设要坚持“拿来主义”与“文化输出”相结合。学者指出,中国当代文化建设从拿来主义到文化输出虽然是一个巨大转变,但是,我们的文化输出不能为输出而输出,而是应在人类文化发展史上占有一席之地。正如我们“拿来”的是人类所创造的一切优秀文化成果,我们的文化输出也必须输出中国的是中国当代中对人类健康向上发展的有价值的东西。我们的文化输出应以我们的原创作品为主,即能够代表中国的国家形象,代表中国人民的形象,代表中国民族文化的形象。过去,我们在文化产品输出中就输出了不少这样的优秀文化产品。但是,不可否认,我们也输出的有些文化产品却是迎合西方一些人的狭隘需要,叛卖的是一些中国文化的落后的、丑陋的东西。这种文化输出损害了中国的国家形象,损害了中国人民的形象, 损害了中国民族文化的形象,这是我们必须坚决反对的。
因此,中国当代文化解决中外文化交流中存在的“逆差”现象,就必须在努力解决现存冲突的过程中大力制造有价值的文化产品,这样中华民族才能在人类的健康向上的发展中做出自己应有的独特贡献,这种“有价值的文化产品”,首先就内含着中国人自己的价值观,因此,有学者套用法国前总统德斯坦的话说,“中国在能够输出价值观之前是不会成为一个真正的大国的。”
基于有人提出从文化拿来主义走向文化输出主义的理念,有学者也发表了自己的意见:一、少提“主义”,一提主义往往会走向极端;二、在文化上还是要“拿来”与“输出”并萃,文化上的平等交流应该是互通的,一手进一手出,不应该只进不出,或只出不进,现在没有哪个国家愿意只做进口生意不做出口生意的,文化上也如此,否则根本不符合世贸协定。“拿来”,拿的是我们没有的,而且是必须的:“拿来”也不是全盘西化,囫囵吞枣,而是咀嚼消化,为我所用。“输出”也不是不分好歹地“倾销”,文化上的伪劣产品应该杜绝出口,以次充好必然败坏名声,后患无穷。即使是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尽管资源十分丰富,也需要经过现代的阐释,方能切合现时代世界的需要。最能体现中国当今文化软实力的,应该是经过中西会通又从现实需要出发、体现时代特点的原创性的文化观念、文化思想和文化产品。所以在输出什么、创造什么文化产品和怎样输出等方面,还需要作通盘的规划,并付之行动。
第一题、根据“给定资料1”,谈谈你对“我们觉得她是最好的‘中国制造’”这句话的理解和认识。(15分)
要求:全面,准确,简明,不超过250字。
赋分说明
要点如下:
1. 体现了中国人在传播中华文化的作用
2. 有利于促进传统文化和价值观的交流
3. 有利于消除国外对中国误解
4. 利于树立良好形象,提升中国文化和价值观的影响力
5. 每一个中国人应该树立良好形象
6. 政府应多种渠道展示中华文化
7. 转化升级民间交流和商界合作
- 查看答案开始考试
正确答案:
本题解析:
这句话是基于在美国执教的一个中国教师在国外进行文化交流,传播中国文化的经历而得来的。这里的‘中国制造’并非指中国制造的产品,而是指中国文化的形象代表。这句话体现了很多在国外工作和生活的中国人在传播中华文化的作用:1.促进传统文化和价值观的交流;2.消除国外对中国误解;3.树立良好的中国形象,提升中国文化和价值观的影响力。为了更好地进行文化交流:1.每一个中国人应该树立良好的“文化名片”;2、政府应多种渠道展示中华文化,如举办文化展览等;3、转化升级民间交流和商界合作。
其他考生还关注了更多 +
- 2023年江苏省公务员考试《行测》押题练习
试卷分类:行测
练习次数:0次
- 2022年江西省考《行测》科目真题(考生回忆版)
试卷分类:行测
练习次数:0次
- 2022年重庆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网友回忆版)
试卷分类:行测
练习次数:0次
- 2022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题(网友回忆版)
试卷分类:行测
练习次数:0次
- 2022年省考行测模拟练习题
试卷分类:行测
练习次数:0次
- 2022年青海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题(网友回忆版)
试卷分类:行测
练习次数:0次
- 2022年上海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题(B类)(网友回忆版)
试卷分类:行测
练习次数:0次
- 2022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题(C类)(网友回忆版)
试卷分类:行测
练习次数:0次
- 2022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题(A类)(网友回忆版)
试卷分类:行测
练习次数:0次
- 2022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题(B类)(网友回忆版)
试卷分类:行测
练习次数:0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