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详情

2022年高级社会工作师《社会工作实务》押题密卷1

开始做题

试卷预览

问答题

2019年6月3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对垃圾分类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习近平强调,实行垃圾分类,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生活环境,关系节约使用资源,也是社会文明水平的一个重要体现。近年来,我国加速推行垃圾分类制度,全国垃圾分类工作由点到面、逐步启动、成效初显,46个重点城市先行先试,推进垃圾分类取得积极进展。2019年起,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全面启动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到2020年底46个重点城市将基本建成垃圾分类处理系统,2025年底前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将基本建成垃圾分类处理系统。

问题:试论述社会工作介入垃圾分类的优势和策略。

查看答案开始考试

正确答案:

本题解析:

一、社会工作介入社区垃圾分类的优势

首先,社会工作的不以营利为目的、追求服务和奉献的利他主义专业特质,为有效地开展社区垃圾分类活动提供了有利条件。垃圾分类行为被普遍认为是一种“道德约束下的行为”或者“利他行为”,社会工作者具有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能够引导和动员广大社区居民培养垃圾分类的良好习惯,从而有效弥补政府和市场在生态治理中的不足和缺陷。

其次,社会工作以“助人自助”为宗旨,强调服务对象的主体性。社区居民是垃圾分类的主力军,社区垃圾问题要靠社区居民共同解决。社会工作者应尊重他们的需要,发挥社区居民在解决垃圾问题中的主体性地位的作用,充分挖掘他们参与垃圾分类的潜能,帮助他们对接相关资源,促使其自觉主动参加到垃圾分类活动中来。再次,社会工作者有较强的协调资源能力。社区环境问题是每个居民所面临的共同问题,垃圾分类需要整合多方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需要协调好居民、政府、组织之间的利益关系,专业社会工作者能够灵活运用多种方法、技巧进行协调和控制,从而有效帮助社区居民解决垃圾分类问题,摆脱垃圾围城的困境。

二、社会工作介入垃圾分类的策略

1.个案方法

首先,对社区居民进行个案会谈、家庭访谈,如简要介绍社区垃圾分类处理活动,进行一对一垃圾分类行为指导,询问社区居民对社区垃圾分类处理的看法和需求,等等。通过直接面对面的沟通方式与服务对象建立良好的专业关系,找出居民在垃圾分类上面临的主要问题,寻求解决办法。从居民的实际需要出发设计垃圾分类活动,能有效地调动居民参与垃圾分类活动的积极性。

其次,运用个案社会工作方法,对在社区垃圾分类中表现突出的家庭树为榜样,通过对榜样进行物质和精神奖励,带动提高居民的参与意识、参与积极性和参与率。

最后,针对个体的差异性,提供有针对性的差异化个案服务。例如,针对老年人有时间,但环境保护的接纳程度不足的特点,可以推荐主要由老年人组成的垃圾分类监督委员会,由他们对所在社区轮流值日,可以通过积分兑换激励手段组织老人定时、定点上门收取废旧电池、纸盒等轻便、易保管的可回收垃圾,等等。针对学生垃圾分类知识水平不足,但积极性高的特点,社区可以与学校联合开展垃圾分类环保活动,并把参与垃圾分类作为学生参加社区公益活动的重要内容,通过“以小带全家”的模式,使学生成为家庭和社区垃圾分类的“小使者”和“小能手”。

2.小组工作法

在社区垃圾分类问题中,建立多种形式的垃圾分类小组,通过组员的互动、分享,帮助社区居民有效地参与垃圾分类活动。

社区中有的居民社区垃圾分类意识和知识缺乏,有的参与垃圾分类的热情不高,认为自己的参与并不能影响和改变目前的垃圾分类状况,习得性无助感,缺乏相应的支持。有的居民有环境保护意识,但社区缺乏专业人员组织相应的活动等。社会工作者应针对不同利益需求的居民组建不同目标的小组活动,包括垃圾分类兴趣小组、学习小组、意识提升小组、志愿小组、支持小组等,通过不同性质的小组,充分运用小组动力,帮助组员相互分享垃圾分类生活经验,相互鼓励,相互支持,从而有效地提高社区居民的垃圾分类意识,调动社区居民参与社区垃圾分类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社会工作者作为小组活动的策划和领导者,要针对不同问题的小组成员,设计合乎小组成员需要的小组活动,同时社会工作者要灵活运用专注和倾听、积极回应、鼓励、适当的自我流露、示范引导等技巧,积极关注组员的变化,促进成员在垃圾分类小组的转变和成长,养成良好的垃圾分类行为习惯。

3.社区社会工作方法介入

社区社会工作者可以通过社区环境教育、社区资源协调、社区志愿服务、社区行动等来促进社区垃圾问题的有效解决。

通过社区环境教育,提高社区居民的垃圾分类意识,学习垃圾分类的知识,共同解决社区垃圾问题。

一是社会工作者要做好垃圾分类回收的宣传工作。可以邀请相关的专家定期组织、开展垃圾分类知识的讲座,编写实用的《垃圾分类指导手册》等在社区发放,开展专项的垃圾分类回收处理宣传活动。

二是社会工作者作为组织者要充分利用新兴媒体,增强环境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通过QQ群、微信群、微信公众号等互动平台,定期发布与垃圾分类、生态环保相关的信息,督促社区居民形成良好的社区垃圾分类文化氛围。

三是社会工作者要将社区教育与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相结合。垃圾分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垃圾分类意识要从儿童时期慢慢培养,如定期组织学生开展垃圾分类活动,如垃圾分类知识竞赛、义工等。

问答题

刘女士现年42岁,在南方的一个工厂打工,丈夫跟她在同一个工厂里。她跟丈夫结婚已有19年,育有两个女儿。刘女士向社会工作者求助说,她常年遭受丈夫的打骂、虐待,婚后没多久丈夫就开始打她。丈夫一直想要一个儿子,但是当她接连生了两个女儿以后,丈夫开始抱怨她,对她的态度更差了,变本加厉地虐待她,有时候甚至还殴打女儿出气。丈夫平时抽烟、喝酒,又赌又嫖,刘女士对他稍有不满,他就动辄打骂,或者以离婚相威胁。刘女士害怕离婚,她认为离婚的女人名声不好,而且现在40多岁了,一旦离婚她不知道今后的路怎么走。刘女士说,她对丈夫的要求并不高,只要他不打她和女儿就行。她希望随着年岁的增长,丈夫能够有所悔悟和改变,但是目前看来这只是奢望。她不知道现在该怎么办,不知道这样的日子什么时候是个头。

问题:

1.案例中,刘女士对婚姻家庭的认识存在哪些误区?

2.在本案例中,社会工作者应该如何运用女性主义社会工作的基本原则?

3.运用女性主义社会工作理论,提出对刘女士的服务介入策略。

查看答案开始考试

正确答案:

本题解析:

1.这是一个因家庭暴力导致婚姻危机的个案,服务对象刘女士受传统观念影响,以委曲求全的方式维护家庭的完整,失去了自我,存在着三个错误认知:

①对暴力婚姻存在幻想,盼望丈夫会改变。

②对离婚的恐惧,对离异生活的抗拒。

③自信心低落,看不到前途。

2.本案例中,社会工作者可以这样运用女性主义社会工作的基本原则:

(1)承认社会上的权利分配不均及资源不足的现象,这些现象常常使妇女处于不利的情况。

(2)尊重刘女士是独立的个体,她有独特的生活经验,而不仅仅是家庭角色的扮演者。

(3)了解、理解和接纳刘女士的现实处境和她的生存选择。

(4)增加刘女士的资源和选择的多样性。

(5)将个体与群体联结起来,促进妇女之间特别是具有类似经历的妇女互动。社会工作者要促进刘女士与其他具有相似经历的妇女互动互助。

(6)将妇女的困境提高到社会改革的层面,视妇女问题为个人与社会运作失调的结果,而不应将妇女问题个人化。

3.运用女性主义的社会工作介入方法,需要协助刘女士理清思路,分析问题,寻找个人处理问题的能力和资源、环境等之间的关系;挖掘自身潜能,连接周围资源,解决所面对的问题;协助类似处境的妇女建立支持小组;连接和整合资源,去解决问题。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建立关系。用同感、鼓励、尊重、平等、接纳等价值观,与刘女士充分互动,建立互助、互惠、权能共享、共同面对的专业服务关系。

(2)协助刘女士重新界定问题,提升意识。主要通过描绘家庭生态图和鼓励刘女士与丈夫谈心,逐步厘清思路。

(3)指导刘女士分析离婚的利弊,具体列出,并对比分析。

(4)布置辅导后的家庭作业,让刘女士与女儿一起讨论如何应对她和丈夫离婚的各种坏处,可不可以克服,如何克服等。

(5)对刘女士和其女儿讨论的结果进行分析,主要从家庭形态、经济状况、心理压力等多方进行分析。

通过协助刘女士理清思路,使其看清楚婚姻的真实状况,作出处理问题的决定。同时还需要进一步连接资源,协助刘女士建立妇女支持网络,得到社区其他资源的援助,顺利度过婚姻变化的适应期。

问答题

在此次抗击疫情的过程中,各慈善组织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但通过这次疫情的检验,反映出在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体系中,慈善力量的地位和作用还未完全发挥;个别慈善机构在组织协调、统筹发挥慈善力量方面还存在短板。

问题:如何进一步加大对慈善事业的发展支持力度?

查看答案开始考试

正确答案:

本题解析:

第一,提高全社会对慈善事业的重视程度。要深入领会并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统一认识, 转变观念,从社会第三次分配的高度,将慈善事业纳入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大格局,统筹谋划,加强顶层设计,不断强化全社会的慈善意识,营造良好的慈善氛围,激发慈善组织和社会大众参与慈善、奉献爱心的热情,充分调动蕴藏在社会大众之中的巨大慈善正能量。在具体工作中要进一步改进对慈善行业的监管理念和方式,将鼓励支持、协调促进慈善事业发展作为监管工作的基本理念与出发点,在此基础之.上再强调依法规范、从严管理。监管方式要坚持严管和厚爱相结合,不断增强监管工作的统筹协调和科学安排。

第二,进一步加大慈善事业法治化的力度。《慈善法》出台以来,我国慈善事业法治化逐步进入新阶段,但依法行善、依法促善、依法治善,全面推进慈善法治建设依然任重道远。如慈善组织在国家重大公共事件中的法律地位还不甚明确;与《慈善法》相配套的政策法规体系建设还有待完善;落实《慈善法》规定的慈善事业信息公开方面的要求尚缺乏信息化、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持等,都是需要进一步完善之处。

第三,进一步加大对慈善事业发展的政策激励力度。我国慈善事业起步虽晚,但发展势头强劲,正是得益于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和一系列慈善促进政策。今后的加快发展,依然有赖于国家的促进措施和政策激励力度的加大。

第四,进一步加大对志愿服务的制度性激励力度。志愿服务是慈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社会治理创新和促进社会文明和.谐的重要生力军。因此,要充分发挥志愿服务在社会治理和社会进步中的巨大正能量,提高志愿者的荣誉感和获得感,促进志愿服务事业加快发展。

第五,进一步弘扬慈善文化,营造慈善事业,发展良好社会氛围。如积极推进慈善文化进学校、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活动,努力营造全民慈善氛围;用党中央关于发展慈善事业的精神引导社会舆论,宣传部门充分发挥主流媒体在舆论中的主导作用,大力宣传慈善事业发展的正面典型和积极贡献,树立慈善事业健康向上的良好形象,为慈善事业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

问答题

林先生是独子,父亲早亡,与母亲相依为命。由于是独子,所以母亲相当宠爱他,林先生在校时爱玩,成绩不好,只考到了一所职校。毕业后,林先生在一家工厂担任工人时,认识了比他小三岁的太太,并且在25岁的时候结婚。婚后两年,他的母亲去世,只留下一点钱。目前林先生已经三十岁,仍旧在工厂当工人,生有一个男孩、一个女孩。太太因为娘家在外地,加上孩子出生后无力承担保姆费用,所以太太就辞职在家照顾孩子。去年林先生贷款30万元买了一间房子,所以林先生被太太逼着晚上还要做兼职,以便有额外的收入来补贴家庭,夫妻时常会为了家庭琐事发生一些口角。最近由于经济不景气,三个月之前工厂辞退了林先生,这使得林先生除了一方面在找工作之外,晚上的兼职需要工作到更晚。同时林先生也在邻居的介绍下到街道的社会救济所申请补助。在接案会谈中,林氏夫妇给人的初步印象是木讷、无助、刻苦与忠厚老实的个性。由于林先生和太太有家产和工作能力,不符合社会救济的条件。有一天林太太向工作者提及林先生管教子女上的问题,由于林先生忙于上班兼职,与孩子相处时间少,孩子都相当怕林先生,再加上林先生感慨过去没有好好念书,以至于学历低而只有微薄的薪水,因此对孩子在学校的学习给予相当大的压力和期望。最近小学二年级的大儿子考试有两门不及格,被父亲狠狠地打了一顿,第二天没有去上课。所以林太太打电话请求社工救助。当社工与林先生联系时,林先生也知道大概是什么事情,很快就表达了自己内心的痛苦和无力感,希望社工能帮助他们。

问题:

1.作为家庭社会工作者的你,请对林先生的问题进行分析。

2.作为家庭社会工作者,你认为你该如何作出干预,请列出简要的干预要点。

3.在为林先生提供服务的时候,家庭社会工作者应当注意些什么?

查看答案开始考试

正确答案:

本题解析:

1.通过案例,我们发现林先生的问题大致如下:

(1)个人方面:独生子且从小受宠,文化水平较低且能力一般,存在诸多非理性思想,并有低自尊表现,感到内心的痛苦和无力感。

(2)家庭方面:和妻子容易为家庭琐事发生口角,夫妻感情略有摩擦;在对待孩子教养方面,缺乏教养孩子的能力和技巧。

(3)生活方面:刚被辞退工作,正在寻找新的职业,同时面临繁重的兼职工作;个人能力较差,赚钱不易,且一人承担抚养家庭的重担。

2.对于案主可以采取如下的辅导策略:

(1)深入访谈,和案主一同分析和寻找问题的根源,寻求处理个人心理问题方面的辅导策略。

(2)对林先生和林太太进行婚姻辅导,以协调双方的夫妻关系。

(3)建议案主参加讲座或辅导,或与孩子的老师联系,学习合理教养孩子的方式和方法。

(4)建议案主参加职业技能培训,以增强个人的就业能力,寻找稳定的工作。

(5)寻求社会资源,以缓解林先生的家庭经济压力。

3.在为林先生提供服务的时候,家庭社会工作者应当注意以下事项:

(1)处理好家庭和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以开放的态度,尊重案主自己的选择。

(2)具有成熟的婚姻家庭观,掌握家庭问题解决的方法和技巧。

(3)以开放的态度倾听孩子的观点和理由。

问答题

自2016年底实施第一批广东社会工作者“双百计划”以来,“双百”社会工作者扎根基层,逐渐形成了一支专业的、本土化的农村社会工作队伍。F村作为“双百计划”试点之一,在几年的时间内,该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当地的生产生活基础条件不仅较以前有了很大改善,同时,村民们的精神面貌也有了很大变化,该村妇女们的生活越来越多姿多彩,不再仅仅围绕家庭;孩子们的教育问题也得到了解决,村里建起了各式各样的儿童活动馆;村里青壮年纷纷留在家乡,发展当地特色农产品,并进行网上直播带货;村里的老人们也纷纷感叹日子变好了,生活更有盼头了。

问题:

1.请根据以上案例,分析社区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有哪些?

2.农村社会工作中如何实现对不同群体的赋能?

查看答案开始考试

正确答案:

本题解析:

1.社区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有以下几点:

(1)资源链接。资源链接的方式有资源整合、资源共享和资源配置,案例中该村社会工作者通过利用政府资源,让F村由原来的贫困村变成了如今的富裕村。

(2)推动居民参与。社区参与是指社区居民共同期望社区进步发展,愿意投入思想、行为,投入个人有形或无形的资源,包括时间、金钱、劳动等,通过这种个人参与社区活动的过程,增强个人对社区的认同,形成对社区的归属感。案例中本地村民生活较以往有了巨大的改善便是每个个人参与农村社区建设过程产生的结果。

(3)居民能力建设。居民能力建设包括认知和思维能力的培养、行为和技巧能力的培养、情感和价值观的培养三个方面。在本案中,该村村民从以往生活贫困转变为妇女生活多姿多彩、儿童有了丰富的受教育途径、村里青壮年学会直播带货等,这些变化都体现了该村村民无论是认知思维还是行为技巧均不断得到提升,妇女“不再仅仅围绕家庭”也体现出其情感和价值观的变化。

(4)建立社区支持网络。案例中该村生活发生的巨大变化也离不开本村社区网络的支持。

(5)推动多方联动。案例中社会工作者帮助该村村民实现生活和精神面貌转变的过程离不开政府、相关社会组织、该村社会工作站、志愿者和村民等多方力量的参与与支持,正是他们的联动,最终才实现农村社区的共建共享。

2.“助人自助”是社会工作的基本原则,社会工作者为服务对象提供服务,旨在增强服务对象的独立性,而非依赖性。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社会工作者服务的目的在于使服务对象面对类似的问题时可以依靠自己的能力去解决。尤其是对于农村社会工作而言,与城市相比,农村地区资源相对贫瘠,要想提高农村地区的经济、生活、文化水平,单靠政府扶持救助是远远不够的,社会工作者必须意识到,促成乡村有效治理的关键是要激发村庄的内生活力,为乡村授权赋能,培养“软实力”,而村民作为乡村治理的核心,对不同群体的赋能是农村社会工作开展的关键。

在本案中,社会工作者针对农村不同人群采取不同的赋能手段。对于农村妇女这类长期受“压迫”的群体而言,最重要的是让她们意识到自身的价值,让她们转变以往只“围着家庭打转”的人生观念,实现自我丰富多彩的人生。对于农村儿童这类群体而言,他们面临最重要的问题是教育资源的缺失,因此社会工作者建设各种儿童活动馆,丰富其学习生活,帮助他们开拓教育视野。对于青壮年人群而言,他们作为家庭的顶梁柱,关注点在于如何承担起家庭的重任,此时通过帮助他们找到改善生活、致富奔小康的方法,有利于增强他们自信心,发掘他们内在的能力。对于村里老年人群体而言,整体环境的变化使得他们内心产生一种“生活更有盼头”的观念,从而帮助他们时刻保持一种积极向上的念头去对抗环境的压迫。

问答题

王大叔今年73岁,刚入住养老院不久,王大叔由于年纪的增长以致行动越来越不便,生活虽能自理,但还是需要人照顾。而王大叔的儿子、儿媳平时都要上班,难以专门抽出人员照料王大叔生活。王大叔为了不给儿子、儿媳带来困扰,选择搬到养老院居住。王大叔入住养老院后,觉得难以适应养老院的生活,作息、熄灯、吃饭等都必须严格按照养老院的要求行事,王大叔觉得不够自由和人性化:比如饭点以外的时间,人要是饿了,就只能饿着,没有吃的;或者想要请假回家看看,但养老院总有很多理由拒绝批准假期。?

王大叔平日喜静,比较 “宅”,对于养老院组织的户外活动,王大叔也不爱参与,成了大家眼中的“怪人”。王大叔觉得在养老院交不到可以分享和交流的朋友,内心十分孤寂。另外,王大叔的身体状况也越来越差,常常腰酸背痛,但养老院的工作人员也没当回事,没有关注和关心王大叔。?

王大叔向儿子、儿媳反映了情况后,儿子、儿媳也觉得养老院不太适合父亲,打算另寻办法照顾王大叔。王大叔的儿子从邻居宋阿姨处了解到,社区有居家养老服务,价格便宜,照顾周到,十分适合社区老年人居家养老,于是他也为父亲申请了居家养老服务。?

问题:?

1.结合上述材料,指出王大叔所入住的养老院存在哪些问题。?

2.依据机构照顾理论,结合王大叔的问题和需要,该养老院可以怎样改善其服务??

3.简要说明居家养老的优势。

查看答案开始考试

正确答案:

本题解析:

1.结合上述材料的描述,可发现王大叔入住的养老院存在以下问题: (1)养老院部分管理制度违背了 “以人为本,回应需要”的专业价值观。比如定点吃饭、定点熄灯等制度,没有考虑老年人的需求与特点,不够自由和人性化。

(2)养老院的服务设计和服务内容没有坚持个别化原则和服务对象自决原则。比如养老院组织设计的户外活动没有考虑和尊重王大叔这类喜静的老年人。

(3)社会隔离可能对老年人造成严重的危害。如养老院限制了王大叔请假回家、外出等自由,忽视了老年人社会参与、就业休闲等层面的需要。

(4)养老院忽视了老年人的心理需求。王大叔在养老院交不到朋友,被大家认为是 “怪人”,所以内心感到十分孤寂,但养老院并没有及时给予王大叔心理支持和疏导。

(5)养老院忽视了对老年人的健康维护与专注。王大叔身体状况越来越差,常常腰酸背痛,但是养老院工作人员没有重视,也没有关心和关注王大叔。

2.老年机构照顾理论主要有 “选择、优化与补偿理论”和“延续理论”。“选择、优化与补偿理论”注重采取措施抵消随着老年人身体功能的衰退带来的负面影响,让老年人减少选择的活动,把能力和精力重点放在少数能掌控的事情上,在这些事情上尽可能地发挥最佳功能,并辅之以补偿措施。“延续理论”强调老年人在内在品性爱好上的延续和外在的物理及社会环境方面的延续,在机构服务与环境方面能契合老年人内在与外在延续性需要的情况下,老年人便能对照顾机构的生活有良好的适应。

结合材料中王大叔的问题和需要,该养老院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改善其服务:

(1)养老院应该结合老年人特点调整作息、吃饭、请假等相关管理制度,减少其对老年人精力的消耗以及对老年人自由的限制。

(2)养老院应加强工作者与老年人之间的沟通交流,促进老年人之间的互动分享,以提升对老年人心理和精神的支持。

(3)设计一些符合老年人需求和特点的活动及内容,尊重老年人的兴趣爱好和想法。

(4)养老院应该积极联系家属,增加探亲机会并给予老年人回家的自由,保留其对家庭生活的延续感。

(5)多陪老年人收看节目、欣赏音乐、看书读报等,满足老年人的外在延续性需要。

3.居家养老的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老年人子女熟悉老人的健康状况,能够进行或辅助展开精心照料,能同时满足老年人健康维护和居家安全方面的需要。

(2)老年人子女、朋友、邻居等都在周围,可充分满足老年人婚姻家庭、就业休闲和社会参与层面的需要,也可从心理上、精神上、情绪上使老年人得到极大的满足。

(3)居家养老的投入相对减少,有利于减轻家庭和社会的养老负担,节省社会成本,同时还可以提高老年人及其家人的生活质量。

(4)老年人在自己家中居家养老,社会工作者能更好地以个别化原则和服务对象自决的原则展开服务工作,既有利于提升社会工作水平和效率,也有利于营造社区和谐氛围。

问答题

袁某是某玩具厂普通工人,今年28岁,其妻子是餐厅服务员,两人结婚1年,虽收入微薄,但二人关系十分甜蜜,生活充实。一次下班途中,袁某遭遇严重车祸,导致双腿截肢。袁某公司只愿意赔付袁某部分医疗费用,其他大部分不愿承担。袁某妻子东拼西凑,到处借钱,才勉强凑够袁某的治疗费用。袁某身体恢复后,为了还债以及减轻家庭经济压力,努力寻找工作,但大多都因双腿残疾被企业拒之门外,袁某感到十分愤恨和沮丧。袁某失业在家,小区由于没有残疾人设施,袁某日常出行只能依靠妻子的帮助,妻子不在时,袁某只能宅在家中,十分不便。?

自从袁某双腿截肢后,妻子对袁某的态度也越来越冷淡,经常对袁某抱怨生活痛苦,负债累累,还要照顾他。袁某感受到了妻子对他的嫌弃,忍受不了也开始与妻子争吵,二人感情十分僵化。为了调节自己的状态,袁某曾经尝试想要参与社区活动,但也都被拒绝了,认为其身体不便,难以跟上活动节奏。面对工作、生活的挫折以及夫妻间情感的疏离等,袁某情绪越来越焦躁、压抑,变得开始自我厌恶,甚至也开始对社会和他人产生不满和抵触的情绪。?

问题:?

1.请结合材料分析,袁某目前面临的问题主要有哪些?其自身哪些权益没有得到满足??

2.根据袁某的问题,从残疾人社会工作角度分析,社会工作者可以为袁某提供哪些服务?

查看答案开始考试

正确答案:

本题解析:

1.根据上述材料,袁某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及权益未得到满足表现在: (1)袁某面临的主要问题:

①家庭经济困难。袁某自身失业,无经济来源,妻子收入微薄;因袁某事故治疗,家庭负债累累。

②夫妻关系紧张,情感疏离。妻子对袁某越来越冷淡,袁某与妻子争吵,二人感情十分僵化。

③就业困难。袁某努力寻找工作,但屡屡因双腿残疾被企业拒绝。

④出行和社会交往困难。小区缺乏残疾人设施,袁某出行只能依赖妻子。参与社区活动,被身体不便为由所拒绝。

⑤情绪抑郁焦躁,认知出现偏差。面对工作、生活的挫折以及夫妻间情感的疏离等,袁某情绪越来越焦躁、压抑,对自我认知产生自我厌恶,对社会和他人产生不满和抵触。

(2)袁某未得到满足的权益:

①劳动就业权。在职工的招用、聘用、转正、晋级、职称评定、劳动报酬、生活福利、社会保险等方面,不得歧视残疾人。但袁某在找工作时,屡屡被企业因双腿残疾而拒绝。

②文化生活权。残疾人享有平等参与文化生活的权利。袁某想要参与社区活动,但因自身残疾遭受社区拒绝。

③社会保障权。袁某下班途中遭遇事故,属于工伤范围,但单位拒绝承担其全部医疗费用。

④无障碍环境权。无障碍设施的建设和改造,应当符合残疾人的实际需要,优先推进与残疾人日常工作、生活密切相关的公共服务设施的改造。社区缺失残疾人设施,严重影响了袁某的出行。

2.社会工作者可以为袁某提供的服务有:

(1)维护合法权益

①帮助袁某处理好与原单位工伤认定问题,协助有关部门的调查工作,为袁某争取可能的工伤赔偿。

②帮助袁某解决劳动就业问题,维护其合法就业权益,使其免遭就业歧视。

③在社区进行残疾人权益保障宣传教育活动,倡导社会公平,使袁某能在社会、文化、家庭生活等方面享有同他人平等的权利。

(2)改善生活质量

①配置特殊用具。整合社会资源为袁某提供轮椅、假肢、支助具等,为袁某行动方便创造条件。

②协助袁某社区建设无障碍环境,对公共建筑设施进行无障碍改造,方便残疾人正常出行。

③创造参与社会活动的机会。组织袁某加入社区残疾人群体,共同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提高他们参与社会的交往能力和获得社会的认可,促使其更好地融入社会生活。

(3)改善夫妻关系

为袁某提供婚姻关系辅导服务,协助其解决与妻子之间的情感问题,恢复幸福和谐的夫妻关系。

(4)提供心理疏导,改善个人认知

为袁某提供情绪辅导服务,舒缓其焦躁抑郁情绪,给予支持与关心,帮助其改善对自我厌恶和对他人社会抵触不满的情绪。协助其重建积极心态,恢复对他人及社会的信心。

问答题

请联系社会工作研究实际,论述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的区别。

查看答案开始考试

正确答案:

本题解析:

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是社会科学研究领域中两种相对立的范式,二者虽然存在差异,但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增加研究过程和结果的科学性、客观性。 定性研究是指通过发掘问题、理解事件现象、分析人类的行为与观点以及回答提问来获取敏锐的洞察力。定性研究的主旨是掌握并设法理解当事人对事件的主观意义及构建。为把握个人的主观意义及经验,就需要展现、了解并理解当事人生活的背景,因此定性研究是依靠研究者的经验、敏感以及有关的技术,有效地洞察被研究者的行为和动机。在定性研究中,可以采用的方法主要有小组座谈会、一对一深度访谈、观察法、头脑风暴法与反向头脑风暴法、归纳分析法。通过小组座谈会和一对一深度访谈,可以使研究者深入地了解被研究者的基本资料和基本思想;观察法可以让研究者在调查研究中适当地观察被研究者,以发现那些可能影响研究结果的无意识动作;头脑风暴法与反向头脑风暴法可以帮助被研究者打开思维,使被研究者的思维一直处于活跃的状态,提升调查的有效性。基于以上几点方法,研究者最后需要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合理科学地归纳和分析,这是定性研究中最重要的方法,整个研究结果都将从归纳和分析中得出结论。

定量研究是指确定事物某方面量的规定性的科学研究,就是将问题与现象用数量来表示,进而去分析、解释,从而获得意义的研究方法和过程。定量研究的理论基础来源于实证主义、解释主义和批判主义,因此定量研究在具体的研究操作中强调操作化、概括化和客观性。定量研究常用的方法主要有调查法、相关法和实验法,调查法为了达到设想的目的,研究者需要制订计划,全面或比较全面地收集研究对象某一方面情况的各种材料,并作出分析、综合,得到某一结论。相关法就是研究者要经由使用相关系数而探求变量间关系,来确定变量之间的相关程度与方向。实验法就是研究者控制实验中的变量和环境,借此衡量自变量与因变量间的因果关系的研究方法。

通过上述的分析,可以看出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的区别有以下几点:

(1)研究者与研究对象的关系:定量研究要排除研究者本人对研究对象的影响;定性研究要求研究者对自己与研究对象之间关系进行动态反思,尽量让研究对象把研究人员视为自己人。

(2)研究与理论的关系:定量研究从假设出发,通过分析数据来验证假设;定性研究不一定事先设定假设,在研究过程中逐步形成理论假设。

(3)研究策略:定量研究要事先形成研究设计,追求研究资料、结论的精确性;定性研究的研究设计则可以灵活变化,可根据情况修改。

(4)资料特征:定量研究主要收集和分析量化的资料、可操作性的变量和统计数据;定性研究主要获取描述性的信息。

(5)结果范围:定量研究注重研究问题的普遍性、代表性及其普遍指导意义;定性研究注重研究对象,有助于发现问题的个别性和特殊性,以此提出问题或发现问题的新视角。

(6)适用范围:定量研究适用于研究问题已有大量资料、资料收集相对容易、需要探讨变量关系、宏观层面的大规模调查与预测等场合;定性研究适用于不熟悉的社会系统、无权威和不受控制的场景,同时需要低度的观念概化和学术建构,用于微观层面对个别研究对象进行细致、动态地描述和分析。

问答题

材料1

小周是社会工作专业应届毕业生,毕业后来到某社会工作机构工作,机构指定了资深社会工作者老刘担任他的督导。双方共同确定了督导形式,并签订了协议。督导老刘将每周与小周进行一次面对面交流,并对小周进行引导。

材料2

某城区有多个服务老年人的社会工作机构,这些机构的社会工作者每月都会聚在一起开督导会议,会议主要就老年人服务中遇到的困难、障碍及其应对方法等进行讨论,每次会议都会推选一位成员轮流来主持,这样参会成员每个人都有主持会议的机会。

材料3

某街道服务中心近期新招了3名社会工作者,他们在开展服务的过程都出现了难以与街道居民打交道的问题,从而难以与居民建立支持与联系。根据这一情况,该街道服务中心的资深督导老邱决定对他们进行督导。老邱制定了督导计划,准备以小组讨论的方式定期开展不同主题和内容的活动,让他们就自身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讨论,以提升他们的实务能力。

问题:

材料1、材料2和材料3中各采用的督导方法是什么?并说明其使用技巧。

查看答案开始考试

正确答案:

本题解析:

材料1中督导老刘每周与小周进行一次面对面交流,说明老刘采用的是个别督导。个别督导是最传统的督导方式,由一位督导者对一位被督导者用面对面的方式,定期、定时(每周或每两周一次,每次半个小时至一个小时)举行的讨论,另外视情况需要,也会有一些不定期的督导会议。 个别督导的技巧:一是督导者要诚恳地倾听社会工作者的诉说;二是督导者应仔细研究和批阅被督导者的工作记录、服务报告,以便发现被督导者的不足,提出教育的重点;三是督导者应采取接纳的态度,接纳被督导者的感受;四是在提出评价和建议时,语气要委婉,以免被督导者出现抗拒心态;五是督导者要根据自己丰富的经验和扎实的理论知识基础,随时提供示范性的方法和技术,帮助被督导者更直接处理客观情境下的服务对象需求和问题。

材料2中不同社会工作机构的人员每月都会聚在一起开督导会议,并且采用轮流主持会议的方式,说明是同事督导的形式。同事督导是指具有相同需求、观点或技术层次的个人和一群社会工作者,通过个别互惠方式或团体讨论方式进行的互动过程。同事督导的技巧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同事督导团体的组成技巧,二是组织同事督导会议技巧。

同事督导团体的组成技巧: ①注意价值的共同性(价值相同,但观点可以不同)。②成员一般不超过七位,以确保团体有充分的时间进行讨论,满足所有成员的需求;同事督导会议还要清楚了解成员的各种期待,尝试发现潜在或隐藏的团体目标。③团体成员要签订明确的契约,要明确成员的角色分工。④注意同事督导会议的反馈。

同事督导会议组织的技巧: ①设定基本规则;②每一次会议都要安排一定时间,让所有成员表达他们对团体的希望和需求;③安排一些非正式交流时间。

材料3中老邱制定督导计划,准备以小组讨论的方式定期开展不同主题和内容的活动,帮助3人成长,说明老邱采用的是团体督导。团体督导是一个督导者和数位被督导者,以小组讨论的方式,定期(通常是每周、每两周或每个月举行一次,每次一至二小时)举行讨论会议,小组人员由二三人至七八人不等。

团体督导的技巧: ①督导者须熟悉团体成员的姓名、性格,并与之建立良好关系;②督导者必须能引导团体成员集中注意力和向心力;③督导者须尽量促使团体成员,能自动自发和自由自在地提出问题、观点和建议;④督导者须事先早有准备,但讨论时宜负有弹性地加以修正;⑤督导者应敏锐地察觉团体成员的潜在感受,并加以适当的处理和引导;⑥督导者对“社会感情型”(感性)和“问题解决型”(理性)的成员所表现的观点,善加引导与应对;⑦督导者应在讨论的每个段落作“段落结论”,并在结束时提出清晰和具体的归纳及结论,以便被督导者能够领悟和方便实施。

问答题

某幼儿园中一班的周老师在本学期开学以来,经常发现班上的小朋友陈露露身上有瘀青,两天前,周老师在幼儿园门口还亲眼看见陈露露的妈妈张女士在训斥、殴打陈露露。周老师感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于是她来到社区的社会工作服务站,向社会工作者求助。?

问题:?

请设计一下社会工作者在介入本案时的工作要点

查看答案开始考试

正确答案:

本题解析:

本案例中,求助者是幼儿园周老师,她反映的是班里小朋友陈露露可能受到母亲虐待的情况。但需要注意的是,本案中的服务对象并不是求助者周老师,而是陈露露及其母亲张女士。所以通过和周老师会谈、了解了事情的基本情况后,社会工作者需要拜访张女士,通过和她谈话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然后正式开始个案辅导。 (1)接案阶段。社会工作者与张女士初次见面,了解会谈目的。社会工作者要运用同理心、尊重、真诚等技巧以及接纳、非批判等原则和张女士建立良好的专业关系;选择一个安全、温馨、舒适的谈话场所,这可以帮助张女士在放松的状态下说明事实,澄清期待。社会工作者初步了解问题的成因、程度、频度等。

(2)预估阶段。在现有资料有限情况下,进一步全面搜集资料,和张女士一起确定问题与需要。资料收集可以从问题、人、环境三个维度进行考虑,同时关注张女士的优势与长处。根据现有的资料,可以初步判定张女士的问题属于心理和行为两方面。心理方面的问题需要根据实际访谈情况而定,但可能是由于张女士的生活压力大,这既可能来自家庭事务也可能来自工作,故仍有待收集资料后,进行预估判断。行为方面的问题表现为负面情绪的宣泄,不适当的教育方式,例如打女儿等。此外,女儿陈露露也可能需要进行适当的情绪辅导。

(3)计划与订立契约阶段。社会工作者协助张女士一起设定个案辅导的目标和计划。个案工作的总目标是改善张女士的心理压力和教养方式,使其用恰当的情绪宣泄方式处理情绪,对于女儿也要采用适当的教养方式;处理陈露露由于被打而带来的情绪议题。为了达成这个总目标,需要对张女士进行心理辅导和行为修正。其一,协助张女士宣泄积压于心头的负面情绪;其二,帮助张女士学习恰当的情绪宣泄方式及压力管理技巧;其三,改变张女士不适宜的教养方法,教导其采用适合的教育方式。与此同时,对陈露露进行必要的辅导,一则处理被打的情绪伤害,二则教导其与父母沟通的技巧。

(4)介入阶段。根据计划展开服务,并依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这里可以围绕三个方面进行:其一,增强服务对象力量,处理张女士的负面情绪,并教导其学习积极的压力管理技巧及教养技能;其二,处理陈露露的情绪伤害,教导其与父母正向沟通的策略;其三,改善服务对象所处的环境,强化家庭及幼儿园对于陈露露及其母亲的支持,促进其改变与成长。

(5)检讨与结案阶段。社会工作者对个案辅导进行成效评估、过程评估和满意度评估。此处,社会工作者也可以约见张女士的女儿陈露露,询问其母亲的改变状况以此分析个案辅导的效果。此外,需要提前告知个案辅导即将结束。社会工作者要与张女士一起回顾个案辅导的整个过程,巩固辅导效果。在张女士表现出离别依恋时,社会工作者要恰当地处理其离别情绪,鼓励她坚持采用个案辅导中学到的方法来处理自身情绪及女儿的教养问题。

(6)跟进服务。个案结束后,可对个案进行跟进,必要时每隔一段时间进行回访,并请求幼儿园给予陈露露更多的关注与关心。

其他考生还关注了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