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详情

2022年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案例分析》预测试卷3

开始做题

试卷预览

问答题

某商贸中心位于市中心繁华地带,周围是以商业、服务业为主体,以文化、教育、卫生和旅游事业为支柱的区域。已建成的一期工程用地面积约10万m2。工程内容包括饭店、写字楼、公寓、会议厅、商场、行政楼和停车库等,总建筑面积50万m2。现拟建二期工程,位于已建成的一期工程东侧,建设内容包括2栋公寓、1栋写字楼、1栋饭店和1栋商场,地下二三层为大型停车场。二期总占地面积8万m2,建筑用地面积66721m2,

  新征用地面积56000m2。二期工程建成后与一期工程相连构成一个集办公、酒店、商业、餐饮、娱乐、服务于一体的多功能建筑群。

  商贸中心二期工程选址区东侧为交通干道;北侧隔马路是一个小学,小学北侧为一风景名胜古迹,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南侧为一高级写字楼。周围100m范围内建筑物最高为50m。项目周围水电设施齐全,供暖在一期工程已建成的锅炉房基础上进行扩建,锅炉为天然气锅炉,现有烟囱高度为45m,制冷采用中央空调系统。

  根据上述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预测该项目的环境影响时,应收集哪些资料?

2.项目工程分析时污染源应包括哪几部分?

3.该项目烟囱高度是否合理?为什么?高度应为多少?

4.建设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施工期的主要环境影响是什么?

5.运营期的主要环境影响是什么?

6.运营期大气环境影响的主要预测指标和内容有哪些?

查看答案开始考试

正确答案:

本题解析:

1.预测该项目的环境影响时,应收集的资料有:

  (1)水环境部分:污水排放去向,如果排放到污水处理厂需调查污水处理厂的处理负荷、处理效率及管网布设等,若排向水体,需调查受纳水体水质、河流水文资料等。

  (2)大气影响部分:当地污染气象资料,包括风速、风向、大气稳定度。项目周围污染源资料,当地环境空气常规监测资料;项目东侧交通干道的路宽、车流量、车型、设计车速。项目建设地的植被覆盖情况、坡度、坡长、开挖面积等。

  (3)噪声影响部分:噪声敏感点分布与距离情况,建设施工各工程的噪声等级。项目东侧交通干道的路宽、车流量、车型、设计车速。

2.工程分析时污染源应包括:

  (1)建设期的污染源包括:施工人员生活污水、施工扬尘、施工机械噪声、建筑垃圾及施工人员生活垃圾。

  (2)运营期的污染源包括:锅炉废气、生活污水、汽车尾气、交通噪声、生活垃圾。

3. (1)该烟囱高度设计不一定合理,根据《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3271—2001)的规定,燃煤燃油锅炉烟囱排放高度除需遵守排放速率标准值外,还应高出周围200m半径范围内的建筑3m以上。燃气锅炉烟囱高度应根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要求确定,最低高度为8m。不能达到该要求的排气筒,应按其高度对应的表列排放速率标准值严格50%执行。

  (2)本评价应根据项目周围的环境空气功能要求和本城市的总量控制要求,利用模型计算锅炉烟囱排放污染物对本地区环境空气的贡献和影响,并提出其合理的排放高度要求。

4.(1)项目位于建成区,周边有小学、高级写字楼以及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都属于环境敏感对象,因此项目在建设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对这些敏感点的保护,在施工过程中尽量避免施工机械在靠近敏感点处运行,施工运输车辆应尽量避免经过这些敏感点等。

  (2)项目开挖面积较大,施工期的主要影响有施工扬尘、施工噪声以及施工人员的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等。

5.本项目运营期主要的环境影响有:生活污水、地下车库汽车尾气、锅炉废气、交通噪声、生活垃圾以及餐饮油烟等。

6.(1)运营期主要的大气环境影响有车库废气、锅炉废气以及饭店厨房的油烟等。

  (2)运营期大气环境影响预测指标应包括SO2、NOx以及油烟。

  (3)预测的内容包括:采暖期和非采暖期的各指标的日平均浓度,锅炉对周围敏感点的浓度贡献值,各预测指标的年平均浓度。

问答题

 拟在某河流下游建一河道型水库,建设目标为发电与航运,运行方式为日调节,水坝高度14m,正常蓄水位36m(黄海高程),回水长度38km,水库面积28km2,库区无大的支流汇入。该河流流经低丘和冲积平原,沿岸地面高程30~38m(黄海高程),工程处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汛期为6~10月。坝址处河流丰、枯水期,水位变幅为29~35m(黄海高程),含沙量小(0.3kg/m3),区内已无原生植被,无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分布。区域农业开发程度较高,两岸土地利用方式主要为农田、水田、旱地,面积大致相当。

  拟建工程库区有半洄游性鱼类产卵场分布,水库回水末端有一中型城市,工农业与生活取排水口皆布置于该河流两岸,水库淹没区主要为河漫滩地,不涉及移民。

  施工区布置在坝址两岸,对外交通主要利用现有公路和航运。施工期为五年半,施工高峰人数为550人,水库管理区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均能得到妥善处置。[2007年真题]

  根据上述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识别运营期主要不利环境影响。

2.建库是否会影响水坝上游河段的稀释自净能力和工农业排水?说明理由。

3.简要说明水坝对半洄游性鱼类影响。

4.指出本工程对两岸农田的不利影响途径与减缓措施。

5.施工期重点评价内容是什么?

6.运行期重点评价内容有哪些?

7.如确定该项目生态评价为二级评价,至少应提供哪些生态图件?

8.河道生态用水需要考虑哪些因素?

9.本项目建设是否存在环境风险问题?

10.根据题意,该项目生态影响评价应定为几级?生态影响评价需重点说明哪些问题?

11.若工程为年调节电站,低温水下泄主要影响有哪些?可采取哪些措施?

12.简述库区“消落带”的形成及生态问题。

查看答案开始考试

正确答案:

本题解析:

1. 在环境影响识别中,自然环境要素可划分为地形、地貌、地质、水文、气候、地表水质、空气质量、土壤、森林、草场、陆生生物、水生生物等,社会环境要素可以划分为城市(镇)、土地利用、人口、居民区、交通、文物古迹、风景名胜、自然保护区、健康以及重要的基础设施等。

  根据题中所给项目特点,运营期的环境影响主要有:

  (1)流速变缓,自净能力下降(或“水文情势改变”)。

  (2)大坝对洄游性鱼类的阻隔影响(或“阻隔(或影响)鱼类洄游”)。

  (3)影响库区或库尾两岸农田(岸浸没、盐渍化、潜育化)。

2.根据本项目的特点,建库会对于水坝上游河段的稀释能力和工农业排水产生影响。原因在于:

  (1)由于库区河段水流变缓,对水污染物的迁移、输送作用减缓,稀释自净能力降低,容易产生坝址上游河段工农业排水口附近水域的水质污染影响。

  (2)由于库区河段的水域及水体规模增加,流速变缓,对水污染物的澄清作用明显,水库运行近期对库区水质有一定净化作用。但随着水库运行时间的增长,沉降于库底污染物的累积影响作用可能会形成次生污染源,进而影响库区水质,导致库区水体的富营养化。

  (3)影响排水。水库正常蓄水位36m,周边低于36m区域的原来农田的水利系统和工业排水受影响,导致必须提升后才能排出。

3.水坝对半洄游鱼类的影响主要有:

  (1)阻隔鱼类洄游通道。

  (2)淹没鱼类产卵场或影响鱼类繁殖活动。

4.根据本项目特点,本工程对两岸农田的不利影响途径有:

  (1)沿岸地面高程30~38m,水库正常蓄水位36m,坝上原河道两岸原来有农田,则会被库区蓄水淹没,造成损失。

  (2)坝下河道两岸农田会由于水库蓄水而导致农灌用水的不足,或低温水下泄而使农作物减产;同时,由于本工程为日调节电站,日内水位变幅大,影响农业灌溉。

  (3)处于库区及上游区域的农田,容易发生潜育化;而处于坝下区域的农田又容易盐渍化。清水下泄对下游河道两岸的冲蚀会剥蚀掉一部分临近河岸的农田。

  减缓措施包括:

  (1)由于库区有城镇取排水口,为保护库区水质,应对库区农田退水(特别是水田)严格控制,尽量排至坝下河道。

  (2)对造成的农田损失进行补偿,对失地农民进行经济补偿,并进行异地开垦;

  (3)保障一定的下泄流量,满足农灌用水,采取分层取水的方式使下泄水的水温不致太低,避免在中午植物蒸腾旺盛时灌水。

5.施工期重点评价内容有:

  (1)施工场地、施工运输道路、取弃土场、沙石料场等各类临时占地对植被和土地利用的影响,人员和设备的活动改变土地的生产能力。

  (2)施工、人员进驻和水文改变可能引发的珍稀濒危动植物资源迁移或灭绝。

  (3)区域环境中绿地数量和空间分布的改变而影响绿地调控环境质量的能力。

  (4)施工影响自然和人文遗迹地及人群健康等。

6.运行期重点评价内容有:

  (1)大坝的阻碍隔影响,特别是对半洄游性鱼类洄游的阻隔影响。

  (2)水库淹没影响,特别是对半洄游性鱼类产卵场的影响,以及上下游盐渍化、潜育化、湿地化、两岸地形地貌变化引起的生态环境问题。

  (3)水文情势改变的影响,库区水位上升而流速变缓,导致的库区和坝下生物种群生存或群落结构的改变,加之城市排污,可能导致的水体富营养化;坝下流量减少(或断流)对河道水生生物及生态、下游生产与生活用水的影响。

7. 若该项目生态评价为二级评价,则应提供的生态图件包括:

  (1)土地利用现状图。

  (2)植被类型图。

  (3)资源分布图。

  (4)敏感保护目标分布图。

  (5)土壤侵蚀图。

  (6)主要评价因子评价成果图。

8.河道生态用水需要考虑的因素有:

  (1)坝下工农业生产及城镇居民的生活需水量;

  (2)维持水生生态系统稳定所需水量,防止河床水位过低影响水生生物生长;

  (3)维持河道水质的最小稀释净化水量;

  (4)水面蒸散量;

  (5)维持地下水位动态平衡所需要的补给水量;航运、景观和水上娱乐环境需水量;

  (6)河道外生态需水量,包括河岸植被需水量、相连湿地补给量;

  (7)河口地区生物的需水量和防止咸潮入侵的基本水量等。

9. 环境风险问题是对建设项目建设和运行期间发生的可预测突发性事件或事故(一般不包括人为破坏及自然灾害)引起有毒有害、易燃易炸等物质泄露,或突发事件产生的新的有毒有害物质,所造成的对人身安全与环境的影响和损害的问题。

  本建设项目存在的环境风险问题,主要有:

  (1)施工期间大量施工人员集聚可能发生疫情问题。

  (2)运营期的地质灾害问题、船舶航运发生油污泄漏造成的水质污染问题、水库富营养化问题。

  (3)运营期间,由于设备老化等原因而引起的爆炸,有毒有害物质泄漏等问题。

  (4)洪水季节溃坝的风险、洪水下泄生态风险问题(如鼠类的大迁移问题)。

10.(1)适宜二级评价。评价工作等级依据影响区域的生态敏感性和评价项目的工程占地范围,将生态影响评价工作分为一级、二级和三级,工程处于河道下游,影响范围不足50km2,影响区内无原生植被、也没有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淹没区主要为河漫滩地,不涉及敏感生态保护目标,也不涉及移民。因此,该项目生态影响评价应定为二级评价。

  (2)生态影响评价重点需调查清楚半洄游性鱼类的种类、种群数量与结构、洄游特性、“三场”分布、适宜的生境条件,评价工程需说明对半洄游性鱼类的影响方式、程度、范围等,并提出设置过鱼通道、保障生态流量等解决措施。

11.(1)下泄低温水可对鱼类造成突出的不利影响。其主要影响有:

  ①水温变冷,水体的溶解氧量和水化学成分将发生变化,影响鱼类和饵料生物的衍生,致使鱼类区系组成发生变化。

  ②下泄低温水将使鱼类产卵季节推迟、影响鱼卵孵化甚至造成不产卵。

  ③下泄低温水还会降低鱼类新陈代谢能力,使鱼生长缓慢。

  ④水温低、饵料生物生长缓慢,将直接影响鱼类的生长、育肥和越冬。

  ⑤低温水还会对农作物产生“冷害”影响,造成减产甚至绝产。

  (2)采取的措施有:采取分层取水、合理利用水库调度运行方式、宽浅式过水断面的灌溉渠道、“田间调温”等措施。分层取水主要建筑物有多层平析门、叠梁门、翻板门、浮筒等竖井式、斜涵卧管式以及多外不同高程取水口布置等形式,是目前减缓低温水影响的最有效方法。

12.消落带(区),是指水库季节性水位涨落使库区被淹没土地周期性出露于水面的区域。大坝建成,水库完工后,为保证发电需要,库区冬季正常蓄水,水位较高,而夏季为防洪,水位下降。这期间水位落差暴露出的土地,即为消落带。

  生态问题主要有:

  (1)生态系统发生重大变化。蓄水前良好的陆生生态系统变成水生或半水生生态系统,而反复的水淹与出露,使消落带原有植被难以成活而退化,成为江岸带中生态最为脆弱的地带。

  (2)水环境污染。水位下降后,河道内沉淀的各种污染物将留滞在消落带上,在高温下易产生异臭,滋生病菌、寄生虫和蚊蝇,或导致流行病发生。更严重的是,累年冬、夏两季蓄退水位,头一年沉淀在消落带内的污染物,又将成为第二年水质污染源,周而复始,对环境的影响较大。

  (3)生态屏障消失。消落带植被淹没消失,库区失去了一道生态屏障。消落区形成之前,库区两岸的植被不仅具有水土保持功能,而且对来自库岸的污染,特别是农业面源污染起到一定的拦截和过滤功能,地表径流携带的氮、磷等相当一部分被植被消化吸收,防止进入库区水体。而消落区形成后,这些功能将基本丧失,更多的污染物将进入水体,导致库区富营养化程度日趋加重。

  (4)容易发生地质灾害。由于库岸长时间在水中,库岸山体吃水比重加大,而当夏天水位下降时,坡度较大的山体就可能造成滑坡、泥石流等。

  (5)影响库区的旅游景观,浸泡的泥土不易排水,污染伴着垃圾、杂草,造成景观破坏。

问答题

某拟建化工项目位于城市规划的工业区,拟建厂址东、南厂界附近各有一上千人口的村庄。经工程分析,拟建项目正常工况废水量及主要污染物如图所示。项目拟建污水处理场,废水经处理后排入水体功能为Ⅲ类的河流。拟焚烧的固体废物产生情况如图所示。[2005年真题]

表2-5 拟建项目废水的水量及水质

环评案例分析,预测试卷,2022年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案例分析》预测试卷3

根据上述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表2-5,指出哪几部分废水可作为清净下水外排。

2.计算表2-5中必须进入污水处理厂处理的废水量和污水处理厂进水COD浓度。

3.按《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的要求,COD的一级排放标准限值100mg/L,二级排放标准限值150mg/L。拟将废水处理后排往河流,试确定对污水处理场COD去除率的要求。

4.若采用预处理→厌氧→好氧→沉淀处理工艺,其中预处理去除率20%,厌氧去除率45%,好氧去除率50%,沉淀去除率10%。污水处理厂出水能否满足外排水环境的要求?COD的总去除率是多少?

5.对该焚烧炉的环境影响评价至少应包括哪些方面?

6.本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应向公众公示哪些主要信息?

7.该项目地下水现状调查应主要调查哪些内容?

8.为评价焚烧炉对两村庄居民的影晌,应调查哪些基本情况?

9.若本项目的固体废物采取填埋方式处置,应主要采取哪些措施?

10.指出本项目的环境保护目标。

查看答案开始考试

正确答案:

本题解析:

1. 根据表2-5,可作为清净下水外排的有:W4、W5和W9废水。

  净(洁)下水一般是COD小于60mg/L的非工艺污水,不需要处理即可直接排放。但清洁下水作为可回收利用的水资源,应尽可能回收利用。

2.除清净(洁)下水外,其他均应进入污水处理厂处理。表2-5中必须进入污水处理厂处理的废水量和污水处理厂进水COD浓度如下:

  (1)废水量=W1+W2+W3+W6+W7+W8=900+240+30+10+150=1330t/d;

  (2)COD进水浓度=(900×3000+240×220+30×200+10×300+150×200)/1330=2099mg/L。

3. 按《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的要求,COD的一级排放标准限值100mg/L,二级排放标准限值150mg/L,废水经处理后排入水体功能为Ⅲ类的河流,COD执行的一级排放限值100mg/L。

  污水处理场COD去除率应为:(2099-100)/2099×100%=95.2%。

4.污水处理厂出水不能满足外排水环境的要求。

  (1)污水处理厂出水COD为:2099×(1-20%)×(1-45%)×(1-50%)×(1-10%)=415.6mg/L;

  大于一级排放标准,因此不能满足排放要求。

  (2)COD的总去除率为:(2099-415.6)/2099×100%=80.2%。

5.对该焚烧炉的环境影响评价至少应包括:技术可靠性、经济合理性、达标排放可靠性以及焚烧炉尾气排放对厂界附近村庄的影响。具体包括:

  (1)焚烧炉选址的环境合理性;

  (2)焚烧前预处理措施的可行性;

  (3)焚烧炉的技术可行性以及其指标的可达性;

  (4)焚烧产生的气体污染物以及飞灰等达标排放的可能性;

  (5)对周边环境保护目标的影响的可接受性。

6.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本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应向公众公示的主要信息有:

  (1)项目概况;

  (2)项目污染源、主要污染物及排放情况;

  (3)项目可能对环境或对人体健康产生的影响程度和范围;

  (4)工程拟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及效果;

  (5)环境影响评价基本结论。

7.化工类项目应属Ⅰ类建设项目。地下水现状调查内容主要为:

  (1)水文地质条件的调查,包括包气带防污性能,含水层富水程度及易污染特征,地下水类型、地下水补给、径流和排泄条件及地下水水质、水量、水深等。

  (2)环境水文地质问题的调查,包括:水文地质问题;地下水开采过程中水质、水量、水位的变化情况,以及引起的环境水文地质问题;与地下水有关的其他人类活动情况调查。主要了解地下水保护区划分情况等敏感程度的调查。

  (3)地下水污染源的调查。

8.为评价焚烧炉对两村庄居民的影响,应调查的基本情况包括:

  (1)评价区主导风向、风速等气象条件及常规气象及污染气象数据。

  (2)焚烧炉与两村庄的相对方位及距离。

  (3)焚烧炉产生的主要污染物及相应环境标准及排放标准限值。

  (4)焚烧炉排气筒高度、排放量等排放参数。

  (5)两村庄人口分布情况。

9.若本项目的固体废物采取填埋方式处置,则应满足《危险废物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 18598—2001)中填埋场选址及设计、施工的相关环保要求。具体包括:

  (1)填埋场选址:①应符合城市发展规划要求;②与居民区相距应在800m以上;③与地表水体相距150m以上;④避开地下水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及补给区等。

  (2)填埋场设计与施工:①设置预处理站;②对不相容的废物分类填埋;③对填埋场进行严格防渗处理;④设置雨水集排水系统;⑤设置渗滤液收集处理系统;⑥填理场周围建宽度不小于10m的绿化带。

  (3)管理:制定填理场运行管理制度,设置规范的标志牌。

10.本项目的环境保护目标主要有:

  (1)厂址东、南厂界附近两个上千人口的村庄;

  (2)水体功能为Ⅲ类的河流;

  (3)厂址及评价区域地下水环境,特别是周边村庄的饮用水。

问答题

某矿区拟新建12万t/a的煤田,井田以风沙地型为主。西高东低,相对高差20m。地表典型植被为沙生植物群落,植被覆盖率为25%;区域为半干旱温带高原大陆性气候,蒸发量远大于降水量。

  矿井服务年限35年,开采侏罗纪中缓的9个煤层,总厚度平均约30m。开采方式为井工开采。矿井以3个水平分6个采区,逐次开拓全井田,开采煤层平均含硫0.05%,配套建设选煤厂。矸石产生量为1.2×108t/a,属Ⅰ类一般工业固体废物,拟排人矿区现有排矸场。该排矸场位于井田南边界外一条东西走向的荒沟内,该荒沟附近有一村庄,现有居民25户。

  井田内含水层主要为第四系砂砾层潜水,潜水位进填深2~5m,煤炭开采不会导通地表第四系砂砾层潜水。预计煤矿井开采地表沉陷稳定后下沉值平均为20m。

  项目建设期为26个月,建设期主要施工废水包括井下排出的少量井下涌水、砂石料系统冲洗废水,混凝土拌合系统冲洗废水、机械车辆维护冲洗废水。[2010年真题]

  根据上述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列出沙生植被样方调查的主要内容。

2.简要分析地表沉陷稳定后地貌的变化趋势,给出因地表形沉陷导致的主要生态影响。

3.排矸场现状调查时,应关注的主要环境问题有哪些?

4.给出建设期主要施工废水处理措施。

5. 确定本工程生态影响评价范围。

6.排矸场所在荒沟附近的25户居民,是否需要搬迁?

7.对位于荒沟内的既有排矸场,应调查哪些水土保持措施?

查看答案开始考试

正确答案:

本题解析:

1.沙生植被样方调查主要是进行物种调查、覆盖度调查,其主要内容有:

  (1)调查样方周边植被生境。主要包括海拔高度、坡度、土壤类型与结构等。

  (2)样方中植物情况。包括植物种类(包括优势种和建群种)及其拉丁学名、盖度、密度、频率、植株高度、生物量、优势度等。

  (3)调查是否有国家或地方物种。如有保护物种,需对其生境及其生存状况进行深入调查,包括种类、数量、分布范围、生存状态与生境条件等。

2.(1)地貌变化趋势有:

  ①由于地表移动,井田内(包括井田周边)会仍留下较多的裂缝,甚至形成季节性冲沟;

  ②由于井田下沉20m,原井田内西高东低相对高差20m的岗丘地形将消失,下沉区将形成外围西高东低的盆地;

  ③形成盆地会产生积水现象,特别是浅层地下水会补给入渗,形成水塘;水塘周边会生长非地带性的湿生植被替代原来的地带性沙生植被;

  ④总体来看,地表下沉稳定后,井田西高东低的岗丘地形将变为平地与盆地,且井田局地将由原来的风沙地貌演变为局地(水侵)湿地地貌。

  (2)深陷导致的主要生态影响有:

  ①下沉盆地边坡会产生一定的水土流失;

  ②下沉盆地区域植物群落将发生变化,地带性的沙生植被将非地带性的水生或湿生植被替代,生态系统类型将发生变化;

  ③下沉盆地外围沙生植被由于地下水位的下降,生存环境更为严酷,甚至面临死亡;

  ④如果盆地区原为牧场,则该牧场将受到破坏。

3.排矸场现状调查应关注的主要环境问题有:

  (1)排矸场是否处于村庄主导风向下风侧,与村庄是否相距500m以上;

  (2)排矸场是否存在扬尘污染问题,特别对附近村庄造成空气污染影响问题;

  (3)排矸场是否影响了荒沟附近居民饮水;

  (4)矸石山是否存在塌方及溃坝问题,是否会对附近居民的安全造成威胁,是否需要搬迁;

  (5)防止矸石山自燃与爆炸的措施是否落实,是否采取防止矸石山自燃的分层堆放、分层垫铺黏土或石灰措施;

  (6)对荒沟内及周边区域植被的破坏,是否采取了一定的生态恢复措施,效果如何。

  (7)排矸场所造成的水土流失问题,是否采取了相应的水土保持措施;

  (8)对荒沟季节性排洪是否采取了相应的防洪排水措施;

  (9)既有运输道路及两侧生态保护目标影响情况调查。

4.对施工废水根据类别及其处理后的用途,分类处理:

  (1)井下施工排出的少量井下涌水根据使用情况,采取设置过滤、中和、沉淀、生化处理或消毒等深度处理工艺;

  (2)砂石料系统冲洗废水通过沉淀池处理,降低SS的含量,重复利用;

  (3)混凝土拌合系统冲洗废水既含有较高的悬浮物,又呈碱性,主要应通过沉淀池沉降、中和处理;

  (4)机械车辆维护冲洗废水,应先设置隔油处理,然后再进入生化处理设施进行深度处理。

5.本项目为煤炭井田开采,根据HJ 619—2011,本项目生态影响评价范围应根据地面深陷范围进一步合理确定评价范围。

6.(1)不能确定。

  (2)理由:居民位置及与荒沟的距离不明确。需进一步调查25户居民的位置及与荒沟的距离,分析评价排矸作业是否会对居民造成不利影响。

7.(1)拦矸坝、场区雨水导排系统、排洪沟等工程措施。

  (2)已堆平的矸石区的绿化情况。

  (3)环境管理制度及实际管理情况。

问答题

1.某油田新开发的区块位于西北干旱地区,区域面积30km2。新开发区块与已有区块相邻,依托已有联合站。

  开发建设工程设计年产油3×105t,原油通过新建70km管线输往已有的联合站,经脱水除气处理后外输,脱水除气过程产生的天然气不含硫,用作燃气伴热加热炉燃料,加热炉用于原油输送伴热。联合站原有3台A形10t/h燃气伴热加热炉,2用1备;2台4t/h燃煤供暖炉,1用1备。在联合站预留场地新建1个5×104m3原油储罐和2台B形10t/h燃气伴热加热炉;联合站内部分设施有非甲烷总烃排放;联合站周围200m范围内为平坦空地。新建的输送管线中有5km沿途两侧分布稀疏灌草,1km外有稀疏胡杨林分布。

  环评中确定的生态评价范围包括油田开发区域、联合站及周边和输油管线中心线两侧300m。环评批复要求,工程建设过程中减少植被破坏,及时进行植被恢复,联合站的SO2排放总量不得增加。

  工程建设单位拟申请竣工环保验收。经初步调查确定,该油田开发工程环保设施与环评批复一致,年产油量已达2×105t。联合站没有增加燃煤量,但煤的来源有变化。在工程建设期间,与胡杨林分布区相距1km的管线地段被划入省级胡杨林自然保护区。[2009年真题]

  根据上述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本工程是否满足竣工验收调查要求?说明理由。

2.确定本工程生态环境验收调查范围,说明理由。

3.为判断联合站大气污染物是否达标,应至少设置哪些监测点位?说明理由。

4.联合站的SO2排放总量能否满足环评批复要求?说明理由。

5.在进行生态保护措施及其有效性调查时,除落实以上措施外,还应开展哪些工作?

查看答案开始考试

正确答案:

本题解析:

1.(1)满足竣工验收调查要求。

  (2)根据《生态影响类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技术规范》要求,该类项目在正常运行情况下即可开展验收调查工作(或石油开采设施与环保设施正常运行即可开展验收)。

2.(1)本项目验收调查范围包括环评确定的生态评价的评价范围,即“油田开发区域、联合站及周边、输油管线中心线两侧300m”。此外,还需包括1km外的胡杨林省级自然保护区和管道沿线5km段的灌草地。

  (2)根据《生态影响类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技术规范》规定,验收调查范围原则上与环评文件的评价范围一致;当工程发生变更或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未能全面反映出项目建设的实际生态影响和其他影响时,根据工程变更和工程实际影响情况,可对调查范围进行适当调整。所以本工程的调查范围应涵盖生态评价范围和新增敏感点。

3.(1)有组织排放:应在燃煤锅炉、旧伴热加热炉、新伴热加热炉排气筒设置监测点。

  理由:新老污染源都要监测;同一类型可只测一个。

  (2)无组织排放:在联合站厂界10m范围内上风向设置1个点,下风向2—4个点。

  理由:监测联合站内非甲烷总烃的无组织排放。

4.(1)不能确定SO2排放是否符合总量控制的要求。

  (2)由项目特点可知,联合站SO2的来源是燃煤锅炉排放的烟气。虽然联合站燃煤量没有增加,但煤种有变化,SO2的排放量存在一定的变化。因此不能确定联合站的SO2排放总量是否满足环评批复的要求。

新版章节练习,考前压卷,完整优质题库+考生笔记分享,实时更新,软件,

5.在进行生态保护措施及其有效性调查时,还应开展的工作有:

  (1)调查自然保护区的区划情况。

  (2)调查保护现状。

  (3)了解其他管理部门的要求。

  (4)调查环保措施的落实情况。

问答题

某新建专用设备制造厂,主要工程包括铸造、钢材下料、铆焊、机加、电镀、涂装、装配等车间;公用工程有空压站、变配电所、天然气调压站等;环保设施有电镀车间废水处理站、全厂废水处理站、危险废物暂存仓库、固体废物转运站等。

  铸造车间生产工艺见图。商品芯砂(含石英砂、酚醛树脂、氯化铵),以热芯盒工艺(200~300℃)生产砂芯;采用商品型砂(含膨润土、石英砂、煤粉)和砂芯经震动成型、下芯制模具,用于铁水浇铸。

环评案例分析,预测试卷,2022年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案例分析》预测试卷3

铸件清理工部生产性粉尘产生量100kg/h,铸造车间设置通风除尘系统,粉尘捕集率95%,除尘效率98%。机加车间使用的化学品有水基乳化液(含油类、磷酸钠、消泡剂、醇类)、清洗剂(含表面活性剂、碱)、机油。

  涂装车间设有独立的水旋喷漆室、晾干室和烘干室。喷漆室、烘干室废气参数见表3-2。喷漆室废气经20m高排气筒排放,晾干室废气经活性炭吸附处理后由20m高排气筒排放;喷漆室定期投药除渣。

环评案例分析,预测试卷,2022年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案例分析》预测试卷3

(注:《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 16297—1996)规定,二甲苯允许排放浓度限值为70mg/m3;排气筒高度20m时允许排放速率为1.7kg/h。)[2013年真题]

  根据上述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制芯工部和浇铸工部产生的废气污染物。

2.计算清理工部生产性粉尘有组织排放的排放速率。

3.指出机加车间产生的危险废物。

4.判断喷漆室废气二甲苯排放是否达标,说明理由。

5.针对烘干室废气,推荐一种适宜的处理方式。

查看答案开始考试

正确答案:

本题解析:

1.(1)制芯工部产生的废气污染主要是挥发性酚、醛类、氯化氢、氨气。

  (2)浇铸工部产生的废气污染主要是粉尘、SO2、NOx。

2.清理工部生产性粉尘有组织排放的排放速率计算过程如下:

  依题干,铸件清理工部生产性粉尘产生量为100kg/h,粉尘捕集率95%,除尘效率98%,故粉尘有组织排放速率为100×95%×(1-98%)=1.9kg/h.

  注意:未被捕集的粉尘最终不会进入排气筒排放,应为无组织排放。

3.根据《国家危险废物名录》中的规定,机加车间产生的危险废物主要是废乳化液、含碱的废清洗剂、废机油。

4.喷漆室废气二甲苯排放是否达标不能确定。理由如下:

  (1)根据题中所给相关信息,喷漆室二甲苯的排放浓度为25mg/m3,《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中的规定限值70mg/m3,所以排放浓度达标。

  (2)喷漆室二甲苯的排放速率=60000×25×10-6=1.5kg/h,《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 16297—1996)规定,排气筒高度20m时允许排放速率为1.7kg/h,1.5kg/h<1.7kg/h,所以排放速率达标。

  但由于题中未给出排气筒周围200m半径范围内最高建筑物高度,若排气筒高度不满足要求,则排放速率按标准严格50%后二甲苯排放不达标。

5. 适宜的处理方式为:

  针对烘干室的废气,可采取燃烧氧化方法进行处理,后采用活性炭吸附。烘干室废气成分是非甲烷总烃和二甲苯。非甲烷总烃是有机物,易燃,产物主要是二氧化碳和水;燃烧剩余物主要是苯系物,使用活性炭吸附去除。

问答题

某新建热电厂工程。建设2台600MW抽凝式气轮机,2台1900t/h临界燃煤锅炉,配备四电场静电除尘器及脱硫设施,1座240m高的烟囱及2座淋水面积6000m2的冷却塔。项目建设后替代三个工业区中60家印染企业的分散供热锅炉共计123台。年运转时数6600h,项目年发电量6.0×106MW·h/a,年供热量2.198×107GJ/a,平均热电比101.73%,总热效率65.5%。本项目大气污染物SO2、NOX和烟尘的排放量分别为0.63t/h,0.82t/h,0.813t/h。经预测,SO2最大地面浓度为105.7μg/m3,NO2最大地面浓度为211.4tμg/m3,NO2地面浓度达标准限值10%时所对应的最远距离为37km,烟尘最大地面浓度为112.27μg/m3。拟选贮灰场位于项目所在地西北2.0km的山谷,地下水流向为西北向东南。

  全年主导风向ENE。选址区位于滨海区,距市区东部约8.5km,区内工业以纺织、印染为主。煤炭以海运运输进厂。配套建设5万吨级煤炭码头。选址区南0.55km处为A村庄,东北3.0km为B镇中学,北部1.5km处为B镇区政府,工业区分布在厂址西、东南和西北。

  根据上述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本项目建设是否符合热电联产产业政策,请说明理由。

2.判断本项目大气评价的等级,同时确定大气评价范围。

3.地下水是否应该进行监测?如果监测,请分析点位布置,主要监测因子的确定。

4.如果该项目凝汽器及其他冷却水采用直接排海方案,海洋水质方面的评价内容是什么?

5.本项目SO2总量计算应考虑的因素有哪些?

查看答案开始考试

正确答案:

本题解析:

1.(1)本项目为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中允许类项目,且已列入当地工业区总体规划。

  (2)本项目为单机容量在600MW的常规热电联产机组,按照《关于发展热电联产的规定》:

  ①热电比年平均应大于100%;

  ②总热效率平均大于45%;

  ③热电厂、热力网、粉煤灰综合利用,项目应同时审批、同步建设、同步验收投入使用;

  ④同步建设相应供热规模的热网,灰渣100%综合利用并建设事故周转灰场,符合热电联产产业政策。

2.(1)根据SO2、NO2和TSP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分别为:21.1%、88.1%和12.5%,取污染物中Pi最大者NO2,因为NO2地面浓度达标准限值10%所对应的最远距离为37km>5km,且PNQ=88.1%>80%,故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的级别为一级。

  (2)评价范围为半径25km的圆形区域,或边长50km矩形区域。

3.(1)由于贮灰场区域地下水走向由东西北向南向,本次评价至少布置2个地下水监测点,在地下水走向上游事故贮灰场和地下水走向下游各布设1个监测点位,符合《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 18599—2001)中的要求。

  (2)考虑到电厂灰渣中对地下水产生影响的主要污染因子,本次地下水监测主要因子可以确定为:pH、Pb、As、Cd、F、Fe、Mn、总硬度和Cr6+。

4.如果该项目凝汽器及其他冷却水采用直接排海方案,海洋水质方面的评价内容有:

  (1)采用热能量运输方程进行数值模拟,预测温排水进入海域后的温升范围,给出同本工况(抽气及纯凝工况)不同温升的等温线及包络面积。

  (2)水质数值模拟时应给出大小潮位的预测结果,并采用实测潮位对模型参数进行验证,说明模型参数的合理性。

  (3)根据预测结果分析温排水口选择的合理性。

  (4)预测余氯影响范围。

5. 本项目SO2总量计算应考虑的因素有:

  (1)本项目SO2总量包括电力和非电力两部分。电力SO2总量由省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严格按照规定的绩效要求直接分配到电力企业;非电力企业SO2总量有各级环保行政主管部门按照本项目替代的分散锅炉进行分配。

  (2)发电机组SO2总量指标,按照项目所在的区域和时段,采取统一规定的绩效方法进行分配。本项目为热电机组,供热部分的SO2控制指标折算成用等效发电量参与分配。

  (3)本项目六大电力集团公司,SO2总量控制指标来源为国家环保总局分配给省级环保行政主管部门的电力指标,SO2总量指标之和不得突破国家下达的总量指标。

问答题

城区改造项目某市拟结合旧城改造建设占地面积1000×300m2经济适用房住宅小区项目,总建筑面积6.34×105m2(含50幢18层居民楼)。居民楼按后退用地红线15m布置。西、北面临街居民楼通过两层裙楼连接,西、北面临街居民楼的一层、二层及裙楼拟做商业用房和物业管理处。部分裙楼出租做小型餐饮店。市政供水、天然气管道接入小区供居民使用,小区生活污水接入市政污水管网,小区设置生活垃圾收集箱和一座垃圾中转站。

项目用地范围内现有简易平房,小型机械加工厂,小型印刷厂等。有一纳污河由东北向南流经本地块,接纳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小区地块东边界60m,南边界100m外是现有的绕城高速公路,绕城高速公路走向与小区东、南边界基本平行,小区的西边界和北边界外是规划的城市次干道。小区南边界、东边界与绕城高速公路之间为平坦的空旷地带,小区最南侧的居民楼与绕城高速公路之间设置乔灌结合绿化带。对1~3层住户降噪1.0dB(A)。查阅已批复的《绕城高速公路环境影响报告书》评价结论,2类区夜间受绕城高速公路的噪声超标影响范围为道路红线外230m。

根据上述资料,回答下列问题。该小区的小型餐饮店应采取哪些环保措施?分析小区最东侧,最南侧居民楼的噪声能否满足2类区标准。对该项目最东侧声环境可能超标的居民楼,提出适宜防治措施。拟结合城市景观规划对纳污河进行改造,列出对该河环境整治应采取的措施。对于小区垃圾中转站,应考虑哪些污染防治问题?

查看答案开始考试

正确答案:

本题解析:

该小区的小型餐饮店应采取的环保措施有:

(1)水污染控制措施。对含油污水需采取隔油处理后与小区生活污水合并纳入市政污水管网,进行生化处理。

(2)大气污染控制措施。油烟废气需经油烟净化器进行净化处理(去除率不低于60%),净化处理后经专用烟道达标排放。

(3)固废污染控制措施。实行垃圾分类存放,餐厨垃圾应放置在有盖容器内,废油脂需由专业机构收集处理;能回收的优先进行回收或由物业管理部门回收处理,不能回收的及时送往垃圾转运站,做到日产日清。

(4)噪声污染控制措施。对于产生噪声的设施或设备(送排风机、油烟净化器等)采取选择低噪声设备、风口消声、安装减振垫、隔声等措施,并严格控制其为招揽顾客进行户外播放高噪声宣传等。(1)题中并没有给出昼间的噪声超标范围,要按昼夜分别考虑。根据题中信息,工程最东侧,最南侧居民楼的噪声夜间不能满足2类区标准,昼间不能确定是否满足2类区标准。

(2)理由:根据题意,“绕城高速”环评结论认为2类区夜间影响超标范围为道路红线外230米,而小区最东侧距离公路60米、最南侧距离公路100米,即使居民楼按后退红线15米布置,2类区夜间仍在绕城高速公路夜间超标影响范围内,因此夜间不能满足。根据题干提供信息,不能确定昼间是否满足2类区标准。噪声防治措施主要立足于声音“三要素”(声源、传播途径、受体)进行考虑。对该项目最东侧声环境可能超标的居民楼,首选对绕城高速在该段设置声屏障。根据超标情况可以考虑以下综合措施:

(1)临路居民楼安置隔声窗;

(2)对公路经过的该路段安装夜间禁鸣标志;

(3)进一步加强绿化,设置更宽的乔灌草隔声林带。对该河环境整治应采取的措施有:

(1)拆迁并禁止在该区域建设污水排放到该河的小机械加工、小印刷厂等企业。

(2)建设城市二级污水处理厂,市政污水管网的水应排入污水处理厂而不应排入该河道中;污水厂出水达到景观用水标准后可作为该河的补水。

(3)对河道进行疏浚,清理底泥污染(清淤)。

(4)划定滨河绿化带实施绿化措施。

(5)防止生活垃圾倾入河道。对于小区垃圾中转站,应考虑的污染防治问题有:

(1)恶臭污染问题(恶臭污染大气、危害公众健康)。

(2)蚊蝇及其他病源微生物污染防治(蚊蝇等可能传播疾病)。

(3)垃圾渗滤液污染防治(可能污染地表水或者地下水)。

(4)垃圾转运中的垃圾遗撒与车辆噪声污染问题。

问答题

金属矿山项目某大型金属矿山所在区域为南方丘陵区,多年平均降水量1670 mm,属泥石流多发区,矿山上部为褐铁矿床,下部为铜、铅、锌、镉、硫铁矿床。矿床上部露天铁矿采选规模为1.5×106t/a,现已接近闭矿。现状排土场位于采矿西侧一盲沟内,接纳剥离表土,采场剥离物,选矿废石,尚有约8.0×104m3可利用库容。排土场未建截排水设施,排土场下游设拦泥坝,拦泥坝出水进入A河,露天铁矿采场涌水直接排放A河,选矿废水处理后回用。

现拟在露天铁矿开采基础上续建铜硫矿采选工程,设计采选规模为3.0×106t/a,采矿生产工艺流程为剥离、凿岩、爆破、铲装、运输,矿山采剥总量为2.6×107t/a,采矿排土依托现有排场。新建废水处理站处理采场涌水,选矿生产工艺流程为破碎、磨矿、筛分、浮选、精矿脱水,选厂建设尾矿库并配套回用水、排水处理设施,其他公辅设施依托现有工程。尾矿库位于选厂东侧一盲沟内,设计使用年限30年,工程地质条件符合环境保护要求。

续建工程采、选矿排水均进入A河。采矿排水进入A河的位置不变,选矿排水口位于现有排放口下游3500m处进入A河。

在A河设有三个水质监测断面,1#断面位于现有工程排水口上游1000m,2#断面位于现有工程排水口下游1000m,3#断面位于现有工程排水口下游5000m,1#、3#断面水质监测因子全部达标。2#断面铅、铜、锌、镉均超标。土壤现状监测结果表明:铁矿采区周边表层土壤中铜、铅、镉超标。采场剥离物,铁矿选矿废石的浸出毒性试验结果表明:浸出液中危险物质浓度低于危险废物鉴别标准。

矿区周边有2个自然村庄,甲村位于A河1#断面上游,乙村位于A河3#断面下游附近。居民以种植水稻、果树、茶叶为主,生产生活用水均为地表水。

根据上述资料,回答下列问题。列出该工程还需配套的工程和环保措施。指出生产工艺过程中涉及的含重金属的污染源。指出该工程对甲、乙村庄居民饮水是否会产生影响?说明理由。说明该工程对农业生态影响的主要污染源和污染因子。

查看答案开始考试

正确答案:

本题解析:

根据题中所给项目特点,工程还需配套的工程和环保措施包括:

(1)续建工程拟利用的原铁矿排土场,需建设截排水设施及拦泥坝出水回用设施。

(2)续建工程的尾矿库需建设截排水设施及坝后渗水池(或消力池),且尾矿库及渗水池需采取防渗措施。

(3)需配套建设续建工程选厂至尾矿库的输送设施。

(4)露天铁矿闭矿后,需对原铁矿选厂采取改造利用或进行处理。

(5)破碎、磨矿、筛分车间的粉尘治理设施。

(6)泥石流防护工程。

(7)尾矿库与选矿厂废水排放的监测设施。根据题中所给项目特点,生产工艺过程中涉及的含重金属的污染源有:

(1)产生含重金属的扬尘或粉尘污染源,如采矿生产中的凿岩、爆破、铲装、运输;选矿生产中的破碎、磨矿、筛分。

(2)排放(特别是非正常排放)的水体中含有重金属的污染源,如选厂排水设施;尾矿及排水设施;采场涌水及处理站。(1)该工程不会对甲村饮水产生影响。

理由:甲村位于现有工程排水口上游1000m(即1#监测断面的上游),且所处河段的水质不超标;同时,甲村距离拟建工程选厂排水口(1000+3500=4500m)较远。因此,拟建工程选矿排水不会影响到甲村。

(2)该工程将对乙村饮水产生影响。

理由:乙村位于本工程新建排水口下游5000m附近(即3#监测断面附近),虽然现状水质不超标,但是仍然有可能出现重金属超标的情况。因为该工程现在已接近闭矿,采选规模较小,但铁矿排水口下游1000m的2#断面重金属仍然超标。续建规模较大的本工程营运后可能会导致乙村所处河段出现重金属超标。(1)该工程对农业生态影响的主要污染源包括:①采场及采矿中的凿岩、爆破、铲装、运输;②选矿厂的破碎车间、磨矿车间和筛分车间;③采场涌水处理站及选矿厂排水设施;④尾矿库及其渗水池。以上污染源产生的扬尘会污染农田,排水(特别是事故排放)进入农灌水体也会污染农田。

(2)该工程对农业生态影响的污染因子主要有:粉尘、铜、铅、铬、锌、镉、砷、汞、镍等重金属。

问答题

某原料药生产企业拟实施改扩建项目,新建3个原料药产品生产车间和相应的原辅料储存设施。其中,A产品生产工艺流程见图3-1,A产品原辅料包装、储存方式及每批次原辅料投料量见表3-1,原辅料均属危险化学品。A产品每批次缩合反应生成乙醇270kg,蒸馏回收97%乙醇溶液1010kg。

环评案例分析,章节练习,基础复习,基础知识

图3-1 A产品生产工艺流程图

表3-1 A产品原辅料包装、储存方式及每批次原辅料投料量

环评案例分析,章节练习,基础复习,基础知识

改扩建项目拟采用埋地卧式储罐储存乙醇、乙酸乙酯等主要溶剂,储罐放置于防腐、防渗处理后的罐池内,并用沙土覆盖。储罐设有液位观测报警装置。

  该企业现有1套全厂废气处理系统,采用水洗工艺处理含乙醇、丙酮、醋酸、乙酸乙酯、甲苯、二甲苯等污染物的有机废气。改扩建项目拟将该废气处理系统进行改造,改造后的处理工艺为“碱洗+除雾除湿+活性炭吸附”。

  根据上述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计算1个批次A产品生产过程中的乙醇损耗量。 指出A产品生产中应作为危险废物管理的固体废物。 分别指出图3-1中G1和G5的特征污染因子。 说明改造后的废气处理系统中各处理单元的作用。 提出防范埋地储罐土壤、地下水污染风险应采取的环境监控措施,说明理由。

查看答案开始考试

正确答案:

本题解析:

1个批次A产品生产过程中的乙醇损耗量计算过程如下:

(1)根据题意,缩合反应生成的乙醇270kg应该包含在蒸馏回收的97%乙醇溶液1010kg(约980kg)中。投料中,乙醇总量为:800(20%乙醇钠乙醇溶液1000kg)+100(投入无水乙醇)=900(kg)。

(2)蒸馏回收97%乙醇溶液1010kg中扣除生成的乙醇270kg后,剩余的乙醇量为:980-270=710(kg)。

(3)1个批次A产品生产过程中的乙醇损耗量:900-710=190(kg)。A产品生产中应作为危险废物管理的固体废物为:

(1)蒸馏残液或蒸馏废渣;

(2)危险化学品的废弃包装物(或答废包装桶、乙醇钠乙醇溶液废桶)、废包装袋(或原料M的废包装袋)、处理废气的废活性炭。图3-1中G1和G5的特征污染因子如下:

(1)G1的特征污染因子为:乙醇、乙酸乙酯;

(2)G5的特征污染因子为:A产品的粉尘。改造后的废气处理系统中各处理单元的作用如下:

(1)碱洗,除去废气中的醋酸和乙酸乙酯;

(2)除雾除湿,废气干燥,以满足活性炭吸附条件;

(3)活性炭吸附,吸收VOCs。防范埋地储罐土壤、地下水污染风险应采取的环境监控措施及理由如下:

(1)储罐加设压力表,防止储罐爆炸。

(2)在储罐的地下水上游和下游以及储罐附近设地下水监测井。

(3)罐池内(或储罐区)设监控井定期监测土壤。埋地储罐泄漏首先污染罐池内填充的沙土,然后进一步影响周围的地下水和土壤。

其他考生还关注了更多 +